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安装owncloud

上周末在伟东住了一晚,结果照例头疼了好几天,不知是楼层高的原因,还只是心理作用。
昨天感觉好点了,便又开始安装测试私有云系统OwnCloud,也算是为家里手机提供备份服务,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资料归档整理做准备。
本来以为只是安装系统,网上相关资料也多,结果还是折腾到深夜。

安装过程还算顺利,开始有些急于求成,php选择了最新的7.3版本,到了安装那步,系统却提示不支持,只好又安装7.2版本,好在二者可以共存。

后面安装php-zip又出现问题,后来修改了源,问题才解决。

但最后还是在文件新建上卡住了。用户可以登陆,也可以新建用户,但没有文件的新增按钮。而APP可以通过用户认证,但提示405错误。

躺下之后,脑子还很兴奋,又把流程过了一遍,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现在心态真是好多了,反正已经死心了,能学多少算多少了。
下班回来,把想到的解决方法实验了一下,依然无效。看来还是和nginx有关,因为owncloud官方也不是赞同使用他的,暂且搁置一下,下次再试一下apache。
但也不是说没有收获,顺带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U-file,至少解决手机备份功能了。
都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早过了那个年龄,时间和精力都已不允许再耗进去了。

难成器的飞信

昨天给儿子送完饭往回走的路上,突然接到一条移动短信,刚打开,另一条短信随即而至,黑灯瞎火的只看到说欢迎我开通某某。
开始以为遇到诈骗短信,回到家仔细看一下,才知是移动推出的和飞信业务。
飞信是N多年前的事情了,儿子刚上初中开学时,他那海归的班主任还让家长们加入飞信,以后,就没有以后了。
前段时间子弹短信曾经火爆一时,我也赶潮流安装了,打开第一感觉,这不就是飞信吗?而且好歹飞信在移动网内还是免费的,而子弹短信连这个福利都没有。
短暂喧嚣后,子弹短信也就归于沉寂了,我删除它的时候,看到联系人里面只有两个安装了其客户端。
今天上班,问起同事有几个收到和飞信的短信通知了,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现在谁还用短信!
的确,原先大家用短信,是因为话费贵,起步就1毛以上,所以短信相对便宜。但现在有了鹅厂双雄不说,话费基本都已经套餐化,再用短信,每个月初看到套餐外的的那点零头,心里总是不舒服。
其实移动老早就吵吵着把富媒体信息继承到短信中,但现在开始推广,不知是不是受到子弹短信的启发。
但就像移动当年抨击微信却也无法逆时代而为一样,现在的小碎步跟风并不能提升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地位。
虽然和飞信号称不需要安装APP,但前提是需要华米等系统的支持,还是需要仰人鼻息。而为了不损失自己那本微不足道的收入,和飞信依然只是在移动网内免费。
子弹短信困于资金,飞信迷于利益。二者皆不成事。

再换输入法

上次因为搜狗的欺诈行径,一赌气将搜狗输入法卸载,换成了百度输入法。但使用了这段时间后,感觉跟风的软件和起家安身的软件是没法比。
最无法忍受的是黏键,这个应该是智能输入法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因为最早的整句输入法前驱智能狂拼II,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使用起来还不如一代,后来不得不加紧在网站上推出补丁。
8年前我放弃使用的第一个输入法讯飞,也是他有黏键的毛病。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手机性能提高这么多,百度输入法还存在这个问题,实在无法理解。
放弃百度输入法的另一个原因是联想功能太差。本来靠搜索起家,并通过排外一家独大的百度,云词库应该是其优势,但即便输入完整拼音后,云词库也难得有反馈提示,而手动候选的词更是让人莫名其妙,常用词组和字需要翻几页才找到,难道我用的都是生僻字词?
但换回搜狗又心不甘气不平,于是又下载安装了讯飞输入法,让百度也一边凉快去吧。

有些书总要读的

前天发现儿子把《平凡的世界》看完了,便问他有何感觉,儿子叹了口气。我追问道:看的很痛苦吗?儿子回答:不是,只是……
看他那“不好说,说出来你也不明白”的表情,我也就不再问了。
在给书套上腰条放回书架的时候,发现刚买的《沉默的大多数》不在了,便本着家长的责任,继续厚着脸皮问道:这本书看着什么感觉?
儿子这次回答倒痛快:真敢写啊!
我给儿子推荐、购买书籍,基本算是随大流的。而那些不推荐的书籍,除了自己的好恶,还有自己的顾忌。王小波的书籍之前没有买的原因,就是儿子评价的这三个字。
我最早知道王小波的名字,是工作后通过单位他一位本家同事,当时那位同事一脸严肃地看着一篇文章,说:这应该是王小波的作品,他主人公喜欢叫王二……。

