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名就这么难改吗

最近没有什么体育赛事,也就不怎么关注此类新闻了,每天例行浏览体育新闻标题,发现最热闹的,是足协强制要求各级俱乐部改换中性名称引发的争议。
这里面闹得最凶的,是从成立开始就没改过名的北京国安和河南建业,球迷都自己打户外广告表达抗议了。
俱乐部找足协讲道理,足协冷冷回一句:自己看文件去。
还是把自己当官老爷了。
山东这边媒体本来还在看热闹,觉得反正自己有泰山这个传统名字保底。但真要研究文件,这个还不能高兴的太早。
在山东,公司名字跟泰山沾边的太普遍了。俱乐部新东家文旅集团,谁能保证旗下公司名字里面没有带泰山二字的。
即便现在没有,或者剥离出去了。要是过几年五岳派发达了来收购,那要再改名呢,还是拒之门外?
其实本来也挺简单,制度规定:从今年注册俱乐部名称后,不许再更改。如果将来因为更换金主非要更改,也可以,俱乐部解散,球员自由转会,跟佛罗伦萨当年一样,从最低级联赛开始。
但那帮猪头,估计想不到,也懒得想。毕竟屁股决定脑子。

难得一冠

下午足协杯决赛,事不过三,在两次决赛铩羽而归后,鲁能泰山终于时隔五年拿到了一个冠军奖杯。
即便是面对全华班的苏宁队,赛前舆论却远没有前两次那么乐观。虽说有阴谋论成分在其中,什么鲁能夺冠,上港就失去明年亚冠资格,国安要打资格赛等等。
鲁能今年在被裁判坑拐不假,但要是扯上阴谋论,就有些疑神疑鬼了。且不说目前全球疫情未见好转,明年亚冠什么情况还搞不定,弄不好虎年都要在国外过了。再者即便裁判偏心眼,少了吴曦的全华班的对手,要么是看饮水机的,要么提包抗设备的,这样还赢不了,到亚冠也是丢人现眼去的。
悲观的前景预测,只能表明一再的失败,导致自信心的丧失,加速了球队沦落,足协杯如此,联赛亦是如此。
第一次在五台山足协杯夺冠,队名还叫济南泰山,守门员需要轮换一副手套。明年又要重回泰山之名了。

突如其来的复播

昨晚回来的晚,忙完了早早关了电脑也没怎么浏览日常网页,睡前看手机的时候,才看到央视10日上午要转播NBA总决赛第五场。
初看有些意外,因为并没有什么先兆。但细想也不奇怪,毕竟莫雷事件之后,停播的只是央视,腾讯视频照播,各大网站也靠这个来充斥版面。
央视停播NBA除了一时置气,也有之前我说过的经济利益外顾虑。
一是万一哪个莽孙扯衣服撩膀子,展示支持这个,抨击那个的口号、纹身,马赛克打都来不及;二就是观众席上不怕事多的各色人等,拉横幅、举纸板,镜头切换都切换不过来。至于解说评论随口冒几句倒是次要了,但虽是洋文,我这英语听力是听不懂,总还有能听明白的。
这样出一件,央视也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现在好了。NBA也打园区赛会制了,场内少了闲杂人等,观众席上清净了。至于决赛的两队球员教练,估计NBA联盟早就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毕竟只有这三五十多号人,这点工作还是能做,能搞定的。
这也许就是所说的商业试探与妥协吧。

怎样的黑暗?

昨晚半睡半醒看直播,当看到阿兰进球后,因为比赛所剩时间不多,加之国安已经控制了局面,所以就转台看科教频道关于隋朝太子墓下集了。
转台的时候还想,虽然半睡半醒,好在进球都看到了。
到了临睡前看电脑的时候,才知道错过了比赛最热闹的部分。
按照球评董路的说法,国安你没事换郭全博干什么?
针对国安官方的说法,记者“表达不太好”的评论,有些太客气了。
如果有争议,也只是之前巴坎布那个越位球而已,最后郭全博冒失而不是贸然的出击,简直是让人看的莫名其妙,不判点球黑暗就不笼罩大地了?

https://www.sohu.com/a/418666936_463728

值得吹嘘的一胜

昨天中超联赛鲁能对恒大,在外面通过网络看的文字直播,通过直播员的评论,鲁能不能说是占优势,至少是不输场面的。
骑车回家后正好赶上下半场,鲁能在佩莱被换下后,凭借替补上场的郭田雨的进球,难得击败恒大。
今天看新浪,有篇文章的标题是:李指导又行了。
其实李霄鹏还是那个李霄鹏。下半场鲁能队场面十分被动,这倒不是鲁能传统的领先保守战术,而是实力使然。
如果说鲁能运气好,那就是好在佩莱刚下场,恒大还没来得及反攻,鲁能就进球了。上半场的均势或者主动,依靠的应该还是佩莱的威慑力。佩莱的能力因为鲁能队而被低估了,但因为久疏战阵,佩莱的体能难以支撑全场,这种情况下,恒大保守也情有可原。
但佩莱下场且落后的情况下,恒大战术还是打边路加中路正面渗透的战术,实在让人看不懂。活宝刘洋的那个失误,其实还暴露的就是鲁能多年的顽疾——禁区肋部的防守能力。李霄鹏换上卡达尔后不打中卫,换为五后卫,就是想靠人数顶一下。
如果恒大通过突破攻击鲁能的杂牌防线,胜机依然很大,但保守的战术在保守的防线面前,成就了李霄鹏的一场“值得吹嘘”的胜利。

