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虽然是陈凯歌不可复制的作品,也是在内地拍摄,但投资出品方为香港庄臣,在90年代初的那种环境下,投资方对这部设计诸多敏感话题的电影,能否在大陆顺利放映都心存疑虑,所以才会将领衔主演的顺序排列为张国荣、巩俐、张丰毅,想利用前二者的名望来拓展海外市场。
庄臣的顾忌显然不是杞人忧天。在电影在大陆上映后,遭到了诸多指责抨击。曾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说一向谦谦君子的张君秋先生,在一次讨论会上以手击额,怒斥这部电影歪曲丑化京剧。
那时候的报纸刊物还都是官办,不是现在自媒体,应该可信可靠。要是现在自媒体肯定用上“表演艺术家痛批《霸王别姬》,只为这个”之类的标题。
后来随着《霸王别姬》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批评之声也慢慢销声匿迹。这应该也是京剧艺术在大陆式微的一个缩影。
张君秋先生作为表演艺术家,站在维护京剧艺术、京剧行当的角度,对电影进行抨击无可厚非。但这部与著名京剧剧目同名的电影,只是借京剧之名表现大时代变迁下人物的命运而已。
同是京剧人,言慧珠等人的朋友家人对此电影的看法定然迥异。
分类: 杂谈杂忆
命掌谁人手
通过重看《霸王别姬》,和原先自己记忆中相对比,缺失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开篇部分,也就是张国荣出场之前。
我原先应该是看的删节版,因为原本就对“陈主编”吕齐扮演的关师父印象深刻,这次重看,感觉他的戏份增加了很多,而每次出场,都将不同场合下人物表现得恰如其分,演技可谓炉火纯青。
关师父一面按照梨园规矩严苛教授徒弟,信奉“要想人前显贵,就要学会背后受罪”,希望徒弟们们能出人头地;但却又一次次无奈叹息“一个人一个命”。
最为感伤的一次是领着小豆子和小石头,从张公公处回转路上,劝阻刚被自己无情出卖的小豆子收留弃婴那次。
但劝归劝,但他并没有以师父的身份阻止,而是和两个徒弟把弃婴抱回去。
在关师父眼里心中,当两个人将弃婴抱回去那刻,弃婴,还有小豆子的命都改变了。
就像他教授徒弟,希望改变徒弟的命运,那是他的命,而徒弟们血泪汗水付出后的命会如何,那都还是他们自己的。
只是在时代洪流中,人的命运何等轻渺。
再看《霸王别姬》
儿子放假伊始,我们就计划把上学期错过的大片全补上,另外再把陈凯歌早期大作《霸王别姬》也看一下。看这部电影的目的,首先算是欣赏,其次也和陈凯歌的后续电影比较一下。
这个假期计划实施还算靠谱,但因为过年加上做作业,电影还是漏下几部,但赶在假期结束前,从芙蓉街回来后,趁着开学前一天没有作业,把看《霸王别姬》的计划完成了。
不知是我之前看的电影版本是删节版,还是出于人选择性记忆的原因,看这两个半小时版本片子的时候,发现很多情节和镜头并没有在脑海中映过。
看过之后,除了那些忽略或者淡忘的情节,和感觉最大不同的还是巩俐的演技。虽然在之前一次次脑海中过片子后,已经有了自己先入为主武断的结论,这次结合电影细看,发现巩俐后半段的表演,的确精彩,不负巨星之名。
看片子的时候,儿子依靠在沙发上,边看片子边玩着手机,看完之后问他电影怎么样,他依旧先叹口气,一言难尽般地答道:好,太多细节了。
再问他和《道士下山》等比呢?这会他回答的倒痛快了,真不像是一个导演拍出来的。
由此看来,电影优劣和年代没有关系,和特效技术也没有关系,经典影片有时也是风云际会之作,同样可遇不可求。
美食重现
今天元宵节,也是儿子寒假最后一天。为了过节也为了给儿子开学鼓劲,晚上我们全家一起到芙蓉街饱口福去。
进了芙蓉街,那涌动人潮让头次来的那位顿感呼吸困难,我和儿子还好,从南到北找寻心仪必吃的美食摊位。
从北往南折回后,感觉肚子还差点事,于是决定到曾经以为已经消失的滕州羊汤馆看看。
