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启智,电影黄金配角

昨天看到廖启智去世的新闻。今天很多后续新闻报道中,将廖启智冠以TVB黄金配角。
跟大陆一样,香港演员想获得认知还是通过电视剧。最早认识廖启智,是当年火的不能再火的电视剧《上海滩》,在里面扮演丁力的小弟阿贵。因为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所以也就记住了。
后来《上海滩》好像还拍了续集,只是因为没有了周润发和赵雅芝两大招牌,大陆没有引进,那里面廖启智扮演的阿贵,黑化成了二五仔。
其实廖启智的高光时刻,是两夺香港金像奖男配角。
其中获奖的第一部电影《笼民》,是90年代初,评论即便是大陆黄金一代,也拍不出的写实电影。片中也可谓是群英荟萃,黄家驹、胡枫、刘洵、乔宏。
逝者不可复生,亡国不可复存。不可复的,还有香港电影。

变相样板戏

这十来天,每天早上送饭后陪打吊瓶的时间,除了看kindle、打字,就是断断续续看电视。
房间里的电视早上播放的是正剧,从《隐秘而伟大》到《觉醒年代》。今天演到巴黎和会关于青岛问题的关键时刻,此前形象高大上的胡适,“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的狐狸尾巴已经露出来了。
刚开始看《觉醒年代》,似乎颇有当年《走向共和》之风,剧中人物众多,演员演技在线。但断断续续看了几集,实在看不下去,又不好打搅别人看,就正好跑到房间外面去了。
问题跟国内近代历史人物题材电视剧的通病差不多,一是想通过大人物的生活化,来展现大人物真性情的一面,拉近与观众距离,彰显人物真实性、剧情合理性,但又不能有损人物光环,束手束脚更显虚伪。
再者就是贬一个抬一个,无论是反面小丑还是落后分子,如同样板戏一般,就差脸上抹成白脸,画上豆腐块了,不免令人作呕。
目前看塑造比较成功的,也就是马少骅扮演的蔡元培了。除了马少骅的演技,还有就是蔡校长历史中正的声誉了。
好在从明天起,不用再看了。

英雄抱团

今天把kindle里面圣斗士第二辑,8到14卷翻完了。勇闯十二宫应该是圣斗士系列里面,早早到来的高潮情节。
日本人热衷于双雄对峙的情节,从最早的宫本武藏与风魔小次郎生死决斗,到现在依然延续的柯南与基德的相互拆台。圣斗士无论是十二宫还是后续的海王篇,无不是两两以命相搏的热血对抗。到了冥王篇,更是由单打独斗升级组团群殴。
此前看过一篇对比漫威与DC的文章。评论到,DC之所以被漫威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就是不会充分利用自家的超级英雄资源,只会各自为战。而漫威票房爆发,始于《美国队长3:内战》,一众早已登场的超级英雄,纷纷登场列阵,或结党群殴,或团结对外,观众看的眼花缭乱,热血沸腾,漫威也赚的盆满钵满。
当时看罢评论,就想:如果日本人拍DC超级英雄电影,应该差不了。
现在网上最火的国外电影,就是扎导版的《正义联盟》,而套路就是上面所述的超级英雄报团。
不过,记得当年扎导半道被开掉,也是众望所归,甚至现在被津津乐道的闪电侠趴在神奇女侠身上的桥段,当时也被加朵骂的狗血喷头,媒体上一时声名狼藉。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可谓成王败寇。

快餐吃尽老本

周星驰的电影《龙过鸡年》算是一个大杂烩:虽然继承着《逃学威龙3》的名号,但已经离开了校园的场景,搭档也由吴孟达换为陈百祥;片头部分蹭了《本能》的热度,后面则穿插了大量赌神、赌侠的桥段。

这应该是一部那个时代常见的,贺岁片性质的即兴之作。

感觉片中最搞笑的情节,是周星驰、陈百祥、梁家仁三人在警局准备合力痛打两个小“老千”,赌圣系列里面阿星的两大对头洪爷和大军。

现在电影无论海外还是国内,都在搞大格局,做大所谓的电影宇宙。而香港电影当年本来也可以做成自己的赌神宇宙,但却忙着挣快钱而错过了。

都说香港电影是快餐文化,其实早期并非如此,他本有着从孤岛文化延续的底蕴。只是在经济大潮兴起后,追名逐利吃老本而少积累,最终只落得家产败尽,风光成旧梦。

绝非烂片的《缉魂》

昨天晚上暴走到伟东接近一个来回。说是接近,是因为怕儿子下晚自习回家没人开门,从体育中心骑单车赶回去的。
没有时间看电视剧,就在电脑把电影《缉魂》看完了。
刚开始看的时候,因为那迷糊不清的镜头感,以为是部烂剧,只是因为主演是张震才继续看下去。
继续看,感觉是部悬疑片,往后看感觉是狗血爱情片,再往后发现是10年后情节的科幻片,最后剧情反转,才明白原来是披着以上各种外衣的伦理片。
坚持看完而没有错过这部良心片,是因为主演是张震,张震基本算是影片的质量保证。因为拍《一代宗师》周期过长,习武拿了全国武术比赛奖项的张震,本片为了饰演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减肥减到恐怖的状态,这也真不是一个普通演员能做到的。
看片子时候,看另一个演员颇为面熟,但又想不起是哪一个。后来到网上搜了一下,原来是新加坡的演员李铭顺,范文芳的老公。
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

