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正途的《怒晴湘西》

儿子假期开始,我便开通了腾讯的视频超级会员,这样可以在电视上把这个学期错过的大片补习一下。
在每天看完《毒液》、《西虹市首富》等电影后,准备睡觉前,利用洗漱时间又插空看了一下网剧《怒晴湘西》,每集时间长短倒也合适。
此前看过简要介绍,因为去年同样是管虎拍摄的《黄皮子坟》实在令人失望,所以开始看的时候是有一搭无一搭的,但看了半集之后,开始追剧。真怀疑这两部鬼吹灯是一个导演拍出来的。
昨天把播出前九集看完了,不觉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就如看正午阳光版的《精绝古城》一般。
到网上查了一下《怒晴湘西》及《黄皮子坟》的百科,发现导演组区别在于原二导演之一管虎转为制片。
曾评论过《黄皮子坟》的失败之处,在于管虎倾注了太多的个人情怀,想拍成自己风格的作品。但这对名著或者已经成名已久的流行小说而言,这种改编,就是夹带私货,对原著不尊重,观众也不买账。
再加上《黄皮子坟》选角也过于轻率,将导演的情怀更是放大到对原作的背叛。管虎很多个人风格鲜明的作品,靠的都是主演的出色发挥,而阮经天之流的演员是难堪此用的。
而《怒晴湘西》成功之处在于尊重原著,以原著为舞台,导演隐于幕后,让有表演功底的演员尽情发挥。
只是不知管虎转为制片,自我纠偏,还是挂名挽回颜面。

错失好版书

儿子这几天在读的《唐璜》,是原人民文学出版社世界名著插图版系列的升级版,属于硬面彩包的精装本。
儿子对书籍的装潢包装不在意,而我对这个版本则并不满意。这套精装本不仅封皮换做硬壳,而且书的尺寸也变大,这样的书并不便携带,似乎是专为我等书脊党准备的。
《唐璜》应该是第一版系列名著中最早缺货的书籍之一,不知道是印数少还是特别受读者欢迎,亦或是买书人把译者查良铮看成金庸大侠了。在淘宝网上这本第一版的价格一度翻番。
因为早年在泉城路音像店,看过一款同名引进电影的VCD,看内容介绍,感觉原著应该是一本很黄很暴力的书,并不适合儿子看,所以在后期购书的时候几次与这本书的第一版失之交臂。
后来看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在历史部分,他以拜伦的一首诗作为结尾。看到这首诗,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被误导了,立马到网上书店搜寻《唐璜》,已经无货。
孤陋寡闻憾事多啊。

大个子孩子心

也不能说儿子不努力,芙蓉街重开业之后,好吃的他,也只是惦记考试之后再去。
昨天返校完毕,我们爷俩中午一起前往芙蓉街饱饱口福。在出回民小区路口,看到一个家长拎着一个毛瑟98k玩具枪盒路过,心知自己没考好的儿子,感叹自己过年没钱可拿了。
我说哪年也没少他的钱,继续努力就好。
儿子小狗脸顿时来了笑容,跟我说起在学校里看到一个教工子女扛着一把98k玩具枪在走廊玩,被班里同学们羡慕围观。我适时许诺只要好好学习,可以以给弟弟买的名义给他买一把。
记吃不记打啊。
到了芙蓉街,我们从南吃到北,又从北吃回南,吃的心满意足,然后到书店转了一圈。还不错,这回知道选择书翻看一下了,也算进步。
在离开之前,照例到乐高区逛一下,意外发现有一把毛瑟98K的玩具枪,比来时看到的还大一号。
买了玩具把家还,一路上眉开眼笑的儿子紧紧夹着玩具,回到家直喊胳膊疼。我说你没必要这么使劲夹着,儿子说:喜欢啊!
儿子从小就喜欢玩具枪,2岁的时候回淄川和爷爷奶奶一起的时候,每天早晨,都让他爷爷或者奶奶帮扛着和他一样高的玩具枪下楼。由于玩得太频繁,枪托后来裂开了,发现为了增加分量,枪托里面还加了一块水泥。爷爷用胶带把枪托修补固定,也不影响继续玩。
那应该是儿子最幸福的一年了。

