境由心生

我在电脑上看《唐人街探案2》,正演到美国医生慷慨激昂诉说杀人与救人的歪理时,儿子从旁边经过,看了几眼就离开了。估计小小年纪就对斯坦索姆有自己认知的小子,心里肯定觉得又是陈词滥调。
后面的情节不知他看后有何感想,由《银翼杀手》观后感看来,他的感想已经是我所不能想的了。
当医生将秦风踢出窗外,一直隐瞒自己是左撇子的宋义,本能地冲过去用左手抓住了秦风。而秦风也根据这点判断出他有杀人的嫌疑。
震惊之余的宋义言道:我刚才救你的时候,你想到的却是这些,秦风,你是神是兽。
这种震惊似乎不是对自己暴露的恐惧,而是对秦风本性的恐惧,生死一线间本性的真实暴露。所以才会劝秦风不要凝视深渊太久。
网上关于秦风黑化的评论不少,理由依据就是两部中他都放走了凶手,是内心兽性的他对凶手的认可。
其实未必,境由心生。两个案件的所谓“真相”,可能只是追求制作完美犯罪秦风自己本性的流露而已。
也许秦风非神非兽,他只是一台机器,一台破案机器。只有当案件侦破,他才又变回到了人。
一念为魔,一念为神。

还算合格的续作

过年之后一直陪着儿子忙,基本没有再看过片子,昨天发现购买的腾讯视频会员已经快到期了,于是就看了一部《唐人街探案2》。
看过片子,除去侦探片难免的bug和明目张胆的恶搞,这部片子还算不错的,对得起他30多亿的票房。
但是相对于有钱任性的第二部,感觉还是第一部更为出色。故事情节暂且不提,单就演员而言,和没有脱开有钱后花瓶就涨价上档次惯例的第二部相比,第一部的配角反而要出彩的多。
肖央应该就是凭借其中的出色演出,而在第二部中上位三主角之一。霉气灌顶、霸气侧漏的陈赫,表明他还是科班出身,并非只能是娱乐节目里插诨打科。而那个几乎让人没有认出的,曾经的奶油小生潘粤明,也通过此片中的表演,表明他在《白夜追凶》的华丽转身早有蛰伏,并非一蹴而成。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是两部主角刘昊然,他在一众所谓小鲜肉中,演技唯一认可甚至有所期盼的,但对比两部的表演,他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演技真是长进了了。

冰冷的现实

此次业余围棋赛作弊事件,意外让Leela Zero成为关注的对象。
去年国庆节后我曾经组装了一台最弱的Leela主机,当时水平测试就已经很高了。而Leela Zero就是Leela的作者依照AlphaGo Zero开发团队发布的论文,而做的仅根据围棋规则,不使用人类棋谱及积累,使用单一类神经网络自我学习的版本。
17年底第一次关注Leela Zero的时候,作者曾发文认为以他的硬件条件,需要1700年才能赶上AlphaGo Zero的水平。后来通过全球网友的分布式运算协助,以及后期申请获得的超级电脑资源,Leela Zero短短半年时间水平就突飞猛进。
相对于AlphaGo等商业开发的软件,Leela Zero属于开源程序,源码公开,安装简单,而且可以在单机上运行,这才吸引了那些视围棋为博弈工具的赌徒们的注意。
Leela Zero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他的开发者不是团队,而只是一个比利时程序员,而且围棋水平一般。而这就又从侧面推翻了我很久以来对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哪个重要的认知。
我当初认为AlphaGo无法击败李世石,即便击败了,也仅仅击败了一万小时理论成长起来的棋手而已,遇到吴清源这样的天才,依然不是对手。
显然这是错误的。
人类的专业水平,可以依靠经验积累和天份提升,但机器可以靠硬件堆积,通过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实现超越。
有钱有时间,没有做不到的事,这理论用在机器身上更加适用。
而人类几千年以来推崇的才华横溢,神来之笔的决断,对机器来说也只不过是海量运算的最佳结果,冰冷的最佳概率而已。
现实就是这么冰冷。

