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维修靠运气

搬新家的时候,一度曾经计划不把台式机搬过来了,而用二外甥淘汰下来的17寸显示器的战神笔记本代替。
但到了新家之后,笔记本用了一次就再也开不了机了,只好又把台式机搬过来。想想那台笔记本在外甥手里的时候就状况不断,现在估计是彻底死翘翘了。于是开始准备后事,盘算内存和硬盘如何发挥余热,并购买了读卡器、前置USB面板,来代替他的作用。
今天早上上班走之前,脑子里突然有个念头,是不是笔记本电池有问题?以前也遇到过电池故障的,但至少CMOS错误,还没有无法开机的。于是试着把笔记本电池拆下来,还没摁开关键呢,机器便亮起来了。
前一段时间,单位某位同事大姐让帮她部门给一个误加密的文件解密,我一听直接表示干不了。她一听还有意见了,说我还时不时发技术贴,怎么遇到这点问题也解决不了。
和今天笔记本的问题一样,电脑相关问题一般是3分靠技术,7分靠经验,但还有90分要碰运气。我现在客串解决电脑相关问题,一般都是先估算一下10分钟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能,那就拒绝。因为10分钟解决不了,那再加20分钟也未必解决的了。这样即便解决了,可能自己后院已经着火了。
现在,已经不是逞能的年龄了。

新阶段苦中有乐

儿子正式上课一周多,问他什么感觉,答一个字累,外给他加一个字:饿。
儿子是只要吃好了,心情就好,小脸就透着掩饰不住的笑容。再者刚开学课程还不是很紧,午间和晚自习空闲还有不少时间可以看书。吃的好加上能看书,儿子感觉生活还是很快乐的。
昨天放学后,儿子问还有什么名著可以读,但言语间听的出,暂时是不想看俄国作家的书了。到网上搜了一下,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先那套老版插图经典版,能买的基本都买全了,除了少数几本,大多已经排列在伟东的书架上了。
说基本,因为还是那个版本里面,有几本中意的世界名著已经断货,如《安娜卡列尼娜》等几本原先觉得还不适合儿子读的,现在的版本从封面看就缺少购买的欲望。
浏览间,发现京东也在搞买一百减五十活动,于是买了一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算让儿子了解一下中国现代的名著。
下单回来,看儿子站在书架前正在看之前买的《人生》。这个画面已经有近一年没有看到了,不知道这三年里,他还有多少机会可以这么悠闲地看书。

晚自习第一天

儿子上高中前专门问过孩子高两级的同事,高一有没有晚自习,得到答复是从高二才开始有晚自习。
但不知学校出于什么考虑,儿子这届开学一周之后,就有了自愿参加的晚自习。
我对晚自习是持支持态度的,因为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昨天晚自习第一天,买了德克士套餐回家让儿子吃了赶去上晚自习。而之所以买德克士套餐,是因为儿子一直惦记套餐里面魔兽题材的饮料杯。
估摸快到下晚自习的时间了,我们就出门前去学校正门,倒不是担心儿子,主要就是想看看而已。但到了之后才发现,可不止是看看而已,简直是看景了。
学校门口聚集的家长们长龙,可比我参加的中考陪考看到的壮观多了。学生们下课后,在家长以及电瓶车的夹道中缓缓行进,各找爹妈,一同离去。
与儿子汇合后,他第一句话就是别再来接他了。
也就这一次了。

大小两难

上周五kindle突然罢工,开关可以,但触屏没有反应,连关机重启也进行不了。
第一时间感觉这个kindle阳寿已经。本来就是最低端的kindle,买的时间也不短了,再者以我们爷俩看电子书的翻页频率,设备更是折寿。
就在心里算计再买哪一款的时候,kindle终于重启成功了。
这机器和人一样啊。
但真要买,还真没有合适的款式可以买。如果有比现在kindle尺寸略大的型号,我肯定会换机的,但不止kindle,国内外的电纸书大小基本都是6寸的,这可能最初设计是参考国外书籍的尺寸。这样的电子书拿在手里,倒也轻巧,但要是看图片书或者PDF文件,尺寸就太小了。
我曾经做过测试,7寸大小的屏幕看动漫类PDF基本就能显示完整,但文字类PDF因为文字无法放大,看起来还是累眼,所以亚马逊出品的9.7寸的kindle dx系列号称PDF神器。
但这款神器不仅国内没有行货,国外也不在正规渠道销售了,国内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前几天掌阅倒是推出一款大屏的电纸书,但那配置,那价格,肯定不是卖给读书人的。
受欢迎的大屏电纸书少见,亚马逊等商家也有苦衷,如果推出此类大屏电纸书,那用途基本就用在看PDF上了,而正版发行的电子书,绝对不会是此格式的,这就等于又回到赔钱买硬件又赚不到内容钱单位年代了。
大还是小,两难啊。

