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书籍日文翻译佳作

昨天因打谱想到了书籍的外文翻译。今天在伟东整理书架的时候,将不同版本的书籍清理了一下。可能出于怀旧心理,对几本非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世界名著,总有一种鸡肋的排斥感。这些书虽然非那些论斤卖的书能比,但是总少了一些厚重感。
在飞扬论坛,看到一位网友在回复一篇同样涉及到翻译的帖子时,提到国内翻译界的问题,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英文书的翻译费是每字八十元左右,一本书翻译下来,可以买一套四合院,所以翻译一本书需要几年时间用心揣摩;而现在好像还是千字百元左右,一本书一两个月就翻译完,所以难出精品。
不知道这位网友所说是否属实,但现在书籍的翻译水平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我读过日本围棋书最好的,是华以刚翻译的《围棋实战研究》。专业人士译专业书籍,又有文字功底,完全可以当日本围棋全盛期的史书来看。
另一本书是安永一的《日本围棋历代名手名局史话》,这本书则可以作为日本史书来看了。
本书的译者不太熟悉,但出自八十年代的人民体育出版社,也保持了高水平。翻译流畅的同时,也将原作者的情感通过文字流露出来,尤其是关于英年早逝小岸壮二的回忆。
小岸壮二属于长考派,一局棋能下一周,而那时对局费是每局五日元,按安永一的话:一周下一盘棋非饿死不可。
如《漫长的告别》里所说:大规模生产无品质可言。

日文围棋书的翻译

进入夏天,围棋AI是在显卡风扇的呼啸声中运行的,且不说心疼那DIY史上最贵的配件,那噪音也没法静下心来观战。

于是又把棋盘棋子搬出来,继续打许久未打的本因坊秀策全集。

打谱的感觉并不好,一是很久没有摸棋子寻手数了,再者打的那局是一局联棋。

我对围棋的联棋颇为抵触,感觉那根本不是围棋,而是一种活动,以围棋媚俗的商业活动。

吴清源曾说围棋的最高境界是和谐。以我的水平是无法理解,但围棋之美,美在和谐的观点,我是赞同的。

而这种和谐美,在围棋上的一个体现就是构思的巧妙,运行的流畅。而多人进行的联棋,是无法实现的。

我打的那局,即便是由当时坊门外的高手进行的联棋,也最终是棋手间的棋风不同,导致构思失算而落败。局后太田雄藏难掩气愤之情,这局内局外都难言和谐。

我曾经动过学习日文的念头,就是想能大概了解日本的围棋书籍,后来发现,虽然日文中有大量汉字,但翻译讲究信达雅,意思绝不能按照字面理解的。太田雄藏的局后言语翻译就是一个例子。

原文按照本书李昂的翻译,是:我等富有深意之构思,算知竟不能知,故而致败,算知与盲人无异。而在另一本《日本围棋三棋圣》中,后面则翻译为:我队所采取的战略,算知不配合,怎能下得过,算知是瞎子。

虽说原日文已经记不清了,但仅看用词。这翻译水平高下立见,也决定了书的档次。

堪用的免费Colab

昨天搭好一个Python环境后,把之前做的pdf文件转图片的程序重新整理并整合了一下,实现了从pdf文件到zip的转换。

操作是在Jupyterlab中进行的,这样也就避免了一些无谓而繁琐的设定,自己用自己明白,出了错也活该。

在CPU为J1900的2G内存虚拟机上,拿网友制作的《日本围棋历代名手名局史话》重拍版测试了一下,dpi设定为150,336页的文件,用了38秒。这个文件属于文本为主,加以棋谱插图的,分辨率要求不高。将dpi又设为300,用时达到了1分40秒。

