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的rag测试

之前测试rag,我使用的材料是《三国演义》的文本文件,即便是deepseek推出后,效果仍然不是非常满意。
这几天分析,除了《三国演义》本身是文言白话混杂的作品,给AI的分词、理解提高了难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三国演义》太有名了,AI在训练过程中,难免被污染,所以才会在出现“关公骂王朗”的“本能性”回答的笑话。
于是决定改变一下案例,使用真正私有的文件,也就是对AI全新的资料进行回答。
敝帚自珍,这次选择的资料库是我完成许久的小说。从简书按章节导出后修改为升序文件名,以目录的方式导入知识库。
指定知识库后,使用deepseek-r提问,从分析到回答,已经不再夹带私货,完全按照原作进行回答,但理解能力还是有问题。
总结一下,应该是我虽然修改了文件名,但AI读取文件时,并未按小说的时间线进行分析。
多文件不行,就把多文件生成一个markdown文件让AI理解。在AI的辅助下,编写了一个程序,将多个网页中的内容采集后合并到一个文件中。
这次,AI给出了优异的答案,理清了人物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人物情感分析。
这次使用的模型是硅基流动的,相比其他运营商“Token大赠送”的扭扭捏捏,硅基流动赠送的直接是免费券,而且界面简单明了。满意之余,顺手充值了10块钱,以作奖励。
回想一下,两周过去了,能够费脑子写新代码,这事情算是真的过去了。

举足轻重的向量化

昨晚躺下后脑子里也是关于rag的问题。
早上起来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后,确认之前遇到的本地资料库效率,应该与向量嵌入模型有很大关系。
于是开机重建资料库,使用硅基流动的免费嵌入模型,对同一文章进行向量化导入,然后使用同一qwq模型询问同一问题。
果然,这次不但问题的答案准确,而且推理过程也精简高效了很多。
目前硅基流动的向量化服务有免费、收费两种,而腾讯是按照token收费,看来这个业务需求量还是不小的。

时间宽裕,收获满满

收获满满的一天,甚至是有所突破的一天。
因为要等报表反馈,有足够无聊的时间需要打发,而折腾计算机需要这种整装的时间。
因为此前anythingllm升级版本反而弱智的情况,也验证了我的一个猜测:rag除了足够强大的大模型逻辑支持,还需要资料库的可靠性。而版本升级与外部模型无关,那就跟内嵌模型和向量数据库有关了。
于是将内嵌模型更换为BGE-M3,效果并不明显,果断将anythingllm切换回cherrystudio,效果果然提升,同时结合deepseek的推理过程,发现他是读取向量数据库中被分解的资料进行分析。
在验证我推测的同时,也算是给cherrystudio平反了。
不过ollama提供的BGE-M3模型对中文支持并不好,这也是网上渐渐不推荐ollama的原因。
将部署软件切换到lmstudio,这样就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各种模型。
只是办公室的网络,真是一言难尽。

阿里跟进deepseek

早上看新闻,阿里推出了千问新大模型,号称性能比肩deepseek。当时还以为是标题党,谁知道他对标的是deepseek的哪个版本。不过细看文章中图表,原来冤枉作者了,他对比的就是deepseek满血版。
下午做报表的时候,看到ollama已经发布了qwq模型,19G大小,而所谓消费级显卡就能运行,指的也是4090D这样32g显存的显卡。
下载模型过程漫长,天黑就没有关机下班。回到家开机检查,模型已经下载完成,运行一下,在A6000显卡的服务器上,回答质量虽然不能与deepseek相比,但速度是嗖嗖的。
看来针对deepseek这个新入局者,相比腾讯的归化策略,阿里是准备下场竞技了。

本地部署deepseek的rag任重道远

今天抽空测试了一下本地部署deepseek的rag性能,或者说可靠度。
测试的依然是那个问题:”《三国演义》中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的是谁?”
出乎意外的是,通过Python的相关库操作deepseek的32b模型,情况糟糕如故,一会诸葛亮,一会关羽的。
后来转到Windows下的客户端,cherry studio功能基本是摆设,而anythingLLM则表现亮眼,在调整了内嵌模型的参数后,deepseek7b连续给出了简要明确的答案。
就在高兴之余,看到客户端右上角有个升级按钮,便进行升级期待其有更好表现。
谁知经过漫长的下载安装后,anythingLLM新版本变弱智了,开始胡说八道,竟然还给我生造出一个三国名医出来。
果然如我所料,大模型的RAG任重道远,而且与内嵌模型及向量数据库的配置、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

元宝免费的代价

早上看新闻,有不少文章在声讨腾讯,起因是腾讯免费的元宝《用户协议》中的第5.4款。
这个其实这个条款已经是修改过的,现在等于是:你上传的内容,所有权是你的,但我可以用;我反馈的内容你可以用,但所有权是我的。
也算公平合理。腾讯什么时候做过赔钱的买卖。
原先是爬虫在网上搜资料,现在高质量的资料自己送上门来。
恨得牙根痒痒的,应该是曾经搜索、AI都曾绝对领先的百度了。

续费咪咕中超会员

花了168块钱,把咪咕今年的中超联赛会员买了。
去年是有史以来看中超比赛最多的一年,咪咕视频陪伴了我焦虑的一整年,还有那忙碌的五个月古籍点校。
168这个价还算公道,虽然网页一场比赛下来要崩溃个两三次,而且还没有画中画小窗功能,但好在三端可用,只要电视安装了客户端也可以观看,这就比大部分会员收费良心多了。
好在今年咪咕解决了小窗问题,可以边干文字工作边开小窗看直播了,虽然现在一心二用的能力已经衰减大半。
希望今年是轻松的一年。

庸帅久尔杰维奇

当年世界名帅安蒂奇执教鲁能泰山的时候,被球迷起了个安混子的外号。
再后来泰山宣布巴西人梅内塞斯担任新赛季主帅的时候,有关注巴西联赛的网友评论:又一个安混子。
果然,那是泰山离降级最近的一个赛季。
混子教练的特征就是,我训练好了,选好首发球员了,那么球员就要在场上按照我的要求比赛。踢不好,那是球员贯彻教练战术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到了场上听天由命,只希望对手也是按照我的战术踢。
混子难听点,好听点就是庸帅。
留着替补名额下崽的久尔杰维奇,就是典型的庸帅。

戒短视频已经两天

去年底儿子考试结束后,我叫花子咬牙,发了不少誓,许了几多愿。过年其中最新的一个誓,就是成绩出来后把短视频戒了。
这次提前了,已经两天没看短视频了。
我看短视频历史并不长,21年有同事提醒我,抖音上有儿子高考第一个跑出考场的视频,我才首次安装了抖音。
而其后刷短视频成为习惯,是24年。
而戒掉短视频念头的诱因,是前几天的泰山亚冠退赛风波,而起因是春节期间的一次小聚上,某人在我们推荐某个视频时,一脸淡定的说:他从来不看短视频。
他说他不看,我信,也信他以后也不会看。
古人言益者三友,见贤思齐,自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