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冯玉祥

《中原大战》作为历史类作品,作者虽力争尊重史实,但主观观点依然明显,对冯玉祥,虽然最后通过陈公博的视角进行了一些澄清,但鄙夷之情依然跃然纸上,纵贯全书。

从小受乐乐爷爷的影响,看的关于冯玉祥的书都是正面,其中一本《冯玉祥的故事》翻看多遍,最后被同样喜欢此书姑父要去带走了。另一本冯玉祥部下写的回忆类的书籍,在关河五十州这本书中被大段借用。

所以印象中冯玉祥属于爱国正义的代表。第一次看到反面评论是在看南怀瑾书籍时,讽刺冯玉祥虚伪造作,后来发现台湾方面称其为马二将军,取其姓,讽其反复无常。当时只是觉得是党派立场不同而已,直到后知道318惨案竟然是冯玉祥部队所为,心目中冯玉祥的高大形象顿时打了折扣。

我自己对冯玉祥形象的疑问其实起于大学时期,源自滦州起义。高中时期看过冯玉祥的电影《直奉大战》,里面提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一个原因是继承滦州起义烈士遗志。后在宿舍老大借的一本描述北洋军阀混战的书中,又看到滦州起义。那也是在北京政变之后,曹锟方指责冯玉祥不念滦州起义不追究之恩。

滦州起义是在辛亥首义之后发生的京畿地区的起义事件,后被残酷镇压,而史料和冯玉祥自己回忆都说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只是因为事泄冯玉祥被软禁,所以没有参加起义。事后因为陆建章的保护而幸免于难,只是返回原籍思过。这应该就是曹锟说的救命之恩了。

通过这些史料描述,不由起疑。滦州起义主要领导人在起义失败后基本都壮烈就义,连亲兵也一同赴难,怎么作为领导人之一的冯玉祥只是受到思过处分而已,而同他一起受处分的又偏偏是日后同样反复的韩复榘。再者,滦州起义是反抗清王朝,清廷退位之后,固然是镇压者掌权 ,但冯玉祥也不至于等了一年多才在陆建章运作下重被启用。

根据冯玉祥之后的发达轨迹来看,我感觉冯玉祥虽不至于叛变,但估计只是起义前与起义者有联络,起义后畏难退出的可能性较大。

每个人都有其对面性,而一旦卷入其实也有无奈。如此,那些能矢志不渝之士,真是大英雄。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