但他的书我也只看过一本《寻找无双》。那是宽带普及前,还热衷在网上社区舞文弄墨。当时一个网友攻击另一位,说他的所谓原创抄袭模仿王小波的《寻找无双》。那时书店里王小波的书主要是《黄金时代》等时代三部曲,于是就从网上看了一下《寻找无双》。
真是好书,真是好文。让我感觉他掌控文字能力真是如火纯青,而文中那作者随手拈来的不正经,不羁的背后是一颗慈悲之心。
一直没有决心自己看下去,也一直没有让儿子看王小波的书,但该看还是要看的。

购书主动性

月初的当当打折力度确实大,过了2号之后,有些后悔书买少了。
本来是想多买几本的,但每次问到他需要什么书,他总是含含糊糊,把球踢还给我。
和我给儿子选书塞给他不同,当年他爷爷很少主动给我买书,而是把主动权交给我,根据我的要求买书,并介绍相关的书籍及内容。
前几天在寻找港版《碧血剑》的时候,还找到了一本《三侠五义》。那就是我在小学同学家里看到一本《七侠五义》,回家后跟他一讲,他过几天就买回来的。
买回来看完后,我们还一起探讨书名不同的缘由。距他说,他看的老书书名也是七侠五义,七侠指的是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黑狐侠智化,双侠丁兆兰丁兆惠,隐侠沈仲元,小侠艾虎。
现在书名叫三侠五义,估计是为了突出重要性,除了无可争议的南北二侠,第三个应该是智化了。
后来他还买了续集小五义及续小五义,但那些真是只能用狗尾续貂来形容了。
除了这些,他还给我讲了相关的大八义的部分故事,但是当时是买不到那些书的。
不知道儿子读书没有主动性,是不是因为我太着急给他塞书了。
还好,他还喜欢读书。但将来会怎样,再说吧。

十年送寒衣

阴历十一烧寒衣,似乎是济南的习俗,在乐乐爷爷去世两年后知道的时候,已是傍晚,于是就在院子的角落里烧纸了却心事。纸刚烧着便引来一阵秋风。
匆匆烧完,回到家里,儿子正在拖地,突然间将拖把往地上一拄,放声大哭,非要找在北京看外甥的奶奶。忙电话打过去,这头是又哭又跺脚,电话那头他奶奶倒是冷静。
虽说总能用科学解释,但从那之后再不敢将就马虎,每年这个时节会找个周末提前过去烧寒衣。
昨天周六,儿子恰巧有时间,于是便一起前往,不知是奶奶看到孙子心情好,还是这几天没有爬山了,难得主动提出要一起前去。
在中午一家四口干掉将近四斤羊肉后,开车一起前往玉函山。天气晴好,一家人拾阶而上,最早喊累的居然是最小最壮的。
待在墓前摆好供品,乐乐奶奶便坐在旁边的台阶上,短暂的木然,是回忆起了什么,还是想遗忘掉什么。
十年前,乐乐爷爷的离开,改变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但最痛苦,影响最深远的,还是他最亲的人。
虽然饱餐不久,但儿子胃口却好的很,在供品中挑选着爱吃的,从遥控器,到游戏机,已经习惯被孙子抢东西的爷爷,必不会在意。
寒衣纸钱买了不少,本来想让爷爷保佑他孙子期中考试考个好成绩的,既然奶奶也来了,就先保佑她老人家身体健康吧。
至于儿子的考试成绩,既然他爷爷能力有限,只能靠自己了。

少见《碧血剑》国内版本

昨晚整理了部分书架上的书,躺下后觉得好像少了一套《碧血剑》,今早起来后在另一个格段里面把书找到了。
对这套《碧血剑》印象比较深,是因为这套书比较少见,甚至有些怪异。书是大学期间,在泉城路新华书店的顶楼旧书堆里买的。书的出版社虽是国内的,但内容却是竖排繁体,这就是所说的怪异所在。好在乐乐爷爷从小看的就是这种书,倒也不影响。
闲来无事,今天又把这套85年版的《碧血剑》,与84年经典版《射雕英雄传》对比了一下。发现《碧血剑》的书籍扉页,有红色的印章,这与现在常见朗声版是一样的,而当年的正版《射雕英雄传》则没有。
再对比一下书中的插画,《射雕英雄传》的线条尤其是阴影明显生硬,更像是复印而来。由此看来,这套《碧血剑》应该就是直接使用港版印刷出版。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金庸作品扉页的印章各不相同,而这三本一套的碧血剑,则是中下两集印章相同。朗声版的《碧血剑》是上下两集,所以作为“插”进去的中集,扉页印章就使用了第三集的印章。
顺便看了一下《射雕英雄传》的版次及印数,7年间销售了45万套。在那个年代应该算是不小的销量了。
现在的出版物一般只有版次,没有印数。所以动辄百万计的各类鸡汤印刷物及其流量作家,比比皆是。
谁说现代人读书少了。

