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圣棋评,棋评棋圣

昨晚今早,在荷兰队打进乌龙球那一刻,终于把古籍整理的大部头24卷本文字录入完成了。
前两天录入中几乎崩溃,什么晚清让四子的水平还装模作样写棋评,通篇都是贬斥,那文字比流水账强不到哪里去,真的替毛笔手抄的作者不值,也为自己不值。
好在收尾的六篇《弈理指归续编》自拟谱棋评,调整了我的情绪,不止是因为终于完工解脱。
施襄夏作为棋圣,棋评写来如同其行棋一样如行云流水,虽为古文,“而”字的承接、转折运用自如,点校过程中几度想断句,最后还是放弃。
就像之前看完pandas书之后感慨的那样,优秀的人,做什么都是优秀的。

高考成绩公布三年记

今天山东公布高考成绩,本想上去看个热闹,孰料网页居然打不开。这还是五年多来,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这也难怪,据说21年的考生人数记录,今年被打破了。
下午在公交车上,跟儿子一起复盘了一下这三年的录取情况,感觉他那年真是所有计划好的路,从军校体检开始,就都被堵死了,或者说不叫堵死,是加了警示牌:此路不通,请走旁路。
最后临到站前,儿子也坦然承认:这就是命。

惹麻烦的云服务器

昨天收到阿里云的短信,提示我的域名出现问题。其实在他提示之前,我就已经发现了问题,常用网站被指向一个博彩网站。
而问题出线时间点,是在免费SSL证书Let’s Encrypt到期续约后,两个renew的域名随即出现问题,而同一服务器的非ssl网站则没有问题。
折腾一番,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这已经不是我现在使用的云服务器,第一次出现这种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错误,于是将域名转回最早的云服务器,续约ssl证书,警报解除。
显然是新用服务器的问题,我甚至怀疑是那边故意为之。到期不再用就是了。

古谱棋评同样滑坡

周末集中时间,将古籍23卷对局部分的对局信息录入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如入棋评了。
虽然如之前总结说,精华部分已经完成,剩下的棋评已经不多。但就是这些不多的棋评,我也是没有干劲了,真是够了。
这部分棋评主要是周小松的《餐菊斋棋评》和《皖游弈萃》,棋艺水平有限,不敢评论棋评内容,但是棋评的文字还是能分辨好坏高下的。显然周小松想模仿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但模仿无论是构思还是文笔,实在有效颦之感。
且这些棋评,多是评下不评上,贬多赞少,由此看周小松不敢评《当湖十局》,也就不奇怪了。
本来干的憋屈,偏偏电脑还死机了。偏偏忘了存盘,等了半小时,只得重启机器,还好损失不大。
看来机器真的要换了。

刷学渣不刷人渣

这几天刷视频,复旦打老师的短视频不少,今天看那学生的潜在下家已经跟他切割了。
春节期间跟媳妇聊天的时候,学到一个新词,叫刷学渣不刷人渣。
不管高考还是考研,只要是考分制,刷学渣同时自然也能顺带刷几个人渣的。但要是申请制,可就不好说了。
估计打人的不知道这个词,现在可能跟小品《主角与配角》里的叛徒一样: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过来了嘛!
咬咬牙,忍一忍,三年后我就可以打北大的老师了,那不更有面!

夏至进补

今天夏至。
做完早八的早餐,就盘算:是按小子他奶奶那边的风俗吃凉面,还是他姥娘那边喝羊汤。
最初按经济账决定吃凉面,谁想小子愁眉苦脸回来,说肚子凉着了想吃热的。
于是出去买羊肉,回来炖了满满一砂锅的羊肉,已经不能称为羊汤了,爷俩吃的是心满意足。

24年高考成绩倒计时

昨天跟媳妇聊天,说她也要参加招生宣传去了。这才意识到离高考成绩公布,已经没有几天了。
于是开始预测新开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顺手打开自己的高考数据库,查看了一下去年山东的录取情况。
去年只是把数据简单录入了,并没有怎么看,现在一看,张大拿真是名不虚传,山大垫底五人组大变样,他咋不早说三年呢。
顺带聊到报考那灵魂八问,怎么感觉有些像相声里面那“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呢?

全面衰退的中国古代围棋

昨天突击,把古籍文献前八卷整理完毕,算是松了一口气。因为不止是进程完成三分之一,还因为棋评主要集中在这八卷中,可以说整个文献中最精华的部分已经完成。
剩下的工作相对要乏味多了,主要就是抄录棋局目录。上午抄了半卷后,才想到可以编一个程序来简化工作。
程序不复杂,抄录工作效率提升了一倍。整理完目录后,再对照目录进行剩余棋评的录入。剩下的棋评主要来自周小松,且不说对弈水平,至少文字水平,相比徐星友与程兰如,真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中国古代围棋真是全方位衰落。

熟悉的机器升级场景

昨天外甥升级他买的mini机,今天内存硬盘到货。开始觉得这升级是小case,不值得把机器搬到办公室,就骑单车到他家。
路上还琢磨:时间这么早,升级完了离吃饭点还早呢。
硬件升级倒是简单顺利,没想到接上网线开机之后,机器网卡灯不亮。
于是熟悉的情景再现:搬显示器,换网线,坐在地板上敲键盘,改配置。
最后终于解决,莫名其妙的错误,没有升级网卡,它看人家内存硬盘升级,自己也跟着变换了配置文件。
收拾完机器,也到了吃饭点,又是熟悉的场景。

名字印上出版物

今天点校古籍的时候,微信上薛老师来信确定我的姓名,告知前段时间帮忙整理的陈祖德先生对局集要出版了。
活过大半辈子了,还真没想到过,自己的名字会印在出版物上。虽然只是以打酱油的身份。
最初整理陈祖德棋谱,是差不多两年前的事情,封闭在家干事总比不干强,春节期间又忙了阵,干着干着这事情也就成了。
也许很多事情,只要干还是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