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owncloud完美收尾

感情的好恶真的很误事,而无知的主观好恶误事更是要命。
昨晚整理完资料后,还是不死心,准备利用周末两天时间,把owncloud收尾。
但早晨起来后,心里还是有些打怵,先把儿子安排的魔兽世界日常任务完成了,静静心,调整一下状态才开机干活。
先卸载掉nginx,安装已经近10年没有用过的apache,运足气,准备开始折腾。
但,顺利的让人难以相信,甚至有爆粗口的冲动。
没有做任何配置,owncloud完整的页面便呈现在眼前。
再使用Windows客户端连接,除了修改一下服务器中owncloud的目录,没有再做什么其他改动,数据同步已经开始。关键是速度也不慢。
当初弃用apache,是因为配置太麻烦,尤其是到了2.2版本,需要在几个配置文件中寻找、修改。而nginx要简单的多,尤其是转向ubuntu系统之后,二者几乎属于集成一般,基本上默认配置足矣。
今天看,无知害人啊。
继续学习吧,也算是对得起自己了。

初步安装owncloud

上周末在伟东住了一晚,结果照例头疼了好几天,不知是楼层高的原因,还只是心理作用。
昨天感觉好点了,便又开始安装测试私有云系统OwnCloud,也算是为家里手机提供备份服务,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资料归档整理做准备。
本来以为只是安装系统,网上相关资料也多,结果还是折腾到深夜。

安装过程还算顺利,开始有些急于求成,php选择了最新的7.3版本,到了安装那步,系统却提示不支持,只好又安装7.2版本,好在二者可以共存。

后面安装php-zip又出现问题,后来修改了源,问题才解决。

但最后还是在文件新建上卡住了。用户可以登陆,也可以新建用户,但没有文件的新增按钮。而APP可以通过用户认证,但提示405错误。

躺下之后,脑子还很兴奋,又把流程过了一遍,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现在心态真是好多了,反正已经死心了,能学多少算多少了。
下班回来,把想到的解决方法实验了一下,依然无效。看来还是和nginx有关,因为owncloud官方也不是赞同使用他的,暂且搁置一下,下次再试一下apache。
但也不是说没有收获,顺带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U-file,至少解决手机备份功能了。
都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早过了那个年龄,时间和精力都已不允许再耗进去了。

跨版本顺利升级ubuntu

昨天将自己服务器上的数据,主要是原虚拟机进行了备份,准备加上一块闲置的固态硬盘,重新进行系统的安装。

但早上起床之前,又有些犹豫了,主要是固态硬盘容量太小,而自己最近手头又紧,在此硬件基础上,重新倒腾系统意义不大,还不如在原系统基础上进行系统升级,测试系统的同时,等手头宽松了,硬件直接升级。

说做就做,起床后就开始系统的跨版本升级。原先系统版本是ubuntu14.04,使用do-release-upgrade进行升级,首先只能升到16.04。网上很多评论说升级前需要祈祷,但进程非常顺利,在首先屏蔽掉virtualbox的源后,升级完成。

再进行下一步升级到18.04的时候,遇到点麻烦,看提示是PPA的源有问题,到其网站上看了一下,需要添加到系统的源中: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ubuntu-langpack/ppa 
sudo apt-get update

此后升级一切顺利。

升级完成之后,首先管理虚拟机,但phpvirtualbox管理网页提示错误,原来系统升级后,将php卸载,需要重新安装php7.2并进行配置nginx。

ubuntu下nginx及php7的配置与网上不太一样,

location ~ \.php$ {
include snippets/fastcgi-php.conf;
# fastcgi_pass unix:/var/run/php5-fpm.sock;
fastcgi_pass unix:/run/php/php7.2-fpm.sock;
# fastcgi_index index.php;
include fastcgi_params;
}

同时phpvirtualbox需要安装php-xml,安装之后又回复到原先的正常状态。

升级还算顺利,在主板CPU性能孱弱的情况下,先将就着用,需要性能的工作,则交给笔记本去做。

PC英雄风流风雨逝

今天早上起来,在快科技上看到保罗艾伦去世的新闻,后来搜狐网站的幻灯新闻中也有报道。对艾伦的认知,现在的人们而言,是NBA波特兰开拓者老板,还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相比前者更多吧。
两年前,PC时代的英雄安迪格鲁夫去世,电脑报以一篇《纪念格鲁夫君》,在对这位前科技风云巨头哀思之际,也表达了PC鼎盛时代一去不返的落寞。现在已经不订阅也不看电脑报了,不知他会对艾伦的去世发表什么悼念文。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流量的时代。一对流量明星的登记可以挤瘫痪堂堂微博。
但如《纪念格鲁夫》文中引用的:可能“偷走”一切,当带不走曾经的光荣和梦想。
落寂的英雄依然是英雄。

拂去尘土再开张

下午都在纠结怎么改造原先的虚拟机平台,下班前还是决定在目前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暂不升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先用限制固态硬盘撑一段时间。
时境变迁,不能再只想少做。回到家就把机器拿出来,用电视当显示器,进行网络修改,备份好原有数据后进行设备升级。
闲的时间长了,脑子已不好使,网络设置好,却总连不上网。以为网线有问题,换了一根连接好后正常了。等关机收线,才发现原先那根线是连接宽带机顶盒的,另一头接在光猫上,这样弄到明天也连不上网。
收拾完机器暂时放在一旁,例行看一下网站新闻,巧的很,头条就是关于phpvirtualbox安装的,本以为到了5.0停止更新了,原来是转到github上去了。
原本计划是在虚拟机服务器上安装lubuntu,在图形界面下管理虚拟机,现在既然phpvirtualbox还保持更新,为了资源和稳定,还是继续使用Ubuntu的Server版吧。
将virtualbox及phpvirtualbox都升级到最新版本,原先的虚拟机网络也进行了修改,算是告一段落。
下面需要继续努力了。

