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的英德大战

昨晚今早,本想观看欧洲杯八分之一决赛英德大战的。
但上半场看了一半,就睡着了。一方面是白天在外面呆了一天,精力不济。另一方面,就是场面实在沉闷,感觉球场似乎小了一号,场上队员们就像挤在一起肉搏打群架一般。
早上起来看了录像,觉得睡着就睡着吧,并没有错过什么精彩的场面。
江湖初扬名的索思盖特,保守无锐气;赛后已经确定金盆洗手的勒夫,更是老气横秋。这样的教头调教出的球队,打法保守,场面沉闷,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业后的一日等候

今天上午陪儿子和几个同学参加英语口语考试。考试结束,又转场参加驾照考试的信息录入及体检。
一天下来,我没有太多感觉,儿子累得不轻,主要是从早开始排队,一直排到傍晚。
这估计以后在诸多活动中总是难免。高中结束,一切都需要适应。
由于晚上还要录入信息,便集中到同学家里休息。为了打发时间,同学应景播放了电影《飞驰人生》。
片尾部分,张驰的学生出了车祸,一众观剧人为剧中人担忧,旁边儿子回答道:没死,后面被救了。
回家路上,谈到给他从伟东带回来的《傲慢与偏见》,儿子对新老两个版本的电影也记忆犹新。
当年宿舍大李曾夸我看过的电影都能记住细节。这方面儿子要超过我,很多扫过几眼的片子,也能记得清清楚楚。
新生活即将开始,希望儿子这些“天赋”,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体现有用价值。

比预想中坚强

昨天儿子在校园里面开最后的班会,我们几个参加完高校推荐会的家长在校外等候。
闲聊中,媳妇说,分数出来那一刻,我真是慌了,手都抖了。因为她看我微信里面的聊天记录,我告诉同事的分数是错的。
我回看了一下,的确如此。但慌是真的,抖还不至于。
当时我们正在往公安局送政审材料的路上,离公安局下班还有10分钟。都在急迫中,原先的同事告诉我可以查分了,我正在手忙脚乱地输考号,分数推送短信就来了。
第一眼看到糟糕的数学成绩,我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因为以往考试,数学成绩高低决定了总分的优劣。
我当时眼睛就花了,怎么也找不到总分。好容易找到,却看错了,差了3分。
一起聊天的家长也证实了这个误差。
3分,1700多名。
不过还好,我比预想中坚强多了。

高三最后的离校

今天儿子返校,最后一次看他走出这个大门。
跟理科考试第一个跑出考场相比,这次离开的时候,学校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了。整理好课桌,打扫完卫生,算是站好最后一班岗。
出门后问,他们发放毕业证书有没有仪式。儿子回答:没有,是他负责发放的。
我问他:你认过你们班同学了吗?儿子回答:按照名单签字发放的。
这次发放的除了毕业证,还有档案。路上看到很多傻小子们,已经把档案拆开了。跟儿子说起这事,说档案一旦拆封,需要回学校重新核验密封的。儿子说:没事,那也是他封的。
三年高中时光,终于落幕。

终于到拜蒲老先生时

昨天成绩出来后,我们两口子一起讨伐语文看卷人,权当出口恶气。
儿子经过开始的失落,倒也很快看得开了,问我:是不是可以去拜见蒲松龄了?
这个是当年我们淄川学生的一个典故,就是说高考前不要去蒲松龄故居,不吉利。
想他蒲老先生才华横溢,但科举却屡试不第,考了一辈子,最后也就是一个岁贡生。的确保佑不了高考的学生们。
好在现在高考成绩公布了,保险起见,还是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再去拜一下蒲老先生,给儿子增加一点才气。
好歹当年,我们同学们也是在那里救过火的。

十二年,尘埃落定

今天一大早全家出动,往返于济南市区各派出所、街道办之间,在完成最后的政审材料提交之时,收到了高考成绩的推送短信。
虽然都很失落,但好在已经精疲力尽,坦然接受。
六门课,三门超额,一门保持,两门低谷。
安慰儿子的那句话,他以后会有切肤之痛:这就是高考。
好在高考不是终局,重要的转折点在大学毕业。
继续努力吧。

成绩查询日倒计时

前天晚上莫名地焦虑,这种焦虑是发自内心的,以至于无法正常入睡。
昨天早上才明白过来,马上就要到发布成绩的时候了。
高考结束也过去有些日子了,一直自我安慰:反正已经考完了,担心也没用。但事到临头,怎么能不紧张焦虑。
到了下午,朋友发给我今年高校录取信息的PDF扫描文件。看到文件,心里觉得“窟嗵”一下,感觉要开工干活了。
到了今天,开始忙一些考前的准备工作,已经不止是焦虑的问题,开始烦躁了。
明天还开什么发布会,早早开放查询算了!

童心依旧

昨天儿子属于恢复性训练,无论是是跑圈还是蛙跳、挺身跳都减量进行。
看来是身体恢复差不多了,训练完后居然提出要去逛逛融创茂。
大部队汇合后一起步行前往。转了一圈吃罢饭后,儿子才前往他的目的地——玩具店。
看着儿子在玩具店里认真地观赏奥特曼玩具,还跟我说着什么国代版之类术语,怎么感觉不像是马上进入大学的学生,还是那个14年前,跟在他大姑姑后面,确认给他买几个玩具的小孩。
还好,儿子身旁还蹲着一个比儿子个子更高,面相更成熟的小伙子,抱着一堆奥特曼,还在寻找着配套的玩具。
看完之后,心里平衡多了。

不要毕业才体会到的感情

每天下午陪儿子出去锻炼,都要经过山体门口,而每次都能看到拉着行李箱,甚至是拎着打包被子的学生,那肯定是毕业离校的学生了。
今天再次经过,告诉近日一直宅在家的儿子:离开大学,就是进入社会,青春真的结束了。
顺带给儿子讲了一下我离校那天的事情。
我们跟这几天看到的散兵游勇不同,属于集中离校。按照一个同学的话:离校时才感觉到同学的感情,楼下黄面包车到了,一个人一喊,都跑出来帮忙搬行李。
我离开那天也是如此,到了纬八路的住处,傍晚天降大雨,一个人越呆着越难受。等雨停了,就坐车回到学校,本想见一个是一个,谁知道一进宿舍楼,大部分都在。原来一场大雨,天桥底下给淹了,把去长途车站的同学们都给圈回来了。
真是人不留人天留人。
希望儿子能够早点体会到同学的感情。

《叛逆者》:简陋的武戏文唱

搬家之后,电脑被儿子霸占,我只能在客厅里看电视。
目前电视剧最火的是《叛逆者》,网上评价颇高。接着欧洲杯赛前的时间,断断续续看了一些。
可能看的少且不连贯的原因,感觉一般。这部电视剧属于典型的武戏文唱,袭击日本将领车队的情节,一言带过,后面顾慎言营救林楠笙,扔了几颗烟幕弹就解决了。
虽然不需要诸如《伪装者》中,明台刺杀南云那样的大场面,但气氛铺垫还总是要的。
整部剧评价高,主要集中在演员的演技,而王志文则是演技担当。也许太看重演员演技了,剧情和拍摄被忽略了,难免有偷工减料,甚至投机取巧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