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放假第一天,我们红脸白脸轮番唱,加上儿子小姑姑的思想动员,把儿子手机上收2个月,直到中考结束。
儿子原先是对手机敬而远之的,但随着老师要求用手机完成作业,打卡,也就慢慢陷进去了。虽然平时手机用的倒是不多,但也经不起挂念分神。
刚开始,如同戒瘾一样,儿子也是坐立不安,眼神不时习惯性往手机那里看,脾气也烦躁不定。但到了晚上,也就认命了,睡觉前拿起许久不看的萌芽杂志翻看起来。
这已经不是儿子第一次戒瘾了。第一次是幼儿园戒电视,从周一开始就惦记周五看电视,但惦记了不到一个月,也就把电视的茬忘了。
后来是小学戒游戏。当时玩得是《摩尔庄园》,不管是在济南,还是去北京,到时间是必须玩的,简直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但随着其他兴趣渐多,也就慢慢淡忘了。
希望这两个月的断手机,能让他减少对手机的习惯性消磨时间。和当年电脑上网一样,手机获取可视信息方面极具扩散性,而又更便捷,这样会造成时间和精力更大无谓的浪费。
让孩子使用手机学习,真是一个愚蠢的举动。
分类: 杂谈杂忆
梦中自己的沙场
据研究,梦延续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如果在这十分钟的梦境中,构思太多了人,太多的事情,那脑子的负担也不轻。
可能最近难办的事情太多,又赶上清明放假,昨晚的梦的尤其累。
梦里开始就聚集在大观园老营业部门口的走廊里,排着队打卡,考勤机放在一堆设备上面,需要踩着下面的设备爬上去摁指纹。好容易摁完,就听着二楼喊我上去开会。沿着熟悉的楼道上楼,还回忆着就在这里与同年入行的同事第一次相遇。
二楼办公区域里面,坐满了穿深色西装的领导,只有某前领导我还认识,其他的一个个也是气度不凡,给我下令,说一定要按照人行的要求,在10点前保证线路畅通营业。我一面给领导汇报说,先保证一楼营业室专线迁移,这样二楼如果急发邮件,可以到一楼,同时脑子里还在琢磨,胖子龙都拄上拐杖了,这活只能我自己干了。
然后就是搬路由器,倒腾线路,感觉我们现在的地方已经不存在去了,在忙着找临时栖身之所。联系好线路,走进一楼大厅,如同时光穿越一般,熟悉的办公桌,熟悉的空调柜机,曾经无比熟悉的几个兄弟姐妹,在如蜘蛛网一般临时拉起的网线中穿梭忙碌。
我又被安排去搬UPS,似乎我们是被扫地出门,要常驻于此一般。
醒来琢磨半天,感觉无关吉凶,只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已。现实中的无能无助,只有在梦里梦到自己曾经也很能干。
仅此而已。
还算合格的俄罗斯方块机
最近想活动一下脑子,但围棋打谱又精力不济,于是在淘宝网上买了一款俄罗斯方块机。价格不贵,29块钱,比那些10快多钱的屏幕要大不少,没想到前天下单,今天下班前就到货了。
打开一看,屏幕倒是不小,比我当年玩的那款game boy都大,但拿到手里,感觉轻飘飘的,应该不只是用7号电池代替号电池的原因。开机之后,屏幕偏暗,但更失望的还是那种号称99合1的程序,而不是专门的俄罗斯方块机。
选择最常规的俄罗斯方块玩了一局,手感还可以,但是程序还是简单,在耍长棍升级一级后,原先的方块消失,又是从头开始,只是speed提高而已。这样就少了很多乐趣和刺激。
时代已经进步,不必苛求,聊胜于无吧。
恶性难改
今天把《山核桃大街谋杀案》看完了。
相对于前面拖拖拉拉的人物交代,以及情节铺垫,在波洛从一地鸡毛的偷窃、恶作剧中,指明隐藏的真正罪行后,无论是情节还是文笔,又回复到波洛作品的一贯风格上。
不仅波洛系列,阿加莎的作品中虽然也有《破镜谋杀案》那种一时冲动杀人的类型,但绝大多数的谋杀都源于凶手内心之恶。这种人性之恶,与职业无关,与相貌无关,也与教育程度无关,一旦外因诱发,则会肆无忌惮的迸发,然后沉睡,等待下一次的复发。