初设MySQL5.7用户

早上起来给笔记本安装必要的软件,Python以及django安装顺利,反倒是最为熟悉的MySQL出了点状况。
安装的时候就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等到登录的时候才发现是原先默认的root用户没有设置密码,这样自然无法登录。
Ubuntu18.4默认安装的是MySQL5.7,和以往安装的5.5不同,用户及密码机制更新,需要首先通过操作系统的超级用户登录MySQL,然后进行root密码的修改。
这样也好,减少权限总要安全一些。
登录MySQL后,用户新建及授权倒没有变化,新建并授权用户后,通过MySQL自己图形客户端的MySQL workbench可以登录上去了,只是全英文。
装完突然想起,本来是想安装尝试MariaDB的,怎么又装成MySQL,一晚上了,脑子还是没有清醒过来。

VirtualBox调整虚拟机Mac分辨率

昨天在virtualbox安装完mac系统已经很晚,今天参照网上的一片文章进行设置: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macosx” CustomVideoMode1 1600x900x32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macosx” VBoxInternal2/EfiGraphicsResolution 1600x900

再重新启动虚拟机,分辨率已经按照设置调整好,同时可以更新系统,算是完美收尾。

来源: VirtualBox调整虚拟机分辨率 – xuejianbest的专栏 – CSDN博客

了却虚拟机安装Mac心事

如果说在折腾电脑过程中,花费精力最多,又一无所获的,就是通过虚拟机安装Mac系统了。

最早的安装方式,是在virtualbox下,通过修改引导文件,来安装Mac系统,但从9.x系统开始就没有成功过,最好的一次也不过只是安装卡在出现那个咬了一口的苹果图标而已。

中午无聊在手机上翻看简书,看到现在virtualbox下可以通过使用下载虚拟机镜像,成功安装Mac系统。

当时还是动心了,回到家,电脑上查找了一下资料,这种方式其实还是需要先修改引导文件的,只不过是通过virtualbox的命令行,与其下载虚拟机镜像,还不如直接用安装文件。

因为使用ubuntu系统,安装是参考MACOS VIRTUALBOX VM ON UBUNTU这篇文章安装的。

开始并不顺利,图形界面还没有出现就卡死了,后来查找了另一个贴子,区别在第一行命令行,输入命令行之后,Mac系统安装界面终于出现了。

VBoxManage modifyvm “macosx” –cpuidset 00000001 000106e5 00100800 0098e3fd bfebfbff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macosx” “VBoxInternal/Devices/efi/0/Config/DmiSystemProduct” “iMac11,3”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macosx” “VBoxInternal/Devices/efi/0/Config/DmiSystemVersion” “1.0”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macosx” “VBoxInternal/Devices/efi/0/Config/DmiBoardProduct” “Iloveapple”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macosx” “VBoxInternal/Devices/smc/0/Config/DeviceKey” “ourhardworkbythesewordsguardedpleasedontsteal(c)AppleComputerInc”
VBoxManage setextradata “macosx” “VBoxInternal/Devices/smc/0/Config/GetKeyFromRealSMC” 1

安装完毕之后,已经可以正常使用,虽然分辨率还停留在低分辨状态下,至少算是了了一个多年的心事了。

完善Leela zero应用

感觉放假没有几天,马上就又要上班了。

下午睡了一觉起来,儿子还在做作业,心里不免惭愧。

打开电脑,把前几天完成的leela zero的配置完善了一下。在服务器端安装了tightvncserver,在pc机上安装好相应的vncview,这样平时就可以直接在电脑上使用leela zero了。

开始遇到一些麻烦,vnc打开后显示灰屏,经过查询测试,在配置文件xstartup 中添加了:

autocutsel -fork
openbox &
lxsession -s Lubuntu -e LXDE &

这样vncserver -kill :1杀掉桌面后,重新启动vncserver,vncview打开时,服务器端的桌面就正常显示出来了。

设置完电脑,又想平板上能否也可以使用呢?拿出很久没有用的kindle fire,安装上tightvnc推荐的remote ripple。

一切顺利,这样优化后,leela zero的可用性更高了,虽然我用不上了。

leela折腾圆满结束

昨晚喝酒回来时间已经不早,干掉一大扎黄啤,脑子也不是很清楚,所以睡前只是开机下载leela zero的next源码。
一早起来,机器源码已经clone完毕,笔记本就这点好处,操作便捷还节能省电。
吸取教训,老老实实按照网站的英文流程操作,顺利编译后,启动Lizzie,随着笔记本风扇噪音骤起,Lizzie带有解析数据的界面呈现出来。
折腾圆满结束。
对服务器计算对硬件的要求,本来已经有心理准备的,但听着笔记本的风扇声,还是对自己此次购物还是有些后悔。
最初选择独显笔记本的时候,首先排除了轻薄款,一是图便宜,更主要也是考虑散热。但当时出现误算,既然不要轻薄的,那就不如买同价位配置高一点15.6寸的笔记本。
而现在买的笔记本虽然是14寸的,但既然不是轻薄款,使用的应该也就是15.6寸笔记本的模具。外形尺寸差不多,但屏幕可就差不少。
这个简单错误本来不该犯的。要是哪怕五、六年前,买设备前,肯定会骑车子到山大路那边现场考察一番了。现在倒不是懒了,而是购物习惯性导致思维僵化了。
买贵的,心疼;贪便宜,心糟。
穷人,还是便宜优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