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啊!无耻!

今天在网上看新闻,得知麒麟操作系统通过了验收,可能是为了避免往日的尴尬,在麒麟前面又加上了一个银河的前缀,文章里面倒是提到了与FreeBSD的关系,虽然是轻描淡写,但至少是承认了与FreeBSD的关系,也只是宣称是自主产权而已。

但打开电视,新闻联播的第一条就是这个新闻,但里面恬不知耻全篇宣称独立自主开发,丝毫没有提到与FreeBSD的关系。毕竟新闻联播是为了宣传的,而网络上这件事已经是轰动一时,不给个说法无法服众,但到了电视上就是另一码事,只要政绩哪管良心。

无耻啊!

DEDE CMS 3.0.1升级失败

单位用的原先是DEDE CMS 3.0.1,数据已经积累了不少,最近柏拉图发布了最新3.1lit的11月11日版本,修正了不少原先的bug,加上自己家里的3.1lit运行一直不错,就没有再等待正式升级文件的发布,按照论坛一个“精华”贴在进行了升级。

先是把3.01升级到3.1beta2,再升级到3.1lit,结果第一步就提示出错,但随即显示升级完成,但进行第二步升级之后,就根本进入不了系统了,提示找不到include目录下的config_hand.php文件,那是一个系统参数的文件,找不到自然没有办法进入系统,于是自作聪明把另一个3.1lit的文件修改后拷贝到这个目录下,倒是不提示错误了,但是无法进入后台管理,总是提示密码错误。估计是$cfg_cookie_encode的问题,由于每次安装的值不同,所以也就不能通用。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初步判断是由于第一次升级的时候是把整个目录复制到服务器的,覆盖文件的同时也把文件夹的属性改变了,从而导致config_hand.php。

幸亏升级之前进行了数据备份,于是恢复数据,后台仍然无法进入,显示密码错误。用mysql管理器进入dede数据库,在dede_admin表中找到那条记录,看看md5加密后的数据,并没有问题,只好有update一下,同样密码,同样加密后的字符,这次居然成功了。

一番折腾,总算有惊无险。看来升级不能太随意,而很多非官方的东西,搀杂了太多一些特殊条件,还是不用也罢。

第一次接触SATA硬盘安装XP系统

同事新买一台DELL 640M的笔记本电脑,酷睿双核,原价6500,换成镜面高分辨率和1G内存后,共花了7300大洋。为了剩下点钱,就没有安装操作系统。机器到货之后,只是随机带了两张红旗Linux的安装盘,于是重新分区安装windowsXP,分区过程中发现硬盘中有一个2G的分区,便删除重新调整分区,不想却惹下麻烦。

系统装毕,酷睿果然不是徒有虚名,DELL也没有传闻的那样差,机器性能非凡,非单位的那些P4台式机所能比,也算是物有所值。

本来一切太平,同事听闻DELL这款机器可以不开机听CD看DVD,现在却没有功能,原来此功能的管理程序就在删除的两个G空间内,便又动了心,下载了那套管理程序安装之后,结果好家伙,连XP系统也进不去了,只好重新安装XP,前面安装一切正常,但拷贝完文件重新启动机器后,毫无反应,试了几个版本依然如故。

忙碌一番,突然想到机器的硬盘是120G,极有可能是SATA接口的,一查清单,果然如此。光听说SATA接口硬盘安装XP麻烦,第一次遇到了。进入开机设置,里面很简单,IDE映射是没指望了,而机器又没有软驱,想来第一次安装能够成功,关键在于驱动程序就在我们删除的那个分区内,当调入完成后,成了兔尽的烹狗,所以当时可以成功,现在失去了他的支持,也就无法安装了。

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找出尘封已久的win ME,进行安装。好家伙,多年不用,现在安装win ME,除了开始拷贝程序速度已久,其余过程简直就像是在安装一个应用程序一般。安装完毕,再进行系统升级,这下子速度慢了下来,但当最后进入xp的应用画面之后,才算是长出一口气

安装过程中,翻看了一下DELL的使用手册,在后面一个章节中发现了关于那个分区的介绍,那是一个恢复分区,也是默认的第一控制系统,ctl+f11进入。本来不是很有用,但是在SATA硬盘的情况下,还是保留为上。

LifeType升级到1.1.1

今天发现LifeType已经释放出1.1.1的新版本,看到只能从1.1版本升级,看来以后只能从上一版本升级,所以就下载下来升级。

升级出奇顺利,进入主页,提示存在wizard.php文件,选择继续,升级也就结束了。升级之后原先1.1的那个第一个博客乱码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summary的改动目前还没有发现,可能是我的内容少的原因吧。

DEDE CMS 3.1lit试用

一般按照软件命名常规来说,3.1与3.01的变化不是很大,加之又是lit版本,所以最初安装的是3.01版,后来决定试着把自己的网站转换,就下载安装了3.1lit版,进入管理界面,发现变化真是不小。

