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书籍也看出身

今天进城,跟上次一样计算了线路,却下错了站点,估计下次没准就迷路了。

伟东那边计算机能用的书不多了,既然来一趟不容易,犹豫一下,就多带了两本。

到家把书放到书架上的时候,发现那两本可带可不带书虽然也是O’REILLY的动物书,但出版社是电力出版社的。

以经验主义论,在我心目中,计算机出版社排名前三的是邮电、机械和清华。

这三个出版社出版的书质量还是有保证,估计是出版社见多识广,质量的一般书籍入不了他们的法眼。而书架上那几本非此三出版社的书,多是活动凑单购买的,特点都是价低、书薄、品质平平。

由此看来,计算机书籍市场还是大。同样注重品质的商务印书社,前几年就只能哭穷卖惨,只是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文艺片可小众而不可俗

最近家里那位回家想看电影,小米盒子里面免费电影少得可怜,反倒是云视听极光要大方的多。在看过一部段奕宏、俞飞鸿的《爱有来生》后,喜欢上了文艺片,前天又自己选择了《送我上青云》。

我对国内的文艺片一项不感冒,也只是兴趣不大而已,但陪着看了一会后,感觉这部片子的编导,已经不是小众问题,不是自命清高,而是像片中男主角说的“丧”了。

在本片编导眼中、笔下、镜头里,社会上一切都是丑陋的,无论家人、朋友、同事、恋人、老板与下属,所有一切间都是利益。也许在他们意识里,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要拍出来警示世人:这世界是丑陋的。

似乎唯恐怕观众不警醒,片中的丑陋几乎到了极致,丑陋而俗,虽然在袁弘客串的上门女婿角色,用接受别人跪拜满足自己的虚荣,使用了所谓的隐喻,但真的算不上文艺片,俗之又俗。

因为这些丑陋,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说习以为常,不需要解开遮羞布。只是太过丑陋,不必提溜出来恶心别人,也恶心自己。

很奇怪梁冠华也掺和进来,扮演了一个脸谱化的角色,操着比狄大人的官腔还刻板生硬的奸商语录。

最近电影《扬名立万》成了票房黑马,口碑也开始飙升。片中主演喻恩泰在谈到票房和艺术无法两全,他会选择选择票房,因为艺术还有时间去追求,而票房没有了,合作的机会都没有。

打着文艺片旗号的《送我上青云》,估计是没有机会了。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多好的词句,真是可惜了片名。

不正经的《西游怪记》

儿子上大学跟我们那时候一样,大一没法在图书馆借书,只能等到大二。

但好在他有足够的书可以看,我那时则需要期盼一年后,拿到图书馆借阅证后,集中按照计划的借阅清单开始借书、读书、还书,周而复始。那个阶段葵花籽吃的最多。

柏杨的作品在最初的借阅书计划清单中,《丑陋的中国人》还有《中国人史纲》,还都能看下去。但等看了《西游怪记》后,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不知道这本书在柏杨作品中排名几何,在他自己心中分量如何。但看完感觉,这本书出版估计也是沾了《丑陋中国人》光而已,绝不是一本正经书。

这本书实在有损柏杨的名声,甚至《丑陋中国人》的名声。

《丑陋的中国人》停版有感

今天看到新闻,柏杨的遗孀决定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版权到期后,无论大陆还是台湾,都停止出版。

感觉挺好的。

《丑陋的中国人》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名声很大,是当时各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文摘中,常常被提及引用。

后来上大学后,能够在图书馆借书了,首先借阅的书籍中就有这本,封面与其《中国人史纲》相比要破旧得多。

粗粗看完之后,第一感跟南怀瑾的书籍差不多,基本是把一些演讲内容整理而得,即兴成分很大,作为一名学者而言,这种作品只能算是玩票而已。

第二感觉,就是之前看到的评论,无论褒还是贬,大多数都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其实书中心抨击的是酱缸文化,而非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此次停版此书,柏杨家人提到,是不想沦为排斥中国文化乃至民族的口实,这应该是柏杨本人的意愿。

