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惯例,高考的第二天报纸上都会登出高考的试题。今天因为没有出门骑行,也就没有下楼拿报纸,但看时报的数字版,里面并没有试题的资料。
网上尤其是微信上倒是有不少所谓的真题,解析之类的,有的居然还要关注公众号,申请注册码才能下载,但下载下来一看,想骂人,非常想骂人。但想想昨天某人给我戴的高帽,什么文化人,书香门第,还是忍了。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网上资料基本都是分辨率不高的图片,山东卷更是稀罕。从网上找了几个相对清楚一点的,用在线的smallPDF转换,刚换了三门,就提示我需要购买专业版。
又想骂人,还是忍住了。
免费的的确不靠谱,好在还有免费colab可用,通过齐鲁晚报的电子版搜集了图片,转换完了,看着那马赛克般的文字,自己都不满意。
最后决定还是去买份报纸回来。路过自己报箱的时候,顺手拿出时报,发现里面还是有高考试题的,只是,跟着微博、微信等学坏了,一版九宫格。
是不是需要再配个放大镜?
难怪网上的图片分辨率都这么低。
分类: 杂谈杂忆
学生时代的足球鞋
昨天冒雨出门的时候,还是错信了天气预报的雷阵雨,结果回到家,虽然没有淌水,运动鞋也全湿了。
晚上一家三口难得出去散步回来后,抽空把鞋刷了。
说来惭愧,很多年没有自己刷鞋了,已经生疏了很多。上学的时候,运动鞋还是胶底,刷鞋是学生的必干家务之一。最初的白回力鞋,刷完了,还要抹上专门的鞋粉。
开始踢球后,自从在计划经济特有的交流会上,看到带鞋钉的金杯牌足球鞋,就一直惦记着。那时候商品没有这么丰富,第一双足球鞋还是第一次到济南,乐乐大姑姑给我买的。当时自己坐车回淄博,几乎是抱着鞋盒子回去的。
从那之后一直是穿金杯足球鞋踢球,后来有段时间断货了,再出现的时候,牌子变成了三球。当时商店上卖的最好的足球鞋已经是双星。但我不太喜欢,因为双星的鞋帆布短而平,鞋带部分又太靠上,这样不跟脚,总有一种一用力就要把鞋子甩出去的感觉。
后来高二在一场校际比赛中,我中场断球后,本想用脚弓推一个半高直塞球,但出脚之后球的路线偏的离谱,自己似乎都听到场外不多观众的笑声。低头一看,足球鞋的内侧帆布从后跟到脚趾部分,全部撕开了。
我是气的脱下鞋狠狠摔在地上。场外的长勇同学跑回宿舍给我拿来他的双星足球鞋换上,才算踢完比赛。
从那之后就改穿双喜足球鞋了。好像也见不到三球足球鞋了。
双星球鞋虽然不合脚,但结实,不是一般的结实。那时候除了刷鞋,还有一个日常任务,就是等鞋干了后,拿到路边修鞋摊,把开裂的球鞋帆布部分补一补。而自从穿了双星鞋,直到鞋底的胶钉疙瘩磨没了,鞋面也不带坏的。
但即便工作后,偶尔一次应急买鞋踢球的时候,双星鞋依然还是那么不合脚。
雨中赶考路
早上起来凉爽了不少,出门前开始下雨,因为需要拿些衣物,还是上路了。
雨比想象中大,打在胳膊上有些透凉。路面湿滑,没敢骑得太快,但依然湿透了衣服,汗水多于雨水。
从伟东返回的时候,雨已经下大了,但家里还有一位上课的,就冒雨返回了,权当冲洗自行车了。
沿着玉函路而下,在济大路口遇到红灯。旁边一起等候的电动车上是母女二人。后面小姑娘打着伞,在看一本笔记,笔记本上用两种颜色的笔划过线,一看就是高考的学生。
红灯时间不短,那学生一直低头在看那一页。绿灯后,因为雨大路滑,我们车速差不多,在一段行程内,她好像没有换姿势,也没有换笔记的页数。
高考不止是学习知识的考验,还有心理的煎熬。
到了经九路,电动车左拐。同时拐的还有一辆电动车,骑车的是面带笑容的老爸,后面是戴着大眼镜抱着笔记本的姑娘。
老天爷也挺难的,不下雨,热;下雨凉快,路难行。
回到家,看了一下考试时间安排,那孩子们考的应该是政治。
祝她们好运。
淡忘江湖