孩子自律的胜利

今天儿子中考体育测试。早早起来,先进行衣服组合,组合一次称一下体重,没有七八次也差不多了。
一个上午的测试,除了后期的一千米,终于有了结果,我们心中悬了近三年的石头也算落地。
不出意料,除了跳远,其他都拿到满分,体重算是超额完成。晚上回家吃饭时,儿子给自己盛米饭的时候,似乎那分量比平时也多了一些。
月初儿子戒手机后,把原先的黑莓手机翻出来当联络工具用。设置手机的时候,发现了里面儿子小学时候的几张照片。好家伙,光觉得这小子胖,没想到这么胖。于是,向孩子妈问责。人家不认账,说那是11年刚从北京回来拍的,都怪他两个姑姑,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大夏天又是涮肉又是佛跳墙,不胖才怪。
我想也是,但一看图片属性,不对啊,这是12年夏末秋初拍的,过了一年了还这么胖,这可不能怪他两个姑姑吧。
似乎是13年的时候,一天看儿子和小姑姑打电话。电话聊天中谈到大姑姑家弟弟的体重问题时,儿子慢条斯理地安慰小姑姑:天下哪有父母嫌自己孩子胖的。
孩子的路还是自己走,父母真的没必要那么操心,更没有必要为自己的付出权衡自傲,不扯后腿,大家都好。

花样的套餐花样的坑

近日在某IT网站的APP看到一篇关于不限流量套餐的评论,进去一看,发现标题党也罢了,小编水平还不专业。明明是专属流量套餐,却让不限量套餐背锅。
不限量套餐的话,就不会心疼那点弹出广告流量了。而专属流量套餐,却藏有此陷阱。APP专属免流量中,并不包括APP广告产生的流量,这些流量看似可忽略不计,但一般这种专属流量卡每月9元的套餐,套餐内没有流量,这样广告即便产生1k流量,这样也要支付每天的流量费1元。
即便你手机什么也不用,手机自带的软件也会联网产生流量,这样只要用手机,每月下来,9元的套餐其实也变成39元套餐了,这样性价比大打折扣。
真是常言所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精明倒也罢了,只是这花样繁多的坑实在令人生厌。

升级CPU

前天咬咬牙,狠狠心,跺跺脚,在淘宝网买了一块散包的E3 1230V3CPU。本以为五一前能到就行,没想到今天就到货了。
E3 1230号称i5的价格,i7的性能,我垂涎已久,咬牙狠心跺脚已经不是第一次,当年还差点在淘宝网第一次被骗。
这次下定决心,主要是发现,我现在的g1820已经不在一些游戏的最低配置之列。想要升级吧,在内存奸商的幕后纵横下,那内存价格高也罢,但被宰的那口气实在咽不下,人穷志不能短。
于是就先升级CPU,可以再撑三年,到时候,替下来的主机可以用来升级我的虚拟机服务器。想来这款CPU也是我有史以来买的最贵也是最高档的CPU了。
回到家准备好晚饭的材料,就开始装机。还好装机功夫还在,也就稀饭水开的功夫,机器换好。看着设备管理器里面那8个线程被识别为的核心,心里那个爽啊。
儿子回来,炒菜的时候让他玩了一局游戏拷机,感觉速度还是提升明显的,钱不能白花啊。

假球

99年之后对联赛关注冷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愈演愈烈的假球。当年的渝沈之战门将的拙劣表演,已经是侮辱我等智商,2年后的甲B五鼠案,更是肆无忌惮。
假球并不是从99年开始有的。在职业联赛诞生之前的体工队体制下,假球更多是默契球,如当年全运会上辽鲁一家携手出线,挤掉上海队就是最著名的一场。
进入职业联赛俱乐部时代后,这种默契球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那些由体工队转型而来的俱乐部之间。这些假球多是出于“天高水长,江湖路远”的考虑,多个朋友多条路。那时候关系好的俱乐部之间,多是主场胜,客场负,各拿3分,总比死拼两场各拿2分强。
随着联赛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公司入主俱乐部,为了成绩,为了投资回报,俱乐部主导的假球越来越多,到了后期更是拉帮结派,联赛还未开踢,24分已经到手。
在这个假球泛滥时期中,球员们由被动到主动也积极参与其中,假球与赌球已经密不可分。而管理者也近墨者黑,成为假球保护伞,官哨黑哨无间道。
乌烟瘴气的联赛,各方势力粉墨登场,这种群魔乱舞的舞台,对联赛的热情早已冷却。

