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漫画,不同解读

虽然相比现在带注释版本《父与子》,译林版称得上“无字天书”,但也不是完全的全图片,因为每组图片都起了一个标题。

最早接触《父与子》漫画,还是通过小学时代的《少年文艺》。那时候每次拿到《少年文艺》杂志,第一反应是翻到封三寻找漫画。

译林版首组漫画,在看到译林版标题前十几年,一直如学习作文一般理解,是父亲因为替儿子做作业,而挨了老师的打。教育意义在于指导孩子不能大包大揽。

后来看到标题,才有了另一种理解:父亲自不量力帮做的作业太糟糕,遭到老师的打,惩罚的是父亲糟糕的作业水平。

如此一来,不止整个漫画情节.连每个细节、每个人物表情,都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读。

不过,如果漫画作为家长与孩子共同交流的媒介,还是无字为好。

镇家之宝译林版《父与子》

在18年的大搬家中,陪伴儿子成长的书籍,包括一直舍不得丢弃的绘本,都搬到了伟东。

那天从新华书店回来,发现新家的书架上居然有一本漏网之鱼,也是镇家之宝译林版《父与子》。

这本已经是我购买的第二本,因为2003年购买的第一本还在伟东的书架上,内页已经被翻得散架。这也是硬壳精装本的致命伤,所以又买了一本同版本当作插架之作,只是这本已经是2005年的第7次印刷版本。

我对书籍出版社及版本的选择有些强迫症,译林出版社的20开《父与子》是我认为最好的。本书的编辑者也自认这个版本与江苏人民出版社16开版本,是国内当前五花八门的版本的源头,颇有北协和南湘雅之傲娇。

如果给孩子推荐第一本读物,我定然会推荐这个版本的《父与子》。但前提是父母有足够的耐心,用孩子妈的话就是:当时一遍遍、反反复复给儿子讲这本无字天书,都快吐了。

逛书店之绘本的感慨

儿子小时候常常在新华书店的绘本区,一站就是一上午。

虽然早就过了看绘本的年龄,但绘本区还是逛书店必去的。

这次经过绘本区,儿子低头翻看了一本《父与子》,叹口气说:居然是注解版的,还是中英文双语的。

是啊,无字天书《父与子》都注解了,那少了多少乐趣啊。

从绘本区出来后,儿子颇有些遗憾:现在的绘本真的没法跟他小时候相比了。

我说:那就把他认为好绘本列个单子,我立马开始购买,孔网上很多书质量也不错。

儿子很欣慰地说:不用,都在伟东了(的书架上)。

那还好。

逛书店之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本世界名著

昨天在新华书店各楼层例行转了一遍,估计是离午饭点还早,儿子难得又到二楼文学区,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二楼是主要书籍区,很多学生坐在木台阶上看书,儿子是拿着书来回走着看。看书总比看手机、回家玩游戏强,我也乐得不催促,在一旁随便翻看书籍。我给儿子购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世界名著,最初是简装版的插图版,后来简装版改为仿布纹的硬质封面精装本,开版也较原先大,纸张也与时俱进改为白打印纸。一直不喜欢这个版本,倒不是价格上升的原因,只是缺少了原先的感觉。在这个版本的书架旁边,是另一个版本的世界名著系列。这个版本与插图版书目有所不同,更大的区别是开版大小恢复传统,封面使用厚纸板,颇有当年商务印书社字典的感觉。而内页纸张也采用老式黄、薄纸张。看了一下价格,是仿布纹版同一书籍的一倍。儿子在基本翻完那本夏目漱石的《心》后,意犹未尽,表示可以买下来留作纪念。不止是纪念,也是对新华书店的一点支持吧。

逛书店之寻找曹文轩的书

今天搭车进城,时间早了点。转了一圈吃罢早餐,在新华书店门前为等开门,在门前座椅上坐了五分钟。

上次儿子在书城没有找到曹文轩的书籍,这次我们特意找寻一下。

从一楼推荐书目区找到三楼儿童书籍区,原先随便一眼就能找到书,最后在一个书架的中下层找到了。

自从《火印》之后,就没有再买过曹文轩的书,但儿子应该还是关注的。看到一本从未看过的《水薄荷》,儿子第一感是文集,拿起来翻看几页,很确定地说:是文集,《大王书》第二部。