观剧男女有别

儿子开学,晚上我们可以看看电视了。隔了这么长时间,继续看《伪装者》,一时都想不起上次看到哪里了。
我看电视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是比较剧情与小说的区别与优劣,以及演员的演技。有些细节,再看的时候会有新的发现。比如日本领事馆那集,于曼丽在外面接应的姿态,应该不是导演所指导的,也就难怪她的人气能撇开女主角几条街。
至于媳妇观看,挑出的细节毛病,则是我完全注意不到的。比如什么明镜多少集不换耳钉,换了没有几个镜头,又换回来了;程小姐耳环一会在耳朵上面,一会跑下面;在旅馆睡了一觉口红颜色就变了,等等。
最后得出结论:不是在一个时间拍的。这剧组太不用心,不够专业。
看来看电视关注点男女有别,挑毛病,男女同样有别。

开心一胜

今天很开心,非常开心,难得如此开心。
下午等晚上的美餐时,看看已经18号了,就打开炉石传说完成这个月的任务。
以手头上这两年前的套牌,一胜难求,现在完成炉石任务,已经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了。
法师开局还不错,干掉一个牧师,已经是少有的开门红。
第二局对手是盗贼,开局就是克苏恩加完成任务获得远古刀锋。我对这种非平衡不公平的开局任务向来厌恶,几乎马上就有放弃的念头。只是为了完成抽牌、伤害的日常任务才坚持下来。
很快对方就完成了任务,对我一阵狂扁。好在使用口袋银河获得了安东尼达斯,也就继续强打精神撑着了。
对方对我又是一轮狂扁,我也用安东尼达斯火球术还击。结果就是我只剩下4滴血,手里两个火球术;对手是满桌牌随从被我暴风雪冻住,加变身幻影瓦莉拉5盾加8滴血。
最后一回合,对手开始使用见都没见过克苏恩牌,重复又重复地施展法术,满屏特效,足足进行了三分多钟吧。
一番法术猛如虎,回头一看,我还剩一滴血,对方一点未增,一滴未减。
当对方郁闷地点击结束回合按钮的时候,不知心里是不是拔凉拔凉的。
获胜之后,立马与儿子共享快乐。
儿子言道:火球术永不过时。

不演而演

“有些人是真正从肢体上体验角色,有些人塑造角色的外形,有些人干巴巴地念台词,有些人只是把表演当做一种虚假交易。”
这是电影《人潮汹涌》中,刘德华饰演的周全教肖央饰演的陈小萌演戏的一段台词。
早先看电影,被情节吸引,为演员表演感动,认为电影是演出来的,演员是核心。后来电影看得多了,感觉电影是拍出来的,掌控电影的是编导。
《人潮汹涌》虽然因为商业化经验的欠缺,导致票房不佳,但网络上口碑不错,对演员演技评价也颇高。
其中评价女主角万茜表演,无论细节都可圈可点,最后泪奔那段的表演尤为精彩。
原作《盗钥匙的方法》的女主角广末凉子可就惨了点。看过报道,电影拍摄中广末凉子每当有表情流露,导演就叫停。
但就是广末凉子扮演的表情木讷,谨慎刻板的大龄女主编,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还是主动与樱井一同前去搭救山崎。而在穿帮的情况下,又勇敢站出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本正经地睁着眼睛说瞎话,并将黑帮分子忽悠进警局。
演员的这种不演而演,是服从电影的整体风格,铸就了影片,也成就了自己。

高配而失精髓

今天看新闻,电影《人潮汹涌》的导演“呼吁”影院方在排片上给“一些些机会”。
从我们观影那天上座率来看,想提高拍片占比,难了,能不砍就不错了。
看完电影回来的路上跟儿子讨论起电影,感觉作为喜剧片还是很不错的,久看日剧的儿子,还能看出影片中的场景、道具日式的风格痕迹。
晚上回家下载了原作《盗钥匙的方法》看了一遍,果然是典型的日式喜剧,按照我跟儿子的总结就是:利用人物形象的反差,一本正经搞笑。
片中作为体现这一风格的片段,就是女主父亲葬礼。不知是不是因为贺岁片的缘故,不能太沉重,这段被无情舍弃了。
既然是贺岁片,自然追求的大场面、快节奏,也就是高配版的原作。这也失去了原作的精髓,而再高配也难敌高票房低口碑的《唐人街探案3》,温情催泪又催不过高口碑的《你好,李焕英》。
如此一来,的确尴尬了。

国情化剧本限制了《人潮汹涌》

初一早饭午饭合一吃罢,请客前往鲁信影城看电影,也是这么多年来少有的春节活动。
出门天气暖和的意外,泉城路上车辆拥挤程度意外。到了影城,候映厅里面排队的长度也是意外,等进了《人潮汹涌》放映厅,里面观众少得更是意外了。
估计外面排队主要是看《唐人街探案3》的。
本以为《人潮汹涌》有了靠谱的剧本支持,会有给演员有足够表演的空间。看完之后,演员表演足够出色了,但问题还是出在剧本剧情上了。
如同涉罪片片尾那一行行惯例的交代,《人潮汹涌》同样因为国情,为了合法合理合情,将黑色幽默原作电影,改编成了贺岁喜剧电影。
同样是摩托车、婚纱,《天若有情》是刘德华的黄金时代,也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