无情无义的开始

99年之后,我就再没有去过现场看球,联赛也基本不再关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2000年桑尼的离去。
当我把桑尼“辞职”的消息告诉老丈人时,他第一反应就是:山东人怎么能这样?
谁都清楚,所谓辞职,就是解雇。桑尼并非完人,但短短一年间,他就从奉若神明到被扫地出门,一直自夸礼仪之邦的山东人的脸面,被那些有功劳就抢,有过错就推的小人们丢的精光。
回顾99年联赛夺冠之路,鲁能其实也是起起伏伏,而2000年桑尼被踢出局的时候,连外地评论员都很诧异,因为虽然夺冠希望渺茫,但鲁能也对冲冠集团施加着强大的压力。
这时候桑尼被扫地出门,只是替罪羊而已。一年间,球员水平就已经疯涨到看不上桑尼那落后执教水平的地步,吃的什么灵丹妙药?现在每想起对青岛一战,徐峰进球后与外援相拥庆祝,而身后某队友那冷漠甚至不屑的表情,都觉得寒心甚至恶心。不知日后他下课之时,能否体会到当时愤然离场的桑尼的心情。
曾经无数次假想过,如果第一年鲁能没有夺冠会不会更好,如果总经理是董罡而不是邵克难,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个薄情寡义历史的开头。
一切都是假想而已。国企的鲁能,只是国企的缩影,不值得真心付出,任何人的真心付出。

无耻的千年虫骗局

99年济南球市第一个高潮期,我一场也没有现场观看,除了忙于脱单大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单位被千年虫弄得疲于奔命。
千年虫应该是IT全球商用化史上第一个大骗局。进入99年,在各类媒体上,突然间千年虫成了一个天大的危机,什么飞机会从天上掉下来,导弹会自行发射,对储户说银行里的钱会凭空消失,而对银行则说储户的天降的利息会让银行破产。
其实如果冷静思考一下,利息又不是只有一年期的,多年期跨越千禧年的肯定都测算通过的,怎么到了最后一年问题才出来?
那时候似乎想的少,上级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于是大半年一帮脚男们就在tar xvf补丁,加班测试,周而复始中度过。
好容易战战兢兢熬到了新千年,好像也没有一架飞机掉下来,也没听说哪个储户寻死,谁家银行倒闭。正准备松口气庆祝一下,媒体上又开始宣传,最危险的还没到呢,2000年是闰年,2月29日才是盲点,才是最危险嘀。于是,忙完年转,又忙了2个月。
那段时间,未来的丈母娘倒没有关心房子票子,只是悄悄忧心忡忡问自己闺女:这小伙子脸色这么难看,不会是有什么病吧?
看来她老人家在科技处的宝贝儿子没有这么忙。
对这个商业噱头引发的危机骗局,科技人员尤其是开发人员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但没有多少人发声,即便是在那个网络舆论不发达的年代。当被商业裹挟,本该单纯的技术也沾染上铜臭。有了此次经历,现在我已经对隔三差五在网络上疯传的什么科技惊天危机彻底无视了。
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言。更可怕的是,面对利益,神鬼同路。

遥远的现场观球往事

99年主场对大连的比赛,差点成为我最后一场现场观看的比赛。之前观看的一场,是98年主场对申花的保级之战。
当时面带憨厚状的李小鹏,就在我们的看台前,再现了西蒙尼版的表演,致使对方外援被红牌罚下。那场已经没有欣赏的心情,只是为深陷保级泥潭的鲁能操心呐喊。
那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现场观赛。
我现场观赛从94年开始,95年省吃俭用,买了赛季套票,观看了全赛季的主场比赛。那时候,观赛的球迷并不多,体育中心只是开放了东西正对赛场的看台。大家稀稀落落分散坐着,和业余比赛观众一样,也是只有关键时刻才起立呐喊。比赛结束后,赢球了兴高采烈而去,输球了低头耷拉角离开。倒是平局反而是最为容易引发愤怒不满情绪,但也就是高声无目的骂上一句而已。
但后开随着“球迷文化”的鼓吹兴起,济南也不落后,球场看台慢慢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演出舞台,再想安心看球已经不可能了。
再往后,舞台更演变为情绪宣泄的场所,看台成了语言厕所,我现场观赛的心情也就慢慢冷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