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战

网络初兴时期,多是在BBS和社区挥洒文字,现在只是偶尔在残留的几个QQ群里旁观一下而已。
昨天难得见到几个网友正儿八经讨论,谈到决定一场战斗甚至战役胜败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并非常见的简单归咎于某个指挥者的战术失误。
比如说到八里桥之战,传统的评论都是指责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战术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盲目出击,才导致三万骑兵在英法联军的枪炮前无谓牺牲。
按照那位网友了解的,八里桥之战前,清军在于外国军队以及太平军作战中,已经对近代武器有了了解,僧格林沁也是有所准备,他本来是准备牺牲近两千骑兵冲击英法联军的阵地,后续两万骑兵利用敌军重新充填弹药的时间,密集击溃敌军。
但僧格林沁没有想到的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西方的武器已经有了飞速发展,已非第一次鸦片战争装备和卖给中国的淘汰品可比,于是三万骑兵完全陷入英法联军的炮火网中。
虽然只是网友一家之言,但也有所得。
之前还看到过一个段子:
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美械?我们见过!
仁川登陆不可一世的美军:中国兵?我们见过!
一交火,双方同时:靠!!!
曾经看过一个评论,说和平不过是作战双方为了透过消散的硝烟看清对方。还应该加上一句,踩在战友尸体上看的更清楚。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