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从孔网第一次买书,卖家提示我,因为书比较重,选择邮政包裹,而不要选择快递。
作为新手,自然要听从建议。包裹的价格还不到快递的一半,以为会很慢,没想到周日发货,周一下午媳妇就联系我说书到了,还说要不是正好同事在,搬到车上都困难。
书比我想象中还要厚,媳妇开车将书带回家后留着车上,是下了晚自习的儿子又下楼将箱子扛上去的。
为了尽快确认收货,媳妇打开箱子,给我念着书名核对。虽然顺序有些乱了,但熟悉的名字一一听来,没有缺漏。
不知道这套书的是第几次印刷的版本,初版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还只有我。
媳妇说这么好的书,书架要带门带玻璃,这样防潮防尘……
那,再说吧……
分类: 纹枰论道
第一次孔网下单
昨晚因为强迫症拖延了一些时间,待归完档时间已经不早,感到有些无聊,为了调剂一下心情,就到孔夫子旧书网看看有没有将来会用到的书。
浏览中意外发现了一套《日本围棋大系》,介绍封壳八五成新,价格1000元,折合60元一本,算是非常合适了。
习惯了电商和淘宝,孔网只是偶尔逛逛,于是立马注册,询问卖家这套书本身质量如何。许久没有回应,看看时间已过零点。
今天早上醒来就收到了卖家的图片回复,八五新在旧书网已经算是良品了,加上卖家信誉良好,立马下单,走包裹寄回家去。
且不说这书将来要用到,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这样的书已经再难见到,拥有就是一种享受。
家犬斗:katago已无力挑斗leelazero
leelazero从9月底权重更新越来越频繁,起初245之后,布局怎感觉和原先不太一样,开始小目多起来,而且风格有点流水不整形的感觉,但在liizie下棋局的形势分析同katago分歧也大了,它自认的大概率领先,katago并不认可,最终往往都是靠力战翻盘。颇有些中国赶超日本,又被韩流赶超的架势。
国庆节回来之后,基本上顾不上围棋,只是在将eelazero的配置彻底放开,这样对局时间更长了,让二狗在那里互斗,只是看看结果,测试一下katago。这期间,感觉leelazero的胜率是越来越高,尤其是248权重更新后,leela基本都是错小目开局,抢先手意味愈来越浓,katago有些一胜难求了。
昨晚睡不着也干不了活,就又开了一局,同时打开了leelazero的实时分析模式,开局后慢慢占有了优势,但在左下角突然旧病重犯,在征子不利的情况又要强征白棋,就在我以为katago终于要赢下一局的时候,棋盘突然变红,显然leelazero也计算出了征子的问题,放弃了征子,但胜率也降到了三成。
即便这样,最后赢棋的还是leelazero。而且katago没有像原先那样坚持到最后,而是和最近的棋局一样,早早认输。
虽然打劫还是存在缺陷,但是同配置下leelazero的实力已开始碾压katago了。
可惜,leelazero没有katago那种任意贴目的本领。
实战分析再考验katago
下午通过新浪观看了梦百合十六强战柯洁对朴廷桓的对局,这已经是当今顶尖棋手的对决了。观战同时把矿卡机打开,通过lizzie调用katago对棋局进行了同步分析,算是对katago能力的再次确认。
新浪的棋谱直播同时不但提供了AI的胜率分析,甚至提供了AI的变化参考图。这样解说员的工作就非常简单了,开始有些类似日本的观战记者那样,主要交代比赛细节了,什么柯洁喝什么,穿什么等等。
不知道新浪用的是什么AI,但水平肯定差不了。katago的硬件虽然寒酸了点,但整体表现不错,虽然胜率分析与新浪AI略有差异,那只是数字而已,优劣势分析还是靠谱的,尤其是决定局势的关键棋的选点基本没有太大的偏差,算是经受了考验。
即便是新浪的专业服务器的AI,和前段时间三星杯唐韦星与朴廷桓对局一样,在涉及到杀棋的局势时,也会慢半拍。对局后半盘柯洁选择在左上角杀棋时,AI开始判断朴廷桓的胜率由不足两位数直线上升到48%,但随即逐步降低,回复到正常的胜率。也让人虚惊一场。