第一感觉就是左侧的管理菜单长长一大串,颇为壮观。3.1lit版本的管理细化了很多,加入了系统控制等功能,比较受欢迎的还是自动将第一张图片作为缩略图,简化了不少程序。

简单设置了一下,进入主页浏览,主页模板也变化了,与原先那个绿色基调的模板相比更为大气时尚。本来我只设置了4个顶级栏目,主页却显示了6个,其中最后面两个是

后来发现友情链接和3.01有不同,设置完毕后不能显示友情链接,后来网上查找,有网友指出应该修改将链接位置设为首页,同时修改include/inc/inc_fun_SpGetFriendLink.php 这个文件,将$wsql = ” where ischeck=1″改为2就可以了。试了几天发现小问题还是不少的。

空的。进入后台管理,发现模板默认的就是6个栏目,与3.0原先在一个table里面显示所有的栏目相比,更为自由了,便于按照自己需要排列栏目,的确改进的不错。

试用过几个CMS系统,原先感觉DEDE的系统设置最为简单,版面最为简陋,但是速度效率却是最好的。3.1lit版本的出现极大改变了这种情况,这也是难怪网上这么多网友企盼3.1正式版的原因吧.

DEDE CMS首页去除链接下划线

这几天尝试使用DEDE CMS,基本已经掌握了建站的基本要领,但是有几个细节问题花费了不少时间。其中就是首页链接下划线的问题。

去除链接链接下划线,一般都是修改css文件中的设置,将a:link { font-size: 9pt;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中的ondeline改为none就可以了,找到css文件后进行修改,但是没有任何效果。

在支持论坛里寻找,也有提问的,回答的和我的方法是一样的,看来只能自己解决了,查看index文件头,里面调用的语句是:

<link href=”{dede:global name=’cfg_basehost’/}/templet/img/bas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dede:field name=’phpurl’ /}/img/bas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发现templet有误,应该委templets,修改后还是没有效果。后来发现这两个语句的是重复调用,删除第二个保存重新生成主页,下划线不见了。成功。

如果不删除第二句,生成的静态文件中的语句是<link href=”/plus/img/bas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一查,果然这个文件也是存在的,而且设置就是有下划线的,第二次调用的时候就把第一条的配置覆盖了,原来如此。

菜鸟眼中的建站系统(CMS)

出于学习和日后应用的需要,用自己淘汰的机器学习安装FreeBSD做了台简易服务器,使用的是Apache+PHP+MySQl。开始自己现学现用,用PHP编写了网站的程序,甚是简陋,而且从后台编辑数据的时候无法所见即所得地编辑,所以开始寻找现成的建站软件。

既然服务器使用的是开源免费的,建站软件自然也就从开源软件里面寻找,一查找,当时大名鼎鼎的是Mambo,下载安装,安装的时候就是乱码不断,又是改Mysql数据库又是改安装设置,终于可以使用了。界面确实漂亮,而且模板多多,但是看了感觉总是很奇怪,他的网页布局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发布式网站,而是类似于博客页面,而且模板配置也很复杂(主要还是网页布局习惯不同的原因)。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有些失望,碰上工作忙,也就放弃了。

前一阵子重新收拾网站,在google上搜寻,找到了博卡先锋的建站引擎,里面提供了一个加密了源代码的免费版本,下载安装,安装虽然也涉及到字符编码的问题,但还是很人性化的,界面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但是后台设置还是比较麻烦,比如栏目设置,他是在新闻中心一个总栏目下设置,而里面的术语使用的不中不洋(个人怀疑是修改别的源码后制作的),以至于很多网友在网上怀疑免费版只能发表新闻,其实只要设置一下,可以满足一般的网站需要的。但不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程序运行速度太慢,几度出现停机无法运行的情况;二是可能因为商业版和免费版共存的问题,维护不是很及时,一个首页的计数器bug,我发现在技术论坛提出后,对方虽然承认是,但却一直未能改正。

于是再次寻找,在站长站里面下载了帝国CMS,才不到2M(博客建站引擎是8M)虽然安装很是简单,但是只要在数据库的字符设置为gbk,安装很是顺利。装上之后,界面不错,速度比博卡的建站引擎速度快多了。后台管理程序也很详细华丽,设置也比较简单。版本提供了免费版本,与专业版本比较,据说是不提供影视模式,但是对一般网站是足够够了。

高兴之余不免贪心,又在他的论坛里面发现有网友提到dede建站软件,找到一看,居然还是国产开源的,下载下来安装,文件不大,运行也快,后台设置比帝国的CMS简单,调试起来也很方便,由于没有帝国CMS里面的参数设置,有些设置还没有找到门路,现在只是感觉页面录入之后需要更新html页面生成静态页面文件才能显示访问,再就是本地文件上传,对指定文件格式之外的总是无法成功上传。

