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文化即公司道德

在张朝阳与周鸿祎畅谈ChatGPT文章的末尾,张朝阳再三强调,比技术更重要的是道德。
我不由想到网上那句:你和他讲文化,他和你讲孔子;你和他讲孔子,他和你讲老子;你和他讲老子,他给你装孙子。
同样,技术落后,就占领道德制高点。
不知道张朝阳是阿Q精神,还是说给他旁边那位听的。
张朝阳虽然时不时一些“几小时睡眠”的奇思怪论,但好歹未有什么恶闻缠身。但如果360推出类ChatGPT产品,我是绝不敢用的。
当年360卫士大火的时代,单位机器里面几乎每台机器都安装了此产品。那时候机器尚能通过统一代理服务器访问固定的网站。一次一个同事向我求助,从B/S系统下载报表的时候,浏览器总是报错,提示无法访问网站。
经过多次测试都确认报表系统没有问题,后来在进行跟踪查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安装的360客户端想把那个文件上传到他们的服务器上去。而之所以传输这个文件,是因为文件名“高大上”。
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道德,一个信奉如此文化的企业,毫无道德可言。

边缘的IT人,边缘的搜索

ChatGPT大火后,国内IT圈自然不会闲着,能上手的就上上手,不能上手的就蹭热度。搜狐张朝阳与周鸿祎两个已经被边缘化的人物,就展开对话指点江山。
张朝阳提到,ChatGPT的产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积累过程,是20年人们晚上积累信息,是原始AI使用的基础。
但他在谈到当下中文互联网信息环境时,就有些信口开河了。他认为中国网民沉浸APP信息流,使用搜索引擎比例降低,从而导致中文互联网搜索出的信息往往比较匮乏。
中文互联网搜索信息匮乏,跟网民搜索低有什么关系?
那只是因为搜索引擎方根本无心进行网络信息,尤其是高质量、新兴知识方面的搜索、积累,因为有诸如百科、知乎等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生生把互联网搜索变成了局域网,而更大精力放在广告投放上了。
至于周鸿祎,估计一方面看着大规模投入眼红,一方面也应该后悔自己在搜索上浅尝而止吧。

网络新时代真的要开始了

注册ChatGPT后一个朋友想了解一下其回答情况,于是给了两个内容相似度极高,却表述不同涉及心理健康咨询的问题。

录入问题过了半分钟后,系统开始回答。我使用的网络状况一般,看着答案如打字般一个字一个字的显示在屏幕上,我真的感觉到后背发凉。

由于两个问题问法不同,所以答案侧重点也是不同。我无法从专业知识上进行评价,但那格式如公文规范一样的答案,至少是条理清晰,还带有人情味。糊弄我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平静一下心情,又测试了一下小说写作。系统可以根据故事背景进行总结,并按照要求写出相应的文字。但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文章结尾一般都如小学范文那样“认识到了……”、“过上了……生活”,显然这是套用了模板。

但如果系统根据他们的回答与我们的纠正,进行回锅处理,这比单纯爬虫搜索那些你抄我抄互相抄、重复又重复的网页,效率可以差之千里了。

网络新时代真的要开始了。

第一次物探实习

昨晚儿子他姥爷联系了一个物探实习机会,并亲自陪同前往。
雨雪交加中,儿子收获颇多,除了体会到将来工作的辛苦,也通过自制的仪器意识到将来电工课的重要。
实习时间比预期短了不少,因为他姥爷自己所说,已经不像三十年前那样亲临现场了。
今天跟儿子出门,我们又聊起他姥爷当年的一个事迹:在省图书馆建设初期,他姥爷发现一个混凝土桩的数据有问题,通知施工方整改。对方坚称没有问题,于是姥爷到现场直接抡锤子一砸,本应是混凝土的桩里面,哗啦流出来的未处理的干料。
原来前一天晚上停电连带停水,导致混凝土搅拌干搅半天后灌桩。
当时可谓是一锤成名。
想象着当时那干料流出的场景,儿子感慨道:姥爷这值得吹一辈子的了!