此篇不再太监文

三月底,为了打发在医院陪打针的无聊时间,也为了放松陪高考前的紧张情绪,开始把脑子里想到的故事按每天1300字,打成文字,一直坚持到高考。

打字需要心情,打字也会影响心情。

说不上半途而废,只是没有了心情继续,生活中的还有文字中的。

又连续四天,今天完成在情节上告一段落。加上相关随笔部分,有十万字了。也算是坚持的最多一次了。

太监文这个词,是很多年前从老P那里听到了。也多亏了解了,否则不久后,在论坛上看到这个词跟自己联系起来,就要开仗了。

虽然只是自娱自乐,但这篇绝对不会太监了。

划时代作品《马耳他之鹰》

8月份中旬购买的亚马逊免费借阅季卡,不觉间马上就要到期了,这几天抽空把借阅未读的几本看完,也就不想再续费了。

今天把最后一本《马耳他之鹰》看完了。原先在网上看过这本小说的评论,提到无论是小说还是改编的电影,在国内外评价都很两极化。

国内评价一般,一是小说与电影出现的年代距离我们太久远了,再者估计是跟儿子说的“美国的小说啊”一样,国内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对美国旧风格小说一向评价不高。

而国外评价高,因为这堪称划时代的作品,作者哈米特创造出的小说主角,与此前柯南道尔、阿加莎,甚至是奎恩兄弟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形象还是破案风格都截然不同,没有了从容优雅,更多的是粗犷暴力,堪称是“硬汉侦探小说”的开山之作。

电子书的广告语中,提到这是《漫长的告别》作者钱德勒偶像之作。是不是偶像还不知道,影响肯定很深,看完小说,感觉跟钱德勒前期的短篇小说风格非常接近。

就像金庸与梁羽生一样,钱德勒的后期作品,已经转向纯文学,应该也算是跟哈米特划清界限。这就像他本人心目中认为马洛的最佳扮演者是加里格兰特,而非美国大多数观众认可的亨弗莱·鲍嘉。

估计有《马耳他之鹰》是亨弗莱·鲍嘉代表作的因素在里面吧。

旁观高考征途再上路

上午有朋友微信我,让我帮忙给孩子高考报名。

不觉新的一年高考又开始了。

轻车熟路地打开熟悉的网站,Chrome里用户还保留着两个用户名。

登录系统,同样熟悉的报名项目,略有差别之处,是应届生的选择。看来今年复读生不在少数,需要提前调查管理。

这次报名算是高考信息初始化,完成这一步,也就正式踏上了高考战场。我用鼠标点着登录首页左边栏的一列选项,告诉身边的考生,等一步步完成这些项目,高考才算是彻底结束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现在的旁观者,依然觉得不轻松。

祝孩子好运吧。

半夜送行

因为老家有事,媳妇昨天需要担当斯基娃的重任,早上两点半就要出门。

本来媳妇心疼我,不想让我也一起早起,但后来看到门口整理出来,要顺路带走的一个大行李袋,说:你还是送我到车库吧,要不然让人看到,还以为是要闹离家出走呢。

起床后,我睡眼懵懂地拎着大包下了电梯,跟在媳妇后面来到空无一人的地下车库,说:你现在倒不像是离家出走的了,但怎么看我们两个像是私奔的。

因工作而回忆

早上早早起床,吸取前几天经验,先将红茶泡好,再开始录入昨晚未完成的另一半资料。

相比昨天晚上工作时心中挂着事,今天效率提高了很多,心情也轻松。

在噼里啪啦键盘声中,翻动纸张,看着人员编号中那些21、512、519、631、656等号码,那么熟悉,记忆依然是那么清晰。

那应该是一生中最忙碌,但也是最充实的工作阶段,在最快乐的日子,充满活力地生活。

人能够经历那样的日子,也算不枉此生。

计算机技术书籍价格与鄙视链挂钩

昨天与小子视频闲聊中,难免还是问起学习的情况。儿子说计算机课听的有些不知所云。

我说想刚开始学通用理论时候都是这样,不用着急。他说想买本书实践操作一下,这样能够更好理解。

难得小子这么主动,我立马到当当给他选书,看中一本《C++大学教程》,已经是第九版,应该属于经典可靠的版本。

下单结算一看价格,不像我前几天买的那两本慢一百返五十,只是返三十。

当年我初学PHP,他老舅告诉我要想挣大钱,高端的还是需要学Java和C++,那骄傲的神情。

看来这计算机书籍的价格,也跟相关技术在鄙视链的位置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