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夸张的《旗袍美探》

在北京待了十二天,特殊时期,也不敢到处行走,每日里遛狗、做饭、打扫卫生之余,就是看电视了。

电视节目中本地台不少,在诸多广告中,插空看了电视剧《旗袍美探》的结尾部分。

这也算不上新片子,翻拍自国外剧集,播出之时看各大网站上评价颇高,什么制作精良、演技精湛、情节合理,等等。

看完之后,只是感觉女主角性格偏执,演技浮夸,整个一个矫揉造作,实在看不出美在哪里,探有多精。

相比而言,同期的《民国奇探》属于良心之作了。

自己的舞台

周末天热,只好呆在家里避暑。

无聊看看电视,电视上正回放《天赐的声音》最后一期,几个常驻歌手或组队,或邀请合伙人争夺最后冠军。

镜头闪过胡海泉身边歌手瑞奇的时候,无论他的服装、化妆、表情、坐姿,看着都十分不舒服。

但当二人组合登台演唱《让我一次爱个够》时,瑞奇的表现则完全换了一个人,尤其是跨上吉他后,他的表现可谓是气压全场,无论是海泉还是后来登场助演的胡彦斌,都成了他的陪衬。

人,真是都有自己的舞台。

说甲方,谁是甲方

很久之前小聚时,请教原同事一个新听到,但频率很高的词:什么叫甲方。

结果两个投资圈的,绕着圈给我解释上了,听了半天,我明白过来:你俩直接说,相当原先银行的客户不就得了。

今天看新浪新闻,有网友对新剧《说英雄谁是英雄》颇为不满。这年头拍出来的片子好的不多,不满也正常。

少见的是导演现身网络,直接回怼。

更少见的是,原作作者也跟着亲自下场,发长文力挺导演。

看来,现在甲方,或者说大甲方,是影视出品方啊。

《狙击手》,果然张艺谋风格

昨晚到朋友家喝茶吃水果,同时电视上播放着大片《狙击手》。看了一个小时,实在坚持不住,跟儿子先溜了。

当片首交代故事背景的画外音想起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当年同样如此开篇的《十面埋伏》。

估计春节期间各大院线,也是因为这个片头,决定了本片的排片率。

中午吃饭跟儿子讨论起本片,都说张艺谋不会讲故事,张艺谋肯定不服气:我就是把一个故事拍成电影,故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所以看张艺谋的电影,不要费那么多脑子,深究什么情节合不合理,人物合不合情。看就是了。

如果接受不了,那不看就是。

人世间的妖精

这几天在简书上,通过录入围棋词典里的条目,来习惯性完成日更任务。

今天在简书上看到一篇《人世间》原著的摘抄,是电视剧中删掉的人物关玲的。相比原先看到的评论,这更让我确信我的观点:小说与电视剧的受众是不同的。

不用说电视剧不针对观众进行改编,即便是在剧集后列出原著与剧集的区别,还会有那么多观众说这是良心之作吗?

不知作者小说中想表达的是什么观点。是想告诉人们这就是人世间,人世间本该如此,本就如此;还是想表达,人世间有太多自以为成仙的妖精。

希望是后者,但应该不是。

望不到的天花板

清明假期,儿子晚上娱乐时间增加不少。被霸占了电脑,电视或主动或被动地看了一些。
看的最多的,是某卫视台播放的《王牌部队》精华版。
这部电视剧的评论,前段时候网上屡屡占据醒目位置,号称是顶流阵容,军旅剧的天花板。
好在这个天花板大多加了一个定语:“《士兵突击》”后。否则媒体作者拿钱自己都感觉心虚。
顶流倒是顶流,肖战、黄景瑜流量明星引流,加上《亮剑》里的李幼斌、何政军打酱油当调料。只是这帮人马凑到这个剧里,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样的李云龙要是带独立团,三天不到就被鬼子灭了团,而这样的兵到了李云龙的团,两天不到就要滚蛋。
康洪雷如果能知道《士兵突击》这么火,连带造了这么多日后的明星,肯定砸锅卖铁也要把战斗场景做的更大气。不用说天花板,二者差距,就像《王牌部队》剧中滑稽的追终点车辆一样。
还军旅剧天花板,《王牌部队》充其量,也就是《炊事班的故事》的水平。