不知是偏重攻击,还是硬件落后,katago对这手棋的判断,倒也“冷静”。由此一战,katago算是经受考验,下一步就是再提升硬件,整理古谱理想的实现,就指望他了。
leelazero就是不会征子
在阿法狗问世之初,曾有个普遍的观点,就是不会打劫,才有了让李世乭在对局中避免打劫的谣传。
虽然那天leelazero打了瞎劫致败,但那应该是程序设计缺陷和硬件的问题综合所致。在胜负概率主导下的AI中,打劫不是问题,反而是AI的优势。
倒是另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leelazero迟迟未能解决,那就是征子。
我曾在论坛跟帖子提到leelazero不会征子,得到一高手冷冰冰的“计算深度不够”的回复,言外之意就是我的机器配置不行。
但征子和打劫不同,打劫属于规则,而征子属于技巧,还没有哪个下棋的人会征子前一步步算到结果才判断征子是否有利。同样,如果leelazero也靠一步步计算来判断,那效率也太低了吧。
这就像小学生会背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一步就来,总不能说我脑子快手也快,每次算的时候我连加九个九吧。
最近的不到20盘对局中,又出现两次征子笑话。katago是有打劫的模块,而leelazero也不是所谓的计算不到,而是概念不清,因为开始征子后,他也立马能判断出胜率骤降,但还是会稀里糊涂一步步走下去,不到被提光子不罢休。这倒颇有点少年刘小光初次参加国家比赛的风采。
所以这绝不是计算的问题,由此看来,计算也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家犬斗:瞎劫?
昨晚监工爬虫们干活,顺带打开矿卡机让狗狗相斗。
爬虫们规规矩矩干活,而狗狗的对局也是按照往常套路进行。吃过小目开局亏的katago老老实实回归到二连星布局,然后胜率逐渐走低的轨道上来。
我见情况正常,就到床上躺了一小会,准备等狗狗对局结束就关矿机,让爬虫们继续彻夜工作。估摸时间差不多,起身关机的时候发现居然是此前胜率超过九成的leelazero中盘认输了。
顿时来了精神,打开lizzie复盘分析这盘棋。
发现前面第234手,leelazero走出一步连自己都不在分析范围之内的缓手,让katago的胜率短暂上升到两位数。
之后右下角的劫争寻劫的时候,右下角的劫材最大,胜率也最高,而其他劫材中左上角的劫材胜率最低。
估计是按照人类总结的围棋理论,劫材要从小的开始,于是leelazero先选择了左上角的劫材,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katago立马销劫,局势顿时逆转,白棋那些因为劫材而高胜率的选点,变得一文不值。
且不说katago可以通过计算目差来判断劫争的形式,就是我这样的菜鸟低手,自己原本胜率5%,对手走了一步80%胜率的棋,为了这凭空而增15%的胜率。我就算闭着眼也会销劫的。
但现在的AI毕竟还是程序而已,并不带有人类的情绪。即便是销劫的katago在未深入计算前,其实和leelazero一样也是按照劫材价值大小计算的。只是在对手落子之后重新深入计算后,判断销劫价值为6目,才断然销劫逆转。
因为打劫是围棋规则,由此来猜测,AI应该是首先按照程序设定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这样leelazero就有些想当然的认为对手也会和自己的思路一样,而katago最初的分析也印证了这点。此外,这可能和硬件有很大关系,如果计算能力强劲,这样的瞎劫误算应该会避免。
江湖视野未必远
我现在买书,更多的是首先看出版社,先保证书的印刷质量再说。毕竟那些出手就是精品的名家还是少,属于可遇不可求。而相对宽松的出版环境,让那些应景之作很容易充斥书市,但质量几何,估计作者自己心里都没数。
前段时间阿法狗横扫棋坛的时候,市面上杂七杂八出了不少相关的书。在书店也翻看过基本,作者基本都是围棋职业选手,无论是现役的还是淡出一线的。但内容无非是把棋谱罗列出来,大谈狗狗多厉害,人类没有想到之类的。
