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老数据

昨天整理了某单位22年到24年的数据,整体顺利,只是缺少了22年11月的明细表,当时想那个时间段还没到京呢,可能那个表不是我提供的。
结果临睡前,同事发来一个Excel文件,看内容和表格格式,的确是我做的。
顿时没有了睡意,开始对比jupyter记录,查找原始数据,偏偏就是缺少22年的数据。
努力回忆了一下那个时间段的行程,终于想起来,那时候我还没有被隔离在京,还是在济南处理的数据。于是赶紧连接上当时的日立服务器,发现原始数据果然在上面。
一晃已经过去快三年了。
原先习惯了使用jupyter加JSON文件管理数据,现在看,该换成数据库存储管理了。

习惯新机器新系统

新机器已经用了一个多月,确实好用。今天忙了一个上午,不止是机器多程序、多文档运行流畅,而且备份的数据也齐全无遗漏,如此一来,原先的旧机器基本可以束之高阁了。
历来就是只有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机器亦是如此。
跟机器同样升级的还有操作系统,win11用起来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差劲。前几天把Win11最为诟病的开始菜单,由默认居中移动到传统的左下角,今天也改回来了,还是居中更方便。
习惯就好,多新事物同样要习惯。

山财地摊街变美食街

今天送儿子回济,等公交车的时候,聊起最近预制菜风波,最后话题转到他在济南吃的那些预制菜。
他说自己一个人在伟东的时候,到旁边的玉函美食街,吃过那里的汉堡还有披萨。
我跟他说,现在那里名字都这么高大上了,我们那时候叫山财地摊一条街。
看看现在,比比过去,我还算有些成就感的。

预制菜本不是错

这几天罗永浩跟西贝为了预制菜问题撕吧上了。
上周末我们爷俩在鸟巢转了半圈,在萨莉亚吃的午饭,儿子评价道:100块钱的预制菜吃出了正餐的感觉。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一起讨论起预制菜。萨莉亚属于把预制菜做到极致了,他们的做法就在在一线城市开连锁,在保证性价比的前提下,通过预制菜把成本降到最低。
同时我们还提到在京城开分店的超意兴。说这京城人也没吃过什么好快餐,不如就是以把子肉为招牌,其他菜品减少品类,通过预制菜做好几个招牌菜就可以。
说到底,预制菜不是错,别坑人就行。

抗战胜利大阅兵失意者

本次九三大阅兵,最失落,或者最为尴尬的历史人物,应该是民国头号败家仔张学良了。
这次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大阅兵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军民抗战不再是我们课本上背烂了的八年,而是十四年。
那面迎风烈烈的杨靖宇支队旗,向世人证明,是有东北人不抵抗,但中国人还在东北浴血抗战。
原先我曾评论过,如果东北是被日本人兵不血刃拿下,张学良还有的话说,但后来宣传中有了九一八当天黄显声组织抵抗的资料,那张学良真是其罪大于天。
台湾某名嘴所说,中国共产党已经给蒋介石遮丑了。如果说八年抗战是给蒋介石遮丑,那张学良也跟着沾了光,毕竟九一八与七七之间,有一个双十二。
现在抗战已经定义为十四年了,那么两个日期也就失去了曾经的份量。
而作为抗日起端的九一八,对某人而言就更是不折不扣的耻辱日。

美食店关门风头变了

原先被我们爷俩吃倒的的美食店,已经是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那些店基本都是我们常吃并赞誉有加的。不过今年以来,风头好像变了。
先是马路对面的河间驴肉火烧店,在两年计划未实施后,倒了。
接着周日逛天虹商场的时候,发现每次路过都评论而不入的纽约客,资金链断裂,关门了。
今天买菜时候,被我们常常议论太贵吃不起的庆丰包子铺,人去店空。
看来,以后还得偶尔光顾一下,帮着撑撑门面。

不同心情,不同的尤三姐

早些年的博客上,现在的抖音上,红楼梦算是正经题材绕不开的热点。
四大名著里面唯一没看全的就是红楼梦,这辈子也不打算看了。抖音上更多的是看索隐派斗考证派的热闹。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是比较庚辰本与程乙本对尤三姐的描述。播主似乎更倾向于程乙本,而评论中认为程乙本为了刊行,对之前庚辰本中尤三姐相关不雅的文字进行了删减。
不过,程乙本不止是删除,那大段的文字更像是对人物的洗白。
当然,这可能本就是原作者定稿。以我码字涂鸦的经历感受,这文字写长了,对笔下的角色就有了感情,改多了,就越来越不忍心了。

武德充沛一例

昨天大阅兵,家里没有电视,我们爷俩一人坐一台电脑前观看的。
两个与当兵擦肩而过的人,只能过过眼瘾了。
不过我还好,至少我碰过真枪,那小子估计这辈子是连枪也摸不着了。
阅兵式上有民兵方阵,说是来自抗日根据地,我们当年农村是真发枪真练啊。
训练之余,我也凑在民兵队伍里面摸枪,记得老式步枪有个椭圆形的金属物件,我那时手虽然刚能握住,但还是一下子就把它摁到枪托后部,引得一片惊奇声。
网上说中国人武德充沛,此言不假。

重建黑白账

早上都定好闹钟的了,但还是没提前了解阅兵的转播流程,打开电脑的时候,镜头已经到了天安门城楼。
在阅兵来宾中,我最意外的不是已经赶点到的印尼总统,而是国民党孤臣洪秀柱。
前几天台湾省某单位发狠话,如果国民党曾任政务官的人,去参加九三阅兵将被查办。
反了他了。
这胜利前抗日有罪,胜利了庆祝抗日还有罪,这抗日白胜利,这么多先烈的血白流了?!
原先两制规划下,那边内部事务这边不好干涉,但现在那边就一个省,也别跟他客气。从九三阅兵开始,可以把抗日时期的黑白账重新建起来了,谁敢查办参加阅兵人士,不管官大官小,统统上账积分。
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文笔才思难配《胜利》

前天无意中看到央视一套节目在播放纪录片《胜利》,看了几集,昨天十套也开始播放。
从八十年代就喜欢看这类的纪录片,但最近这些年央视纪录片水平滑落很大。本来也可以理解,同样的纪念日这些年拍下来,有《人民必胜》、《让历史告诉未来》等佳作珠玉在前,编导也想拍出新意来。
但是也不能为了新而新,这部纪录片跟前段时间看的《重庆谈判》一样,只是补充了新发现的影像资料,并围绕这些资料加以扩展,导致整个片子碎片化严重。
可以说,编导的文笔与才思配不上《胜利》这个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