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控战术被抛弃,兼谈莱万国家队命运

今天看新闻有关名帅卡佩罗对传控战术的评论。

他认为随着西班牙在世界杯上被淘汰,意味着所谓传控战术终于到了被抛弃的时候了。传控战术是需要巅峰期的梅西和伊涅斯塔这样的巨星来实施的。而现在的传控,控制了皮球,却缺少速度,这就没什么用。

看来,鄙人的观点终于有名帅给背书了。

卡佩罗还提到,西班牙的“伪中锋”战术是一种手段,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长期战术而言,中锋作用是战术的关键。

不免为莱万,国家队的莱万感到惋惜。

如上届世界杯我评论那样,传控战术一度流行,除了跟风“胜利者”潮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传控战术更为保险,一旦进攻丢球,可以凭借传控打法的区域人数优势,进行防守。

当时这个评论,是针对当年波兰队主帅的受访言论中,提到想执行传控战术有感。

波兰队中拥有当时一流中锋莱万,却想放弃中锋战术,改踢所谓的传控,无非是因为中锋战术更为冒险:进攻中如果围绕中锋莱万进行战术组合,不是简单长传冲吊那么简单,至少需要有禁区内接应队友吧。而一旦进攻受阻,防守就显得捉襟见肘。

这是波兰这样的二流球队不愿意承担的风险。

时兮运兮,世有千里马,无以至千里,命矣。

两场八分之一决赛,两种悲催

西班牙与摩洛哥赛前,主教练恩里克透露,自己曾让球员练1000个点球。

这显然应该是一句玩笑话而已,就算一个点球一分钟,一千个点球也要15个小时。这还是一个球员的,再说上哪给他们准备这么多球门去。

只不过玩笑不是随便开的,跟上届世界杯一样,西班牙倒在点球决战前,再次被挡在八强之外,而且还是一个点球没进,被淘汰真没有什么借口。

由本场比赛看,西班牙小组赛最后一场对日本队真没有防水,且不说自己一度站在被淘汰的边缘没有防水资本,而同样七成以上的控球率,同样换不回一场胜利。

赛中就有记者评论,西班牙是为了传球而传球。这就有些冤枉西班牙了,他们也想进球,但找不到进球的人,找不到进球的机会啊。

即便是点球,也一个未进啊!

悲催如萨拉维亚,最后时刻上场,估计是为了罚点球的,却首先错失了杀死比赛的进球,继而点球击中立柱。士气己消彼涨,为失利埋下祸根。

比上场未建功更悲催的,是自己没有上场,而替换自己上场的年轻人帽子戏法光耀全场。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到了挥挥手告别的时候了。

日韩不一样的止步十六强

看完世界杯日本与克罗地亚的点球决战就躺下休息了。

本来没有定下一场巴西队与韩国队的闹钟,因为无论战术还是球员状态,淘汰赛的强队与小组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却不知什么原因,在四点半多自己醒了,迷迷瞪瞪到了客厅,打开投影,看到屏幕右上角比分,似乎是巴西0:1落后,顿时一个激灵,看到巴西球员还在那倒脚,心里刚想着急,细看才发现巴西队得分是4而不是0。

回看才知道,这巴西队是上半场还剩10分钟就打卡下班了。如果不是怕韩国球员重拾当年墨西哥伐树的家学,估计这场比赛的得分要超过西班牙血洗哥斯达黎加。

毕竟淘汰赛赢球就行,没必要计较。

日本队虽然虎头蛇尾,但与克罗地亚拼足120分钟,逼迫其来不及算计点球人选,早早把体力耗尽的核心莫德里奇换下,也算是虽败犹荣。

日本队在没有中田英寿、本田圭佑这样一锤定音的明星球员后,依靠的是球队整体打法,三军用命,可以说是遇强不弱。

而韩国队与四年前一样,或者仍是一直顽固依赖球员的身体对抗,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狂妄,也许是在亚洲欺负某些球队欺负惯了,遇到硬茬就傻眼了。

虽然同是小组出线,日韩之间高低立现,且渐行渐远。

球队实力决定射手高光度

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法国队对波兰队,根据小组赛两队的表现,本来比赛悬念并不大,唯一关注点是姆巴佩与莱万两大联赛顶级射手的较量。

