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的高考后两个月

昨晚三个把孩子送走的老家伙脱离大部队小聚,也算庆祝。
举杯闲谈间,某位提到我们这还算是幸运的,赶上了一个逐步向上走的时代。
并提到三十多年前我们的高考,很多同学如果考砸了考不上大学,就算不想复读再战,在地里干上从7月10号结束到9月初开学这两个月的农活,复读再苦也咬牙重进校门了。
是啊。现在的孩子,从6月10号高考结束,到8月中旬高考本科录取结束,也是两个月的时间。有多少曾经立志考不上本科,甚至高考考的不理想就去复读的孩子,经过这两个月的安逸生活,选择了失忆般放弃。
聚会结束,骑着自行车沿经十路回家。来时如何轻松疾速,回去时就需如何吃力坚持。
当然,反之亦是。

古谱棋手:周懒予之文字姓名

最初了解周懒予是通过赵之云版《围棋词典》,当时人物词条名为周嬾予。

周嬾予 一作览予、懒予。明末清初棋手。名嘉锡,嘉兴(今属浙江)人。

幼年观祖父慕松对局而解弈,十四、五岁后棋艺渐臻妙境,与郡中名手对弈,辄胜。后与前辈国手过伯龄屡次对局,多胜。

越数年,与名手十余人会于杭州,时人以其名高,由诸名手轮番挑战,他应付自如,屡战不屈。评者以为其所以常胜,在于“持一先而不失”。又与汪汉年、周东侯多次角逐,亦占优势。

棋风绵密细腻,以柔制刚。清徐星友《兼山堂弈谱》云:“应对双飞燕双压,其着法始于嬾予,最为醇正。”

遗谱刊为《周嬾予先生围棋谱》。周筼《采山堂集》有《周嬾予传》。

后陈祖德先生《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中的《过周十局》,同样为周嬾予。我也就先入为主接受并使用这个名字。

整理古谱时发现,大部分资料中记载的名字为周懒予,如《兼山堂弈谱》、《不古编》等。

后来在《续修四库全书》扫描文档的第1103册中,找到《周懒予先生围棋谱》。

有意思的是,同治癸酉版封面是周嬾予。而书中周筼所写的传记名则为周懒予。传中还专门为周懒予的名字作了注解:“懒予,余宗人,今弈家所称国手,名嘉锡,字览予。曰懒,声讹也,后遂因之。”

由此看来,周懒予应该是更为公认的名字,而周嬾予应该是有所避讳而所用名字。

为保持一致性,今后古谱整理中,除引用原文外,将统一使用周懒予。

周懒予,重拳许在中之克星

许在中除了在《弈时初编》中与汪幼清二局,因棋谱记录简略而归于胜负不明。在《弈墨》中他先后战胜江君辅、过伯龄、周元服(二局),可谓是重锤之下不斩无名之辈。唯一败局是执白负于后来的王者周懒予。
在那局中,周懒予面对执白先行许在中的重锤,针锋相对,不足五十手即逆转了局势。
当时观战的第一反应就是:此前一直以攻杀见长的许在中,算是遇到了对头。
这几天搜集许在中的对局,发现除了之前书籍所说的《弈墨》、《弈时初编》,《周懒予先生围棋谱》也收录了许在中的三局棋谱,其中第二局为《弈墨》第四十三局。
而新发现的二局,也印证了我当时的观战感。
许在中负于周懒予的前两局,还属于许在中攻,周懒予守,外家拳遇到太极功,无处发力。
而《周懒予先生围棋谱》中的第三局,则变成周懒予早早发力,屠龙大胜。是整理古谱以来最大的目差对局,在明清留存下来的古谱中,也应是少见的“血案”吧。
不知道许在中面对周懒予不依不饶,将自己大半盘棋子杀掉时,会不会心中恨恨念叨:后生仔,不讲武德。

榜首大战平局,泰山难矣

今天中超榜首大战,泰山替补出场的刘洋打入扳平一球后,卫视主持人欢呼:刘洋证明了自己。
进球后转播镜头转到泰山队替补席,狂喜的郝伟身后,是表情麻木的,被替换下场的郭田雨和宋龙。
刘洋的进球不是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只是证明泰山队里,比他差的还有的是。
经过半个月的休整,郭田雨状态未有任何起色,而上半场宋龙被谢鹏飞在禁区内连过两次,这对球员而言简直是莫大的羞辱。
赛前媒体介绍双方外援势均力敌,泰山强在国内球员。结果武汉外援只上了两个,而双方国内球员的表现对比,表明泰山这个赛季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

