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风声》之后,本也没有想广告语中那样连夜读完,但最后还是读完了,草草读完。
刚开始看第一部分《东风》的时候,颇有些当初读《围城》的感觉,但越往后读,越觉的反感,压抑的反感,尤其是读到吴志国枪杀被捕的老汉那部分。这种感觉是大学期间,阅读晚报上某诺贝尔奖作家的小说连载时候的感觉。
最早知道麦家,是他小说《暗算》获奖时候,某评论人不客气地将他的作品归为《故事会》那个档次。
现在估计没人敢这么评论了。《风声》的三段式结构,更是被捧上了天。
当初看电视剧《暗算》,曾写过评论,第三部《捕风》的风格完全不同于前两部。看罢《风声》小说后,又查了一下资料,原来第三部并不是原作,而跟成书更晚的《风声》情节更为相似。
有的人历经苦难与绝望,痛定思痛,将苦难成文,文中难掩悲天悯人之情,如狄更斯,如鲁迅;同样,有的跃然纸上的则是自以为超然的冷酷与傲慢,如莫言,如麦家。
在搜索的时候,看到麦家新作《人生海海》的介绍,更印证了自己的看法。
一家之言,不吐不快。
分类: 杂谈杂忆
高考前哨战
今年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也算是儿子高考的前哨战。早上出门拥抱的时候,感觉还是有些紧张的,考试结束后回来,开门见到笑脸,彼此都放心了。
希望五个月后,也能见到同样的笑脸。
毕竟是高考,儿子还是有些压力,昨天学校布置考场,学生回家准备。儿子专门用我的PC机进行听力练习,晚上不放心又听了一晚。
我在客厅听儿子的听力练习,如同听天书一般,不免暗自庆幸:得亏我们当年高考没有听力。
大学期间,或者说三四年级里,最痛苦的两件事一是宿舍楼的卫生间,二是六级英语考试的听力。
四级考试听力我还可以有把握拿到6分,而六级英语考试,我只能算是咬咬牙80分起步了。
中午送走儿子继续踏上高考征途,感觉近段时间我们爷俩长得蛮像的。如果能够穿越,让小子穿越回去替我考听力,我也不用费那么大的精力了。
百日祭
雪后连续晴天,今天一早却阴霾满天,出门的时候阳光才明亮起来。
周中的雪已经化的差不多,拾阶而上还是加了一些小心。
上次烧寒衣时独自一人,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现在人多了一个,话自然也多起来,也不再只是面对两个名字,而是对着两个无比熟悉的亲人。虽然没有话语回应,音容相貌却同在眼前。
百天过去了,原先的一些祝语期望,也由“明年”换成了“今年”。只是希望那些“以后”更为长久。
久违的熬夜观剧
最近我们两口子难得像十几年前那样,一起在沙发上吃着零食看《隐秘而伟大》。
刚起了头看了6集,视频平台限时免费就结束了。于是到央视网将全部剧集下载到U盘,每天晚饭后到儿子下晚自习期间看上几集。
断断续续昨晚看到莫干山结束部分,剧情进入高潮,难以刹车,于是儿子学习,打到静音继续观看。儿子睡着后,将声音略微调开,一拖再拖,一直看到两点才关机。
剧情进入高潮,李易峰的表演也渐入佳境。惊闻处长调离、探视杨先生、看望福朵三出戏,虽都是表情木然,却不是一付面瘫糊弄了事。
在看过《隐秘而伟大》后,也曾转到《麻雀》看了几集,结果还没等熬到尹正扮演的苏三省出场就看不下去了。
与《隐秘而伟大》相比,那里面李易峰的演技,真是云泥之别。那脸上的表情,台词中的语气,无不是怕观众看不出那是李易峰在扮演。不光是李易峰,张若昀亦是如此。反倒是弹幕里黑的最厉害的周冬雨,表演的更为出色。看似同样的面瘫脸,但剧中情节不同,对手不同,表情切换细致到位。
显然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流量明星们也在改变戏路,提升演技。但最省劲的,莫过于将招牌重复重复再重复,但那样早晚要砸自己招牌。与其如此,还不如早早把招牌到扔到一边。
虽然只是看了片段,李易峰在电影《动物世界》中的演技,已经靠谱了。下午切换电视台时,看到了张若昀扮演的《庆余年》,也已经脱出了张显宗的模子。
但招牌也不是演员自己想扔就扔的。因为大多数图省劲挣快钱的制片导演,似乎更看重这招牌。若想进步,选靠谱的导演,比选靠谱的剧本更重要。
柯基的回想
今天看到小外甥发的柯基的照片,许久不见,感觉本来憨厚的眼神里,怎么有些伤感。
新的一年,柯基也在回想过去那不平常的一年?
回想那年初离家,同人类一样,独自隔离寄居漫长孤独的日子?
