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棋具之棋子一

今天在太太大人的资助下(不止是物质上更多在精神上),终于把盼望已久的黑木蛤碁石请回家了!

这已经是我的第7副围棋了,应该是算是自己买的最后一副了。

第一副围棋是我自己制作的。当时通过新体育上刊登的聂卫平和赵治勋的棋谱知道了围棋,又通过爸爸同事从自己订阅的围棋杂志上撕下的四页入门知识学会了围棋。而棋具我在和同学玩的时候发现一个工厂的工业垃圾里面有一些纤维板的下脚料圆片,于是高高兴兴搜集了360个拿回家,用砚台磨墨涂黑圆片作为黑子,原色为黄色的圆片就当白子了。但那个材料存在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纤维材料用手拿了再接触皮肤痒的厉害,所以就用镊子夹着下。

这样下了半年,终于决定买一副真正的围棋。当时百货大楼有围棋买,价格在当时1986年也不低了10.20元。而我当年过年的鞭炮钱也是10块钱,于是和爸爸谈判,如果期末考试能够进前五名,那么就不买鞭炮买一副围棋。有了动力,那年成绩还不错,在过节前把围棋买回家,原先自己制作的土围棋也就扔的远远的了。

那副围棋是塑料的,特征是底部是窝进去的,估计是为了节省材料吧。棋盘是牛皮纸做的,这副围棋跟随我时间最长,牛皮纸棋盘破碎了之后爸爸又给我找到一块纤维板用碳素笔画了一快棋盘。

当年我大外甥出生的时候,我喜欢逗着他玩,当时大姐就说:“哼,当时候他把你的围棋扔的到处都是你就不这么高兴了。”大外甥很乖,大姐预言少有的失败了,倒是我的宝贝儿子出世之后那副跟随我多年的围棋解体了,散落在我们家各个角落。

我的棋具之棋盘二

有了新棋盘,下棋的感觉好极了,用了一个月后,感觉木制或者说独木棋盘的确不错,5厘米的厚度也算满意,但人心向来难以满足,不免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以此标准换一款好一些棋盘。

网上高手们自然是非香榧木棋盘不用,撇开价格不说,单看看那保养条件,光下完后需要用罩起来我是绝对做不到的。那样的棋盘只能是收藏品,来了好友请出来下上一盘还要提心吊胆唯恐棋子拍出小窝窝来。对我这样喜欢拍来拍去的爱好者来说太奢侈也太拘束了。

便宜一点的是新榧,价格倒是便宜,但只是感觉像是冒充香榧的穷亲戚一般,心里不很喜欢。而中国古代使用较多的是楸木棋盘(但我原先一直很鄙视古藤发明的所谓“侧楸”,那哪里是围棋盘,整个一密麻麻50世纪的国际象棋盘),所以想买一块楸木的,上次我买棋盘那个商铺就主营楸木棋盘,价格也不贵,299元5厘米的整木棋盘,但那个颜色我不很喜欢,刷漆太重。正在犹豫中,又看到店铺在搞特价销售一款楸木棋盘120元。和店主用旺旺联络,店主很热情,提供了一些实物图片,是因为有裂纹才降价销售。

看过图片还是有些失望,开始并未下单,但过了一天看图片上的裂纹,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下单购买,但运费比上次贵了10块钱,心里还认为店主一定是嫌我上次直接拍下没有更改邮费才打电话先联络我的。但棋盘到手才明白这10块钱是肯定要收的:楸木棋盘比柳木棋盘重多了!

df0303aac87fe43342724235ef6f03aa

搬回家中,和原先棋盘一比较感觉真是一分钱一分货,这个才算是真正的棋盘,盘面平整,没有柳木棋盘那遍布的杂乱的木结。而柳木的棋盘和它相比较只能算是一块木头,棋子拍在棋盘上面手感感觉稳重的多,因为盘面平整,摆在上面也是漂亮了不少。得陇望蜀,人之本性啊。

本来原先柳木棋盘准备送给老婆儿子下五子棋的,而单位同事更是跃跃欲试要我送给他做垫板。但我下了几天之后还是决定继续使用原先的柳木棋盘,一是念旧,再者柳木的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声音要清脆悦耳一些,尤其是横纹摆放的时候,拍子声音尤其明显,而楸木的在这方面要差一些。楸木棋盘的另一个缺点是油漆问题,和我当初第一感一样,油漆太重,重的已经完全盖住了楸木的风采。而柳木棋盘使用的似乎不是大漆,而是一种明漆,虽然柳木本身的缺陷一览无遗(甚至是惨不忍睹),但感觉那是一块柳木。所以把两块棋盘摞起来当10厘米的棋盘轮番使用,各有千秋,也算是喜新不厌旧了。

看网上国产棋盘,上漆是一个大问题,而这方面日本棋盘要漂亮的多。楸木从纹路到手感还算满意,希望今后能够买到一块满意一点的本色楸木棋盘。

我的棋具之棋盘一

上次买了新光碁石之后,一直在使用原先那块宝贝复合板棋盘下棋,但在得知那只是一块复合板而不是木制棋盘后,感觉总是差了一些,总是惦记着换一块木制棋盘,但看看淘宝网上,价格倒还能接受,但只是不知道木制棋盘和原先的棋盘有何差别,厚度多少合适,心里没数,便一直没有决心换棋盘。