期末书未停

随着期末考试结束,儿子高中第一个学期也算画上一个句号了。看着那文理分明,历史重演版的成绩,只能是强作和颜,满腹焦虑。
但好歹我当年成绩越差,态度越好,考不好如同世界末日一般,真是无颜见爹娘。而这位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架势,满脸写着“这就不错了,还能怎么着”的表情。
打又打不过,骂也骂不赢,好在春节在即,给他爷爷多烧点纸,求老天保佑吧。
考试结束,加上把罗素两本书看完了,小子心情大好,利用两天课余就把《漫长的告别》看完了。晚饭在餐桌上讨论了一下,儿子用一句“唉,美国人的书”,轻描淡写地把此书和《大教堂》、《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归到一类了。
临返校收拾书包,还不忘再往书包里塞上一本书。估计是刚读完的西方哲学史中有拜伦的章节,这次自己主动选择了《唐璜》。
因为是精装本,我让他把书的外包封面取下来,免得损坏了,儿子说,带着才不会损坏书。
让我等书脊党情何以堪。

无魂之作 无望之作

魔兽电影删减故事背景,可以忍;让兽人如难民一般穿越黑暗之门,也可以忍;为了平衡非玩家观众阵营人数,赋予部落更多的人性,再忍。
但你把洛萨整个拍成一个保安队长,让我怎么忍?是可忍孰不可忍!
洛萨何许人也?暴风城门口竖着五小强的雕像,而洛萨的雕像独自矗立在燃烧平原。魔兽世界登场的英雄,对洛萨需仰视才见。
我看到最早的洛萨画像,是一个秃头老男人,怀抱一个婴儿,手牵一个孩童,满脸愁容,带领逃难的人类在风中跋涉。
大战方显英雄本色。
面对兽族入侵,艾泽拉斯面临毁灭的危机时刻,是洛萨将残存的各种族、各王国联合起来,拯救了艾泽拉斯。联盟的精神领袖洛萨,是最伟大的战士,无冕之王,甚至是王中之王。
而电影里面的洛萨倒是相貌堂堂,制服笔挺,耍酷撩妹,就差一根警棍了。
这样魔兽电影,已经失去了灵魂,只余浮华。
失败也就注定,续集不拍也罢。

放开的小手

儿子从能走路开始,我们一起出门,都会拉着他的手,尤其是小学早上上学路上,按照他同学的话,从后面看就像儿子多么不想上学一样。
随着儿子长大,他的个子还有心理,已经快三年没有拉手同行了。
从开始拉着儿子的手起,是那么习惯,感觉是如此熟悉。
最早牵着的小手,是外甥的手。那时没有经验,总是紧紧攥着他的手,唯恐他摔倒,以至于他上学了,看到他蹦蹦跳跳还总担心他摔跟头。
在放学后吃饭前,牵着外甥的手在小区附近闲逛聊天,曾是一种娱乐和消遣。
在他五岁那年,一次他突然问我:姥爷是干什么的?我说是种蔬菜的,他皱着眉头说:姥爷怎么干这个?我问不干这个干什么,他回答道:比如做个小买卖啦。他那认真还带有遗憾的表情,让我无言以对。
最后放开外甥的手,是在历下大润发前等红绿灯时。正处热恋期的我,习惯性地轻抠他的手心,外甥仰起脸奇怪地看着我,我慌忙松开手。
这一松手,二十年转眼已过。

脑海中的魔兽电影情节

魔兽电影从筹拍开始就颇受瞩目,魔兽玩家对电影的剧情取材也有诸多猜测,主流的观点是拍摄魔兽争霸3混乱之治的情节,因为主线情节跌宕起伏,而且时间距离当时还算大热的魔兽世界较近。
但如果是我,我会选择魔兽争霸2资料片《黑暗之门》的情节。黑暗之门的情节曲折人物饱满,人类与兽族对立阵营情节线交叉进行,各路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更具诗史感。
电影最终选择从魔兽争霸1的情节,应该有自己的野心,想拍成系列电影,但片头开始就简化了魔兽世界的背景设定,也就注定了电影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命运。
曾不止一次和儿子讨论过魔兽电影的情节,要是我们爷俩当编剧,就以艾格文大战萨格拉斯序幕开篇,后面双方英雄逐个登场亮相,人类这边麦迪文堕落,兽人喝血,而第一个高潮则是麦迪文开启黑暗之门。之后是洛萨临危授命,干掉麦迪文,洛丹伦众王联盟,最后以黑石塔决战及结尾。洛萨将星陨落,图拉扬圣光辉耀,这也为下一部电影做好铺垫。
每个魔兽玩家心中都有自己的魔兽电影,但这部电影的编剧显然不是真正的玩家。

