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新闻,欧冠八分之一决赛,巴黎圣日耳曼队又被逆转了。
大巴黎似乎已经习惯成为被逆转的背景墙。
赛后,大巴黎主帅波切蒂诺把责任推到裁判身上。明明那个球是门将多纳鲁马慌神在前,碰瓷假摔在后,又不是一对一争抢,哪来的小禁区门将保护之说?
至于波切蒂诺总结的“输球的原因很明显,第一个丢球改变了一切”,更是丢人。即便丢球,大巴黎总分依然领先,怎么丢了一个球就大势已去了?
要你主教练干什么?
自从19年欧冠决赛后,我就很看不上波切蒂诺。他就属于那种“等等看再说,可能会好起来”的教练。他既看不到危机与战机,也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去改变。
现在连等等看的本事都没了。
就这水平,还想执教曼联,以此为跳板执教皇马。
骂谁呢?
分类: 体坛纵横
“完善”的时间表
今天看新闻,足协将出台“三步走解决欠薪问题时间表”。就是这个赛季的准入审核网开一面,欠薪的球队可以正常比赛。到了2023赛季欠薪问题没解决,就取消准入资格。如果当赛季出现欠薪,可以参赛,但积分直接扣6分。到了2024年还欠薪,那就没商量了。
这个看似完善的政策,是足协与俱乐部妥协的产物,而牺牲掉的是球员的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权益。
这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更像是一个击鼓传花,就看谁是最后一批倒霉的欠薪球员,这不是花,是炸弹。
这也表明,足协是俱乐部的足协,俱乐部是足协的俱乐部,二者可谓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有什么样的足协,就有什么样的俱乐部,有什么样的俱乐部,就有什么样的球员。
还指望这样的球员做什么?
难得看到韩乔生发表评论,说公道话:倒霉的是球员,欠着薪还要踢比赛。希望出台补助条款,保证球员个人利益。
我的观点依然是:球员平等,保证权益。在欠薪情况下,宁可限制薪酬总额,也要保证按计划足额发放薪酬。
这是国家赋予球员的权利。
冰球记忆
冬奥会最后几天,看直播最多的换成冰球比赛。虽然因为国际大赛对外限制,没有看到摘掉手套搓拳的场面,但又看到了运动员翻过挡板的场面。
80年代末期,中央台的国外体育节目,一个是以赛事录像为主的体坛纵横,另一个是比赛集锦的世界体育之窗。
估计后者是由美国制作提供的,里面的比赛多属于即便现在也不是主流的项目,比如滑雪、F1,还有冰球。
冲撞、打架、翻出护墙、球杆勾人,那时候感觉冰球真是热闹。
当时与冰球有关的电影和小说,是曾经风靡一时的《爱情故事》。而在此之前我看到与冰球有关的作品,是在《少年文艺》中一篇小说。
小说题目已经忘记了,内容是围绕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国际冰球赛,一个卖糖葫芦的小男孩、球票、国旗的故事。
通过小说,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比赛可谓全国关注,一票难求,现在这种情况也是少见。由此可见80年代,冰球在中国还是颇受欢迎和关注的。
而现在曾经熟悉中国冰球队,佳木斯、哈尔滨等,与足球的辽宁队一样,都已经不见踪迹。
这应该也是东北衰微的一个缩影。
揪心四分钟
上次提到的电梯广告里面的运动员,面相喜庆仅次于徐梦桃的,是小脸尖下巴的隋文静。看得多了,难免先关注后喜欢。
不过徐梦桃的空中技巧,揪心也就十几秒钟,而隋文静和韩聪的双人自由滑,却要四分钟。
在俄罗斯三对组合的重压下,比我们这些观众更紧张的,是教练团队。赛前镜头前赵宏博,虽然强做镇定,口罩也掩不住一脸表情凝重。等候成绩时,他那手都无处安放了。
成绩出来后金牌到手,冲进等候区的申雪,在赛前镜头扫过赛场一角抱着衣服的她,连表情都顾不上维护了。
也许最冷静的,反而是葱桶组合了。
就像电影《霸王别姬》里逃出戏班小癞子哭着说的那样:成角,得挨多少打啊!
中超进入会计税务时代
前几天看新闻,传闻针对俱乐部,足协要降低中超准入门槛。昨天又有确凿消息,针对球员足协也要进一步限薪。
在本次降薪中,中国球员的顶薪为税前300万人民币,外援的工资最高不可超过税前200万欧元。而中超俱乐部每年总投入上限3个亿。
由此看,中国足球由金元时代,进入到会计时代了。
针对限薪,网上诸多媒体人分为两派,有喊好的,有反对。反对的主要是认为会严重打击球员积极性,球员出工不出力,最终导致联赛水平乃至整个中国足球水平下降。
如果原先球员工资合理,那么限薪就是剥削,就是开倒车。但中国足球现在就这水平了,不欠薪俱乐部都跟熊猫一样稀罕了,谁会认为原先薪酬合理?