回想思念曾陪它一起玩耍的人们?只是有的人,可能还会再次与它赛跑。而有的人,虽然有被喂到腹泻的糟糕记忆,却已回不到身边了。
洗头的记忆
虽然为周二的降温已经做了准备,但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还是冻上了。这两天虽然阳光明媚,仍然无法上水,今天需要连续第三天使用洗脸盆兑热水洗澡了。
有了前两年的经验,儿子也习惯了这我曾经无比熟悉的方式。
在农村的时候,洗头的时候就坐在院子里磨旁边,老爸用烧水壶兑好水,提着壶往头上缓缓浇水。
等进了城,洗澡改在狭窄的卫生间里,没人帮着浇水了,最后的一步,就是将剩下的半盆温水兜头倒下。
这兜头半盆水,儿子是新鲜,我是回忆。日子总是越来越好。
雪降天寒
2020年最后一场雪,气温骤降。路上积雪化冰,学校晚自习取消。和他妈做饭时候,见儿子迟迟未回,担心傻儿子是不是没有接到通知,还在校门口等我送晚饭。
还没到杆石桥就遇到儿子。儿子果然没有接到通知,在校门等我的时候,直到被出门的人潮挤到才知道晚自习取消。又被抓壮丁回去做完值日才回家。
阳台上做饭的时候,感觉已经冷过以往,真是针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去年这个时候在北京,似乎也是这么冷,我大病一场,那症状上一次出现还是03年5月。
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样,疫情中每个微粒都是危险的。
剧本 小说
双十二买书的时候,利用满减的钱买了一套《隐秘而伟大》。买书的目的主要想比照一下电视剧与原作的差别。
本书的作者同兰晓龙一样同为职业编剧,所以写作风格也就偏向剧本,如同当年评价古龙作品一样,小说基本都可以直接当剧本了。
书到手后,还是有些失望。书无序无跋,连作者的介绍也没有。更为关键的是,书籍的出版为19年底,也就是说是应该是先有的电视剧,或者说剧本,后有的小说。
粗粗翻看了一遍,寻找了一下观剧时的几个略显突兀的情节。然后断断续续还算仔细通读了一遍。
观剧的时候,很多评论说,原剧是54集后缩至播出的51集。这也是我买书的原因之一。
书分上下两册,并排来看,以夏处长调离上海收尾的上册明显厚于下册。远如《三国演义》中群英会曲罢人散,近如《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离开钢七连,书中的高潮已过,后浪难再起更大波澜。
因为电视剧先于小说,所以如果小说确是原作,那电视剧不是评论中的压缩而是扩展,甚至算得上注水。
书上下册的厚薄不均,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剧本成书时,作者对剧本进行了删减压缩。毕竟电视剧为了收视率,为了流量,会增加主演明星出镜率,给其更多表演的机会。
而小说作者显然不会顾及这些。
不愧一家人
月初家里用了十年多的松下洗衣机出现故障,找人修理后,再次出现故障。洗衣机已经是家里使用率不亚于冰箱的家电,于是下单买了一台海信滚筒洗衣机。
京东送货上门,安装需要联系售后。儿子衣服已经攒了一堆,感觉上次从三联买洗衣机,安装人员除了忽悠购买水龙头也没干什么,就自己拆箱安装,开机工作了。
前面颇为顺利,但到了最后2分钟脱水环节,阳台上如同开了一台拖拉机。我跑过去一看,好家伙洗衣机在阳台上如喝醉酒一般横冲直撞,我忙上前摁住洗衣机,结果“噔噔噔噔噔”被洗衣机推着往后倒退。
晚上和下班的媳妇说起来,准备协作调整一下底座。媳妇一听状况,方才回忆起原先伟东新买洗衣机也是这样。
当时是他小姑姑在家,发现卫生间的洗衣机快跑到客厅来了,一个人摁不住,他大姑姑过来帮忙,两个人才把洗衣机给堵回去的。
后来客服上门后又打后台客服,才知道滚筒洗衣机有运输螺母固定,需要拆卸后使用。
拆掉洗衣机背部四个螺母,洗衣机也就正常了。跟下课的儿子说起,儿子来了一句:就差一根缰绳了。
真是老二摁完,老大摁,最后老小也脱不了摁一次。
类似的情景在家里似乎上演过很多幕了。能想象到他奶奶看到会笑的不轻,肯定冲爷爷来一句:傻,都随你!
而低头玩游戏的爷爷,会满脸幸福,笑而不语。
猪的梦 狗的命
三个月过去了,时间不短,满一个季度,合四分之一个年头。
人生年头里能有多少个这样的四分之一。
但这近半个月,这段时间的六分之一,过得恍恍惚惚,往大处说,就是迷茫无措。
08年之后,老妈没有给我说过,但跟她儿媳妇说过多次,希望过得像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
她跟我说的是:她之所以坚持下来,是答应了那个先走的人,要照顾好我们。
她走了,我才发现当猪真的很幸福。
但月初的事情,让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从猪圈里拽出来了,发现自己并不是猪,自己没有那个命,需要继续做狗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