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带来的改变

我尝试余额宝算是比较晚的了,最初也只是投入了2000元,目的只是为了测试一下余额宝的收益和银行现金基金收益的差别,结果是同期收益率几乎一样,但余额宝的门槛要低的几乎忽略不计。
测试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我余额宝里面的钱是越来越多,现在每天早上起来例行的查看手机最新信息后,就是看看余额宝的每日收益。自我安慰说那是查看现在市场行情,其实和葛朗台老爷数金币一个感觉吧。
平头百姓们是最为实际的,余额宝门槛低,存取灵活,查询方便,谁还会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有了余额宝和支付宝,银行的存折银行卡也可以能少就少。
前几天国家某部门发声,严禁商户拒收人民币现金。这大旗扯得,小商小贩们连选择人民币转账和现金的权力也没有了吗?当他们收到假币欲哭无泪时,有谁为他们解困?
这种改变,总比不变要好。如果不改变,就等着被改变。

垄断受益者

经常听同事们在讨论电信行业垄断时,一个个义愤填膺,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市场垄断行业的收益者,甚至相对电信行业而已,获得的保护及响应利利益更大。
电信受到的冲击主要是全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我们虽然不会直接受此冲击,但在全面发展的当下,好日子不会一直这样延续的。
马云08年曾做了“如果银行不改变 我们就改变银行 ”的豪言,据说这个是针对银行与企业间信贷关系的,接近10年了,受中国政策的影响,在企业信贷业务方面,马云也是不敢越雷池半步,但在其他方面,比如个人业务方面,支付宝及余额宝等一系列宝宝们已经对银行业对应的业务形成了碾压式的冲击。
当年工农革命农村包围城市,也是如此吧。

无能的对手

我对移动素无好感,他属于那种典型的把利益算计到零头碎脑的奸商。但如果因为他在三家网络运营商中一家独大而攻击他,我也是不赞同的,就像不赞同攻击那些精打细算发家的公司和个人一样。
以联通为例,联通固然发展较晚,但国家当初也多有扶持,比如价格可以低百分之十,限制移动发展固话和宽带业务,但联通依然发展不起来。一个移动朋友曾说过,如果联通也有移动同样的网点数,竞争起来真不好说。但联通没有那么多基站和网点来支持服务,只能跟在移动后面吃点垄断的残羹冷炙,看样子也很满足。
等到了3G时代,联通依靠国家政策拿到了WCDMA的牌照,加上原先的宽带和固话历史资本,一下子阔了。但穷人乍富的联通拿着一手好牌,却不知道先把移动往死里打,而是开始算计这WCDMA牌照能给自己带来多少现钱。于是等候多时后wcdma套餐出台,起价96,一级比一级高,我估计都是对应报销标准来的。赚套餐钱还嫌不够,再拉上手机商搞捆绑再赚点蝇头小利,结果呢?市场份额没扩充多少,倒是把中华酷联给拖散架了。
而WCDMA的通话质量并未提高多少,其优势主要是高速的数据流量,但联通却未对流量进行相应市场开发,等后期看到风头不对,才开始推行各种灵活低价话费流量转换套餐,但为时已晚,4G时代来到了。
4G时代移动可谓是毕其功于一役的翻身仗,小气傲慢惯了的移动,居然可以免费邮寄4G卡,可以任由联通定制机使用移动4G网络,这点以前移动什么时候干过。
落水狗上岸翻身,该痛打其他落水狗了,这时候让移动放弃同行业竞争,真是痴人说梦。而再次跌落的联通除了混改这条路已经无路可走了。

非对手就不要做敌手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IT评论,文中颇为中国移动的市场战略“担忧”,认为移动选错了竞争对手,当下不应把同行业的联通电信作为竞争对手,而应把互联网公司作为竞争对手。言下之意就是,现在移动对互联网公司的扶植补贴是养虎为患,应该把他们作为竞争对手而打击压制。
看罢感觉很好笑,且不说此文作者思维还停留在行业垄断时代,就算移动想竞争,他有几成把握在竞争中战而胜之?
移动老总对微信气急败坏的攻击之声犹在耳畔,中国移动通讯标准已经全面进入第四代,移动也终于熬过不堪回首的3G时代,翻身农奴把歌唱,在利用4G的高占有率,移动宽带齐头并进。除了国家政策的功劳,移动互联网的巨大需求也是功不可没,让他去和抬轿子的竞争,这种资敌的自杀行为除非二傻子才会干。
再者,移动对微信的切齿之恨除了眼红之外,还有竞争掠食的因素。微信之前移动强推的手机通讯软件是飞信,现在有几个人还在用飞信?而为了不影响自家的短信业务,飞信开始只是局限在自家手机号段内,后来迫于微信等点对点手机软件的强大势头,被迫放开网间通讯,但为时已晚。
吃了苦头,栽了跟头的移动公司再去和互联网公司进行肉搏,等于李逵跳到江里战张顺。还是那句话,时代进步技术革新,不是某个人或者大公司所能阻挡改变的。
知时务者为俊杰,就算为了自己财路。

难展身手的Skype

当年Skype刚推出的时候,例行买的电脑报合订本附赠了Skype的光盘和一个看似非常廉价的耳麦。但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还是被从那廉价耳麦传出清晰的语音震惊了。
当时国外媒体评论Skype说,世界上所以通讯商都诅咒这款连接网络与传统电话该死的软件马上死掉。现在呢,不用诅咒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传统通讯业的萧条,此消彼长,经过几次转换东家的Skype已不复当年风光。
但Skype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之所以沉寂,估计和中国这个大市场推广不力有一定关系。但也难怪,在中国这个能把IP电话业务告上法庭的国度,想从国企背景的通讯运营商的业务分一勺羹,可谓与虎谋皮。

