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折腾了一个白天后,决定放弃truenas scale了。
这truenas的开发商或者说运营商,发行基于Debian的scale版本,是想学苹果和谷歌,打造自己的应用生态圈,但他又没有那个能力,所以k8s应用只能依托GitHub和docker,而就目前国内的网络环境而言,无异于作茧自缚。
同时,打着安全性的旗号,scale阉割了Debian的开放性,甚至应用目录里默认把非官方的社区版truecharts都屏蔽掉了,因为双方对下一步发展已经有了分歧。
目前看,唯一比core版本强的,就是虚拟机管理了。
还是切回core版,安安心心当好后勤数据管理管家吧。
《围棋天地》恢复月刊
今天看飞扬网的帖子,《围棋天地》从明年起开始,由半月刊改为月刊了。
《围棋天地》创刊时为双月刊,乘擂台赛东风改为月刊,后随着世界大赛雨后春笋般创立而升级为半月刊,现在又恢复到月刊了。
有跟贴说,改成月刊时效性就差了。网媒时代,纸媒的时效性根本不值一提,就算半月刊,我也是半年一买的。
《围棋天地》丧失的不是时效性,而是专业性。围棋进入AI时代后,传统的专业人士已经跟不上时代,这不是引用几个AI变化图所能掩饰的。
而有意思的是,杂志改半月刊后,价格反而上涨了四分之一,按说刊物出版量减少后,首先减少的是人工费用才是。
看来,半月刊改月刊,隔靴搔痒的权宜之计而已。
服务器主板贵有贵道理
当年在单位自开发系统,到科技市场,看着超微、泰安服务器主板及格,想想可怜巴巴的预算,只能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自我安慰“老子重系统不重硬件”。这次安装机器才明白,这服务器主板贵有贵的道理。光这自带的IPMI就省却了太多周折,让我大开眼界。本次系统安装因为涉及到NVMe硬盘启动,需要在bios中进行设置。我想这IPMI既然都需要在bios中设置,这设置bios你该管不着了吧,正在庆幸自己买了一根vga线备用时,随手点了一下del,发现熟悉bios界面已经出现在ipmi管理界面中。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装机加系统本来昨天就该完成的,只是久不装机器,手不止是生了,还娇气了,原先徒手就能把铜柱拧到机箱上,结果只拧了四个就扭不动了,只好从网上紧急下单买了一个工具箱,今天才完成工作。
怀念Delphi
因为最近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做前端,上周跟外甥交流一下,结果他好家伙给我推荐了一大堆免代码框架,经过周末两天的挑三拣四,最后选定了Nocobase。
我其实要的很简单,只是一个数据展示、录入的交互界面的开发工具,这也让我无比怀念Delphi,onshow,onclick,多么简单。
其实当年李维主推的DBExpress接口是很超前的,虽然单向数据集有着诸多限制,但一个统一的接口,多种数据库的通道就构成了。
结果相信大而不死的delphi,最后还是死在网络时代。
内奸的破坏力
破鼓万人擂。不过有锤的,也就有补的。
前几天的JD风波中,有一个攻击点,补的一方是一再淡化,甚至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那就是金融业务的挤兑。
有点金融知识的都知道,还有什么比挤兑更恐怖的。
吃饭的时候跟儿子聊起这事,说如果对手早知道京东的方案,可以提前让自己手下先存钱,然后到时开始集中提现。
儿子回了一句:你怎么知道他们没做啊。
由此看,内奸的破坏力太强了。
京东 脱口秀
早上起来,咬咬牙,狠狠心,淘宝下单把nas的大头硬盘买了,然后到京东买了一堆零配件。
顺带还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代言人风波的影响,感觉京东的商品是便宜了。
我对脱口秀历来没有兴趣,听那波人在台上叨叨,还不如去听马三立或者刘宝瑞的单口相声。
网上说这次风波中推波助澜的是男性,这也印证了网上的的一个言论,那就是为什么脱口秀的观众绝大多数是女性。
“十个老头九个好汉,还有一个没有发言”,不止是男性都去讨论国家大事了,更主要的是,组织者从哪找那么多配合,还不抬杠的男观众去。小胡子当年,不就是靠听不下去台上演讲,起来抬杠而崭露头角的吗。
管她呢,只要能买到便宜的商品就行。
濒死的简书
自从在简书强迫症般收藏了千日日更勋章后,基本也就没有兴趣再登录更文了。其实,在日更任务完成前,简书基本就已经半死不活了。
前天不经意间点击了简书的图标,看到居然有消息提示。等点开一看,居然是锁文通知。
本来不想搭理他,锁就锁吧,但看到其中一篇是已完成连载小说的一章,强迫症又犯了,就点击了解锁申诉。
以往申诉后,人工审核很快就会解锁,但三天解锁期都过去了,还是没有回复。
简书,真的快死了。
再次惦记上《御城棋谱》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有了整理日本围棋古谱的念头,便又惦记上降价的《御城棋谱》,每天开始例行浏览孔网比价。
上次彻底放弃购买念头,除了价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飞扬网已经有位大神翻译了《御城棋谱》,并提供了棋谱文字的word文档,以及棋谱的相机拍摄图片。
真真的大神。
努力一下,我想我也可以把前段时间点校的24卷本古籍,出一个自排版本。
选择专业,一言难尽
昨天在税务系统上报季报,资产负债表顺利完成,到了损益表,填了一半本期发生额,突然发现本年累计数值不对。当时汗就下来了,等重新调用数据后,一看原始数据,典型的十三不靠。
这时候不止是汗,血压都顶到天灵盖了,脑子里飞速地一边分析着问题所在,另一边排除着解决办法。
最后终于慢慢冷静下来:增值税没有问题,那么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就没有问题,所以这错误就不是我的,肯定是系统又抽风了。
手哆嗦着退出系统,重新登录后,发现这次原始数据正确了。
这不知道这烂系统把哪家公司的数据错误显示到我这系统里面了。
选择专业,真的一言难尽啊。
当年被儿子他爷爷忽悠着选了会计这条路,所有工作绕不过就是一个平字,而那账本来就是平的啊。
老的忽悠我,我忽悠小的,家风传承。
今年儿子实习回来写报告,我帮他安装调试好sac系统后,他指着生成的曲线跟我说:这是智利地震,穿过地球,被我们检测到了。
那自豪的神情,让我良心稍有平抚。
体会杀熟
原先总能看到电商杀熟的报道,没想到我就遇到了。
其实原先在京东上浏览了什么商品,微信等广告也就跟进推广此类商品,这类滥用用户信息的行为,本有些见怪不怪,也懒得点击查看。
最近忙着nas服务器的升级工作,本来昨天下午已经将机箱扔进购物车,就等着第二天网银付款了。
然后晚上浏览微信朋友圈时候,不出意外广告里面有这款机箱,这次顺手点击,一看价格吓了一跳。
价格高了2成达到历史高点不说,而且直逼同品牌同系列的升级产品。本以为只是手机广告的问题,打开电脑查看购物车,发现价格同样提高了。
不知是不是我通过会员登录的原因,到了晚些时候再次登录,发现价格又改回来了,还低了50元。
这宰熟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