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曹薰铉,幸运的曹薰铉

最近开始打曹薰铉对局集,已经打到李昌镐挑战国手战了。对老曹也有了些许新的认识。

曹薰铉公认天赋极高,就连桀骜不驯的小林光一的在自己早期的书籍中提及还在日本的曹薰铉时也是充满敬佩之情。

但老曹的运气实在是难以判定。年少成名到日本,没有投到木谷门下,却做了吴清源的师弟。如果投到木谷门下,那是木谷门下聚集一群天才,也许成长更快,但濑越门下出了桥本和吴清源,你也不能说投错了门。

好容易在日本站稳脚跟,要出人头地了,一纸征兵令让曹薰铉回到了韩国,前脚走,后脚师傅自杀,养了的狗后脚也绝食而死。

回到国内,错过了几年对棋手来说涨棋的最好时光。之所以退伍后没有回到日本,固然有国内找到徐奉洙这样对手的原因,估计以老曹的水平应该能看出自己耽误两年的后果,特别是对比此时在日本纵横新闻棋战的石田、大竹等人的水平。

心灰意冷之下只能在韩国当土霸王。冠军一个接一个,5小时的用时往往也就用一半,估计也是无聊,于是收了一个木讷的徒弟。世界围棋大赛时代开始,好容易扳倒聂卫平拿到了应氏杯这个冠军,刚刚扬眉吐气,自己的徒弟又反了天,把自己手头的头衔一个个抢走了。真是教会了徒弟,饿死老师傅。

徒弟夺权国内,老曹只好跑到世界上去抢冠军,成为第一个世界大赛的全冠王。而和他同期的成名棋手早都避战养老去了,他还活跃在世界赛场。由此看,当年投师濑越门下,老曹才能交出如此的徒弟,而没有徒弟的逼迫,他的围棋生涯也不会辉煌如此长久。

悲催的曹薰铉,幸运的曹薰铉。

由淡路修三评论石田芳夫想到李昌镐

最近在打小林光一对局集,今天打到1985年天元战小林挑战石田天元,第三局结尾有解说的淡路修三的一个评论:“干我们这一行即便技术有长进,那也是极其有限的,主要是看如何每战都能激发自己的斗志,如今石田九段不会有什么重大的突破,这与他全盛时期相比,判若两人。” 够直率。当初日本官子第一的石田最终未能跻身于六超之列,淡路的评论也不无道理。 联系到曾经天下第一的李昌镐,与对手斗,与岁月斗,不断改变自己的风格,也许是不想磨灭自己的斗志吧。

不小心摔碎了第一颗棋子

这几天一直在纠结着买什么样的棋子。36号实用印只是偶尔用用,平时主要还是用双面的新云子,手感不错,但棋子摆在棋盘上差别大了一点。用应氏的围棋,手感又差太多。本来想买一副新出的双面老云子,但那680的价格高了点,关键还是对棋子的厚薄差距没有把握,于是打算先买一副凤凰特号的新光碁石将就将就。
于是拿出上次买棋盘时顺带购买的几粒补子在棋盘上比量比量,一不留神一颗棋子掉在地上,顿时碎成两半。这倒是我摔碎的第一颗棋子,之前买的新光碁石将石二号也有破损,应氏白子也有过裂痕,但还没有碎裂过,彻底碎裂这颗还是第一颗。
观察了一下摔碎的棋子,虽然都是紫红色,但感觉和将石二号的质地也不是很相像,更像是玻璃一些,估计是厚度增加后脆性也大了。
感觉奇怪的是,我买的云子用的时间最长,与地板亲密接触也最多,但却没有出现过破损的情况,应该说云子的质量还是被低估了。
这下算是断了买新光碁石的念头了,还是等等看新出云子的质量怎么样了。

我的棋具之六:楸木和新榧

去年末为了教儿子下围棋,购买了一款双面19路13路的3厘米新榧接盘。棋盘拿到手第一感觉就是轻,非常的轻。和最初买的5厘米的柳木棋盘相比就算上厚度估计也是轻。棋盘木纹自然要好看的多,而棋子下到盘上和柳木的一样啪啪的,因此也就断了再买新榧的念头了。

今年暖气一切正常,不会冻得没法打谱,但是后果也很严重,原先购买的楸木整木棋盘开裂了,不止是原先修复过的裂纹,而且出现了几道裂纹,不是直的,是闪电状地开裂。这个倒有心理准备 ,虽然不影响使用,但还是决定再买一块–应该是自己买的最后一块了,以后如果在阳台上阴干的那块榧木棋盘没有进展,那就只好指望儿子将来给我买一块本榧了。