8月中旬的时候早晨上班习惯性查看一下淘宝网上的棋具,发现一收藏店铺正在处理一块柳木棋盘,从图片上看的确一般。

 75d8cb17a8cc4e037c8685332462eed8

但那毕竟是独木的,而且价格对我这个从没有接触过木制棋盘的人来说,其价格太吸引人了:55元,邮费30。柳木我也略知一二,在我们这里主要是用来做菜墩的,木制还是值得信任,当下毫不犹豫就下单付款了。心想这个只是测试版,大不了做不成棋盘做垫板,再不行冬天家里再不供暖气就劈了取暖也合适啊。

1个小时之后店主打电话过来,不知是怕我退货还是觉得收费低了,确认我要买之后解释说那块棋盘的品相实在一般,我问她和照片上比呢,她回答说是一样的,那我就确定要了。

2天后我就收到了了棋盘,包装实在是结实细致,这就让我心里已经很满意,打开一看,更是大喜过望。当时看照片的时候还害怕棋盘面上会掉木楂子呢,实物不用担心,很光滑平整。同事们看了也都感觉我买到的宝贝不错。这个价位的缺点一是油漆太重,估计是因为品相不好,所以想用油漆来弥补,再就是棋盘的线太细了,本来木制纹路就有些杂乱,画出的线条太细,更显出品相的不足。

当晚上我就抱着这块宝贝坐公交车回家了。进门之后把原先的棋盘撤下来。换上新棋盘。和原先棋盘比较一下,原先的那块应该在3厘米厚,但分量却比柳木的棋盘重上不少,估计是复合板的缘故。打了一局棋谱,感觉好极了!虽然没有网上高手们说的高档棋盘的所谓弹性,双面棋子接触棋盘的清脆声却是我最喜欢的,而收拾棋子的时候棋盘面和手接触的感觉不再是原先那种冰凉发涩的感觉,真是物有所值啊!之后几天里,心情因之而大好,在那段沉闷甚至苦闷的日子里,那是我最为快乐的一件事,也让我的心情慢慢好起来,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超越了他的价值。

我看本因坊丈和

原先很不喜欢本因坊丈和,产生这种观点主要是受原先报刊杂志上关于吐血名局背景介绍方面的影响。感觉丈和就是一个盘外阴谋家,所以对他也很是不屑。但最近打谱过程中发现古今中外对丈和棋力颇为推崇,而随着查看更多的资料,尤其是看到10月《围棋天地》中生涯的一局中关于丈和的品论(这是节选自日本围棋大系的,应该算是比较客观的)发现丈和所作所为并非是那么不堪。

丈和遭到非议,主要是他在就任名人棋所过程中没有下一局棋,完全是通过盘外或者是幕后操纵的结果。但当时丈和的实力应该是最强,如果争棋,有谁能是他的对手?难道非要像本因坊察元那样动不动就要和别人争棋才算正大光明?而丈和在就任名人棋所的过程中,其他几家也都不是善茬,安井知得因为年龄问题有心无力,本来是拦路虎,却成了别人的手中枪。后世被广为推崇的井上因硕幻庵,首先就是利用知得升为八段从而有了和丈和竞争的资本,可以说始作俑者在后来被认为是受害者的井上家。

而作为林家的掌门人林元美论实力,本来和名人棋所没什么关系,但他却是这次名人棋所中最活跃的人物,我认为整个事件林元美是罪魁祸首。由于林家实力最弱,所以他希望能够依靠其中一家来壮大或者保存林家,而和自己曾经同门的丈和无疑是最好的靠山。所以他才从中斡旋,力推丈和就任名人棋所,而自己也不会得不到好处:丈和成为名人棋所后自己可以成为八段准名人,这也算是为林家光宗耀祖了。

所以说,名人棋所之争是各家利益之争,丈和算是坐山观虎斗,坐享渔翁之利。如果说丈和做的过份之处,那就是和幻庵之间达成的那个协议,而败笔则是在达成协议之后又毁约,这直接导致了丈和的身败名裂。而丈和本来可以答应6年后归还名人棋所,但之所以反悔,估计也有本因坊家族利益之争有关。

这场名人棋所之争,我感觉唯一受害者就是赤星因彻了,也许正是由于因彻的吐血而亡让人为其惋惜之余而痛恨丈和的卑鄙行径。但是通过欣赏那局棋谱(我只能算是欣赏),除了开始因为大斜定式丈和中了道,后面一直是丈和的名局,而赤星因彻下的并不好,在丈和三妙手之后也不是没有机会,但心理和棋艺的差距使他根本无法扳倒丈和,他可以说是师傅,那个号称好汉的幻庵的牺牲品,之后幻庵的痛哭估计一是哀痛弟子,更多的是对自己“妙计”悔恨吧。(去年奥运会上,刘跑跑落跑之后,孙海平在发布会的老泪纵流我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幻庵和因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