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接连看了几篇关于鸿门宴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观点基本都是:项羽当时实力并没有强大到可以消灭刘邦的程度,他更多的是反秦联军的组织者,而非领导者。
联想在新浪博客上,已经开始彻底转为虚构小说作家的博主,近年来质疑司马迁的文章越来越多。
虽说司马迁的史记带有文学作品的色彩,但在没有其他史料可佐证大人情况下,仅凭借今人之想当然,贸然推翻史记记载的史实,显然太过轻佻。
以鸿门宴为例,前有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后有分封诸侯割裂天下,项羽的实力已经无可质疑。同时,鸿门宴上,并未见各路反秦诸侯的身影,如樊哙、张良所想,杀与不杀刘邦的主动权,就在项羽一人。
网上大多数质疑司马迁的,多是质疑其根据自己好恶删减隐匿史料。但在人家司马迁的书中找漏洞,加上自己的臆断反过来反驳作者,岂不滑稽?
分类: 杂谈杂忆
护书心切
天气转好,继续往伟东那边搬书。自己的计算机书已经搬得差不多了,开始清理儿子的书架。
在犹豫搬那几本书的时候,一本书掉了下来。手不利索,脑子也不灵光,居然本能地想用脚去挡接一下。
幸亏掉下来的是《巴黎圣母院》,书脊只是将小脚趾砸成内外轻伤,要是安娜、约翰那种套书,估计就算不骨折,也要见血了。
还是平装书好啊。
儿子的综艺代沟
今天周六,儿子不上晚自习,本来回来后,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一看到他妈给做的两个猪蹄子,顿时来了精神,先是刀叉并下,然后直接下手,吃的心满意足。
吃饱了之后儿子心情大好,难得跟我们提起学校里的八卦:据说明天奔跑吧要来济南录节目,不少同学计划着翘课去观看。儿子还出主意,说为了占地方,今天晚上就可以潜到大明湖底埋伏着。
估计他那帮同学里面,大多数是冲着蔡徐坤去的,而作为儿子唯一长时间观看的综艺节目,还停留在最早跑男的时代。
那还是他小学时候的事情了。
躁自脚起
十几年前,曾跟单位同事为客户上门服务。去了新办公楼层后,羡慕的不是办公环境,也不是机器设备,而是人家男员工上班,居然可以穿短裤凉鞋。
我属于怕热之人,按照中医理论就是内热,尤其是脚部,从小学开始,进入夏天不管活动还是静坐,我是有机会有条件就穿凉鞋。
记得很早电视节目是有关解字的,提到急躁、躁动的躁,都是与人的脚有关系的。
去年在医院守候期间,因为空调温度合适,本来是穿透气运动鞋的,但穿了两天就穿不住了,在空调下身上冷脚热更是难受。
后来发现几个长期守候的病人家属,到了之后,首先是将座椅下的拖鞋拿出来换上,才明白原来大家都是差不多的。
反倒是不再守候后,脚部不再燥热而是感觉到凉了,进入秋天,在家里没有袜子是坐不住了。
看来人体保健最难的就是调和的度了。
难以解释的冰冷
有时常常在想,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面前是那么脆弱不堪,比如被最多提及的肺结核。但有时,又有太多理论是现代医学所无法解释的。
去年这个时候,乐乐奶奶已经快第一次出院了。刚入院的前几天,我跟儿子两个一起去看她的时候,我们把手放在她的身上、腿上,感觉到的是刺骨的冰凉,虽说有体感因素在里面,但按说一个人的体温是不应该那么低的。
回到家后,春捂穿着的儿子,感觉冻得浑身哆嗦,跑到南阳台晒了半天太阳才缓过来。而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腿部肌肉跟膝关节一直感觉冰凉。
人体的体温、肌肉运动热量、热传导都是写入课本的基础科学常识,却解释不了人体的日常现象,尤其是疾病状态。
也许对人体而言,疾病本身就是非正常状态,难以解释。
视力,最好的成绩
早上看到朋友发的微信,提到今年高考体检结果出来了。
