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好时机不如好的人

刚工作不久,一起入行的小纪同志问我:大哥,你说上学好,还是工作好?
我毫不犹豫回答:当然是工作好啊!
小纪同志想了想说:我也觉得工作好。不用考试,还有钱。
一晃快二十五年过去了,再过几年,小子也要面临这样的问题了。
时乎,运乎?
我那时候是赶上了好时候,遇到了好的人。
小子上学是比我那时候,是惨多了,还不是一般的惨。至于就业,我们还赶上了安排工作的尾巴。
希望小子到时候,至少能遇到好的人吧。

高三不变的谎言

我们上高三时,老师给我们鼓劲:现在辛苦点,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这个谎言一直流传至今。
咱被骗过,就不能忽悠孩子了。儿子上大学前,跟他交代,上大学后也不会轻松,好处是学习是以周为周期的,所以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
开学后,一位化工大学的长辈在聚会上,也很郑重地教导小子:大学没有高中压力那么大,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在家上网课一周,感觉真是坑儿子了,学习课程是够紧的。
因为昨天玩了大半天游戏老头环,所以今天白天赶了一天作业,期间又遇到系统故障,地理作业等于做了两遍。
小子狂揪头发次数也比以往多了不少,等我使用吸尘器清理的时候,发现里面毛发,短发明显多于长发了。
做完作业,看他情绪稳定点了,给他讲了他老妈办公室里的故事:每次做账最忙的时候,大家就说,想想刘姐他儿子,上学要学高数、物理、C++,累的头发都快掉光了。和他相比,我们算是好的了。于是,大家又打起精神来工作了。
听完我们说的,儿子边玩着游戏,边说:我还想回去跟同学们说呢,现在机关里面干活的,可辛苦了,我们还是好好学习吧。

《极限挑战》与《年轮》

19年下半年,晚上整理材料的时间,打开爱奇艺的小窗,看柯南和一些娱乐节目。
那时播放的《极限挑战》,是男人帮的最后一季。其中一期是在东北拍摄的,讲述六个工人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
下岗、贫困、孩子教育,这样的话题在娱乐节目中实在罕见。虽然极限三傻依然保持了搞笑风格,但面对生活困境乐观背后的辛酸,被黄渤、孙红雷表演的淋漓尽致。即便作为一部电影,二人的演技也值得称道。
节目最后,六个人沿着铁道一道出发,又一一分别。看到那里,不由想到了早些年的电视剧《年轮》。
编导应该也有致敬的成分在其中。
《极限挑战》在那一季后导演更替,而那一季也是命运多舛,一度遭到停播。我猜测,停播与所谓“内奸”、“心计”、“教坏小朋友”无关,应该就是那一期节目,触动了某些人过于敏感的神经。

《渴望》梦与高知心

冬奥会期间看电视赛事直播,切换频道时看到中央一台在播放《人世间》,零碎看了一些,感觉不错,计划奥运结束后通过爱奇艺集中观看。
昨天在等分数公布之前,翻看简书打发时间放松心情,看了很多关于《人世间》小说的内容,看的我居然背部出汗,也就断了看电视剧的念头。
我曾经有过观点,就是电视剧跟小说的受众不同,拍摄出来要更迎合观众的心理,更世俗化,甚至庸俗化。电视剧《人世间》,可谓就是另一版的《渴望》,只不过一个发生在东北,一个在京城。
现代不少观众没有看过,或者已经忘记了曾经万人空巷的《渴望》,但电视人总有一个《渴望》梦。
而相比而言,原著要现实残酷的多。很难想象这是梁晓声的作品。
梁晓声最早作品《今夜有暴风雪》,是山东台制作播出的。后来的《年轮》故事随着孩子长大平缓走过20年。
到现在,又过了20年,新形势,新时代作家也要跟上时代。也许作家心中,总有高知心。

久违的忐忑查分

周一揪心的人不少。10点高考英语成绩公布,12点考研成绩公布。
前一个跟我们已经没有关系,后一个离我们还早。我关注的是周四的10点。
高考之后,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忐忑了,虽然是半裸考,但也不能拉了后腿。
如此看来,儿子总要比老子强的。从听力成绩看,学习基因是遗传他妈了。