跳跃读完《三体1》

利用推迟返程的时间,把《三体》第一部看完了。毕竟纸书翻阅起来还是方便,尤其是本来想跳跃过不少章节,也正是跳跃,书很快就看完了。
网上评论电视剧是“抠字式”改编,看完小说之后感觉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如我之前所说的,电视剧跟小说的受众不同,必须迎合更多数量的观众。
电视剧所谓的抠字式复制,多是那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情节,而与人物命运、性格相关的情节,则是大幅修改或者扩展。
自然更多的修改甚至是篡改,则是与那个岁月有关,而那些正是我基本略过的部分。
知道情节就可以,没必要再看。就像已经知道狗屎是臭的,何必再闻一下。

总有忘却之人

今天由张译的报道,偶尔回看电影《满江红》的新闻,有最初的宣传介绍,说张译扮演角色的身份成谜。
其实未上映前看人物宣传照就想,这还有什么神神秘秘,神神叨叨,肯定扮演了一个坏蛋啊。
中学的课本里面,有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其中提到《说岳全传》里面的高僧坐化前流行偈子“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去”。
估计原编导还有致敬之意,但到了商业宣传那里,就完全忘却了。

家里的宠物:孔雀鱼

看了一段时间的视频,最终还是断了养猫狗宠物的念头。
其实家里一直养着宠物呢,年头也不短了。
最初的孔雀鱼应该是16年初冬,工作之余在门口晒太阳的时候,发现了同在晒太阳的一群被放生在醴泉孔雀鱼。
后来一股寒流把已经队伍壮大的孔雀鱼几乎族灭,好在我带回家的几条存活下来,后与赵大姐给的几条良种鱼繁衍壮大,并跟随我们从历山路搬到杆石桥,又被装入水桶再搬到新家。
搬家之后本想给它们一个更好的家,后来发现有护城河水草的水桶挺好的。
一直以来,无论是鱼缸还是水桶,都没有换过水,水少了加水,定期不定期的喂最简单的鱼饲料,鱼儿看到我们也主动游过来。
也挺好的。

办理套餐业务有感

昨天专门进城办理联通套餐业务,也是无奈。
本来伟东的套餐已经用了10年,每年2月续费一年的业务。即便现在家中无人,好歹有一种人还在的延续幻念。
原先都在市里办理,去年就近在一个只有一人的小营业厅办理,当时感觉业务人员办理的就有些问题。今年到期果然发现,原先优惠套餐被取消分解了。
进城下车后,解放桥头就有一家营业厅。进门后大堂经理业务熟练,解答问题后让我取号办理。但到了柜台办理却遇到麻烦,拖了半个小时,似乎结论跟去年一样。
小伙子离开柜台前去请来大堂经理,简单指导后业务完成。
看到柜台里一直低着头的小伙子胸前工牌上“实习”两个字,似乎看到了刚毕业入行时的自己。
只是希望两年后……

寻找儿子的粤味标准

儿子初中时,校外中午最中意的美食,除了阿伟寿司,就是粤味人家。后者他毕业后就搬家了,几番找寻后来通过高德地图发现居然在制锦市,真是灯下黑啊。
今天进城办理联通套餐业务,顺带寻找粤味人家,了却一下返校前的念头。
跟着高德导航,将那几条原先无比熟悉的道路与名字对上号。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才发现这不就在我们吃倒的那两家面馆中间嘛。
进店时候正好赶上下班点,店里面坐满了人,连大房间里面圆桌都是围着一圈人。这热度比当初的多多面馆可要火爆多了。
没办法,只好点了两份拼盒打包带走,到滕州羊汤馆点了两份羊汤,先吃粤味后喝羊汤,算是南北拼桌。
吃着粤味拼盒,儿子满脸笑容,确认这就是初中时候吃的那家,是他心目中粤味的标准。只是可惜,店小了,人多了,菜品随之变的快餐化,少了原先烧鹅等招牌单品。
下次若细细品尝,需要找个合适的时间了。

百度ChatGPT进展超想像

比我想象的还要快一些。
不过结合百度搜索来看,政策性限制对ChatGPT的影响会更大,这个不是单纯靠限制敏感字、词就能绕开的。
不知会不会出现因为敏感字、避讳语导致系统死机?
而国内受影响最大的公司,莫过于知乎了。

百度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公开:股价应声上涨13%-快科技-科技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