翻看了一下书籍,感觉曹文轩作品稀少的原因,是出版社缩减了。原先最熟悉的江苏版都不见了,新版本基本都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

只是这些版本的专门封面标注国外画家的插图,实在不敢恭维,也许少年儿童更喜欢吧。

多拉多红牌,说冤不冤

晚上外出回来晚了点,打开浏览器本想看一下泰山队比赛的新闻,结果发现体育新闻板块霸屏的,是河南队多拉多撞倒主裁判被红牌罚下的新闻。

从视频看,对之前判决不满的多拉多,原本是追着裁判讨要说法的。估计是看到前面队友防守吃紧,改变主意想先参与防守再说。结果正好从侧后方将前面的裁判撞倒。

也正是这个原因,裁判才会在var提示后,才出红牌将多拉多罚下。

说冤不冤,河南队主教练才会赛后发布会认账。

只是谁让被撞倒的是马宁,所以网上才会如此热闹。

由胸前广告看曼联的没落

初看曼联火速签下卡塞米罗的新闻,我并不意外。现在的有病乱投医的曼联,已经不再信任什么某某接班人的潜力股。而卡塞米罗在皇马中场作用,不亚于当年被切尔西挖走的马克莱莱。

我意外的是,卡塞米罗转会亮相照的秋衣胸前广告team viewer。

虽说疫情期间远程办公促进了team viewer这样类远程控制软件的发展,但它还不至于成为当今互联网软件的当红明星,同行业中都算不上一枝独秀。

而它却堂而皇之成为曼联的胸前广告赞助商。

只能说,曼联,真的没落了。

Apache配置中的简单错误

晚上测试通过frp连接异地服务器,使用flask构建REST。

以前frp服务器端使用的都是NGINX做代理,今天第一次使用Apache,心里很没底。结果心里越没底,麻烦越多,测试了大半天,系统总是无法正常运转。

总以为是自己哪里设置错了,反复检查又检查,眼睛都疼了,也没有发现问题所在。就在准备放弃,使用原先服务器时,才发现原来是那边技术人员申请的ssl证书文件名错误,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这类错误,Apache不像NGINX那样写入到error日志中。

除此简单错误外,Apache设置并没有印象中那么繁琐。

名将吴奇伟

下午打开电视,中央四台的《伟大的转折》正演到因为追击红军吃了败仗,军长吴奇伟向薛岳请辞,要解甲归田看中医去。

这自然是电视剧编导的演义丑化。只是吴奇伟也不差这一部影视剧了。从早期电影《大渡河》,到《四渡赤水》,再到红军长征题材的电视剧,似乎哪一部里面都会出现吴奇伟的名字。

此前大部分只闻其名未见其影的吴奇伟,整个一“主席用兵真如神”的背景板。

虽然因未发兵援救遵义遭到老蒋训斥,但这位北伐名将还不至于解甲归田的地步。如果吴奇伟因此而卸甲归田,最多算是北伐名将、内战败将,就不会因血战淞沪、万家岭大捷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时乎,命乎。

《弈时初编》与《弈墨》部分对局重合

上个月又购买了一本《围棋文献集成(九)》,主要是看中了其整理收录的《弈时初编》。

这段时间整理《弈墨》,最为感兴趣的是力战棋手许在中,但其未被收录于《围棋词典》,而有关介绍,除了《弈墨》,《弈时初编》也收录了他的对局。

《弈时初编》出版于崇祯年间,早于《弈墨》,共收录了二十八局有棋手姓名的对局。在将棋谱录入成电子版至第九局时,发现本局为《弈墨》第二十局的太极图。

于是进行了全部对局的核对,发现有七局同样收录于《弈墨》,占了全部对局的四分之一。其中有的手数略微不同,这也罢了,其中四局棋手黑白顺序是反的。更为严重的是,这四局中,有《弈墨》开篇林过十局中的两局。如果按照《弈时初编》的黑白先后,那就是林符卿八胜二败了。

这可是同一出版社出版的同一系列书籍啊。

中国围棋古籍整理状况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