初步学习测试,暂且说说自己愚见,以帝国CMS结合dede今后好好学习一下。

LifeType升级到1.1版本

原先的LifeType版本为1.05版本,得知1.1版本变化比较大,便从最常去的http://www.lifetype.org.tw/下载了最新的1.1版本(latedevel),贸然上传到服务器进行升级,谁知道连安装界面都进不去,开始以为是自己设置的问题,反复调试仍然只是见到错误提示,根本见不到安装界面的样子。最后只得清空目录,重新安装了1.06版本,幸亏当时保存了config.properties.php文件,将新的配置文件覆盖,终于可以正常访问了。

心里总是不是很甘心,后来发现那个中文网站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英文网站lifetype.net,发现1.1的正式版本已经释放出来了,到指定的网站下载下来解压安装,输入wizard.php的网址,安装界面立马出来。安装一切正常,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不能继续使用原先的数据表进行安装(这点曼波做的要好的多),也没有关系,选择数据表前缀的时候随便输了一个,安装完毕之后将config.properties.php里面的前缀改为原先数据库的前缀it_原先的数据就又可以继续使用了。

虽然可以使用,但是在显示博客列表的时候,博客和用户名称却都是乱码,点击进入博客显示的内容倒是一切正常。后来参考网上文章,发现自己有一个用户同时管理自己的博客和第一个博客,于是便把这个用户从第一个博客管理中踢了出来,只让他管理自己的博客,刷新一下,终于显示正常了。

现在唯一的尾巴就是第一个博客内容还是乱码,不知是系统问题还是数据库编码问题,暂时不屈管他了,反正这个用户只是为了维护系统用的。

加上FreeNAS,这已经是第二次在中文网站上遇到麻烦了,看来中文网站暂时还是支持不足,要依靠还是以英文主站为好。

FreeNAS再次尝试

今天通过别的网址查询FreeNAS,发现一般推荐下载版本为0.671版本,于是下载刻录安装,安装过程与0.68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原先的硬盘跳线问题已经不存在,web登录也需要输入密码,看来还是0.68的问题。

使用用户管理,可以在添加组的情况下添加用户,进行用户登录网上邻居中的共享目录。但是里面的目录无法进行用户管理,只要用户可以登录共享的分区(其实就是FreeNAS系统,FreeNAS只能使用本系统所有存储硬盘作为一个存储分区),就可以访问里面所有的内容,拥有完全的操作权限,看来比较适合不存在管理要求,只求共享数据单位使用。而原先Linux下的samba是可以的,估计以后版本可以实现,十分期待。

初试FreeNAS

最初是从FreeBSDchina上知道FreeNAS的,但是按照文章中的链结却总也无法连接到FreeNAS的网站上去,后来才知道是free闯的祸。前几天单位正好替换下一台HP台式机尚没有什么用途,便又动了学习FreeNAS的念头。
恰好中文FreeNAS已经建立,便从上面下载了最新版的0.68RC2的镜像文件,倒是不大,只有不足40M,刻录完成后用光盘引导,如同资料里安装说明一样,因为只有一个硬盘,选择的是两个分区的安装(就是安装时自动分为两个分区,一个是安装所需的分区,另一个为data分区)。安装一切正常,但是重新启动机器,系统却提示找不到系统!

当下一头雾水,明明安装成功了,怎么会无法启动?再次重新安装,重启,问题依旧。

第二天重新尝试,仍然不成功,换了一块旧硬盘(10G),安装之后,倒是正常了启动起来了。设置网卡、IP一切正常,但是通过web管理的时候,disk manage设置正常,但是一旦应用,提示硬盘状态error。在机器上通过进入shell查看,data分区根本就没有建立。

由于那块10G硬盘属于老硬盘,不排除损坏的可能,而HP机器的硬盘却是完好的。于是比较了一下两块硬盘的设置,10G的硬盘跳线是强制设为master的,HP机器上的硬盘跳线设置是根据数据线自动选择的,当时数据线是0端安装在硬盘上,因此选择安装的时候,用的是ad0。因为品牌机硬盘不便拆卸,当下把硬盘数据线的1端换上,再次安装,系统默认显示安装盘为ad1,确认后安装一切正常。实在是无法解释,但好歹是能够使用了。

设置好FreeNAS的网卡、IP地址,通过web进行管理,添加硬盘(其实是添加data分区,由于只有一块硬盘,没有试试那仰慕已旧的raid功能)、开启CIFS功能,一切正常,在windows机器上已经可以通过网上邻居进行访问,存取数据,速度很是满意。

但是,不知是不是如网上有些网友反映的那样,0.68这个版本存在一个BUG:登陆web管理界面的时候,登陆用户名和密码无效,就算是更换了密码,下次登陆,依然是直接进入管理界面。

初次尝试FreeNAS,感觉不错,但是目前网上资料较少,讨论的网友也不多,因此走了一些弯路(可恶的品牌机),先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希望能够对正在学习FreeNAS的朋友有所提示,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