意外解疑

这些年网络论坛日薄西山,现在唯一在看的就剩下飞扬论坛了。
今天浏览一个关于旧书介绍的帖子,因为书的编撰人员,顺带提到了末代甲A,虽然只是江湖传闻,但也对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问有了解释。
当年甲A最后一轮,本来夺冠希望最大的上海中远队的四大主力,申思、祁宏、李明、江津,接受贿赂输掉了比赛。后来在足坛扫黑除恶中,四人锒铛入狱。在后续报道中提到,四人中不止一人拿到钱后直接存放起来。
我当时疑惑的,不是中国当时常见的只判受贿者,不见行贿人的现象,而是四人拿到钱之后不花而只是如葛朗台一样存放起来。这表明这些钱对他们来言并非足以背叛的筹码。中远老板也在判决之后怒吼:你们要这些钱跟我要就是了。
所以当时我猜想,他们四人受贿,不是贪钱,而是不敢不收。
能让他们四个不得不去收下钱的人,是谁?后来他们不敢说,或者说出来不敢判也不敢透露姓名的人,是谁?
也许,那个人,还有身后的人,意外都在那本围棋书里。

混乱的开局

昨天晚上看新闻,几度推迟后,今年度F1终于在奥地利开战。于是就在CCTV官网上观看了一下比赛直播。
网上常用车祸现场来形容歌手演唱会的糟糕,昨天的比赛可是真真切切的车祸现场了。有开始后挂不上档的,有冲出赛道的,有爆胎的,老将莱科宁车右前轮居然莫名其妙飞出去了。好容易来了一次领奖台争夺战超车,汉密尔顿又新手般地犯规阻挡,害人害己。
最终在安全车三次出动后,20辆赛车只有11辆完赛,还不错,超过半数了。
这个只能用久疏战阵来解释了。
赛后的流程一样不少,只是巴顿隔着老远一对一采访,加上分离式的领奖台,看着总是觉得有些滑稽。
F1组织者重启赛事,也是经过再三权衡的决定。按他们的话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何尝不是疫情结束后各行各业复工应该有的态度。

奥运之门开放之门

最近在搜集尤伯罗斯资料的时候,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参加奥运会对奥运影响的文章。
由于和已经公开拉帮结派,抵制奥运的苏联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尤伯罗斯一直担心中国也会抵制本次奥运会。后来在一篇关于老挝、捷克抵制奥运会的大标题下,看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副标题后,欣喜若狂之余开始咒骂标题党。
当时在尤伯罗斯眼里,中国参加奥运会只是扩大奥运声势而已,对商业价值应该不报太大期望,属于捧个人场而已。
的确,在看电视转播的时候,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些被批为“资本主义糟粕”的广告被屏蔽了。但赛事切换期间,还是有广告播出,但不多,当时看着看着都背过了广告顺序和广告词。
现在当然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依然有印象的是某手表广告,运用的是《大闹天宫》风格的动画片,现在看也算制作精良,最后一句广告词“真准呐”是直指主题,也是那个时代国内广告的特色。
另外一个广告是来福灵的,与后期更为人知的“我们是害虫”版本不同,更具国外风格。
自然,中国进入奥运大家庭,为中国打开了一个开放的窗口,这显然也不是能用商业价值来衡量的。

体育产业冲锋号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奥运会基本算是赔本赚吆喝,但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赔了10亿美元,算是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如果不是当时美国奥组委主席尤伯罗斯力挽狂澜,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赚得盆满钵满,以后的成为摇钱树的奥运会申办,各国各政府各城市,就不会挤破头撕破脸,黑幕频出了。
当时报刊上对洛杉矶奥运会商业上成功,主要归功于尤伯罗斯的节流:利用美国现有完善的体育场馆,使用设施配套一流的大学宿舍做奥运村住宿补充,积极调动假期大学生做志愿者,等等。
如果只是节流,等于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尤伯罗斯在开源方面更是成功。后期的报道把尤伯罗斯的做法归结为尤伯罗斯三原则:排他性、垄断性和赞助商。这三原则一直被之后的奥运会主办者奉为圭臬。
其实这三原则也不是尤伯罗斯原创,80年莫斯科奥运会百事可乐就利用自己在前苏联的市场优势,狠狠摆了可口可乐一道。尤伯罗斯所做的,只是打了一套更为坚决的组合拳,以保护赞助商利益之名,从赞助商处获取更大利益。
同时,时势造英雄,84年正逢电视业的高速发展期,除了巨额的电视转播权收益,电视广告的效应也吸引了更多赞助商的高额投入。
可以说,洛杉矶奥运会吹响了体育产业的冲锋号。

初识耐克

也是在早期《体育周报》的末版,看到过一篇不大不小的豆腐块文章,是介绍耐克公司的。那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品牌名字。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软文一说,耐克进入中国也是多年以后了,肯定没人给报社或者记者美金。回头看估计当时刊登这篇文章,跟耐克积极参与奥运会有关,因为包括那届奥运会风头最劲的卡尔刘易斯在内的诸多著名美国运动员,都是耐克的赞助对象。
之前的奥运会等大型运动会中,对诸如可口可乐、柯达等大赞助商而言,更像是一个展示实力的平台。
而耐克更进一步,从赞助赛事,转向与运动员签约,积极参与到体育之中全面扩展其占有率和影响力,耐克应该算是体育产业开拓先行者。
当然,体育周报对NBA报道很少,即便是末版职业体育栏目中,更关注不到耐克与一个刚参加完奥运会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签约的新闻,而那应该是耐克最成功的一份合同。
下周高考开始,耐克的业务量估计也要提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