现在的棋手已经不是坂田、高川、藤泽老一辈著作等身的年代的棋手了,写作水平本来就差,而且思维还是局限在哪些能拿来用,能赢棋的档次上。
反倒是边缘人士看的更远一些。
最近在飞扬论坛看到一篇介绍李家庆关于AI围棋的书籍,里面提到“引以为傲的布局套路在阿尔法狗面前无一奏效,昭示着人类有许多自以为是的条条框框限制了棋艺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颠覆性认知。
上当当看了一下,这本书2017年出版的书仍然在售。书的副标题中有“江湖视野”的定语。在AI面前,谁是江湖,谁是庙堂,还真不好说。
家犬斗:飞刀
前几天刚说看狗狗对弈,布局基本不看,一是看不懂,再就是也没什么可看的,几乎都是二连星开局,然后点三三,然后就是围绕着厚势开战。
前几天开矿卡机,设置好sabaki后就离开了,一会回来,发现情况有异。一般而言,AI对黑先七目半的贴目公认黑棋负担重,所以开局都是白棋胜率超过五成的。即便最近的leelazero的引擎设置比较高,往往也是在开局50多手之后,执黑局也才能逆转胜率。
但这次才不过30余手,黑棋胜率已经超过了白棋。这种情况下,妙手概率低,大概率是白棋katago出现误算——按照人类棋手的说法,中飞刀了。
结束对局之后,赶紧用lizzie复盘,果然,白30手应对有误,如果靠下,白棋是打算弃子取势的,但黑棋选择了局部胜率最低的顶,胜率瞬间逆转。
看来也不能算是飞刀,只是katago的权重问题,使其在局部的计算出现误区。因为这局棋白棋难得没有在空角走星位,而是选择了小目加一间缔,也许正是这种相对小概率的布局,让katago出现了误算。
现在看来,即便是AI自身在围棋的探索中仍未停步。而阿法狗横空出世之前,在围棋界那种布局已经研究透了的论调,是多么可笑。
家犬争斗:意外妙手
前段时间定下使用katago分析古谱后,开始逐步提高leelazero的playouts值来对katago进行测试。慢慢leelazero显示出功力,基本上每局都是katago胜率逐步降低,陷入苦战,只能靠力战翻盘。
昨天近期一项工作终于收尾,心情放松许多。打开矿卡机让二狗斗上一局。
现在布局我基本不看,反正也看不懂,都是后半盘看katago死拼。但昨天这局有点意思,katago胜率逐步降低不意外,但到了144手胜率陡然降到个位数还是少见。
对局结束后用lizzie复盘分析,发现白棋那手棋根本不在katago的计算范围之内。
要是在现在记者笔下,这手棋肯定要被大写特写,诸如什么白棋落子,katago大惊失色,然后来上十几二十几个变化图。
再调用leelazero分析,leelazero对自己的这“妙手”却也一脸懵懂,计算最佳着手居然是左边一路。
受限于权重文件和机器计算力,AI的计算点也有随机性。特定权重文件下,如果计算机硬件给力,那AI的着法也更精确靠谱一些。
看来要做好古谱整理,还是需要花钱升级装备啊。
AI的另一种冲击
今年订的杂志也懒得更换地址,就托原同事代收,杂志积累一多也就没有以前那样细看,翻翻而已。
昨天翻看第15期的《围棋天地》关于三星杯预选赛的棋评,里面提到在狗狗时代,棋手所谓的“才华”和“天赋”受到数据的抑制,这对围棋的“个性化”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我对此观点不以为然,甚至正好相反。
围棋如果只是作为石子与木头的游戏,那计算机的介入,对围棋的探索有了飞速的发展,是科技的进步。但因为人在围棋发展中赋予其文化血脉,围棋已经不再是单纯数字游戏。
所以,即便在AI的俯视下,人类真正的“才华”和“天赋”,非但未受到抑制与冲击,反而更熠熠生辉。
受到冲击的应该只是围棋这个职业,包括与围棋相关的职业。原先可以在棋评中为一个妙手洋洋洒洒写上千言万字,配上十几二十张变化图,以彰显其专业性。而另一主笔则更有“反正看不懂,知道棋手算路深就是了”的言论。
现在不好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