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课间送水的时候,儿子提到昨天是读书日。
自从有了电商,各种日子各种活动就多不胜数。当当照例是减少折扣,或者干脆没有折扣满100减50,活动老早就开始了,昨天是最后一天,还是下单买了一批书。
毕竟感觉买书还是便宜。之前一直没有下单,主要是想凑个能使用优惠券的价格,除了几本将要用到的技术性书籍,还差一些钱。
本来是想给儿子买几本他有兴趣想看的书,但看现在这个架势,估计明年高考前很少有时间按他的习惯,细品读书了。所以最终还是买了两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著凑单,
等儿子喝完水,拿杯子离开的时候,看了一眼书架上一堆还没有开封的书,很是庆幸昨天为了避开毛子的书没有买《复活》。
一个买书无心,一个无心看书。不知原先那种好日子还会重来吗。
下水饺的延伸回忆
前天第一次下水饺,下了100多个居然没有一个破的,甚是自得。
今天儿子上网课,我在一旁偶尔闲听,脑子里突然窜到高中课堂上了。
忘记当时什么话茬,语文老师上课提到下水饺了。说过年下水饺要仔细,图吉利不能下破了。但要是真下破了,也不能说破了几个,要说挣了几个。然后摇摇头,说:一个不挣也不好啊。
不知是不是网课的原因,儿子他们课堂上老师讲的真是又紧又赶,除了招呼学生签到,抱怨几句网课的不适应,少有废话。远没有我们那时那么轻松。
紧张有紧张的收获,轻松有轻松的代价。只能紧跟时代的节奏了。
下水饺上岗
昨晚包水饺,因为要赶时间送饭,所以我硬着头皮学着下水饺,媳妇就可以不用等水饺全部包完再下锅了。学起来真是不难,无非是开始不让生水饺粘在锅底,后期开锅加凉水保持煮水饺温度相对均匀。下了四锅107个,没有破一个,算是完美。这么多年没有承担下水饺的工作,主要是心存敬畏。这个工作在我结婚之前的家里,都是乐乐的爷爷负责的。他老人家下水饺真是举轻若重。每次开工之前,都是先把手表摘下来,无论是早期的机械表,中期的电子表,还是后期的石英表,挂在厨房隔板旁的挂钩上,然后才开始工作。小心翼翼,按部就班,颇有一家之主的风范。上学之前的大外甥都能感觉到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一次从济南来,进门之后听说要吃水饺,立刻往厨房跑,嘴里说:我帮姥爷忙去。那时候加上锅小,一锅也就十几年如一日按数下20个不到吧,直到我结婚后,他老人家看到儿媳妇一锅下50,甚至到过大锅100,顿时惊为天人,也就退隐锅灶了。轮到我接班了。
荆州,利益焦点
我读书的时候,乐乐的爷爷跟我聊起三国荆州的时候,有一个疑问一个观点。
因为那时候信息不像现在这样举手可得,疑问就是怎么说刘备是借荆州,荆州本来又不是他孙家的。观点则是在双方力量悬殊不大的情况下,孙权不应该杀关羽,彻底恶化双方关系。
后来脱开三国演义看那段历史,所谓借荆州是孙刘两家战果的再分配。刘备其实借到的只是南郡的一部分,并允诺用长沙等三郡交换的。
刘备借荆州或者换南郡,是为夺取益州做准备,而孙权同意换,是为了让刘备帮着承担共同大敌曹操襄阳方面的防御。
本来还算划算的交易,在鲁肃死后,孙权却又偷袭荆州,还是在关羽对共同敌人初战得手当然情况下。
孙权偷袭荆州,表面上是为了解除长江上游威胁,但不排除转移内部矛盾,平衡集团内各势力利益的因素。不久之后主战派吕蒙去世,掩盖了诸多问题。
这样虽然得到荆州,但后果就是需要同时面对两个敌人。刘备以为关羽报仇名义兴兵时,孙权不得不向后辈曹丕称臣。真如李宗吾所说,孙权属于那种面厚心黑之辈。
孙权和刘备,就像两个同时创业的黑道兄弟,面对强敌,还能同仇敌忾,等自己发达了,小弟多了,就开始互相猜忌互相提防。尤其是本来阔一点的孙权,看到本来有上顿没下顿的刘备居然也有了益州那么大的地盘,心里自然更不平衡了。
好在终于也阔起来的小弟刘备,也要抖抖威风。结果一场豪赌火并,更贪心的输得一塌糊涂。
打劫不成火烧身
最近网上文章看的少了些,看到这篇博文,不由想到当年在网易看到的一篇,关于夷陵之战刘备真正有多少兵马的文章。二者都属考究细致的好文。
那篇文章的细节已经记不清楚了,印象最深的是开篇概要,说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油子刘备输给了新兵蛋子陆逊。
为关羽报仇只是刘备出兵讨伐东吴的名义,目的是为了转移矛盾并趁火打劫夺回荆州,这点应该是明确的。
但要说到都想趁火打劫,孙权肯定喊冤枉。吕蒙白衣过江是趁火打劫,但到了夷陵之战,他只有被打劫的份。
刘备并非像胡汉三那样,铁了心连本带利夺回荆州。他出兵时机也是选择在曹魏先动手的情况下,而且内心还怕让曹魏得手,所以才急火火出兵。
