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朋友小聚吃串,席间在谈论起手镯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有关手镯的梗,然后几个人一起回忆,这个梗是来自电影《过年》的。
这部拍于90年代初的电影,也就我们70后还有印象,也难得我们几个还有印象。
那是以贺岁电影为先锋的商业电影兴起的前夜,电影市场并不景气。虽然片中赵丽蓉以喜剧出名,李保田、葛优也是在其后以喜剧影视大红大紫,但影片主题沉重,比前段大火的家庭题材电视剧《都挺好》更压抑,但更现实,可称都挺糟。
葛优那时候还不是贺岁片之王,在执著地扮演着形形色色的坏蛋,而六小龄童也在努力卸去美猴王的紧箍咒。但随着商业电影大潮的来临,一切又归于浮华。
不知对他们,对电影而言,是福是祸。
作者: 512song
小气妄贪难成事
早上起来看新闻,浓眉交易肥皂剧终于落下帷幕。湖人通过6换1与鹈鹕达成交易,得到了安东尼戴维斯。
其实昨天湖人下赛季的夺冠赔率已经领跑联盟了。但今天看新闻,以牺牲三个年轻才俊输掉未来为由,替湖人不值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这帮作者估计玩经理类游戏玩多了。
上一次湖人动心交易科比的时候,交易另一方公牛抱着一众“年轻才俊”不舍得撒手,现在谁还记得交易筹码是谁?
而开拓者抓了一手年轻好牌时,名嘴们惊呼:抓紧时间虐开拓者吧,要不就来不及了。从罗伊到利拉德,不过如此。
即便是众少云集,天赋爆棚的雷霆,最终不过也是各自分飞。
天才就是天才,是驾五彩祥云而来,不是被吹着捧着爬出来的。
利益诱惑不学好
今天早上起来手机看简书的时候,看到有京东云的优惠促销。
手机查询不方便,便打开电脑查询一下。京东官网首页没有看到介绍,于是直接在搜索栏搜寻京东云的。
我用的是谷歌助手插件,所以直接显示搜索结果。看到第一条京东云服务器的标题,我就点进去了。
进去之后找了半天没有那个优惠啊,再细看,我……这不是百度云的网站吗?!
没听说百度和京东合作啊?返回到搜索页面一看,是谷歌的搜索引擎啊,但操作手法和当初搜当当出卓越差不多,更下作的是还在前面加上了搜索的条目来忽悠人。
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
好的不学,这高科技都用在这上面了。
这世界怎么了?

安逸中流逝
去年陪考最大感触是和儿子无关的。
考试期间,早上是孩子妈开车送行,到了考点,小的里面考,老的外面等。中午为了节省时间也是车接车送,但下午考完,考虑到路上车多,时间也宽裕,所以我们爷俩就坐公交车回家。
在车上无事可做,也不敢问太多考试的事,于是我就戴上耳机听歌打发时间。本以为路长车慢,时间会很漫长,但是听不了几首歌就到家了。
随着年龄增长,精力不足,中午已经不敢乱逛了,就吃完饭后靠在椅子上戴耳机听歌。而那天路上听的歌曲首数,比平日里听的歌少多了。
其实太多的时间没有消耗在奔波中,而是在安逸中流失掉了。
一年过,近一年
给儿子做完高考假+中考假的最后一顿饭,收拾行囊,与结束美餐的儿子拥抱,互道加油。
在公交车上,很多结束中考的学生,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去年此时,在考场门外一群怀抱鲜花的家长学生中,找寻到同样如鲜花灿烂儿子的笑脸时,心中顿时卸下重担。
那只是一个阶段的重担而已。一页翻过,从那时起,另一个重担就已经上肩入心。
一年过去,离下个终点线又近了一大步。
加油吧。
生日陪儿子重温美食记忆
儿子在家里闷了几天了,今天借着给我过生日之名,计划到他初中附近念念不忘的一个粤菜馆吃一顿。
坐公交车到了洪楼下车,发现一年不来,这里街道两旁变化真是天翻地覆。一路走着,儿子边品论这着周边店铺的变迁。
去年中考结束后,因为单位公事错过了离校的的留念照,今天算是补上。
绕过学校,加紧步伐直奔目的地粤菜馆。但到了那里,地是店非,只留怅然。
