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比赛中,马龙以4-2力克樊振东,蝉联了奥运会男单金牌,他也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位卫冕乒乓球男单金牌的运动员。同时也达成了双全满贯的伟绩。
赛后,马龙与樊振东共同展开了一面中国国旗,昨天女单赛后,陈梦与孙颖莎也做出来同样的举动。
08年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马林在击败王皓夺冠后,独自一人在那里抒发压抑已久的感情,将再次痛失金牌的王皓晾在一旁。
第二天跟同事聊起来的时候,觉得马林做的很不地道,无论是作为球员,还是作为队友,最起码要跟王皓一起庆祝一下,最好能一起展一下国旗。
看来当初我们的感觉没错。
分类: 体坛纵横
出线仅剩理论,女排无力回天
下午奥运女排小组赛,中国队负于俄罗斯队,沦落到小组出线与国足一般仅限理论上的地步。
本来第四局形势一片大好,但在俄罗斯更换发球人后,中国队顿时崩溃。这本不应该是郎平的水平,但球队用人的捉襟见肘,让她产生了顶一顶就能挺过去的侥幸心理。
奥运前看过上届奥运会中国队对荷兰队的录像。那场比赛中,因为对巴西队的糟糕表现,被我戏称为“不满姐”的张常宁其实表现尚可。
但五年后,她的水平,无论技术还是心理,也就停留在当初的水平上。而中国队缺少了当时场上低调的全能战士惠若琪。
因为奥运会后退役,缺少了其后世界冠军的她,作用被低估了,就像当年的梁艳一样。
同样被动换血而换血不彻底,希望这不是汉城奥运会的重演。
胜利者孤独的背影
今天下午看男子三米板跳水直播,又看到了拿到了德国运动员狂喜相拥,庆祝历史上第一枚该项目的奥运会奖牌。
早上女子四人双桨中国队强势夺冠。看直播的时候已经临近终点,听到解说员声嘶力竭的声音,看到的却是二三名激烈争夺的画面,当时还以为只是为中国队突破而兴奋,直到冲线才看到原来中国队夺金。
也不能说日本人小家子气,故意减少中国运动员的镜头,只能说是优势太大,冠军已无悬念,除了中国观众,没多少人关注。
也算是一种孤独的背影。
同样银牌,不同泪水
下午迎着雨回到家,打开电视观看奥运直播。
电视上正在直播女子十米台双人比赛,播映画面上,美国一个跳水运动员,正抱着她的教练喜极而泣,眼角的泪珠清晰可见。
看着架势,心里一惊,以为又延续昨天大热必死的颓势。接着听解说才知道,原来是美国队员在庆祝突破性获得奥运奖牌。
回想昨晚兵乓混双赛。同样银牌,不同的泪水。那样的泪不流也罢。
总是昏招
近几天的新闻中,英格兰欧洲杯决赛点球人选成为一个热点。
有球员澄清自己不是拒绝主罚的,而主教练索思盖特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
如果拉什福德和桑乔将点球罚进,也许就像当年德国莱曼的小纸条一样,被赞誉为神来之笔了。
点球手的选择历来令主教练头疼。
曾经有个主流观点,点球手需要那些技术好的球员,如前锋和中场。论据主要来自英格兰,历数了英格兰罚丢点球的球员,从皮尔斯到巴蒂,自然也少不了球员时代的索思盖特。
但94年一脚将大力神杯踢飞的,是巴乔。
所以后来又有论点,点球应该由后卫主罚,因为相比跑动距离多的前锋,他们体力相对更充沛一些。
但无论如何,让在最后时刻上场,连球都没有碰几下的球员主罚点球,总是昏招。
欧洲杯决战最后的败笔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巴西大战法国队下半场,1比1平,巴西队获得点球,替补出场的白贝利济科主罚点球,被法国队门将扑出,最终倒在点球决战中。
那是传统桑巴最后的荣光。
比赛后贝利评论道:济科不应主罚那个点球,因为刚替换上场,身体引擎还是冷的。
贝利因预测水平虽然被称为乌鸦嘴,但作为一代球王,他的临场经验是丰富靠谱的。
今晨欧洲杯决赛,英格兰主教练索思盖特在加时赛最后几分钟,换上拉什福德和桑乔,只是为了点球决战。
结果两人寸功未立。
这就是伟大球员与球员的区别。
公平与尊重
足球英德大战广受关注,除了是两个国家政治世仇在体育领域的延续,还有就是历史上比赛中的著名门线进球争议。
1966年英国本土世界杯决赛,英格兰队加时赛门线进球被判有效,最终4:2击败西德队捧起女神杯。
而2010年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兰帕德本可扳平比分的进球,被诺伊尔从球门线后捞出,最终导致英格兰惨遭淘汰。
后来被证明为蛇鼠一窝的国际足联高层,曾经有个论调:争议是足球的一部分。这遭到媒体的贬斥:公平才是足球的一部分。
这两次门线争议,是现行VR技术得以推行的重要例证。
虽说VR技术不能保证完全公平,但总算是向公平迈出重要一步。这是对运动员努力付出的一种尊重。
希望有一天,学生们的努力也会得到足够的尊重。
保守的英德大战
昨晚今早,本想观看欧洲杯八分之一决赛英德大战的。
但上半场看了一半,就睡着了。一方面是白天在外面呆了一天,精力不济。另一方面,就是场面实在沉闷,感觉球场似乎小了一号,场上队员们就像挤在一起肉搏打群架一般。
早上起来看了录像,觉得睡着就睡着吧,并没有错过什么精彩的场面。
江湖初扬名的索思盖特,保守无锐气;赛后已经确定金盆洗手的勒夫,更是老气横秋。这样的教头调教出的球队,打法保守,场面沉闷,也就不足为奇了。
难堪重量级的德国与葡萄牙之战
今早观看了欧洲杯小组赛德国对葡萄牙的比赛。
已经很久没有熬夜看直播了,主要因为儿子的房间跟客厅是通着的,怕影响儿子休息。
再者就是缺少重量级的比赛,所谓重量级比赛,是指大赛中世界顶级球队之间,事关出线的比赛。
坚持看完比赛,感觉这场比赛含金量并不高,葡萄牙上届欧洲杯夺冠,跟往届希腊神话差不多,靠的是球队的超水平发挥,法国队的一次看似不致命的防守漏洞,给葡萄牙致命一击的机会。
从本场比赛看,葡萄牙的水平比德国队要差一截。C罗依然保持了高水平,但队友们整体水平有愧黄金一代之名,其代表就是B费,就像曼联的当今大腿不比当年C罗一样。
德国队在没有世界级大牌的情况下,居然前几年将穆勒排除球队之外,现在看来,只能算是勒夫所谓特立独行,其实江郎才尽的昏招而已。
主场变更,疫情缩影
昨天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主场7:0击败关岛队,本打算乘胜追击,遵照由弱到强,逐步渐进的既定计划,冲击第二阶段的资格。
谁知今天看新闻,因为对手马尔代夫和叙利亚人员,不符合我国防疫标准,余下比赛将移师迪拜进行。
这应该是新冠疫情对世界影响的一个缩影。
由于新冠疫情后期,不同地区的疫情爆发程度及范围不均衡,以及各国防疫政策标准不统一,国家间交流依然存在着障碍甚至壁垒。
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依然是一个割裂的世界。即便疫情得以控制,由于割裂造成的彼此间利益冲突,以及国与国,人与人的不信任,这种割裂,无形的壁垒,还要延续很久,甚至超过疫情本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