不喜欢新榧,还是决定购买一块楸木的拼盘。相对于新榧的外表,我更喜欢楸木,除了木质和手感,自然还有价格的问题,从海龙那里购买一块5厘米日式拼盘,加上运费不过170元。棋盘到手,虽然做的不是很精细,但是整体看,盘面、画线都还是不错,四拼的,应该也不会再干裂吧。

顺带购买了几个新光碁石凤凰一号的补子。虽然网上说凤凰一号相当于35号碁石,其实没有那么厚,就算和标称33号的应氏棋子相比也没有什么厚的感觉,再者那手感相比将石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断了再购买新光碁石的念头了,继续使用云子吧。

把坂田荣男对局集打完了

继蜀蓉棋艺的藤泽秀行对局集后,今天把坂田荣男对局集也打完了。和藤泽秀行对局集一样,这本书也是虎头蛇尾,后面棋谱简化不说,印刷错误明显增多。

仅就打谱来说,更喜欢坂田荣男的,感觉严谨的多。

坂田之后应该就是六超的天下了。也许是林海峰的二枚腰打败了坂田的剃刀,所以之后的日本围棋似乎摒弃了坂田的犀利,就连刽子手加藤也变成了半目加藤了。看似繁华,但却在走下坡路,等到曹薰铉率众韩流造反,日本已经无人能够应战。

打完坂田的对局集之后,犹豫了一阵子,还是选择了大竹英雄对局集,先把六超的对局集打完吧,算是对那个黄金时期的一个回忆吧。

新购《吴清源对局全集》第二版

第一版的《吴清源对局全集》上市的时候,我垂涎很久,终于逮着一次新华书店大减价的时候用单位发的书票168元购买了一套,品相极好,拿到手真是如宝贝一般,只是偶尔从书架取下欣赏一番,却从没有用来打谱。

前几日从飞扬网上看到《吴清源对局全集》二版上市,优惠价只有151元,而且改成16开幅面。犹豫了几天还是从当当网在优惠截止日前购买了一套。今日到货,虽然用纸盒外包装,但是书的外函套一角还是被挤破了,好在书没有损伤。

书大了不少,纸张与第一版相比要粗糙一些,但是排版后减少了页边距,所以棋谱要比原先的看起来舒服多了,纸张虽然粗糙,但因为轻而且颜色没有那么白,正好可以用以打谱。

十分满意。

我的棋具之棋子五

自从购买了蛤碁石之后,真是如获至宝,后来为了配的上它,脑子一热购买了一块5cm的整木的香榧棋盘。虽然和飞扬论坛上的高手相比真是拿不出手,但至少算是将棋具配齐了。

但是用蛤碁石打谱虽然手感极好,但心情却没有原先那么轻松,唯恐那宝贝棋子不小心从手中滑落。每当棋子不慎落地,随着棋子与地板砖的碰撞,心也是随着颤抖。其实日本用的是榻榻米,就算棋子落地也无所谓,但我家的条件就不行。最近打谱多了,想着还是不用蛤碁石日常打谱了。

但是用蛤碁石惯了,云子虽然手感极佳,但外形实在不敢恭维。在网上看到特种云子出售,价格500元,据说技术改进了,外形控制的不错。犹豫再三,觉得已经拼了一副云子,还是决定买一副其他的棋子吧。

本来想买新光的棋圣碁石,但近日再看看将石,外观其实控制的并不好,无意中看到有介绍应氏围棋的,据说形状控制的不错,即便是在国内外的应氏围棋比赛中也是使用的统一的应氏围棋,价格有两种,一种是不带量器的,只有186元,于是动了心,心想中国能买到的围棋产品种类里面,就剩下应氏围棋了,就算是收藏吧,于是下单买了一副。

几经周折,应氏围棋终于到货齐全。单从外观看,应氏围棋不愧是应昌期老先生亲自研究监制的,在棋子的大小方面控制的非常完美,而且棋子边缘也和蛤碁石一般的造型,这点上云子做不到,新光碁石也差的很远。在厚度方面做得略差,主要原因是棋子顶端的弧度控制不好,不能保持同样的弧度,有的甚至是平的,摆到棋盘上后造成棋子厚薄不均的感觉。