速度感觉还是有些慢,于是登录谷歌的Colab,重新安装了必要的软件后,运行同样的代码,150dpi用时17秒,而300dpi用了46秒。

差距还是挺大的,虽然每次需要重新安装一些程序,挂载谷歌网络硬盘也麻烦了点,但免费性能还够用,以后真可以弃用虚拟机了。

Colab的收费版本,有更多的内存,更强的CPU,也不过每月9.99美元,但只对美国开放,估计怕中国的刁民们又拿来遛狗。

谷歌的免费策略,也不是善心大爆发。就像我在谈及第二货源的时候所说,作为科技行业的带头大哥,谷歌希望科技能够更全面应用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希望更多的人更深入地参与其中,推动科技的应用与进步。这样他们的领先优势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并进而寻找新的科技与商业结合点、突破口。

 

又一个20年

在网络初兴,还没有网商的时代,也挺好的。
没有光棍节,没有什么520,也幸亏一年只有12个月,否则肯定还会弄出一个1314节来。
简单,少了很多花哨的噱头,也就少了选择的烦恼。选日子也不用压点、赶集,只是选择一个方便的日子,自己方便,朋友方便,来回不耽误工作。
虽说选了时间事情未办成,但至少做了决定,也进了政府机关的门。
当然,要是没有Bing的仗义担当,连门都进不去。
20年过来,挡不住的岁月,抑不住的期望。
希望一切都好。

习惯 不习惯

今天复课第一天,早上儿子如许三多一样,背着减了不能再减的书包,提前出门。我一本正经跟儿子拥抱送别,就像原先上学一样。
但网课期间在家日久,一切还真不一样了。
看着儿子空空的书桌,心里也空落落的。
昨天就开始为开学做准备,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对已经有些陌生的生活,还有未知的前景。
不用再端茶倒水,上午绿茶下午咖啡,自己也没有了喝茶的心情。到了做午饭时间,厨房转了一圈,也罢了做饭的念头。
真正有了下岗的感觉。
本来另有别事挂牵,所以更有些心神不宁。
儿子放学回来,和以往以及新规划一样,在操场跑了五圈。
看来一切恢复正常了,恢复到四个月之前的那种正常。
这种正常也只剩下一年了。

Katago二子屠龙

本因坊秀策短暂一生中最骄人的战绩,是代表坊门在十三年间的御城棋战中的十九连胜。

显然秀策也非常在意自己的连胜纪录,在连胜后期,安井门的新继承者安井算英曾通过本因坊秀和,有意与秀策下授二子棋,但被秀策婉言谢绝。算英一直引以为憾。

当时算英只有15岁,但秀策认为二子棋,黑棋如果弈出好棋,他根本没有办法,分先或者让先的棋份,他则不怕任何人。

此间虽有爱惜羽毛的成分,但也可见围棋二子威力何其大。

在Katago1.4.2的40B权重连胜之后,就动了测试一下让子棋的念头。

对局条件playouts依然设定1万,按照中国传统让子规则,黑棋贴2目。

开始两局,并未调整PDA,白棋毫无机会地败了。第三局将PDA调整到1,依然败北,而且败的可谓是“波澜不惊”。

这就有些不符合Katago的脾气了,查看用时,感觉怎么这么少,再查看权重文件,才发现因为刚与leelazero进行了20B的第二次十番棋,忘了把权重调回来了。

调整好权重,Katago果然大显神威,二子棋屠龙leelazero。

前一百手胜率非常平稳,但根据以往对Katago的了解,棋肯定不会放过中腹那八颗黑子,而胜负关键就在这里。

105手安顿好下面白棋后,Katago自认胜率超过20%,即便是对子贴目棋,这也是可战的胜率了。

115手开始动手后,胜率超过30%,这已经算是有望的局面。

148手后Katago自认胜率超过50%,终于领先了。

但随后的两局,leelazero没有再给Katago发力的机会,平稳获胜。

二子的威力果然巨大,在1万po条件下,如果不导入到Katago擅长的战斗局面,很难取胜,而以leelazero的水平,不需要如秀策所说,弈出好棋,只需要不犯错,Katago也很难越过这二子鸿沟。