比赛结果不出意外,法国3:1轻松取胜。只是赛中法国门将洛里戏精附体抢了不少戏份,也就仰仗法国队碾压式的实力,否则他要比当年的黄油手巴特斯还要被喷死。

也是由于法国队球员的配合,临近终场哨响前,莱万在第一次点球被扑住后,重新将点球罚入,算是挽回了一点颜面,数据上的颜面而已。

梅开二度的姆巴佩显然赢得了二人的顶级射手之争。只不过这种堪称完胜,依托的还是球队强大的实力。

而二人能够在俱乐部均能大杀四方,亦是如此。

这应该就是常说的体系内射手,而且是豪门体系内射手。

劳塔罗:名过其实,不可重用。

阿根廷与澳大利亚的比赛,在梅西千场破门,阿尔瓦雷斯逼迫门将犯错捡漏锦上添花后,本以为大局已定。

但看到劳塔罗上场后,我的心顿时悬了起来。

我如果是澳大利亚主教练,我会大喊:徒儿们!进攻,进攻!就当换上预选赛国足前锋了!

果然,我是站着看完比赛的。赛后躺在床上,半天也睡不着。

赛前巴蒂斯图塔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小组赛最后一场阿尔瓦雷斯替代劳塔罗首发,认为场上空间没法让他们同时上场,劳塔罗更像自己:只考虑如何把队友创造的攻势一锤定音。

退隐江湖的巴蒂太厚道了。

巴蒂被称为“战神”,是因为他能把队友创造的攻势一锤定音,更因为他能一锤定音,无论条件好坏,即便创造条件也要一锤定音,绝不让队友失望,让球迷失望。

劳塔罗离巴蒂差远了,他也就是伊瓜因那个档次。

他们需要队友的攻势,如潮的攻势,压迫性的攻势,一锤定音背后是被忽视的概率。

同为米兰双雄的当家前锋,在米兰呼风唤雨的莱奥,即便在葡萄牙轮换阵容也不过替补出场而已。

这也就是我首场就评论他的那样:名过其实,不可重用。

孙兴慜的救赎,C罗的失落

同样是小组赛最后一战,同样是补时进球,但与四年前对德国队不同,这次韩国队的进球,不再是荣誉之战的锦上添花,而是决定出线命运金子般的进球。

攻入四年前第二球的孙兴慜,却通过世界级的助攻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常规时间内,孙兴慜的表现与前两场一样碌碌无为。这也怪不得他,我观赛时的想法是:韩国队把孙兴慜当武磊用了。

同是俱乐部和国家队的主力甚至王牌,武磊无法达到孙兴慜高度的原因,就是孙兴慜不是满足于跑空档等待队友的传球,而是敢于在贴身压迫,进而正面突破更接近球门。

而孙兴慜本场正是在葡萄牙球员的贴身紧逼下,助攻队友得分的。

这是孙兴慜的自我救赎。本届世界杯他的低迷,与伤病有关,但其实也是他本赛季俱乐部状态的延续。他赖以成名的速度加对抗踢法,最大的敌人,是岁月。

成王败寇,没有什么借口。

进球的黄喜灿,同样是伤病在身。既然能上场,更不能以伤病为借口,这也是昨天卢卡库赛后痛哭流涕的原因。

本场比赛唯一失落的,应该是同样身穿7号球衣的C罗。

在出线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葡萄牙进行了主力球员的大轮换,而C罗依然首发出场,本想继续刷新自己的进球、助攻记录,按照NBA说法,就是刷数据。

可惜本场C罗如前两场一样被替换下场,只留下一项数据:助攻,可惜是乌龙助攻。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

错过两场比赛,一出好戏

看完比利时与克罗地亚的比赛后,不由感慨随着比利时小组被淘汰,所谓的黄金一代,其实是足坛会计时代结束了。

没有再观看死亡之组E组的比赛,便上床休息了。等早上起床看回看日本战胜西班牙的比赛新,才知道自己错过的不是两场比赛,是一场好戏。

比赛前也曾预想过各种结果,其中不乏西班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淘汰掉自己潜在对手德国队的小心思。

