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堪大任的少帅

最早知道张学良是通过寇振海版电视剧《少帅传奇》,后来看了很多官方也罢,解密也罢的资料,对他这个少帅甚是不屑。后来九十年代初看了他在夏威夷的一篇采访,对他这个公子哥有了一些好感。

那篇采访中张学良首先推翻了之前为他遮羞的所谓“密电”说,坦承不抵抗是自己作为东北最高领导下的命令,与南京政府无关。至少算是好汉做事好汉当,这点算是继承他那胡子出身老爹的血性。

让我对张学良有好感重要一点是,他听到记者对自己有权势的恭维时,否认自己有那么多兵将是好事,因为自己要为他们背黑锅找出路啊。

鲍鹏山在论水浒的时候,虽然整体对宋江持否定态度,但也肯定了宋江作为山寨之主,作为一个领袖,为自己那些背景出身迥异的部下兄弟找一个出路,甚至封妻荫子的做法。

张学良也一样,面对自己弄翻的烂摊子,他至少没有甩手抽身走人,过自己逍遥日子,而是如古代的总瓢把子一样,为自己那些部下,兄弟,喽啰们找一条出路,就算不是回家,至少是立身之地,虽然他公子哥的本性让他再次用一个烂摊子覆盖另一个烂摊子,并在自己效仿连环套的窦尔敦后,无奈地将自己的部下们最终抛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而张学良作为一个被惯坏了的“官二代”,是无力承担这大任的。

千秋功罪的败家仔

张作霖有名,但没有他儿子张学良有名,而他能在后袁世凯时期的军阀中知名度更高,一方面是其起于草莽的传奇经历,更多的是拜他那宝贝儿子所赐。就像现在某富二代败光令人瞠目的家产后,人们才会发现原来他老子这么有钱。

张学良堪称中国近现代头号“败家仔”,败光老头子家产不说,打工时又接着差点把老板连家产带性命一起祸害了。

无论是早年寇振海还是近期文章扮演的张学良,片名还是人物扮演都突出他少帅的名头,但这光鲜名头外表下,却难掩他纨绔子弟的本质。关河五十州在前一本《中原大战》中,就已经对张学良表现出不屑,而本书中更是没留什么情面,涉及张学良的部分,无论是军事政治,几乎是一无是处。

最后一次直奉大战前,颇有春秋之风的吴佩孚在灭此朝食的记者招待会上,扬言打败张胡子后,让张学良出国留学去。那样反而好了。

张学良其实就是一个被宠坏的官二代而已,好事都是他的,闯祸有人背锅,结果老子死了接了家产,更是恣意妄为,杀肱股之臣居然靠扔硬币决定,这还赶不上他那满口江湖道义的老子一辈们。

而等到大事临头了,他发现老的靠不住,兄弟靠不住,部下靠不住,政府靠不住,其实真正靠不住的正是他自己了。

后世胜利者赏赐给他的所谓千秋功罪的评语,比洪承畴等名列贰臣传,已经算是皇恩浩荡了。

枭雄而已

前几天趁亚马逊例行降价买了关河五十州的《张作霖大传》。秉承了作者之前的风格,以已知的史料及同期人物回忆为主线,加入了自己观点,平和而不掩饰。

之前看张作霖的书籍不多,最早除了历史课本上奉系军阀头子的印象,就是他儿子张学良对他“有雄才无大略”的评价。而通过本书感觉 张学良有些给他老子脸上贴金了。倒是单田芳的评书名字更适合他

张作霖作为一个三无穷小子,能够白手起家,一步步从奉天王、东北王,最终坐上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的宝座,固然因其身上有中国传统草莽豪杰身上那侠义之气,但也少不了混迹乱世的那种匪气。

就如同民国初期外国人评价袁世凯,作为未曾接受民主等先进理论的旧体制官僚,无法改变国家命运一样,张作霖的这种匪气可以让他在乱世生存崛起,但也觉得他也只能存于乱世,当乱世终结,也就是他这个枭雄陨落之时。

足球报的零星回忆

足球报作为南方的报纸,较国内其他地区的报刊商业化更超前一些,而且由于背靠香港,很多广告与香港产品有关,这样就为足球报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使得足球报在国内专业体育刊物中属于龙头地位。