上次儿子放假第一天逛芙蓉街的时候,就看到了滕州羊汤馆的招牌,对照回忆的地点,倒也对位,但一是吃的多肚子已饱,再就是觉得那招牌有点山寨的味道,也就没有进去。
今天到了招牌路口,侧身从包子摊和电烤摊中间穿过,路过羊汤馆的厨房,进了羊汤馆,发现虽然外面沧海桑田,里面房屋却是布局依旧。
但依旧的只是堂屋而已,原先曲曲折折的羊汤馆只剩下原先的两间,因为过年新开张不久,外间还临时摆放着食材,里屋也只有三张桌子。我们落座时,只有另一家老少五口在就餐,听谈话也是老熟客了。
羊汤上桌,我是照例加料调味。而儿子这次什么都没加,只喝清汤,一勺入肚,赞道:还是那个味。
能得到儿子这个评价,也就确认了羊汤馆的正宗。
结账出门,与老板交谈,之前他也关门有七年之久,难怪我之前的回忆中,把这羊汤馆列入消失的美食之一了。
还好,又找到组织了。
又一软件收费降级
手机里面安装的软件里面,最为满意的就是扫描全能王。最早看到是iOS系统应用推荐,后来看到安卓也有下载,就立马下载安装了。
开始免费版扫描转换的PDF文件是有广告的,看到升级普通版后可以去除广告,费用也不高,只要十几块钱,于是没有犹豫就花钱升级到普通版了。
升级之后软件体验非常好,经常是手机扫描转换为PDF文件,然后通过分享功能邮件发送文件,感觉是花钱最为超值的一款软件了。
但年底的时候扫描整理档案的时候,发现PDF文件无论备份,还是发送都有数量限制了。再后来发送文件,发现文件底部又出现了广告。
本来以为是换手机的缘故,查看用户,还是普通版用户,但是软件功能里面显示只有普通用户版和高级用户版,再没有普通用户收费选项了。
也就是说,我的用户权限被降级了。这应该和手机更换没有关系,之前几次换机都不存在此情况,应该是版本升级的问题。
之前也遇到过软件收费问题,最遗憾的是数据库管理客户端Navicat了,改收费后,连免费版都不提供下载了。
虽然扫描全能王依然提供免费版使用,但在付费之后遭遇降级,总觉得不太地道。
你在他乡还好吗
大学那时候,听歌买磁带还是属于奢侈品,一盘磁带也是宿舍间轮流借。听歌主要的渠道还是电台。
那时候流行电台歌曲点播,时不时就听到某某为远在外地的某某点播光头李进的《你在他乡还好吗》,算是那个时期大火的流行歌曲了。
虽然流行,但并不喜欢这首歌。一次在隔壁宿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和包子同学讨论起来,观点都是听李进唱的,好像恨不得过去啃人家两口似的。
在网易云音乐听歌看评论,随处可见什么“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少年不听某某某,听懂已是不惑年”之类。
其实随着阅历的渐长,对歌曲的理解变化的不止是歌迷、听众,歌手应该也是如此。对远在他乡挂念的,不止是情人,还有亲人,同过窗的同学,同甘共苦过的同事,心心相印的朋友。
同样一首《好久不见》,我就更喜欢侧田的,而不是原唱。
一首歌,歌手的理解和演绎,决定着歌曲的档次,同时也暴露了歌手的档次与水平。这也就是为何有的歌手因一首歌而红,红不过一首歌的原因。
苦夏熬冬终尽头
我一直喜欢冬天而不喜欢夏天。现在的冬天和万恶的旧社会不同,防寒装备总还能让我们抵抗一番,但若没有空调的镇压,酷夏真是没处躲没法挨的。
所以当年夏天,我们是晚上必到银座去避暑,但到了冬天,我们是宁可在宿舍里冻得呵呵地看电视,也没有逛银座的念头。
但去年发现,天冷的日子也不好过。
过去的一年可谓是多年未遇的天气,说是糟糕吧,春天倒是莫名其妙的长,本以为夏天能缩短,谁知道却遇到高强度的连续酷夏。
立秋之后,本以为夏天好容易熬过去了,但秋天却又凉的透彻,搬到五楼后感觉比当初的一楼还要阴冷。
与高强度的酷夏对应,寒冬的的凛冽也不含糊,习惯了原先家中的热水器,感觉太阳能热水器在冬天就是一个摆设,还在近三十年后又重温了浴室的感觉。