但用应氏围棋棋子打谱,手感却是所有买到棋子中最差的。看介绍说应氏围棋为了保持手感,在棋子中间嵌入铅块。此言应该不虚,因为有一两个棋子拍到棋盘上声音与其他棋子不同,晃动棋子也能感觉到棋子中央是空的,内有物体。但不知是不是现在矿石价格上涨,导致棋子内嵌的铅块缩水,还是用惯了蛤碁石再用应氏围棋感觉轻了,打谱的时候经常棋子“脱手”。不过幸亏不是蛤碁石,要不然非崩溃了不可。

经过咨询卖家,应氏围棋比赛用的棋子是用量器盛放的那种,和我买到的相比,形状大小是一样的,但在手感方面有多改进。如果看重围棋的形状,相对186元的价格来说,应氏围棋算是不错的选择了。

我的棋具之棋子四

用拼成的云子打谱,本来已经是心满意足,感觉有此棋子足矣。

偏偏我打谱的时候媳妇有闲心坐在一旁看,看就看吧,还不时评论几句:这个棋子小了,这个太厚了。诸如此类,我听的闹心就说到等你挣了钱,给我买一副好的。标准就是本手在《围棋天地》广告中的那种4000元左右的那种33号实用印套装。

说了没有多久,媳妇股市上的账户多了4000元,于是趾高气扬地就要付款兑现。我开始只是说说而已,毕竟作为爱好那蛤碁石的确贵了。但经不住媳妇的循循善诱,最后也抵御不住蛤碁石的诱惑,想到当初那些被政府收回去的股市赢利计划中的QQ、手机,狠狠心决定:买!

3000多元可不是小数目,不能打无把握之仗。我先从网上购买了几个备子:33号的雪印和36号的实用印(卖家还附赠了一颗39号实用印)。雪印的确漂亮,但33号对我来说感觉薄了一点,而39号无论价格还是厚度都太过了。对比了雪印和实用印的纹路和价格,又一次次在棋盘上模拟着单子打谱,最后还是决定买穷人的蛤碁石–实用印。恰巧我上次购买云子的那个卖家有一款36号黑木蛤碁石实用印特价出售2700元,而33号实用印是2100多,犹豫了很久,最后在媳妇的一再鼓动下终于怀揣4000大洋在一个周末前去购买。

本来是想购买36号实用印和一块香榧拼盘的,但看过棋盘之后感觉颜色同样有些深,相比我的楸木盘并没有什么让我掏出10倍价格的欲望,所以只是购买了36号实用印。

把实用印请回家,在棋盘上摆了一遍,一个不少,另加各两个备子,个个大小厚薄一致,而原先最为担心的黑子白子的重量差距大并不存在,不愧是日本货。这一点云子是不能比的,所以蛤碁石才可以卖高价,高高的价,这就是品质的作用。拿起棋子打谱,顿时明白了一个网上帖子中一个网友写的“用了蛤碁石顿时提高了两个子”的含义了,并不是说水平因为有了蛤碁石而提高,而心思已经不全在棋局中了,棋子已经分散了不少精力。拿在手中,既想体会棋子的手感,又担心棋子从自己手中滑落,就是打谱也更像是用蛤碁石打谱,棋谱已经不是全部。也许以后会好些吧。

蛤碁石是好,好在他的精致,质的精致,更是手艺的精致。但如果单算手感,我还是喜欢云子。但是双面云子要是达到蛤碁石的制作水准,太难了,在中国,几乎不可能。

在蛤碁石棋子的映衬下,楸木盘是显得寒酸了,真是人心不知足啊。

我的棋具之棋子三

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新光碁石,一直感觉不错,期间在网上看到很多棋子的评价,几乎是一边倒的恶贬云子,这使我反而有些怀疑了,云子真的这么差吗?真的是价低质次?急的刚来济南上学的时候在大观园商场第一次看到云子,按照书本上说的拿起黑子对着光线看到那碧绿色,真是喜欢之极,但当时价格50元对我来说真是太贵了。但现在有了反而束之高阁,是云子本身质量差还是我心境变了?