都说现在百度搜索引擎快变成自家局域网引擎了,其实谷歌也差不多,现在都已经不是创业伊始的比拼锋刃。
现在已经是流量的时代,赚现钱的时代。
前几天看简书的时候,无意中点了一个视频,进去才发现是一个网络小说连载的试看。
现在这网络小说宣传是舍得花本钱了,有的已经由原来的图片进化成视频了,但内容依然烂。
真的没法和我们当年比。
靠猫上网的时代,各大信息港已经有文学园,但那不是我们能发表的地方。我们主要是流窜在各个有今天没明天的免费BBS论坛里。
那种BBS论坛比现在的留言板也强不到哪里去。经常发表的小说发上去,加上兼容性差,连段落分割都没有,一般专门有一个热心的网友负责排版,很是繁琐,算是网站的管理者了。
排版者活多脾气也大,估计现在什么乡村小神医之类的小说,早就烦的撂一边了。
在因为看不惯排版者而离开那个圈子后,恰逢告别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也就告别了那个江湖。
那时候,兴奋于搜到自己的作品,现在,已经慢慢淡忘了。
回忆延续
还有一周,我的阿里云服务器就到期了。这个服务器是3年前促销的时候购买的,现在这个价位、配置也就够买一年的了。
无奈只好放弃,昨天把服务器转移到另外一个月付的服务器上,同时域名也做了迁移。由于域名迁移有时间差,在查看的时候,服务器日志还是旧服务器的。看着log文件心里竟然有一点感伤。
要么是老了,要么是闲的。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大迁徙了,三年前迁徙的时候,因为15年就已经停止更新,我就把我最早网站的动态功能移除了,只是保留着生成的静态内容。算是对那10年的一些记录和回忆。
迁移之后,又申请了免费ssl证书,在测试的时候,选择一些网页进行查看核验。看到里面的许多评论,自己都很奇怪那时怎么会有那种想法和笔法。
最后查看的是一篇血战北向店的文章,当初是摘自雅虎科技的,没有作者,看风格像是萨沙的,于是就用谷歌搜索了一下,结果首页只有两个网站有此文章,头篇就是我的。
换成国内搜索引擎,比谷歌多几个,但也是存在博客论坛上面的,也许哪天也会消失吧。
看到这里,心里感觉好一点。虽说无甚大用,但也算是对那个时代网络的一个记录,总比消逝无踪强吧。
养狗有历史
昨天乐乐大姑姑给我们发了一段视频,两个月过去了,乐乐的奶奶恢复的真是不错,感觉简直是两个世界。
同样两个月时间,每天遛狗当任务的老人家,把原本矜持的柯基训练成什么样子了。
乐乐的奶奶小臂上有一道很深很长的伤疤。我从小就摸着她的伤疤,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听那伤疤的来历。
还是小姑娘时候的她,家里养着一条大狗,每天她都去拿着煎饼之类的粮食去喂狗。巴甫洛夫实验对象狗每次见到她都很开心,甚至是兴奋,终于一天兴奋过头了……
那可是自己家的狗啊。
估计是从小有了心理阴影,家里没有再养过狗,对家里的猫乐乐的奶奶也没有多少感情了。一次家里的兔子生小兔子,在我们围观之时,家里大黑猫上去叼了一只兔子就上了墙头,就当它在墙头炫耀时,一根木棍飞了过去,黑猫应声落地,如动画片里面汤姆一样,四条腿都直了。
好在猫有九条命,只是耗掉了一条而已。
真准呐。
12年 47岁
整理书架的一个成果,就是把原先堆放杂志的桌子收拾出来了。
这个桌子是老古董了,据说是梨木的,应该是哪个舅或者姨夫给做的。进城后一直是我的书桌,从小学到高中毕业。
当时收拾桌面的时候,无意发现抽屉里面有张破旧的纸张。打开一看,是乐乐爷爷的一张奖状,还有证明奖状成分的文件复印件。
今年过生日的时候,我还在曾经想过,乐乐爷爷他老人家我这个年龄在干什么呢?那时候我们还没有转户口进城,但好像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不用频繁搬家。
