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利益

如果没有《唐人街探案》超过8亿的票房成绩,陈思诚估计就没有机会跑到花钱如流水的纽约拍续集了。
票房成绩乃是无论中外,世界电影界统一的标尺,多少好莱坞的大明星大导演也为此折腰,在中国,一部电影的票房成绩更是决定了一众人的命运。
想来也是,观众走入电影院购票之前,对电影的选择票房成绩似乎是一个最简单直白的标准:要是电影不好,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看。
于是,围绕着票房,买票房、刷评论、雇枪手,各众势力花样百出。
昨天刚看了电影《后来的我们》两天票房5亿,好评如潮,今天发现关于该电影退票风波已经蔓延开来,电影局的官老爷们都掺和进来。
从网上评论看,退票涉及的票房1300万元,相对票房总量并不大,所以买票房的嫌疑不大。一帮评论员高呼电影界遇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新问题。
不知这些评论员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还是网络盲,这种刷单手法早就被网购平台用烂了,还新问题新危机呢。
至于幕后黑手,新浪一篇专题评论为发行方辩护,前两个辩词是两个不可能,就是不值得为此事得罪各方。最后一个则是一个假设:如果作假就不会买特价票了。
但这个第三个辩词,反而是最大的疑点。买票退票的目的是吸引观众,特价票卖光了,不明真相的观众要想观影,就必然要买正常票或高价票,这样受益自然大。再者买票退票不是买票房,没有事后结账分成,前期投入周转金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买特价票了。
这样再看前两个辩词更靠不住了。为了利益,有什么不值得去做?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