但没想到另一场比赛,哥斯达黎加曾经2:1反超,在那一段时间里,被淘汰的是西班牙队。

拯救西班牙的,反而是德国人。

踢世界杯需要有预先的战略安排,否则就如德国队、阿根廷队那样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渊,不得不背水一战,还要看别人脸色。

即便是哥斯达黎加,如果准备充分,也不会开局以七球惨败。

而最终决定自己命运的,还是自己。

阿根廷对波兰,轻松的生死战

很久没有定闹钟起床看球了。

90年意大利世界杯从四分之一决赛开始,我也是定下闹钟起床,观看阿根廷的比赛。每次起床都内心忐忑,且心存侥幸,还对着床头的马拉多纳海报内心祈祷一下。

那时候心里想的,跟现在媒体的广告词是一样的:看一场少一场了。只是主角由马拉多纳换成了梅西。

不过比赛进展要轻松的,除却梅西射失点球那一刻。但只是有些遗憾而已,毕竟那个点球被侵犯的对象,如果不是梅西,估计连var根本都不会介入。

波兰与阿根廷水平不在一个档次,而波兰的王牌,两届世界足球先生莱万斯基,在对梅西无奈如业余球员一样犯规后,也是气场全无,如同训练场上犯错的小弟。

而当年的马拉多纳,显然没有梅西这样幸运,他身边的队友,除去强于迪马利亚的卡尼吉亚,哪怕有一个像劳塔罗这样的球员也好。而成器的巴尔博,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胜者与败者心态

今天补看葡萄牙与乌拉圭的小组赛。临近终场,上演“上帝之发”的C罗被换下。

以往,葡萄牙国家队主教练是不会在时间所剩不多的情况下,把C罗换下的。这跟本赛季在曼联,C罗还剩这点时间时候被换上一样不给面子。

C罗很平静的接受了,将队长袖标给佩佩戴上后,回到替补席。

毕竟此时葡萄牙只是一球领先,如果B费早一点打入那个点球,C罗还会留在场上。葡萄牙必须保住胜局,才能保证球队顺利小组出线,任何差池都不能出,不在下一场,就在最后几分钟。

但葡萄牙似乎有些过于慎重了,因为小组赛最后一场的对手韩国队,心态已崩。

韩国队在苦苦追平加纳后,却因为后防线的低级失误,被对手攻入决定胜负的一球。围攻未果终场哨响起,同为葡萄牙人的韩国主帅因为冲进场地质问主裁判被红牌罚下。

而那厢边韩国王牌孙兴慜痛哭流涕,不知道的还以为韩国队已经铁定被淘汰。

不知道本托为何对裁判不满。主裁判已经给足了韩国队时间,甚至是耐心。而韩国球员还在不紧不慢在后场倒脚,似乎领先的是他们,似乎时间还有的是。

这就是胜者与败者的心态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仅是在比分上。

“当红打法”:中锋支点作用

今晨世界杯开幕以来的最强对决中,首战大胜的西班牙队替补中锋莫拉塔首先破门,将德国队逼到小组赛再次早早打道回府的悬崖边。

挽救德国队的,依然是替补上场的中锋。首次参赛,也是队中唯一正牌中锋菲尔克鲁格终场前不久将比分扳平,保留了德国队出线的希望。

早上看新闻,诸多大V名记的文章中,不约而同地感慨:还是中锋好啊。

现在足球战术潮流,似乎更多是流行于解说员嘴里与评论人笔下,而不是绿茵场上。上届世界杯,甚嚣尘上的是传控,近两年以来,最流行的变成中锋的支点作用了。

就像我上届世界杯所写《巴西队:我不踢传控好多年》那样,没有一剑封喉的前锋,传控就是唬人花架子。

而现在所谓的中锋支点作用同样如此。支点只是中锋基本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有了中锋,进攻战术就简化了很多,但又有别于古老的英式打法。

自然这就对中锋提出了要求,否则就成了禁区内无用甚至碍事的桩子。

中锋一将难求,这也是球队放弃此打法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