好在还有另一个寿司店可以去。看到放学学生们的身影,儿子不敢做片刻停留,拉着我直奔寿司店而去。
因为中考期间,寿司店人倒是不多,半数为附中学生,儿子点上昔日爱吃的美食,满脸幸福感。
也许这是他初中期间最美好的记忆了。




中考陪考一周年
早上为中考腾地方的儿子在家学习,我出去给他准备夏季的饮料。
到了沃尔玛,门口贴着停业公告,而里面清空的速度要超出想象,不要说饮料,连盐都没了。
于是骑车在周围转了一圈。和去年的中考第一天一样,阳光毒了点,但微风还是清凉,不在阳光下考试的孩子们应该不受影响,苦的只是那些门外等候的家长们。
我当时还好,和一起陪考的侨哥一起,在附近的学租房内喝茶熬时间。侨哥机械地泡茶倒茶,我机械地端茶喝茶,人在喝茶,眼在看表,心在考场。
一年不觉就过来了,说长不长,喝茶的情景就在眼前,但感觉又很遥远的事情了,也许因为那只是第一关而已,后续一年的事情更是劳心费神。
希望中考的孩子们幸运,也祝付出心血家长们心想事成。
自我读书
回家之后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吃饭的感觉真好,只是这样,估计好容易减下去的体重肯定要回升,也没法回去再拿腹肌忽悠外甥了。
吃饭挺高兴的事,一次却被手机APP扫了兴。当时某APP正在声情并茂朗读《杀死一只知更鸟》片段,读读也就罢了,话锋一转,开始对小说进行讲评,什么光明与黑暗两条线,什么人性黑暗与光明,从书名来由到作者淡泊名利,怎么听都还是三十年前《中学生》杂志的格调与档次。
听着顿时没有了胃口,书架上明明就摆着原作,却非要听这种精装二手货。这种文化,说好听叫快餐,不好听叫膏状食品,再难听点就是嚼食了。
跟大的无道理可讲,就和小的进行探讨。从堂吉诃德骑士到沙威警官,最后话题转到好兵帅克。
《好兵帅克》最早是看的黑白电影,后来看国内主流书籍报刊,都把帅克定位为对异族统治者不满并自发的斗争的捷克人民代表。
但后来看小说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要是说作者哈谢克是这种代表没有问题,但他用幽默辛辣笔锋创作出的帅克本人,却和这种赞誉没有半毛钱关系。
帅克的确是一个好兵,本本分分做事,认认真真闯祸,从思想到行为。奥匈帝国三百年统治的“优等”良民好兵。
这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感同身受的高考
高考第一天,儿子拒绝特意前去高考考场感受气氛。但昨天儿子上课回来的路上,还是正赶上考生们结束高考,走出考场的场景。
儿子小学还不能写长篇作文的时候,给我口述那个场景,重点是描述的是父母的言行表情。现在经过中考的他,关注的已是学生考子。在跟我描述学生出门表情时,即便消音去除言语文字,单通过他脸上的略带凝重表情就足够了。
感同身受的何止他一个。
晚上侨叔叔请客吃羊肉串,在经过山医大门口后,孩子妈和平阿姨跑步追上来,说看到有刚考完试的父母孩子们在校门口拍照呢。
希望2年后儿子高考结束,也能如此乐观。
煽情美食
中午吃完饭后,难得看看电视。电视中科教频道正播出美食节目《食不厌精》,本期播出的是介绍重庆火锅的锅中有乾坤。
片头以介绍火锅炒底料开篇,我也明白了前段时间为何在公交车上闻到异常香味的原因。
当时按照外甥介绍,那里有一片火锅店,而下班那个时间点,应该是各家火锅店忙着准备底料,所以才会产生大范围的香味。
而香味如此浓郁,光靠辣椒、花椒等香料是产生不了的,靠的应该是底料中的牛油,而牛油或者说牛油料才是决定底料的决定性材料。
从《舌尖上的中国》始,美食节目做的越来越煽情。在以飞扬浮华的文化词藻、高档精确科学数据宣扬传承之后,最后还是画面急转至产业化上。
“大规模生产没有品质可言”,《漫长的告别》中大佬波特的话虽然偏激,但却让人难以批驳。
反正我看完之后,对火锅的食欲顿时大减。
还是史蒂芬周说的好:人人都是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