六九已过,看天气预报,过了这个周末算是终于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季了。
希望今年天气能好一点吧。
门神运旺
前天晚上在春节假期最后一天,由儿子请客,我们和侨叔叔一家去看《疯狂外星人》,为春节假期画个句号,也算是为春节票房做点贡献。
因为天冷,准备通过银座天桥上楼,穿行而过。到了门口,他侨叔叔紧赶几步上前为大家开门。
这一幕真是太熟悉了。
当年刚工作在佛山苑集体宿舍安家,恰逢少见的酷暑天,在宿舍里根本待不住,于是同年来的六个人就到银座商城闲逛避暑,直到人家下班才回去。
那时每次一对人们浩浩荡荡出发,未到门口,都是蹭蹭蹿出二位疾步上前开门,然后一左一右恭迎后续人马。
听到这段往事,他平阿姨说当时她就在银座工作,怎么没有见过我们。估计第一那时我们可比现在帅多了,再说我们一帮穷鬼,也就在文体娱乐、超市区逛逛,也无缘相逢。
想来当年开门的两个门神现在混的最好,不免提醒儿子,还是要向两个大爷学习啊。
最为素淡的年假
年假七天匆匆而过,明天又要上班了。
都说过年胖三斤,今年算是吃的最为清淡的一年了。开始几天有点储备加上到姥娘家饱餐一顿,儿子还能坚持,但到了初四晚上就开始顶不住喊饿了。
这不错了,吃的虽然素淡,但都是爱吃的菜,比当初年前准备好过年菜,吃到十五强多了。
那时过年菜除了鸡豆、炸货外,主力是酥锅。满满一锅,从初一吃到初六、七,不能浪费热一下继续吃,那真是负担了。
来济南之后基本不再做酥锅了,但08年姥娘家亲戚又送来几锅半成品。那年二外甥也在,无肉不欢,恨不得鸡身满是腿的他表现真是不错,陪着我们一起硬着头皮吃酥锅,我们还感慨他长大懂事了。
好容易熬到初六对门齐鲁会馆的自助餐开业,看着脸色越来越难看的外甥,他姥爷第一个提议去吃自助餐。吃着吃着,外甥的脸是多云转晴。看他笑眯眯低头算计什么,我问他想什么呢,他说在算吃回本来了吗。
比起他哥哥,儿子过年算幸福的了。
放假前几天接儿子的时候,因为参加课外选拔,出来的尤其晚,在等待的时候看到他的同学也多,看着人家的脸都小了一号,等他高高兴兴跑出来的时候,感觉脸怎么看怎么比原来更圆了。
过年结束了,我们上班,儿子继续学习,唯一高兴的就是儿子吃的反而会有改善。
兴衰自持
幸福舒适的日子过得就是快,不觉已是初五,还有两天假期就要结束了。
儿子假期结束更早,昨天晚上打道回府,今天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征程,欠下的债总要还的。
儿子今年在伟东陪奶奶过年,过得还算不错,虽然吃的比平时还朴素了点,但好在这边是他的书库,做会作业,就可以在书架上拿本书,站着看上一会,不喊他估计看书比做作业时间都长。
开始做作业那天,我一直监视着盯着儿子的手机,一晚上没见儿子过来,心里还在高兴,到他房间一看,正站在那里看《圣斗士星矢》。
这套书给儿子买来后,儿子好像兴趣不大,只是翻看过一遍。这次看完之后倒有所感触,在和之前他在B站看的那些动漫比较后,总结道:那个时代的作品真是很优秀,而且更有激情。
《圣斗士星矢》作为日本动漫的经典之作,也是那个动漫黄金时代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的崛起,往往会带动某个产业的勃然兴起。而这个产业又会吸引大量的从业者投身其间,为了在这个热潮中立足并脱颖而出,大家自然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热情,从而共同熔造出一个黄金时代。
因势利导跟他交流,这时间不能浪费了。
浪潮总会退去,再繁华的行业也有萧条的时刻。 一个人改变不了行业兴衰,只能适应自己所处的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希望儿子将来从业,能选一个自己热爱的工作,并为之付出,为之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