在86年墨西哥世界杯期间,足球报派专门记者前去采访,这在国内算是少见的。其后几年,足球报的记者廖德营新瓶装旧酒,凭借着世界杯上的照片,在国内体育摄影比赛中多次获奖。而墨西哥世界杯专刊也是我们第一次从足球报邮购产品,算是世界足球知识的启蒙读物。

从87年开始,足球报一直是家里每期必买的报刊,上大学期间,学校附近报纸卖完,曾坐车跑到大观园去买。

但就是大学期间,足球报似乎开始不思进取,看重所谓名嘴评论,而轻现场报道,尤其是越来越受关注的国际足球,大篇大篇地转载新华社通讯,而这时候体坛周报开始迎头赶上,吸引球迷的很大一个看点的就是欧洲五大联赛报道,重头戏是如日中天的意甲联赛的张慧德专栏,而他本来是足球报的座上客。

使我最终放弃足球报转买体坛,是一次世界杯前足球报报道意大利国家队名单时,竟然将尤文图斯翻译为青年队,国际米兰翻译为国家队。这哪像一家专业报纸做的事。

进入网络时代,报纸基本不再买了。但同当年报纸一样,网络媒体同样也应是内容为王,单纯靠那些夸张标题博眼球的剪刀文注水文撑场面,终不长久。

隐藏的玩具

晚上到乐乐奶奶那去取东西,发现她老人家已经自己把搬回的箱子,原先的沙发床,电动玩具车腾出位置,准备迎接老房子搬回的几件家具。看来除了脑子记忆力差点,别的都非常好。

回家的时候给儿子从柜子里捎回一个玩具手枪,这应该是13年前乐乐在淄川的时候,爷爷奶奶给他买的。但估计怕有危险,所以买回来就偷偷给他藏起来了,估计又怕乐乐自己找出来,把里面的“子弹”拿走,外面用透明胶带粘住。

儿子那时没有再要,主要是有更多的玩具。在淄川住的那一年里,最喜欢乐乐的就是小区广场那里的一个小卖铺了。乐乐几乎每天都去那里买玩具,几乎买了个遍。面对爷爷“不是买过了怎么还买”的质疑,乐乐无奈地回答:“买回去不满意”。

去年借同学聚会的时候带乐乐又到那个小卖铺,他开始没有感觉,但当进了门,那变化不大的室内布置,唤起了他的童年的回忆。和爷爷奶奶一起的日子,乐乐还是感觉很幸福的。

隔代传的网购史前宝贝

昨天在老家房子收拾东西的时候,在乐乐爷爷衣橱下的抽屉里除了我们的一些纪念物品,还找到了一个装小红袋子,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有根金闪闪的项链。

乐乐爷爷不是有钱人,也不是浪漫的人,我第一反应那就是一根假的纪念品,拿着手里的和它的形状不相称的重量感觉更是验证了我的判断。

当时就顺手放到口袋里了,晚上回家就交给儿子了。第二天早上经过儿子一段时间的抚弄,那链子居然没有褪色,反而更亮一些了 看来十几年前的纪念品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中午做饭时候和儿子他妈讨论起这链子的来源,她说可能是购买什么东西的赠品。我这才想起来,这是90年左右,他看到足球报上的广告,说是什么新工艺镀金多少K的项链,于是就和我核计邮购了一条。但买回来后果就是被乐乐奶奶教训了一番,没想到他一直收藏着,越过我传给了他孙子。

乐乐爷爷也许不是浪漫的人,但却绝对是一个热衷新鲜事物的人,一个有趣的人,如果他生活在网购的时代,那家里的东西够乐乐奶奶收拾的。

最老的家具

今天回老家收拾房子,做出售前的准备。东西很多很杂,本来还想把衣橱里面的衣服分类送人的乐乐的奶奶,进门之后也没有了收拾的意思,只是坐在沙发沙发上看着家里的东西一遍遍说:都是一件件攒起来的……

把需要通过搬家公司的几件家具定好,然后开始收拾一些零碎的物件。从书架里的书来看,乐乐的爷爷在11年前搬到济南时就已经把认为有价值的书选择带走了,而带走最多也就是书。其他东西包括我和乐乐小姑姑的毕业证获奖证书等都还收藏在卧室的衣柜下面抽屉里。