恶人就是恶人,如同波洛走进东方快车的车厢,就感到野兽的气息一样,而波洛就是猎人,是毫不妥协的罪恶克星,他不会为罪恶而落泪。
被忽视的体育教学
虽然说中考的体测颇受重视,但受重视的只是分数而已,学校里面的,无论是体育课还是体育老师的地位并未因此提高多少。
体育其实是对技术要求颇高的项目,但从我看到周围孩子们的动作来看,他们的技术动作实在让人看不下去,直臂扔实心球,并腿立定跳远,左右摆臂跑一千米,我虽二把刀,但一眼还能看出来。
我上高中时候,体育课有个项目是跳箱,每次我出场,围观的同学们顿时兴高采烈热情高涨,不是我水平高,而是都过来看我的热闹。我每次都是速度极快地助跑,一狠心起跳,扶箱,噌的一下屁股紧擦着跳箱那头落地。
这个节目表演了几乎两年,直到上了大学。本以为噩梦继续,第一次过箱时,体育老师在旁边并未说话,但第二次助跑起跳后,他喊了两个字“提臀”,于是,后面身体自然向前伸展,手臂自然前伸,双手接触点就在跳箱的前端,一跃而过,就那么简单。
当然,中学体育老师也有他们的苦衷。科班毕业的他们并非水平不济,只是领着一群熊孩子们,安全是第一位的,真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边刚想纠正动作,那边两个学生追打起来了。
于是,太太平平下课就好;于是,如同文化课一样,又将重担推给了家长。
于是……
体测购装备
每年进入四月,初三中考就算是拉开序幕。各辅科陆续开考,而重中之重的考试就是体育测试。
除了苦练体能,增减体重,家长们也是蠢蠢欲动,为学生们购置各种体育装备。从年前开始,家长群里就开始推介各种运动鞋,甚至还划分为跳远鞋、跑步鞋、实心球鞋专用鞋,推介词一般都是可以提高多少成绩等等,家长群仿佛变为了微商群。
随着体育测试学校自测的结束,儿子的体育成绩基本定型,重点需要提高的就剩下立定跳远了。今天去大润发对面的运动用品店区,去给儿子买了一双硬底的运动鞋。
那个区域有好几家体育用品店,每一家门口都贴着中考体育考试专用品的广告。去了一家熟悉的商店,进门地上就铺着立定跳远的测试垫,颇为专业。儿子换上新鞋,成绩提高了15公分。
这倒不是广告,跳远前我给儿子简单指导了一下,一个分腿加放松屈膝的动作,也足以提高不少。而运动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儿子自从穿了斯凯奇的运动鞋之后,基本不再穿别的牌子的鞋。而这类运动鞋的最大特点,就是为了舒适,鞋底都偏软,而且不是一个整体,侧重脚弓和后跟的保护和舒适。而所谓的考试专用鞋的特点则是鞋底一体化,侧重硬度和摩擦力,所以提高成绩是自然的。
和老板交流中,他难以掩饰对中学体育教育能力的鄙视。也是,上次给院子里练实心球孩子提供指导,这次指导儿子跳远,明年我都可以开一个增加体重兼辅导体育的课后班了。
减体重的就不用联系我了。
毕生经典恶作剧
今日愚人节,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一个完美恶作剧的梦想吧。
我最完美的一次恶作剧没有发生在愚人节,但因为队友助攻而更完美。
那是刚工作不久,下班后几个年青同事在现金区边整凭证边闲聊。全天临柜好心的G同志,让我们新来的劝一下同年美女,别和客户吵架。旁边另一位临柜的同事言道:也就你老实,没看到她和那客户一起来的吗,估计是她同学或朋友,演戏吓唬你呢。
这不是欺负人吗,这还了得,于是一个恶作剧剧本很快诞生了。编剧、导演、主演哈是我一个人,bing担当配角。
回去的路上,bing去打个电话,我先进的宿舍。一见门,里面两个看电视的闲人嚷着做饭,在另一宿舍美女也过来要蹭饭。
我正色道:你还有心思吃饭?!今天你上午和客户吵架的事情,被主任和人行来检查的领导看到了。
那同事一听,先是一惊,接着觉得不像真的,问“真的假的”,话音未落,后面bing推着车子进了单元门,人还没到宿舍,就喊上了:你可闯大祸了!