大而空世界

前天儿子期末考试第一天,考了四门,有最耗时间的语文,和强度最大时间不够用的数学物理,给他送饭的时候,见到我时那笑容是如此疲惫和勉强。
等上完晚自习回家进门之后,没有像以往那样先拿手机,而是直奔钢琴而去。
我的第一反复就是:考傻了。
昨天虽然考了五门,但强度应该反而小一点,再者怎么说期末考试终于结束,小子回到家也不犯傻了,匆匆吃完饭,抱着手机玩电脑,趁着成绩出来之前先快活一把。
临睡前,和儿子闲聊了一会魔兽电影的话题,谈到兽人穿越黑暗之门的原因,儿子感叹魔兽编年史又吃书了,把兽人堕落原因和电影一样归咎于邪能,而喝血只是为了增强力量而已。
不知暴雪这样设定,是为了对得起电影的版权费,还是想故事的背景扩得更大,但按照暴雪的一贯做派,估计再扩下去又会让上古之神来背锅。
小时候听乐乐的爷爷讲故事,他曾经总结道:说书的没了词,神仙拉一把。而古代小说神仙群集,神通斗法最热闹的莫过《封神演义》,但雷同重复的情节,缺少个性鲜明的角色,使他总难跻身古代名著前列。
而魔兽世界正在越大越空的路上越走越远,如同二傻子在追杀天灾军团时越奋勇,离胜利越远一样。

最早的扑克牌

乐乐的爷爷喜欢给我们买玩具,而最大的本事则是能因陋就简制作玩具。他制作的最早也是最好的玩具,是我们玩的第一副扑克牌。
那时好像是80年左右,还没有进城,农村文化用品还很贫乏,扑克牌属于稀缺货。因为文革之后不久,当时还有大量遗留待销毁的毛主席语录卡片,他老人家就弄了一些回家作为扑克牌的材料。
牌是有了,但还有各种花色,这也难不住他,他切开地瓜,把地瓜块刻成桃、花、尖、心的形状,蘸上红墨水、蓝黑墨水印在语录卡片上,再加以手工描绘,一副扑克牌就做成了。
那时我打扑克认字两不误,扑克水平没有长进多少,语录倒是背了也少。围绕这些语录,他还给我们讲相关的趣事,印象最深的的就是到食堂吃饭前背语录,大家几乎都是背那句简短“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而扑克牌的趣事印象最深的,则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们一起吃过的黑窝窝头,就起名叫“黑桃老帽”。
再后来条件好了,他从张店给我买回一套两副的水浒扑克,在熟背一百单八将的同时,原先那副语录扑克牌也就慢慢散落了。

每到干活倍思亲

都说国难思良将,家贫思孝子,但感觉在我们家,儿子总是靠不住的。在家每次不情愿地干那些拖得不能再拖的活时,总是想到:乐乐的爷爷在多好,这活他爱干。
昨天画棋盘也是一样,画完之后看着差强人意的棋盘,想到当年他老人家给我在纤维板上画的第一张棋盘,那张要规整多了。
我们家动手能力是一辈不如一辈,乐乐的爷爷除了不能修风雨过后的房顶这类专业活,家里的家什活,从穿马扎做拖把,到粘报纸钉杂志无一不精。
记忆中每当他老人家在全神贯注地操作尺笔时,乐乐奶奶总是一脸不屑地跟我们说:你爸也就能干这些细活。
想来他老人家虽未反驳,但总还是能听到的。
有一次他曾跟我说,他也干过很多事,想写一本回忆录,话语间也多少有些豪气在。
他留给我们的文字,只是几段记录他孙子趣事的本子,而搬家过程中也不知夹杂在何处。
不知多年之后儿子会怎么想起我,只要能在和他的孩子说:要是你爷爷在就好了。
那我也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