放弃了很多大而无用的只存记忆的物件,把一些便于携带的纪念品放进一个木箱子带回济南。那个木箱子是计划外带回的物品,是帮着收拾的小舅提议带着,因为那是他小时候就见过的箱子,应该也是家里最老的家具了,也是乐乐爷爷最早的财产了。

回到济南小区里不好停车,便自己把木箱从车上抱下来送回家。还好,身体还行。想必乐乐的爷爷他们也曾一次次这样搬着这个箱子,从出租屋到另一个出租屋,到有了自己的房子,到城里的房子,再到更大的房子。现在传给了我。

虽然曾和儿子开玩笑说我是穷二代,他是穷三代,但其实日子还是越来越好的。

酸名远扬

昨晚就见同事在朋友圈晒给我留的石榴。中午回到单位,还没见到那袋石榴,先看到各办公桌上散落的石榴碎块,随手拿了一块一吃,那酸味……,也就不客气了,直接按图找到石榴打包带走了。

估计我都嫌酸的石榴,行里没有几个人能吃了。

我吃酸水平曾威震全行。刚入行时,小G同志还不服气,扬言要和我比试比试。我说也行,可以先跟主任请好假,免得第二天上不了班。

那时没有创城一说,很多路口水果摊都堆着一摊,很多卡车也拉来一车,停在路边,买者众多。

既然有人不服,于是第二天从路边买了一兜桔子到单位,放在出纳区请大家吃桔子。林师傅吃了一半,立马说:你自己想吃就别打请客旗号,这桔子也就你能吃。小G同志在旁装着接柜没听见,但之后再不提比试的事了。

现在桔子质量真是大不如前了,以前的桔子皮薄水分大而酸甜可口,而现在就买桔子皮了。

偷懒之懒

高中老师曾教导我们:好逸恶劳,人之本性。某商业大腕说:聪明人都会偷懒。说的都是一码事,但懒和偷懒就不是一码事了,至少偷懒可以是贬义也可以是褒义的。

当然懒不少也是惯性之懒,就是常说的思想上的懒。

国庆之后回去干活,首先把360压缩软件装上了(虽然依然鄙视之),这样在打开附件看文件,尤其是图片文件的时不用一个个点击了,然后把IE8的标签功能设置一下,免得忙得调整窗口大小,查找要处理的申请窗口了。

这些事半功倍的调整设置,原先在自己原先的机器上本来就不是问题,但在新地方干了快3个月了,虽然用起来很不方便,但却一直懒得调整设置,感觉反正过两天就回去了,安慰自己调整了可能别人不适应,于是就一直这样少有的“不偷懒”地干着。

终于干着干着,终于懒得不能不偷懒了,不管有没有盼头,先偷偷懒让自己别那么累了。这也算一个境界吧。

最经典的dust2

最近看到CS:Go中dust2将被重做。沙2被重做不奇怪,但到现在才重做,只能说是开发商脑残的一个旁证,好端端的一个游戏现在只能沦为二流。

沙2应该是CS中最著名的一个地图,他在沙1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扩充,避免了原先沙1上来人海战术冲击混战的开局,给警和匪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由于可选择进攻点较多,每个玩家也就有了施展自己本领的机会,避免了混战打死谁或者被谁打死都不知道。匪可以从A门,A小道或者B门进攻,而警可以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防守,在小队服务器比赛中,狭路相逢的几率非常大。

由于匪基地距离A门较近,而警正好相反,我们那时的战术一般是直冲A门,遇阻之后,一人反防守A门,其他人抄A小道。这时候往往是警大狙英雄大显身手的机会,一般高水平大狙利用A门内的下坡,手枪封锁A门,大狙清理A平台,往往一个人解决匪全队。

但在人多的平台对战中,沙2的这些特点受到限制,反而是大地图的失落的神庙和地狱火更普遍一些。但就是那种乱哄哄乱打一气的地图让玩家慢慢失去了兴趣。

只有提供多样性或者开放性选择,让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尽情发挥的游戏才是好游戏,才会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