暂且搁置《弈时初编》的整理

在整理完AI观古谱的《弈墨》部分后,本想乘着热情尚在,继续完成《弈时初编》的整理。
但在将棋谱录入过程中,发现其收录的棋谱与《弈墨》部分对局存在重合,而且部分棋谱的先后手不一致,便产生了犹豫。后来在整理完文字部分后,决定还是将《弈时初编》的整理暂且搁置一下。
相比《弈墨》,《弈时初编》的无论知名度还是相关资料要少得多。虽然没有见过《弈墨》原版的电子版,但好在有几个版本出版物纸质版本进行参照,而《弈时初编》的整理,我只能依靠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围棋文献集成(九)》。
而根据薛老师提供的图片看,《围棋文献集成(九)》中收录的棋谱先后手并未完全体现原版记录,而是参考了后期出版的《弈墨》,进行了删减调整。
浙江版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弈时初编》的文字。与《弈墨》的棋评不同,《弈时初编》的局后棋评,更像是全局总评。棋评文字虽少,但在录入过程中,发现有些断句及语气助词不对劲。比如第七局的“五六至六八分开,白势其妙人能知之而不知,本于四六之先断,至此白势孤矣。”
通过请教薛老师,得知国家图书馆中的《中国历代围棋棋谱》中收录了《弈时初编》,而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底本也是采用此版本。
既然如此,那就等不久后返京再做整理也不迟。

半睡半醒编程灵感现

请神容易送神难,终于把自己宿舍号都忘了的神兽送走,感觉整个人一下子放松了。
昨天下午有个工作需要完成,但脑子却一点都转不动,本想躺下休息一下,结果跟前一天一样,一下子就昏睡过去了。
等处理完数据,已经快一点了。估计躺下后脑子里还在想,数据输出到Excel的方式实在太繁琐了,也说不清是梦还是半醒状态下,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忙起床打开电脑验证一下,果然有效而且效率大大提升。看来脑子还算好使。
希望一切尽早进入正轨吧。

《弈墨》整理完成

历时三个多月,终于把《弈墨》整理完成了。
也得到过支持与鼓励,但说实话自己也不知道这有什么用。只能算是一种坚持吧。
虽说这一生最终还是一事无成,但老了回首往事,总比一事不做要好吧。
通算下来,整理是每天早上利用儿子不用电脑的时间,如果不做这个,原先也就是玩手机连连看了。也算没有空耗时光,值得。

AI观古谱:《弈墨》

学生进校,彻底放心

昨天晚上急急出门,唯恐再生枝节,已经顾不上第二天就是中秋。
等上了路,儿子开始有些迟疑不舍。
而把他送走回到家,我们心里也有些空落落的。
但直到他今天通过学校申请,进入校园,我们的心才彻底放下。
终于算是找到组织了,虽然那边现在还没有这边更安全,更不用说那住宿条件与家里天差地别。
但学生终究是学生。

学生终于进京

从本月2号起,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先拿出手机看健康宝的弹屏还在否,然后再打开电脑看济南有没有确诊病例新增。
一天一天熬,滚蛋饭吃了一顿又一顿,只是自我安慰希望在前方。
昨天晚上就把行李打好包,就等今天弹屏取消,立马走人。
结果到了晚上六点半,弹窗终于消失。
一刻也不等,在下班高峰期的车流中直奔西站而去。在车站进京通道,陆陆续续拉着行李箱进去的,应该是同样等待弹窗取消的学生。
这边送走,那边有人接,上了车这才放下心。
八个月,学生终于走了。

贴钱救死扶伤

媳妇在医院检查了一遍,没有任何结果,也就没有什么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不了,就得我出马了。
估计在医院旁观我跟那大哥交流,对我的专业水平依稀有了些认识。出院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同意接受我的恢复方案,从天字桩开始,一个月600块钱。
是我给她600块钱,她每天练习三分钟。
媳妇很满意,一比划,把我手机打落在地,好在屏没事,就是把后盖摔裂了几道。
四个多月前,我莫名其妙从自行车上摔下来那次,为了保护手机,我膝盖的伤现在还疼呢。
这是什么世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