至于史书记述的,连曹丕都笑话刘备不知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那就有些事后诸葛亮了。其实小说里诸葛亮事后也真这么说了。
估计刘备就是想搞搞军队拉练,转移矛盾,秀秀肌肉,趁火打劫等着曹魏出兵的时候,要回部分荆州就见好就收了。
但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刘备,忘了自己整天挂在嘴上的“汉贼不两立”的政治口号了。且不说曹魏方在双方未大动干戈前,不会贸然出兵,就算出兵了,那就不是“汉贼不两立”,而是“汉贼一家”了,而这也是赵云劝谏的原因之一。
也正以为如此,陆逊才敢拖住刘备半年之久,并得胜之后迅速收兵,将防线转到曹魏一方。
刘备算是打劫不成,反被燎了眉毛胡子。
爷俩做新菜
昨天晚上,在周一考试还有体重的双重压力下,儿子难得到点表示不想吃饭了。
考虑到中午剩下的肥蛤不能过夜了,就鼓动儿子帮着不善做海鲜的我,合作做一份酸辣肥蛤汤,儿子这才有了吃饭的念头。
当将肥蛤倒进锅里时,首先心中念叨:善哉善哉,我宋大善人,宋小善人……
等开锅之后,我们爷俩就头顶头挤在炉灶旁,依次加入酱油、陈醋,然后根据味道再增加用量。待颜色合适,酸度满意之后,儿子满意地手动研磨胡椒,难得满脸都是笑容。
水平有限,我打的蛋花差了点,到了锅里基本成鸡蛋渣了。最后放进一块农心方便面,整锅上桌,原先说不吃饭的儿子,又将中午剩下的小半碗米饭盛上浇汤,美美吃了一顿。。
最近事情多了点,希望儿子能够放松一下。
超预期也是一种满意
05年九寨沟之旅总体饮食还是不错的,至少是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去九寨沟旅行的决定有些仓促,基本没有什么准备,连相机都没带。得知我要随团旅游,同部室的兄弟姐妹们开始给我上课,说那里饮食住宿条件如何差。并举例,一个同事之前去,两天半没吃饭,以后饿的经不住了,才下来一起吃饭。
我走之前,同事们又把单位里能带的零食,还有一次性物品,诸如湿巾等都给我塞包里了。路上发现还有一把一次性塑料叉子。
去了之后,无论住宿还是伙食发现没有那么糟糕,毕竟那条线路已经成为国内最热门的线路之一。即便是路上及景点的饭菜虽然简单,但也可口。对我来说,那四川泡菜就足矣了。只是害得H同志白白扛着一箱方便面上车下车。
而最后在双流机场附近一个餐馆的一顿饭,真是量足价廉味道正。
这么多年过去,现在应该更好了吧。
成都美食第一印象
我属于可以不吃饭不能不睡觉的,从九寨沟重回成都后,回绝了同行同事们一起蹭饭的建议,第一件事就是躺到床上睡了一觉。
那一觉时间并不长,醒来后也不过八点,电视上看到舒马赫无奈地跟在阿隆索后面跑圈,决定出去自己觅食。
旅游之前,同事G大姐一个劲给我灌输成都火锅的美味,所以出了宾馆就开始寻找火锅店。
可能我们住宿地区比较偏远,走在大街上有种济南北园的感觉。沿街火锅店不少,但都是小门头,走了两条街后,终于找到一家类似济南大快餐店那样的火锅店。
火锅店里面只有我一个顾客,服务员很热情介绍火锅店是不含饮料,锅底最低消费的,我也没有听清最低消费额是多少,就开始把G大姐推荐的鹅舌头、鸭肠、鸭血等点上了。
结果刚开始吃,就又立马点上饮料了。等那一铝盆固液混合的鸭血上桌后,我直接选择了落荒而逃。
那一桌只花了50块钱,边结账我边询问服务员:这火锅怎么这么辣?我们那边四川火锅没有这么辣啊!小伙子顿了一下,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我:你们那边四川火锅店可能是重庆的。
旅行结束回到单位,我直接就找G大姐算账去了:就你那吃个肉夹馍,脸上红点比馍里面辣椒面粒还多的水平,还敢吃成都火锅?她心虚地回答:我也是听人家说的。
错过黄龙
九寨沟之旅唯一错过的景区是黄龙地质公园。在沿山而上到了第一个景点彩池后,就折返下山了。
放弃的原因,一是在九寨沟木栈道上摔了一下,更主要的原因是感觉累了。
我不愿意旅游的原因,除了有坐飞机的心理阴影,更主要是担心睡不好。吃的差我还能够接受,大不了只吃米饭,但换个地方休息不了我是真受不了的。
从九寨沟返程前往黄龙的车上,我就开始打瞌睡。旁边的小H以为我是高原反应,时不时捅我几下,怕如导游所说睡着容易出问题,其实那只是困了而已。
从黄龙折返回来后,在旅行车上又休息了一会,才缓解了不少。
但晚上很晚到了茂县,又没有休息好。
旅游交通真是个大问题。
从期待到遗忘
小区刚开始封锁隔离的时候,还时不时站在阳台上,向胡同口观望,期待着隔离围栏拆除的惊喜,但一次次的失望,也就变成了遗忘。
今天算是到了熟悉的日期,麻木的数字,再次观望,聊做知晓,枝繁叶茂,已经完全遮挡了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