螳臂岂能挡车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且不论电子商务,单纯看互联网初兴期如雨后春笋般创立的IT公司,现如今依然由创业者掌舵前行的,也只有腾讯了。在商言商没有错,至少比起那些以情怀为名无视投资人利益的公司要强之百倍。
曾经的网络明星,公司也罢,个人也罢,在时代进步与技术更新面前驻足不前,只能是归于沉寂,无人提起。
DOS时代的IT英雄,现在也只有求伯君还掌控金山,曾经国内辉煌无敌的WPS,只能沦为office的配角。记得当word初进中国的时候,求伯君在盘古组件发布之时,不屑地评论道,不过是借助了Windows平台功能而已。但微软正是依靠自己的平台,靠纵容盗版击败了一个个竞争对手。
相比WPS,我感觉更为可惜的是CCED,这个DOS时代的表格巨人,最终倒在Windows平台下的Excel手下。其他林林总总的依附于DOS的诸多中文平台,无论是希望还是天汇,在DOS被遗弃之后,也就走上了消亡之路。
没人能够阻挡技术进步的车轮,即便当年不可一世的微软,进入新兴的互联网时代后,也为自己的守旧与傲慢付出了代价。同样,如果谷歌能够预见到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来势如此汹涌,他还会在10几年前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吗?

在商言商无可厚非

我对BAT三掌门中的小马素无恶感,倒不只是因为用腾讯产品时间久,而是在作为一个网民接触网络这么多年来了,虽然不知道那么多内幕,但仅从腾讯产品而言,小马似乎更像一个传统的商人。
从OICQ到现在的QQ,腾讯一路走来,虽然也备受非议,但他也经历了21世纪初与ICQ的版权纠纷的重创,十年前QQ被攻击为色情交易工具的舆论漩涡,但小马都挺过来了,而且越战越强。在商言商,这不是什么罪过。
99年是济南宽带网普及的最大功臣是百灵网,那时在单位宿舍帮着装机器设网络,当时必装的两个软件一个是QQ,另一个是紫光输入法2.3。之所以说版本,是因为那个是最受欢迎的版本,所以一直不见升级,但升到3.0了,大家依然觉得2.3版本。现在谁还记得它?这可怨不得腾讯吧。

乘势而为

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掌门人的性格或者作风,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网易起家于免费邮箱,兴旺于网络社区,但公司最终利益突破却是在网络游戏。
在网络风云初起的时候,网上有个段子说网虫的七大标志,其中一个就是晚上隔段时间就查看一下邮件 反反复复,直到睡觉前,只好给自己发个邮件。
在那个网页,电子邮件,ftp为主的时代,各大网站都推出免费邮件,但领先者网易并没有再进一步,开发比邮件更便捷的联系方式——即时通讯。
免费邮件时代还是拨号网络,为了收取邮件 需要忍受长时间的网页打开的折磨,于是Foxmail横空出世,他不同于bat mail,更具中国特色,可以同时管理多个账户的邮件。可以说Foxmail是搭车作品,乘势而为。
当免费邮件时代结束,Foxmail也就归于沉寂,但它的开发者没有像快车等开发者那样没有归隐停步,而是继续寻找突破点,而这个突破点就是如日中天的QQ,于是让3G时代移动恨之入骨微信问世并勃然而兴。
张小龙不同于那些无中生有的天才创业者,但他能以一个平台做出再进一步的产品,也算网络英豪。

网易不易

对BAT三大掌门,我是毫无好感,无好感,无恶感。相对这三巨头,我心存好感的还是网易的丁磊。
曾经有某网络名人评论,在网络公司发展中,除了丁磊,谁也不敢说自己没有做过弹流氓软件。估计在利益至上的网络时代,这已经是对网络公司及掌门人的人品最高的评价了。
网易是我上网后上的第二个网站,当时还叫netease而非163。而在我申请的诸多用自己姓名拼音的邮箱中,现在只有网易的还保留着。其他的邮箱供应商要么倒闭,要么强迫我购买付费的邮箱。公司的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由创始人白手起家创立的公司,其企业文化必然体现其掌门人的人品,从这些方面而言,网易虽然不再如21世纪初那样风光,但当可以活的更光明正大。

BAT的高下

当阿里云与腾讯云开始交战的时候,中国BAT的另一巨头百度在干什么呢?正忙着改名字呢,忙着把原先的百度云改名百度网盘,以便加入到云端大战。
BAT三家高下由此可见一斑。
BAT都被人讥讽靠抄袭发家,但抄袭也罢,追逐潮流也罢,成王败寇同样适用于互联网行业。但同样抄袭并垄断,三家也有高低。
曾经一家著名计算机刊物的封面是一只被插刀的企鹅,标题是狗日的腾讯,可见腾讯是多么招人恨。但腾讯只是埋头挣钱,也算是真小人,小人的彻底。
而阿里水平要高一些,淘宝网抄袭ebuy,支付宝抄袭PayPal,但最终都超越了他们,虽然这繁荣背后有几许拿不上台面的勾当,把行业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百度就实在不敢恭维,同样抄袭模仿起家,然后故步自封,排除异己。此次云端大战,你用百度搜索阿里云,第一个蹦出来的结果是什么,中国人都会知道。而如果搜索腾讯云主机,蹦出来的是另一家弱势一点但给钱的竞争对手,这还叫搜索引擎吗?
这也是我在当年3B大战时候斥之为狗咬狗的原因。因为双方都明白这垄断的技术含量几何,而垄断的利益有多诱人。这中国特色的垄断,是互联网的灾难和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