停顿间的思路

自从搬家之后,乐乐的奶奶就一直念叨着要到新家看看,于是昨天一起在外面吃过饭后,把她接到新家,算是了了心事。
进门之后到各个房间看了一下,然后在客厅沙发上坐下。坐下后,按照儿子的描述,就是顿了一会,才开始和我们闲聊起来。
前段时间闲聊的内容,最初是反复说乐乐高中上两年。经过我和乐乐小姑姑两个高中生了,她本应该知道高中是三年的,之所以总是念叨两年,应该是她的记忆停留在更早的时代。
高中上几年不再重复后,话题又在上什么大学,什么时候开学间周而复始。但在新家的沙发上,她开始跟我们回忆起和实验中学有关的旧人旧事。
这些记忆显然不是她来到新家才想起的,只是这些记忆在这里有了叙述的机会。那坐下后片刻的停顿,想来她想到的应该不止这些吧。
十年前乐乐的爷爷离开时,我们曾经自我安慰说,都已经尽心,但唯一遗憾的就是离开的太早,没有多陪着乐乐成长。
如果坐在沙发上的是两个人,那应该是多么开心。
现实虽然遗憾,但只是想象那场景,依然还是很开心。

书的价格与价值

有的时候真是很邪门。
昨天晚上把书架组装好后,刚在心里核计什么时候把书架填满,大部头的书就来了。
逛飞扬围棋论坛的时候,发现一个短时间爆火的帖子,内容是怎么最低价格购买吴清源的《21世纪围棋》。方法其实并不难,中信出版社天猫店搞促销,而吴清源的这套书是199元,默认是减20,但中信还有一个店内优惠是买200返100,这样再购买一本书凑足200,就可以享受减100的大优惠。
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下单了,加了一本9.9的《第三种黑猩猩》,以108的价格买下来这套10本,原价680的丛书。
巧合的是,我当初从当当购买《吴清源全集》用的也是这种方法,也是100多一点,搭配的书也是有关进化的《达尔文之后》。
买完之后,突然觉得心里非常失落,那种说不上的失落。应该不是因为三年后增加的负担,也应该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虽然这套书以我的水平只是装饰书架而已,但108块钱也算不上浪费。
但总是心里很不舒服。
曾经和一位同事谈起过中信出版社的书,就一个字:贵。但这次大出血出书,应该不是店铺的Bug,而是清仓而已,就像我搬家把那些“无用”的书籍丢弃一样。
这套书最早策划出版应该是在阿法狗横扫棋坛之前,在AI横行围棋棋坛的时代,在包括出版经销商在内的大多数人眼里,这套书不合时宜,过时了。
这套书籍的价值如同中国明清围棋古谱一样,因为对现在棋手水平无所裨益,而被轻视,甚至是数典忘祖般的鄙夷。
但这是凝聚着作者智慧和心血的作品啊。
一位同事对我搬家处理书的做法提出异议,这么多年交往中,我是第一次对他的话无言以对。
电影《后天》里面,被困在图书馆的人烧书取暖,一个小伙子好像抱着一本稀有的《圣经》,想必即便冻死他也不会松手。他看重的应该不是书的价格,而是书的价值。
就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儿子告诉我,kindle坏了。
这不是读书的年代了吗?

新家新书架

搬家结束开家庭总结会,根据本次搬家的惨痛教训,为避免三年后搬家的悲剧重演,达成共识,约法三章:优先消耗搬来物品,不为未知用途积攒物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开始贯彻的还算不错,很多尘封已久的物品慢慢消失。但随着物品整理发现,书的摆放还是一个问题,单位还有不少书没有搬过来,堆积的话占地方也是不少。
最终决定还是买一个简易书架,三年后也就不再搬走了。网上下单,到货很快,没想到包装还不小。雄赳赳气昂昂扛着就回家了,路上还要不时留意周围路人,免得上演卓别林电影镜头。
吃完饭,在儿子的协助下,很快就把书架组装起来了,还是不错的。看着空荡荡的书架,不知多长时间能把它塞满。
按照媳妇的话,本次搬家长进还是不少的,进门不久,自己就把原先的老式日光灯换成LED灯。原先在家,习惯成自然,已经懒得改变。而环境的改变,逼得人不得不改变。
想来,改变也没有那么难。

