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芮的酒干倘卖无

最近一直在网易云音乐听歌,年纪大了,欣赏水平有限,主要还是听怀旧主题的歌曲。但陆陆续续听了很多歌单了,这首歌才第一次出现。

这首歌算是在大陆官方节目播出最早的台湾歌曲了,翻唱者程琳也因此而大红大紫。词曲作者侯德健也进入人们视野,带出了其之前创作的一系列歌曲,以及后续的一系列花边新闻。

歌曲创作者中还有一个熟悉的名字,那就是流行更早的,但被删减过,冠以校园歌曲的《童年》的作者罗大佑。

老去的一个特征或者表现就是怀念过往而难以接受现在。

2017年最后一晚,儿子还在上课,接儿子的路上,车水马龙,回到家已经不早。打开电视,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正热火朝天。看着那些红的绿的大明星们,乱七八糟的名字,乱七八糟的歌曲,倒没有感觉自己老了,不同的时代,自己喜欢就好。

酒干倘卖无(苏芮)

血战惨胜

昨天晚上回家后打炉石,完成每天的日常任务。炉石儿子最近玩的很少,基本都是我完成日常任务赚金币,他抽牌享受那种抽奖的乐趣,然后再组牌由我继续征战。

本来天梯已经完成月度任务,再打下去胜率就很差了,但今天任务正好和天梯主打法师有关,而且不需要胜率,就用儿子新组的法师牌开打了。

开始三局二胜一负,还算顺利,还有一局基本就可以完成任务了,但却遭遇到了一场少有的苦战。对方盗贼使用的是吸血武器加爆牌法。第一次爆牌就把我的冰霜吉安娜爆掉了,这让我几乎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勇气,但考虑到任务还差几张法师牌,于是就硬着头皮继续,继续那种被虐的感觉。

接着在安东尼达斯被回收后,几乎没有胜算了。还好随机法术牌干掉了对方的寒光智者,在有寒冰屏障的情况下,让我燃起一丝希望。

除去牧师外,我这还是第一次和对方拼到牌库抽光。在对方满血情况下,尤格萨隆已经不敢再使用了,只好把巨龙召唤者打出去拼一把,但牌刚打出,对方就立马认输了。

当时还很诧异,认输的应该是我才对啊?

中午回想了一下,原来在安东尼达斯被回收前,我已经获得了一张火球术牌,加上牌桌上的巨龙,刚好能让对方在下一回合被罚掉剩下的生命值。

但能记住对方的牌,并在那么短时间内算清楚牌,也是高手了,非我这种娱乐性玩家所能比的。能赢也值得自傲了,套句大话就是,坚持到最后,一切都有可能。

逢八之年求平安

忙忙活活一天又过去了。下午出去跑了一趟,不知是中午午饭油水不足,还是外面太冷储备燃烧过量,回到单位如饿狼般在已知的几个储备点寻觅搜刮。

吃了点东西后,感觉舒服多了,脑子也清醒了,猛然想起今天已经是周四,有白赚了一天的惊喜感。

新的一年已经过了四天,对新的一年期待倒也不大,最近20年中的逢八年岁都颇为不顺,今年只求平安。由开始这几天来看,虽然磕磕绊绊,但每天没事都有所解,有所得。

满足别人很难,但满足自己也难也不难,那还是先易后难吧。

为伍猪队友

江湖人称“睡魔”的卡拉心思缜密,能够发展剑桥才子海顿卧底圆场,几乎雀占鸠巢,可见其领导能力之强。而其手下也不乏干练之徒,纵横英国德国间,杀人夺命来去无踪。

但“睡魔”卡拉还是败了,败在两个猪队友之手。

久经沙场的间谍们的感觉是敏锐的,第一部中圆场特工塔尔看到所谓的苏联商贸代表的第一眼,就知道他们实际是情报人员。但当卡拉的两个猪队友基洛夫和格里高利耶夫出场的时候,英国情报人员的反应则是:为何卡拉不用自己的情报人员?

当卡拉以主义为旗帜,正义为令箭的时候,他可以驱使手下那些精兵强将,以国家利益为名出生入死,而当他为了一己私利做见不得人的勾当时,他岂能瞒过那些精明的特工?