后来看到一个帖子,提到云子的保养,说不用什么油擦拭,只要勤使用,用“人油”保养是最好的方法。恰巧传说中不会碎裂的新光碁石有一颗边缘碎裂,从质地看,我感觉我原先理会错了,它还是属于化工制品,并不是像云子那样制作的,于是又请出了书橱里的云子,开始用它打谱。

果然,使用了几次后,原先的那种粗糙感没有了,黑子慢慢显出光泽,而手感是越来越好,这才知道原先是错怪了云子,而使用过云子之后我是再不愿意用那新光碁石了。这样验证了飞扬围棋网上一位版主对新光碁石的评论:上不如蛤碁石,下不如云子。

但是单面云子用来打谱的确不方便,每次收拢棋子的时候需要双手配合协作,于是便购买一副双面云子。由于用新光碁石习惯了它的厚度,拿回家后打开包装查看云子的时候几乎以为卖家给错了我型号:云子比将石II号厚的太明显了,拿在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厚重而又有质感。

用了一周双面云子后明白了双面云子不受欢迎,而新光碁石可以与之抗衡的原因了:工艺的确落后。网上对云子最大的诟病就是质量。其实云子质量还算可靠,至少我购买的这两副云子没有大的质量问题,那种棋子表面使用过程中坑坑洼洼的现象存在,但并不多,主要出现在黑子。

云子最大的问题在工艺,在制作。单面云子大小、颜色虽然有差异,但并不明显,但双面的就非常明显,残子并不多,但几乎每次从棋盒里拿出棋子的感觉都不一样,大小,厚薄差别明显,偶尔还能拿出一颗“食母生”来(棋子边缘几乎是平的)。

网上有棋友说需要用5副云子拼成一副满意的云子。我没有那么多钱,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两副云子还是买的起的,于是在第二个周六我又去买了一副双面云子。回家开始挑选,开始选择的标准是棋子相对小一些,边缘弧度明显,但是挑选一遍,只是选出130个黑子左右。而白子更少,大小还好说,但边缘有弧度的少,后而平的多。于是只好放宽要求,只求大小厚度,但也只是选出黑子160左右,白子相对更少了。经过一次次挑选比较,终于选出一副相对满意的棋子了。

经过挑选,发现双面云子问题确实比较大,而网上对它的偏见或者攻击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双面云子制作上仍然采用的是单面的工艺,所以难以保证棋子的形状和大小。而成品后又不加以细分,混在出售,只能卖个低价。其实在提高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棋子的后期筛选,这样选出的大小一致的棋子卖出的价格就算高一些,棋友也能接受,但云子厂家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只是通过提高包装的价值来提升云子的所谓品牌,真是本末倒置,现代版的买椟还珠而已。

虽然如此,但双面云子使用起来感觉还是不错的。新光碁石也就退位给了云子,被媳妇和儿子当做高档五子棋用去了。

我的棋具之棋子二

通过我购买的年鉴断档来看,99年以后我下棋就几乎不下了。但03年单位组织外出云南学习,还是托杨大姐给购买了一副云子,但收到后也一直没有使用,就和吴清源全集一样收藏在书橱里了。

挨过今年的寒冬之后又有了下围棋的念头,毕竟下围棋就可以少接触一些电脑,也算是为儿子学习围棋制造环境。便从书橱里面取出围棋,打开包装一看大失所望:黑子碧透没有错,但围棋上面有一些灰蒙蒙的似乎是灰尘,又似乎是柳絮样的东西,而且有一股酸味。拿到手中涩涩的感觉。当下还以为杨大姐买到假货了,但终归是从云南大老远捎回来的,于是又供回书橱了。

此后打谱用的是一副双元的精瓷围棋,就是一位飞扬论坛上推崇的所谓精美的中日合资的那种,我不知道他们夸奖这种围棋是因为就是感觉比云子好还是因为对云子太失望,但单单因为大小一致就夸赞双元围棋,实在不妥,毕竟瓷器烧制是最为成熟的技术了,到瓷器厂看看,只要有一定技术就会烧出规格规整的器具来,何况围棋棋子了,这个跟中日合资更是不搭边的。

用了一段时间,下棋也渐入佳境了,每天晚上打得谱也多起来,对这个棋子就很不满意了,一是手感不佳,再就是单面围棋收拢棋子的时候不方便,于是想买一副双面的围棋。

到网上搜寻,双面凸的围棋主要是日本的蛤碁石和云子。但蛤碁石被渲染的太过高雅化,光使用前要洗手就感觉麻烦,我下棋就是有时间就摆几手,为了这个再跑去洗手实在受不了,但云子…想起上次的手感也算了吧。

后来看到有介绍韩国新光碁石,双面最为普及的是将石II,价格合适,而且买家就在济南,于是周六就上门购买。购买的时候也试了一下云子,感觉手感和自己家里云子的感觉大不一样,犹豫了一下还是购买了一副将石II。回到家打谱感觉极佳,归拢棋子也方便,非常满意,心想有了这副围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