此番让子棋是在机器显卡风扇呼啸声中进行的,夏天已至,AI犬的测试只能暂告一段落了。

对弈平台:

katago:1.4.2OpenCl +g170-b40c256x2-s370权重

leelazero:272权重

MaxPlayouts:10000

PDA:1.0

被遗忘的“第二货源”

“第二货源”这个词条,现在即便在谷歌搜索上面也搜不到了,早已经被淘汰遗忘。
举个类似的例子,就是小米要推出新手机,会找到手机芯片供应商高通,以担心高通供货能力问题影响小米手机生产为由,要求高通把最新的芯片技术授权给联发科或者华为,让他们作为第二货源。
现在看,这种政策堪称无厘头。即便是当年,初入英特尔,承继着中国商人血脉的虞有澄,也是觉得匪夷所思。
在科技发展初期,为了迎合市场,也就是常说的科技市场化过程中,科技是处于弱势群体地位。只有在第三次浪潮席卷全球之后,高科技才成为主导力量。这样,科技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真可以用战争来称之。
日本首先崛起的是制造业,并利用了类似“第二货源”这样的科技发展中的bug,逐步提升自己的科技力量。这与中国有些类似,但中国有着日本无法比拟的市场,所以有前车之鉴的美国拼命打压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市场竞争而已

在虞有澄所写的《我看英特尔》中,对文中所提的所谓战争有过描述。
书中作者将日本芯片业的崛起,主要归结为国家补贴。然后为了占领新兴的市场,日本企业一直通过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本土倾销。这给美国的科技公司造成了堪称毁灭性的打击,以存储器起家的英特尔也不得不选择退出。
最后“明白过来”的美国公司,游说政府对日本进行调查,才遏止了颓势。
好在英特尔有CPU这个更高端的产品,而CPU的最早也是由为日本公司订制产品脱胎而出的。
那次所谓的芯片战争,虽然涉及到高科技,但在还存在类似“第二货源”这种现在看来很滑稽可笑的政策的年代,只能说是市场竞争而已。

40年前的芯片战争:日本企业是如何输给美国的?
https://m.mydrivers.com/newsview/690715.html?fr=kkj

擂台不是舞台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

今天在一个难得保留群里,看到一位网友援引电影《一代宗师》的台词,来评论最近的一场比武风波。他同时提到:擂台上,属于躺下的一方,似乎注定再没资格讲话。

我则随手跟了一句:或者是,既然选择了擂台,躺下了就别再讲话。

在日语里面,擂争用“打込”表述。看字面就能感受到其残酷性。

按照围棋打込十番棋不败王者吴清源的话:其间的恐怖程度,若非亲身经历,大概也无法真正明白。

一位日本作家曾写道,本来赢得了本因坊秀哉隐退棋木谷实,随着镰仓十番棋被降格,从宠儿成为弃儿。即便是连战连败,倔强到固执的藤泽库之助,在面临被降格时,为免日本棋院声誉受损,也是怀揣辞职书出战。

但被降格的棋手们,无论是最初的大豪木谷实,还是后来称霸日本新闻棋战的坂田荣男,都未曾再提起当初的十番棋之败。

因为败了就是败了。

擂台,不是桧舞台。

读书的好时光

早上吃饭的时候,提到吃人家嘴短的话题,儿子脱口而出:“……东家不好怎么办?骂!”
得知是鲁迅的话之后,我就在脑子里拼命找,是哪篇课文里面的,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于是问儿子,儿子说不是课本里面的,然后起身到书架上,翻找《华盖集续编》,一时也未找到。
这个月初吧,儿子的语文老师在QQ上问他最近读书了吗,儿子有些踌躇。我说:老师既然问了,就实话实说,课程紧没有怎么读书。
这个回答,大家应该都挺失望的。
上学的时候,条件所限,没有多少书可读。读到的书都当宝认真读了,等不上学了,有的是书可以读了,反而是读不了多少了。
最好的时光,剩下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