书架挪窝供精品

下班后乐乐奶奶打电话说身体不适,过去发现只是季节交替屋里阴冷的缘故,吃过饭已经无碍。
一起看了一场球,然后把书架又整理了一番。
前几日金大侠仙逝,其作品在网上各大电商卖到断货,我和儿子不免庆幸此前把朗声旧版的书籍买全了。
金庸全集刚搬过来的时候,只能蜗居在一个格段里面,今天把原先最中央大格段的旧书腾出来,把金大侠全集供上去,刚刚合适,简直就是为这套全集准备的一样。
又把旧书整理了一下,这些应该是乐乐爷爷最喜欢的书籍了。里面最多的是李自成的前面几本,能在文革间不受影响出版发行,不知是他的荣耀还是尴尬。
用牛皮纸包书皮是乐乐爷爷的习惯,书皮包的最好也翻的最旧的是我大学期间给他买的那套射雕英雄传,而李自成是前面几卷本包了,后面没包,看来是越来越没有兴趣,后面直接就没有再买。
在旧书里面还发现了一本奇葩书,看书的破旧程度肯定不是买的,而这也是那时期盗版书的一个缩影。封面上前面用红字突出金庸著名人物的前三个字,而真正作者的名字印在右下角不显眼的地方。
本想扔掉,想想留着做个纪念吧。

读书学习死心方静心

此次当当优惠活动买书不少,但全都是给儿子买的,除了三体,还有之前几本儿子没有接触过的类型书籍。书籍上架,那几本躺着的编年史看来属于立起来了。按照儿子的话,够看一阵子的了。
算算的确便宜,也想趁着活动买几本,看看自己书架上的书,很多是买了看不下去,或者看不懂的书。原先买书是为了扩充延展知识,但现在不少是一本看不懂,再买一本还是看不懂,这样一来,也就没了买书的冲动。
昨晚睡得相对早,今天早晨却睡得异常沉。醒来脑子空空的,随手翻了一下一本架上摆放很久,买来后自认看不懂的科学计算“基础”教程。也许是死心了,反而静下心,逐页逐条目看下来,厘清看懂看不懂的内容,,不觉已经到了例程部分。
虽然难,至少是可看可学了。
年纪大了,脑子锈了,只能慢慢来了。

不愿触及的岁月

这几天当当搞活动,图书满100返50,再加上购券满返,很久没有这么大的优惠了。
选购完毕,在购物车核计金额的时候,发现当当这次有良心,书籍的折扣基本保持在活动前的水平,并没有调整。
但一套书除外,刘慈欣的《三体》全集是一点折扣都没有。
有大奖金字招牌就是不一样啊。
《三体》虽然没有买过,但和《盗墓笔记》系列一样,儿子在初中学校东一眼西一眼,也看完了。现在趁着活动购买,主要是为了能给儿子提供一些参考。
而之前一直没有买的原因,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为书的第一部涉及到一个不愿影响儿子的时期:文革。
我生于文革尾巴,没有相关经历。但在我读书的初期,接触了不少与文革有关的作品,那时的名词叫伤痕文学。
而那时我旁边还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在我身旁。乐乐的爷爷没有引用主流舆论的断语,给我定义那十年,但从他对电影、小说只言片语的时代背景的介绍和解释中,我还是能感觉到他对那十年是持坚定的否定态度的。
从最早电影《枫》的禁映开始,到电视剧《亮剑》的选择性改编,我感觉到自己周围对那十年的呈现是越来越纷杂,而红歌声更是将杂音扯到极致。
我不愿儿子接触那段人鬼难辨的岁月,宁可他做把头迈进沙子里的鸵鸟。如果非要有那个时代的映像,也不希望是天云山漫天飞雪中二人一车的孤苦,而是牧马人草原上郭pia子对着墙上标语撒尿的戏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