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廷画师和御用文人的涂抹粉饰下,时间推移,历史及其人物的面目反而是越来越模糊。好在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脊梁仍在。
如同董狐一样,在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先生怒斥利用说,暴徒说,矛头直指段祺瑞政府。后来在读书看报中看到越来越多的文章为段祺瑞“鸣冤”,言历史真相是杀人凶手是马二将军的部下,言外之意是鲁迅偏执,当今政府偏袒。
我也曾经接受此观点,直到再后读更多段祺瑞的资料。我本对这个中国只赢不了儿子的中国围棋第二人一直无好感,但越读资料越觉得他可爱。而看到他在三一八惨案后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并辞职不问政事后,不觉对他有了敬意。
鲁迅先生笔伐有正气,段祺瑞认伐有气度。历史人物并非如官方史料那般非忠即奸。
中学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老师讲到开篇鲁迅先生的礼堂外的徘徊,看看我们这些不经事的应试学生,没有继续深讲这徘徊后面的悲痛。
是的 ,太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在生活磨砺中体会。还好,我虽然当年没有理解老师的教导,但幸好没有遗忘。
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家文人,讥讽鲁迅先生文笔粗陋,鄙夷鲁迅先生的刻薄与睚眦必报。学着写着鲁迅先生等前辈的白话文,讥笑近百年前先生的文字,不知数典忘祖的小辈是无耻还是无知。
而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越来越感受到鲁迅先生犀利文字的背后那颗慈悲之心。没有慈悲心的文人作家,只能算是贩文卖墨之小贩,谋财害命之刀笔吏。其作品不看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