美女同事再无心吃饭,转身蹒跚而去。旁边那两个闲人观众也是一脸信以为真的表情,只是好像还夹杂点幸灾乐祸。
所以说,好影视作品,离不开主角与配角的配合,再加上点即兴发挥。
最可恨的猪队友
经过近半年的反思,我已经接受了自己猪队友身份的认定。但猪再平庸也有猪的战术,但这一周转下来,自己已经走投无路,有种油尽灯枯的感觉。
今天季末加班,本想把本周工作收尾,但一行文字如天堑,直到下班也未能着墨。只怕猪队友也做不成了,要出栏上镑了。
茫然间想到晚上原会计门聚会,正准备动身,组织老大发来房间信息,紧接着某公认老成持重的同志发了一个定位。当时脑子木木的,出门找了一个单车,打开定位,按照导航而去。
但骑着骑着,感觉有些不对啊,怎么越走越远,但导航显示无误,还自己给自己解释,可能老大找个偏僻地方便于停车。但到了终点,怎么火车东站,附近没有吃饭的地方啊?
再一看原先发的地点,鼻子都快气歪了,原来那厮发的是自己到站的位置。我骑上车子拼命往回赶,倒不是怕耽误吃饭,只是想快点到找那不靠谱的家伙算账。
等到了房间,还没等我兴师问罪,桌子上一帮帮腔责怪我怎么不看一下。唉,昏头猪队友碰上挖坑猪队友,有理说不清啊。
过了一会,除了另一个在单位加班奋斗的同志,其他人都到起了。我说不会那位也跑错地方了吧,结果又招来一波鄙视:哪都和你一样。
又等了十几分钟,我觉得不对劲,忙打电话联系,电话那头的同志也正在火车东站找饭店呢。这下心理平衡多了。
平庸的猪队友,总比挖坑的猪队友强吧。
纸书阅读的乐趣
磕磕绊绊读完《银河帝国》最后三部,颇有点完成任务的感觉。本来想轻松一下,买了一本波洛系列的《山核桃大街谋杀案》,谁知读完两章,就已经头大了一圈。
本来波洛系列的小说,一向简洁冷峻,少有其他人物作品啰里啰嗦的拖沓之感,但这本书里面,人物或者说嫌疑人也实在太多了。
案发的集体公寓里面,有男有女,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年龄,光记名字就够费神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还错综复杂,看着看着,如坠云雾,开始怀念纸书了。
电子书虽说查阅方便,但是说到翻阅的便捷,还是纸质书更有优势,特别是看着后面章节,想回看前面相关的内容时。
我看纸质书的时候,不喜欢折角做标记,回找内容的时候,喜欢右手翻页,左手手指插在相关内容的那一页,如果再找,再换用另一手指。如果右翻,则右手手指顺势替代左手手指,保证相关内容能迅速查看到,这样手指与脑子配合,思路更为清晰。
现在看书少了,看纸书更少,手指和脑子都越来越不灵光了,乐趣也少了。
银河帝国系列完结
昨天终于把前段时间买的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13-15部看完了。
这三部是最新出版的,与之前出版的前十二部加在一起,算是把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以及机器人系列补全了。
但这三部阅读的感觉并不好。文笔倒是次要的,主要是和前面读过的12部关联性太差,吃书打脸之处随处可见,尤其是最后一部《苍穹一粟》,对地球的描述简直是颠覆性的。
今天上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原来这所谓的新出版的三部,虽然故事发生的年代,在银河帝国系列中最晚,但成书时间却最早,写于1950到1952年间。而且出版的时候,也是按照故事时间顺序出版,而不是写作时间顺序,所以影响了阅读的感觉。
而前面12部写作最早的基地三部曲成书时间虽然略晚,但其后交错成书的基地前传、后传系列与机器人系列,延续继承的是基地三部曲的架构,所以写作时间最早的帝国三部曲反而被忽略冷落了,这应该也是之前出于情节连续性的目的,只是出版12部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