家中俄语第四人

因为昨天晚上儿子有选修课,晚饭比计划时间要早了点。
准备晚饭的时候,问起选修课是什么,儿子回答是俄语。追问怎么想起学俄语了,儿子无奈地回答:只有两门课可以选,另一门是佛学 还是经管院的。
想想也是,学会俄语,好歹还可以追个俄罗斯妹子,要是学佛学,只能是打光棍到底了。
吃完饭我们聊天,儿子跑到书房里,跟着老师像模像样地发着音。
如此一来,我们家会俄语的又多了一个,三辈人里面第四个了。

孩子正常“开学”

昨天一大早,儿子他侨叔萍姨专车送他到东边进行科目二的考试。
如果不是疫情跟冬奥会,儿子应该是在学校里面,上第二学期第一天课的。
不过还好,除了上车考试那点时间,儿子并没有耽误上网课。
中午在外面吃罢午饭,儿子回来继续上课,数学、政治、导论,还有上午耽误的半小时物理,吃饭前在小区里面跑圈,吃饭后做作业,一直做到没有时间玩游戏。
看来儿子没有忽悠我们,过年期间吃这么多,就当是补充跟储备能量的了。
晚上将客厅的桌子收拾出来,做好一个月网课持久战的准备。
中午按点做完午饭,一切似乎有回到两年前的感觉。

冰墩墩亦有冷落时

昨晚小聚时,有朋友跟孩子一起在网上抢冰墩墩。
儿子在旁边很淡定,有这个钱估计他宁可用来买高达了。
后来看到朋友抢到了冰墩墩,儿子说,他一个买了冰墩墩同学现在后悔放假前,没有用所有花呗里面的钱把那个店买空。
于是问他,他怎么没有买一个?他说去年国庆节期间,根本没人想到现在这么火啊。
这个真的跟疫情生产没有关系,是营销的问题,而且是营销决策层的问题。
不过,即便那时候把店买空了,现在也是两个结局:要么卖不出去,要么被抓。

冰球记忆

冬奥会最后几天,看直播最多的换成冰球比赛。虽然因为国际大赛对外限制,没有看到摘掉手套搓拳的场面,但又看到了运动员翻过挡板的场面。
80年代末期,中央台的国外体育节目,一个是以赛事录像为主的体坛纵横,另一个是比赛集锦的世界体育之窗。
估计后者是由美国制作提供的,里面的比赛多属于即便现在也不是主流的项目,比如滑雪、F1,还有冰球。
冲撞、打架、翻出护墙、球杆勾人,那时候感觉冰球真是热闹。
当时与冰球有关的电影和小说,是曾经风靡一时的《爱情故事》。而在此之前我看到与冰球有关的作品,是在《少年文艺》中一篇小说。
小说题目已经忘记了,内容是围绕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国际冰球赛,一个卖糖葫芦的小男孩、球票、国旗的故事。
通过小说,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比赛可谓全国关注,一票难求,现在这种情况也是少见。由此可见80年代,冰球在中国还是颇受欢迎和关注的。
而现在曾经熟悉中国冰球队,佳木斯、哈尔滨等,与足球的辽宁队一样,都已经不见踪迹。
这应该也是东北衰微的一个缩影。

揪心四分钟

上次提到的电梯广告里面的运动员,面相喜庆仅次于徐梦桃的,是小脸尖下巴的隋文静。看得多了,难免先关注后喜欢。
不过徐梦桃的空中技巧,揪心也就十几秒钟,而隋文静和韩聪的双人自由滑,却要四分钟。
在俄罗斯三对组合的重压下,比我们这些观众更紧张的,是教练团队。赛前镜头前赵宏博,虽然强做镇定,口罩也掩不住一脸表情凝重。等候成绩时,他那手都无处安放了。
成绩出来后金牌到手,冲进等候区的申雪,在赛前镜头扫过赛场一角抱着衣服的她,连表情都顾不上维护了。
也许最冷静的,反而是葱桶组合了。
就像电影《霸王别姬》里逃出戏班小癞子哭着说的那样:成角,得挨多少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