于是,猪队友粉墨登场了。

基洛夫卖友求荣,格里高利耶夫贪财好色,这让卡拉攥着他们的把柄,胡萝卜加大棒,坑蒙拐骗,威逼利诱,让两个为自己前驱卖力。

但猪总归是猪,何况还有一个神一般的对手。

当卡拉选择这两个猪队友的那一刻,就把自己的水平降低到队友的水平,也就注定了他的失败。

卡拉的背叛

史迈利在给卡拉写劝降信的时候,内心肯定很矛盾。一方面他希望彻底击败那个老对手,另一方面又不愿看到那个铁幕对面那个自己的背叛。这种内心的纠葛伴随着卡拉走过间谍桥,史迈利甚至宁可卡拉成为烈士也不希望他成为叛徒。

但卡拉还是没有成为烈士。

身材矮小,长相如教士一般的卡拉,曾经是一名战士。卫国战争期间,他率领自己的小队活跃在敌后,出生入死,应该类似我们80年代东欧电视剧中常见的那种游击队吧。

队伍中有一个德国女孩,是队伍的女神,后来成为卡拉的情人,并为他生有一女。按照小说附录的年谱,卡拉在德里拒绝史迈利的招降时,他的女儿已经出生。卡拉拒绝叛变,视死如归地返回苏联,是为了信仰和理想,还是为了爱情和亲情?

回到苏联的卡拉死里逃生,执掌大权,人称睡魔。但也挽救不了被清洗的情人,受刺激患上精神病的女儿。卡拉的背叛,是因为情人,还是女儿?在史迈利投出那份劝降书之前,曾经的战士,勇士卡拉,其实已经背叛了,曾经的信仰,为之奋斗的事业,都已抵不上女儿的指甲和头发。

那封劝降信不过是最后的一击,击倒的只是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敌人,一个父亲而已。

在被卡拉用自己的最爱毁了自己一生后,史迈利扳回一局,绝杀的一局。

“我用自己所嫌恶的武器摧毁了他,而且还是他的武器。我们穿越了彼此的边界,我们是两个无主之人,在这片无主之地。”

精彩的劝降书

电视剧改编小说,删减容易扩充难,尤其是原小说中交代不清楚或者一带而过,需要读者自己体会的情节,因为首先要合理,还要与原作相关情节不冲突。

剧集《史迈利的人马》中改编最精彩的部分,我觉得是最后史迈利给死对头卡拉写的那封劝降信。原作中,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概括了信的内容,而剧集中则无中生有通过史迈利的笔完整写出了信的内容。

高中时候,曾经学过南北朝时期丘迟写的《与陈伯之书》,书中以大义为表,威逼利诱为实,洋洋洒洒,当时号称古代第一劝降书。

而史迈利的劝降书水平也颇高。

首先他先罗列卡拉犯下的罪行,这些证据都在我手里攥着呢,要是交给你们内部的那些“敌人同志”,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就算你不怕,你女儿可还在我们这边,那后果可就严重了。还怕卡拉意识不到严重性,直接说出了会采取的措施。

威逼完了自然是利诱。如果你过来,我们可以保证你女儿的生活和治疗,在西方,这种病不算病。

利诱完了,还要给对方一点面子,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当年你在德里视死如归拒绝了我们优越的招降条件,真是一名好同志。现在地主家余量也不多了,能给你的条件没有那时候优越了,但还是能保障你们父女生活的。无非想给对方戴个高帽,你的投降不是为了高官厚禄,物质条件,只是为了亲情。

我以为我是真理的斗士,不想却成为谎言的崇拜者。这是史迈利三部曲中史迈利最无奈的自白。谎言与无奈,具在信中。

《史迈利的人马》剧集观后初感

年底放假了,利用整装时间把前段时间下载的《史迈利的人马》看完了。

之前粗略看过一遍小说,再回头看电视剧,依旧觉得还是小说写的更为精彩,或者对我的胃口。小说作者高度评价了史迈利的扮演者亚力克 吉尼斯,甚至看罢再写作有了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亚力克演出绝对精彩,也值得电视剧完全围绕他拍摄,几乎成了独角戏。原作的名字我曾不知深浅地妄自改名为《史迈利的故人》,因为小说中通过史迈利的探案和回忆,串联起他的故人,而电视剧中似乎那些只是史迈利的陪衬而已,就如豆瓣上的一篇评论的名字《人人都爱史迈利》。