那时候要么他强壮,要么我瘦弱,记得一次在大队场院里看完不知看了多少遍的《南征北战》,他把睡着的我扛回家,然后想起作业还没有完成,他问我:现在做还是明天早上起来做。我睡眼眯瞪的在电石灯下把不多的作业做完。
多么熟悉的语句。
但即便时光交错,我也扛不动二年级时候的儿子。
他属于那被时代改变命运的人,负向的改变。他无法逆转时代,也就让自己顺应内心,适应时代,在他的时代里做好自己,为我们做他能做的事,几乎是一切了。
过生日那天我还自嘲,和他老人家比,我还是不错的,至少我儿子比他儿子强。
其实我明白,我的付出无法跟他相比。就在12年前离别之际,我感到贪婪享受他付出的日子结束了。
他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命运轨迹,也正在影响着乐乐的人生,我想,至少不会错的。
难得父子轻松聊天
昨天陪儿子上课兼吃肯德基,路不短加上儿子开心,难得聊了一会。
最近的话题总是有些沉重,所以选择个轻松的话题开头,免得把天聊死。
原先同事让帮着买金庸全集,现在版本不少,于是就从新修版里面,新增的黄药师和梅超风感情纠葛谈起。感觉黄药师虽然号称东邪,从对自己妻子感情还有女儿婚事来看,也不是那么离经背道的。
金老爷子自己这么改,也就别怪现在别人乱改他的作品了,再说现在也没法打官司对簿公堂了。
说到改编,就又聊到王晶最近拍摄的《倚天屠龙记》。据王晶自己说,这部影片是偏黑暗的。而金庸作品里面,最阴暗的莫过《连城诀》了。
由《连城诀》又转到爱伦坡。《连城诀》中最为诡异甚至惊悚的的,就是万震山的深夜梦游砌墙了。砌墙这一情节不知是否再向爱伦坡致敬。
儿子纠正道,爱伦坡那只是创意。好在爱伦坡名气没有大仲马大,金老爷子也就没有必要,再讲一个他祖上相关的故事来澄清了。
这样闲聊的机会估计也会越来越少了。
烈日下的肯德基路
下午儿子上辅导,时间有点紧,便商量早出发请他在上课附近吃肯德基,然后再过去上课。
儿子很开心地答应了。
今天阳光有点强烈,纬一路经六到经五那段最难受,因为一点树荫都没有。
那路段本来是有几棵大树的,但某天下班路上发现只剩下树墩了,本以为是纬一路要扩建,后来也没有下文,才总结出砍老树拆古建筑是村长两大爱好。
儿子自从知道肯德基属于垃圾食品之列后,已经基本不主动吃肯德基了。但小时候那是他的最爱。
08年比现在还晚几天的时候,家里忙乱着顾不上几个小子,于是让儿子带着两个哥哥出去吃肯德基。儿子难得开心,高高兴兴领着两个哥哥就出门了。
那时候比今天还热,在舜耕路上走着走着,他小哥哥先受不了了,问道:肯德基在哪?
儿子答道:不远,不远,前面就是……
于是继续走。
“怎么还没到?!”
“快了,快了,就到了……”
五岁的小孩,领着十四的大孩和十九的小伙子,顶着烈日从伟东走到了会展中心。
儿子回来跟我们讲起时说,想象到两个哥哥头上举着小拳头。
好容易到了肯德基,儿子只顾美美地享用,就听他小哥哥问大哥哥:你带钱够打车的吗?
一路没有言语的大哥哥边吃,边默默地点点头。
读书未必高考获益
早上准备例行的骑行搬运书籍。自己的书收拾差不多了,开始搬运儿子书架上诸多尚未开封的书籍。
在收拾儿子书架上的书放入背包,媳妇问这些书儿子不看了吗?然后自问自答:也没有时间看了。似乎又有些不甘心,说,儿子平时的积累对高考会有帮助吧。
我也不怕她扫兴,说,对高考而言,儿子这种读书法真没有多少帮助。
我高考那年打开语文卷子时,看到大的阅读理解题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丽的坟墓》。第一眼心中一阵狂喜,因为之前刚刚在乐乐小姑姑从北京带回的一本文选书中看过这篇文章。但接着看到后面的问题,心中顿时凉了半截:为什么说“这个特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