难以切割的“致敬”

近来网上关于《人世间》的评论不少,跟以往热播剧一样,开始列各大排行榜,什么十大演技派、十大美女,十大感动镜头等等。
今天在新浪首页看到新的排行榜,是剧中受欢迎角色的,里面还是没有张凯丽扮演的曲秀贞的名字。
总感觉有些与《渴望》切割关系的嫌疑。
据当年报纸报道,《渴望》最初创意是大姑娘结婚前捡了个孩子,而揪住观众心的则是主角是个倒霉到家的倒霉蛋,家里再加上一个恶大姑子。而大姑子则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
而《人世间》的基本设定,怎么看怎么像是向《渴望》致敬。

《极限挑战》与《年轮》

19年下半年,晚上整理材料的时间,打开爱奇艺的小窗,看柯南和一些娱乐节目。
那时播放的《极限挑战》,是男人帮的最后一季。其中一期是在东北拍摄的,讲述六个工人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
下岗、贫困、孩子教育,这样的话题在娱乐节目中实在罕见。虽然极限三傻依然保持了搞笑风格,但面对生活困境乐观背后的辛酸,被黄渤、孙红雷表演的淋漓尽致。即便作为一部电影,二人的演技也值得称道。
节目最后,六个人沿着铁道一道出发,又一一分别。看到那里,不由想到了早些年的电视剧《年轮》。
编导应该也有致敬的成分在其中。
《极限挑战》在那一季后导演更替,而那一季也是命运多舛,一度遭到停播。我猜测,停播与所谓“内奸”、“心计”、“教坏小朋友”无关,应该就是那一期节目,触动了某些人过于敏感的神经。

无心情看《长津湖水门桥》

今天本来计划吃过午饭,下午去看电影《狙击手》的。但打开APP发现今天只有晚上10后的两场,而且还过期不候,明天连场次都没有了。
于是只好作罢。
春节期间看了一场《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没有选择《长津湖水门桥》,这次同样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心情问题。
在《长津湖》热映的时候,制片方宣布要原班人马拍续集的,但之后不久,宣传变成了早就拍摄了续集,只是利用影城的人工造雪,补拍了部分场景。
涮傻小子玩呢。
摆明了就是废物利用,将本可以出导演剪辑版,或者说加长版的电影,重现剪辑、补拍变成两部电影而已。
不选择《长津湖水门桥》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编剧。
在看《长津湖》介绍的时候,看到结尾只牺牲了一个主要角色,感觉很诧异。因为《士兵突击》里说的很清楚,如果不是仅存几个小战士归队,七连几乎被取消了番号。
那时候感觉影片必然进行了大幅改编,原作并不被重视,就像兰晓龙的名字在海报上小的不能再小一样。
即便重视又怎样?
跟儿子前几天还聊起,说团长幸亏死在禅达,孟烦了早早退伍。否则他们如何面对袍泽兄弟血肉之躯淹没于钢铁洪流。
时代变了,作者也变了。

又见挂羊头卖狗肉的改编之作

这几天看奥运电视转播,切换频道的时候,看到中央4在播出电视剧《灵与肉》。
看了一会,感觉是改编自张贤亮的同名小说,但改编力度,要大大超过同样改编自小说的电影《牧马人》。
因为看过电影,后来有机会的时候,也翻看了小说。但只是看到许灵均父子相见部分,就看不下去了。小说文字中透露出来的冰冷,完全没有电影的温情。
如果说电影是为了迎合那个时代观众而温情过度,那电视剧就是为了资本,为了收视率而滥情了。短短的小说不滥情不狗血,肯定没法成四十多集。
现在一半以上电视观众,估计早就忘记了浓眉大眼的朱时茂,更不会用心去读那早期的小说。
只是这样的改编作品,也就别指望演员的演技了。看许灵均扮演者的表演,实在找不到《庆余年》中沈指挥使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