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父女对话

回家一起进单元门的,是一对父女,3岁左右小姑娘应该是被爸爸有所许诺才回家的。
这周没吃冰激凌吗?
嗯。
那姥姥只给你吃了一支冰激凌吗?
嗯!
那我们不吃冰激凌,吃糖葫芦吧。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
电梯门一开,小丫头迈着小短腿就跑出去。
看来养姑娘的爸爸,斗心眼也不中用。

候车备课

媳妇最近几次耳提面命,让我一定督促儿子学好计算机,否则以后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会被嫌弃的。
早上带了本书出门,当做儿子日后系统学习的参考书,自己也可以用来打发略显漫长的候车时间。
这本书是阿三写的,言简意赅,算是入门的上等好书,为此还专门又从亚马逊买了一本电子书。
买来后已经翻看了很多遍,今天再次翻看权当备课,会的都会了,不会的还是不会。不过还好,涉及到专业难度的机器学习方面,现在已经有AI帮着处理了。

希望如潮

给家里小的过完生日,立马坐火车回家再给大的过。
一家三分之二的人都在10月过了。
过生日家里人数虽然凑不足,好在朋友们在。
朋友发了一组图片以作纪念。虽然那些图片美颜的痕迹明显过了头,但不得不说,5年前的照片是最有纪念意义,记忆了那时的快乐,还有希望。
希望如潮,一波去,一波来,总是在前。

京东折腾,动心CPU

折腾归折腾,京东双11的优惠力度还是不小。就像超市拿一件主打商品打折赚吆喝一样,京东把打折的主攻方向放到价格一向坚挺的CPU上。R5 5500价格已经够让人动心了,回头再一看性能差不多的4500,还便宜了100块钱,我都已经动了升级的念头。
有了CPU,必然有主板,然后机箱电源也就一起换了,这就叫突破口。
我属于落伍者,在京东代言风波之前,我开始看到杨笠这名字,还以为是贾志国他儿子出什么事了。
现在看来,我都怀疑这是两帮人马唱的双簧,只是被阶级敌人偷袭了金融产品,实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围棋天地》恢复月刊

今天看飞扬网的帖子,《围棋天地》从明年起开始,由半月刊改为月刊了。
《围棋天地》创刊时为双月刊,乘擂台赛东风改为月刊,后随着世界大赛雨后春笋般创立而升级为半月刊,现在又恢复到月刊了。
有跟贴说,改成月刊时效性就差了。网媒时代,纸媒的时效性根本不值一提,就算半月刊,我也是半年一买的。
《围棋天地》丧失的不是时效性,而是专业性。围棋进入AI时代后,传统的专业人士已经跟不上时代,这不是引用几个AI变化图所能掩饰的。
而有意思的是,杂志改半月刊后,价格反而上涨了四分之一,按说刊物出版量减少后,首先减少的是人工费用才是。
看来,半月刊改月刊,隔靴搔痒的权宜之计而已。

内奸的破坏力

破鼓万人擂。不过有锤的,也就有补的。
前几天的JD风波中,有一个攻击点,补的一方是一再淡化,甚至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那就是金融业务的挤兑。
有点金融知识的都知道,还有什么比挤兑更恐怖的。
吃饭的时候跟儿子聊起这事,说如果对手早知道京东的方案,可以提前让自己手下先存钱,然后到时开始集中提现。
儿子回了一句:你怎么知道他们没做啊。
由此看,内奸的破坏力太强了。

京东 脱口秀

早上起来,咬咬牙,狠狠心,淘宝下单把nas的大头硬盘买了,然后到京东买了一堆零配件。
顺带还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代言人风波的影响,感觉京东的商品是便宜了。
我对脱口秀历来没有兴趣,听那波人在台上叨叨,还不如去听马三立或者刘宝瑞的单口相声。
网上说这次风波中推波助澜的是男性,这也印证了网上的的一个言论,那就是为什么脱口秀的观众绝大多数是女性。
“十个老头九个好汉,还有一个没有发言”,不止是男性都去讨论国家大事了,更主要的是,组织者从哪找那么多配合,还不抬杠的男观众去。小胡子当年,不就是靠听不下去台上演讲,起来抬杠而崭露头角的吗。
管她呢,只要能买到便宜的商品就行。

濒死的简书

自从在简书强迫症般收藏了千日日更勋章后,基本也就没有兴趣再登录更文了。其实,在日更任务完成前,简书基本就已经半死不活了。
前天不经意间点击了简书的图标,看到居然有消息提示。等点开一看,居然是锁文通知。
本来不想搭理他,锁就锁吧,但看到其中一篇是已完成连载小说的一章,强迫症又犯了,就点击了解锁申诉。
以往申诉后,人工审核很快就会解锁,但三天解锁期都过去了,还是没有回复。
简书,真的快死了。

选择专业,一言难尽

昨天在税务系统上报季报,资产负债表顺利完成,到了损益表,填了一半本期发生额,突然发现本年累计数值不对。当时汗就下来了,等重新调用数据后,一看原始数据,典型的十三不靠。
这时候不止是汗,血压都顶到天灵盖了,脑子里飞速地一边分析着问题所在,另一边排除着解决办法。
最后终于慢慢冷静下来:增值税没有问题,那么说明主营业务收入就没有问题,所以这错误就不是我的,肯定是系统又抽风了。
手哆嗦着退出系统,重新登录后,发现这次原始数据正确了。
这不知道这烂系统把哪家公司的数据错误显示到我这系统里面了。
选择专业,真的一言难尽啊。
当年被儿子他爷爷忽悠着选了会计这条路,所有工作绕不过就是一个平字,而那账本来就是平的啊。
老的忽悠我,我忽悠小的,家风传承。
今年儿子实习回来写报告,我帮他安装调试好sac系统后,他指着生成的曲线跟我说:这是智利地震,穿过地球,被我们检测到了。
那自豪的神情,让我良心稍有平抚。

体会杀熟

原先总能看到电商杀熟的报道,没想到我就遇到了。
其实原先在京东上浏览了什么商品,微信等广告也就跟进推广此类商品,这类滥用用户信息的行为,本有些见怪不怪,也懒得点击查看。
最近忙着nas服务器的升级工作,本来昨天下午已经将机箱扔进购物车,就等着第二天网银付款了。
然后晚上浏览微信朋友圈时候,不出意外广告里面有这款机箱,这次顺手点击,一看价格吓了一跳。
价格高了2成达到历史高点不说,而且直逼同品牌同系列的升级产品。本以为只是手机广告的问题,打开电脑查看购物车,发现价格同样提高了。
不知是不是我通过会员登录的原因,到了晚些时候再次登录,发现价格又改回来了,还低了50元。
这宰熟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