而昨天晚上儿子回来,没有提到这事。可把我们给吓坏了,以为跟单位体检报告一样,没有报告的都是有问题,需要复查的。
后来在儿子书桌上找到体检报告,看到一切正常,这才放心。
晚上儿子回来,提醒他进入这个阶段,学校任何通知都要告知我们。儿子说是因为昨天摸底考试累得回来光想睡觉给忘了。
体检报告里面,最满意的还是视力,据说5.1、5.2也是班里少有的。同学们羡慕的不少,不光他们,我要是当年有这个成绩,选择也就大不相同了。
也有合格但我们不满意的,那就需要高考后继续努力了。
天赋羡煞他人
周末停了两天,今天骑行到伟东,可能错过了时间,没有在同一位置遇到坐轮椅的残疾狗、跑步的马尾男,却遇到了同一个骑赛车的男子。
在玉函路上,我还实在见不得比我还骑得快的非电动车,于是一路加速冲过了弯道,连让他飙车的机会都没有。
这下可算累得不轻,在伟东歇了二十分钟才缓过劲来。
回去路上顺道到农行办理业务,谁知排了半天队,却被告知存折消磁,需要身份证重新办理,偏偏身份证又不在身边。
心想今天难得肌肉活动开了,就去拿身份证,再骑上一段活动活动。
从经十路转历山路,看到山师操场那段路边依然聚集了很多人。近了才看到,原来十天过去了,高考的体育生考试还没有结束。
看着一个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在那里压腿的压腿,高抬腿的高抬腿,有的已经在人行道开始练变速跑,那身材,那肌肉,那架势,一抬腿似乎都能飞起来,真让人羡慕。
去年高考期间骑行时,看到一位行人走起路来,小腿上一条条肌肉毕现,当时就想到高中杨鹏同学踢球时,那令我羡慕不已的条状肌肉。
天赋这东西,是老天赏的,可羡不可求,但也最容易被忽视埋没。
希望那些孩子们好运吧。
咖啡,精力的保障
今天看到咖啡豆粉最后一袋快见底了,就又上淘宝下单订货。从购买记录看,上次是春节前购买的三袋近二斤半,消耗量还是不小。
每天下午给儿子送饭,都少不了一杯咖啡。我现在用法压壶做咖啡,已经是越来越熟练,但每次做的时候都有一种负罪感:儿子晚上撑多久,精神状态如何,就靠这杯咖啡了。
儿子的嘴也是越来越刁了。清明假期期间,给他冲的咖啡,是他小姑爸爸从英国买的罐装咖啡粉。春节前他已经喝光过一罐。结果,这家伙喝完后很不满地提出抗议:你冲的这是什么咖啡?
考虑到剩余不足50天了,这次下单买了两种好一点的咖啡,也算是尝试一下。
希望高考结束,学习和咖啡一样,不再那么功利性。
锦囊妙计用将不限将
逍遥津之战的史书记载中,出现了小说评书中常见的锦囊妙计。
历史学者对锦囊妙计一向嗤之以鼻:战争局势千变万化,哪能未卜先知?这也是三国演义中善用锦囊妙计的诸葛亮,被评论为“多智近于妖”的一个证据材料。
而到了北宋,千里之外皇上的连布阵都包含在内的锦囊,更成了前线主将的紧箍咒。
逍遥津之战的锦囊有些例外。
曹操留下的锦囊,也有战术内容,但属于粗线条的:只管打,怎么打,张辽说了算。
曹操锦囊的主要作用是对将领的安排,让有矛盾的张辽、李典一起出城作战,乐进守城。这样就避免了一方在外浴血,一方作壁上观情况的出现。两人同时出城,吴越同舟方可以少胜多。
而预留锦囊,等于给资历相对较浅的张辽打气撑腰,同时敲打一下李典,一举两得。
在知人善任方面,地广人多的曹操相比刘孙,还是更胜一筹。
名将成名路
中国古语“一将成名万骨枯”,成就名将的还有对手。
逍遥津张辽七千守军大败孙十万,威震江东一战成名,以至于江东小儿啼哭闻张辽之名而止啼。但如果他的对手换成公孙康、黄祖之流,威名肯定大打折扣,甚至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寥寥数笔带过而已。
一将成名的万骨中,也不乏自家将士的热血忠骨。曹家老革命李典没有摆资格、因私废公,首战陷阵八百将士舍生浴血,这与张辽突围后重新杀回重围营救被困将士,如美国队长般的神勇相辉映,才铸就了一代名将的辉煌。
只是中国史书中,这累累白骨更多只是铺就名将成名路,背后血泪谁人知。
这也是前几天看《湘军崛起》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