电视剧出于自身播出的需要,对小说情节也进行了修改,力求更紧凑,但篇幅还是短了点,尤其最后两集,老史迈利刚撸起袖子,准备对狂奔的野象扣动扳机,招兵买马之际,还不忘与一辈子纠葛不清冤家安交代后事,转眼见了一次卡拉的女儿,就又悲天悯人了。

再者不满的就是,英国人那时候的审美观点也太差了点吧。很期待安的出场,以为怎么也得长得和海伦米伦似的,结果女演员的脸比俄罗斯妹子的脸还大,围巾都快系不住了,真为前一部施美男计的比尔海顿难过。

片子有不少英国名演员客串,那篇豆瓣评论曾提到某教授客串,开始以为是卢平教授,再看才发现原来是斯内普教授……

剪刀片《追龙》

昨晚累得无聊,看了一部无聊的电影《追龙》。

根据网上评分,这已经是王晶近十几年得分最高的电影了,很多评论肉麻地捧王晶,什么2017年电影拍出了1991年的感觉,不知道这些人看过原先的电影吗?

这部片子其实就是类似胡戈那样的剪辑片,片子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取自当年香港两大传记大作:《雷洛传1》和《跛豪》。但与前作或者原作对比一下,就会怀疑这部片子哪里值那么高的评分。

《追龙》不仅情节人物剪自前作,演员也起用了不少原片的演员,只是少了两部都曾出演的吴孟达,算是唯一的遗憾。看着刘德华、郑则仕、曾江等熟悉的面孔,脑子里不由自主与原作对应,真是穿越乱入的感觉。

刘德华还是扮演雷洛,但已经不是原先电影中的那个雷洛。岁月无情,不仅夺去了刘德华等人的青春与演技,也侵蚀了香港电影的基座。

正经的话

乐乐的爷爷是党员,但入党很晚,否则那一皮包证书数量估计会更多。

他曾跟我谈起过他入党的经历以及入党晚的原因。他没有像一般党员那样先团后党,他在中学时候和一起上学的三哥一起提交过入团申请书,但没有通过。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言道:学校里面有兄弟两个,平时学习表现都很好,也追求进步,但他们隐瞒家庭出身。

虽然不点名,要是我和儿子都会当场崩溃,好在他有哥哥一起分担。从那之后,乐乐的爷爷就自己关闭了组织上进的大门。直到很多年后组织上找到他谈话,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一直不申请入党,他才第一次递交申请书顺利入党。

给我讲述时,很平淡,中学那段经历还有些回忆青春的兴奋。

他曾一直我的榜样,我入队入团都是第一批,大学也很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知道不会入选,但写申请书时依然热情投入。但那是我第一份也是最后一份申请书。

大学期间的所见所闻,让我心冷了很多。工作之后,在帮别人找寻申请书资料的时候,也曾动过申请的念头。但那时替代热情的是理智,在找资料的同时我也学习了党员的要求党员的誓词,但我感觉我做不到。

如果加入,就要以党员行为标准的要求自己,如果做不到,违背誓言,还不如不做。

乐乐的爷爷在我工作之后,除了对我擅自修改籍贯暗自不满外,一直是听之任之,我成为不了他那个时代他那样的党员,他应该也了解。

如果因此而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也许就是命,就乍家吧。

因利而起的长平之战

汉朝马邑之谋是想打一场歼灭战,重创匈奴主力。以前看关于汉尼拔的纪录片中,认为歼灭战是汉尼拔在与罗马的坎尼战役中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法。

其实以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的战法,在汉尼拔之前的中国早就存在,最有代表的就是被称为战国转折点的秦赵长平之战,前后计有45万赵军被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基本奠定了统一的格局。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韩国兵败后欲割让上党郡给秦国,而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而转献赵国,从而引发秦赵之间的决战。

对是否接纳上党,赵国君臣间意见也有分歧,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支持赵王意见接纳上党,司马迁针对此事以“利令智昏”来评价平原君。后世很多人为赵国君臣辩解,认为秦赵早晚有一战,如果不接收上党,等于资敌,所以接纳上党并未失策。

秦赵固有一战不假,但赵王接纳上党,却并不是看的这必有一战上,而是因为觉得:百万大军经年累月也未必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天上一下掉下十七座城池,这种大利怎么能失去。

可见赵王、平原君看重的其实是利,而非势。本心是贪,因利而贪,这就导致了后面一系列作战的战略性错误。所以长平之战的结局,在战事未起就已经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