就像在社会其他行业一样,薪酬价码合适就干,不干就走人。
只不过以足协的水平,具体薪酬管理就不要管了,交给税务部门就可以了。
中超准入门槛降低不如改楼梯
今天看新闻,提到本赛季中超,因为俱乐部的大面积欠薪,足协有可能针对欠薪与梯队建设,降低准入门槛。
如果降低门槛,那首先应该降低的就是联赛级别了。而且一年拖一年,俱乐部由对球员的老赖,发展成为对足协的双重老赖了。
梯队建设是足协乃至联赛土政策,降低也就罢了,但欠薪可是要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的建议,是参照前几天国际足联对津门虎的处罚,欠薪俱乐部不得为本俱乐部梯队外的球员注册。
在此基础上,俱乐部与球员签订一年延期支付球员薪酬的协议,俱乐部按照协议规定,定期将资金连同联赛奖金等收入打入第三方账户,由足协与足联管理发放。
欠薪球员可自由转会,而一年到期,俱乐部可选择继续签订分期支付薪酬协议,或者进行破产清算。
这也算是死刑缓期执行吧。
强者运强,女足逆转夺冠
在半决赛对日本队后,我曾评论到比赛的可战,当时忘了加上一句:做到可战,剩下就交给运气了。比赛从可战到战胜,需要实力,也需要运气,否则就没有爆冷,没有以弱抗强了。
决赛自然也离不开运气,先是上半场决赛前的那个倒霉的点球。而下半场中国队扳平的那个球,我第一反应是传球前出底线了。估计进球后的var重放,那个球是否出界,也在毫厘之间。
中国队绝杀之前,韩国队本有机会提前完成绝杀,而且是两连击。
不过下半场,在中国队换下王霜后,韩国队只能处于可战状态。
这就再应了那句话:强者运强。
骗人的控球率
晚上看新闻,明天亚洲女足决赛,不光央视转播,原收费网站也免费直播。
中国历来如此:从不缺雨后送伞,难见雪中送炭。
昨天在爱奇艺将女足半决赛录像看了一遍。
即便是中国队淘汰了日本队,网上那班懂球的专家,还是拿中国队三成的控球率说事。好里说,是中国队顽强依靠精神力量弥补实力不足;坏里说,是中日差距巨大,连带中国男足又被拉出来批斗一番。
我当时放弃看文字直播,也是因为控球率过低。
但看完直播,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就像中国队对越南队上半场的控球率一样。
半决赛的控球率低,主要是因为战术原因。在缺少王牌王霜,主力前锋王珊珊客串中后卫的情况下,控球率肯定高不上去。
而从场面看,中国队虽然处于劣势,但处于可战的状态,也就是球队始终处于对抗状态中。而每一次对抗,中国队都有取胜的机会。如此一来,日本队的进攻并不能轻松获得得分的机会,而中国队也有进攻并进球的机会。
而中国男足不可战的两场比赛,一是首战澳大利亚,而是次战日本队。前者是身体对抗被压制,后者是技术能力被压制。
那才是毫无胜算的两场比赛,绝望的比赛。
足球转播的权利
昨晚已经躺下了,脑子里还在想一个账务处理的问题,实在睡不着起床查一下资料。打开手机浏览器,发现上次浏览的网页还没有关闭,网页上显示中国女足0:1半场落后日本队。
直播已经结束,本不抱希望,但还是刷新一下看看报道。
结果才发现比赛刚刚结束而已。自己错过了一场点球决战的好戏。
央视并没有转播比赛,以所谓冬奥会的名义。其实比赛是晚上10点开球的,又没有时差,这个点,即便提前开赛的项目也已经结束。
这其实是中国足球地位的一个缩影,跟男足、女足没有关系。
在中国足球最需要各方支持的时候,口号喊的震天的各方人马,不是有力出力,而是选择袖手旁观。
女足如此,男足亦是如此。在球队不欠薪比珍惜动物还罕见的去年,中超转播场次能少则少,而转播是球队获取赞助重要的渠道。
说什么同舟共济,不过是见风使舵。
说什么义务责任,终还是转化为获取利益的权力利器,赚不到真金白银,也能获取流量。
再难听一点,就是冷眼旁观,赚取的人血馒头的银两。
接着三闷棍
年初看泰山足协杯双冠王转播的时候,跟朋友讨论起李霄鹏跟郝伟谁的水平高。
赛后也一直在想,在总结。初步结论是:郝伟执教是阵而后战,赛前准备好开打;李霄鹏估计跟着殷铁生的时间还是长了点,信奉的还是开打再说。
所以足协杯决赛的时候,看到双方换人,我们感觉有戏,不是因为有奇兵,而是相比上港,泰山换人,场上力量对比不下降就当上升。
而李霄鹏则在与申花足协杯挨了三闷棍后,今天面对越南,开打之后又挨三闷棍。
前两个进球,简直就是复制了日本队的进球。知己知彼,教练水平高低立下。
唯一一个感到欣慰的人,应该就是郑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