微波炉适做红烧肉

用微波炉做菜,最成功,也是最方便的还是做红烧肉。
买微波炉的时候,赠送了一堆微波炉用具,但都是塑料制品,当容器还可以,但是做菜,最好的搭配还是玻璃制品。
最初用的一套七件套玻璃炊具,还是从银座广场买的,意大利进口产品,算是上品,但花了才100多块钱。多亏当时国家新政策,没有中文标识的商品不得销售,于是国资背景的银座广场连忙降价处理。
我们买的时候看到价格还以为标错了价,抢一般去结账,还听到后面一位大姐在那里愤愤言道:昨天还400多块钱呢。
说是七件套,主体是一个大碗加一个方盘,其余碗盖盘盖也算进去了。而那一套碗是做红烧肉的利器。
开始按照菜谱上的做法,把五花肉加入酱油调料放置碗中,再加入少许色拉油,搁置一会入味后,合上碗盖放入微波炉。
但这样做出来的红烧肉肉质发死甚至有些焦,后来分析,微波炉工作时温度高,五花肉本身在高温下就出油,再加入油,这样温度就更高了,从而使五花肉不够松软。
后来不再加油,甚至为了降低温度,加入少许葡萄酒,这样效果更好。但那个玻璃碗的缺点就是容量太小,新住进去不久,一次六个同楼同事在家里吃饭,红烧肉上桌,我和大李到厨房拿了一趟配菜,回来碗里就剩下垫底搭配的青菜叶了。
有了燃气,那套玻璃器皿基本功能也就退化到餐具了,再后来,主力玻璃碗被家里那位摔碎了,也就没有再用微波炉做过红烧肉。

再见,最早的自购家电

早晨搭业务部门的车出门,路上接到快递电话,顿了一下才想起是自己买的万能遥控器到了。
搬家过程中重复动作最多的不是搬,而是扔。扔的多了,脑子也麻木了,顺手就把电视遥控器扔到杂物袋里了,直到把电视搬到新家,经儿子提醒才想起把同品牌新电视遥控器当旧电视的给扔了。
搬家最后一件扔的物品是微波炉,如果不是之前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几次定时器问题,估计现在还在新家发挥余热呢。
这台格兰仕微波炉应该是我自购的第一台值钱的电器了。那时候算是新潮电器,价格不便宜,但赠品也多,包括电饭煲,微波炉配套蒸锅等等,那时候也就是还有黄面包车,要是现在估计得叫货拉拉了。
买微波炉,算是受大学老师影响,更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新搬进的家里面还没有通燃气。
在没有燃气的情况下,这台微波炉算是出了大力。我用它做过红烧肉,炒过辣子鸡丁,调过意大利通心粉。
而附赠的同厂电饭煲承担着之后我们家十几年蒸米饭工作。它先于微波炉被抛弃,不是因为故障,而是因为我们误以为时代前进,电器技术也进步了,但用了同是赠品的某品牌电饭煲之后,才发现质量与技术进步不是成正比的。
大学老师曾评价过,康巴丝厂的衰落是因为开始产品做的太好了。格兰仕应该也是如此。
虽是不舍,但总有一别,这次离别心中除了怀念,还有一丝感激。

身份转变少焦虑

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几乎都是每天早上送儿子,先是用自行车驮,后来大了拉着手步行,按他同学的话就是:从后面看好像多不想上学一样。
初中路远,早上都是他妈开车送他。到了高中第一天,本想送他兼计算一下时间路程,我走路算是快得了,结果这小子走的那个快,好像和他老爹一起走多丢人似的。
晚上回家吃完饭,儿子突然说没有演草本了。都是搬家闹的,平日里家里怎么找不出几本各式的本子啊。
二话不说直奔沃尔玛,但转了几圈,发现那里文具太高级,没有演草本。出了沃尔玛找文具店,在百度地图的忽悠下,穿制锦市,绕朝阳街,到了目的地发现那里早关门大吉有岁数了。
于是骑着单车沿着顺河街骑行寻找文具店,悠闲的心情如同当初从馆驿街返回佛山苑一样。
最后终于在经七纬一附近找到了一家文具店,里面挤满了小学生和家长们,热闹非凡。
排队买了本子往家返,经过实验中学门口,看到阴影里几位男性家长默默低头看着手机,等待孩子下晚自习。
从儿子中考后,发现自己心态好多了,少了些许焦虑。现在需要我做的已经不多了,我已经安于自己厨师、跑腿的身份。
能为孩子做的也就这些了。但三年后呢?
到时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