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打开微博,看到三星杯的半决赛在继续进行。原先的时候,围棋大赛举办方一般都是把本赛分几个阶段,在不同城市进行,三星杯更是独创了小组双败赛制,这样可以延长时间,吸引更多的关注,达到更好的广告效应。
但今年从本赛到半决赛一天一赛进行,还都在三星自己的研修院举办,能省都省了,难怪昨天中国棋手包揽四强后,很多人都开始担心明年三星杯像富士通杯、丰田杯等一样停办。
狗狗对围棋的冲击越来越显现出来,从盘内对局到盘外比赛。
现在看围棋直播,一边开着新浪的棋谱直播画面,一边通过远程桌面打开lizzie分析局势,再也不像原先那般揪心焦虑,更可以无视甚至鄙夷一下灌水区那些自以为是的闲言碎语。
而新浪等转播网站,也省下请专业棋手的钱了,直接在棋盘下面下方,增加了一个AI的胜率分析和变化参考图。
如果不是涉及到国家荣誉,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关注围棋比赛,至少今天的半决赛,连国内的报道都潦草敷衍了很多。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习惯还是不习惯,时代都变了。
作者: 512song
再撞衫
前天一早收拾整齐出门,刚拐上大道,迎面走来了一位比大哥大不少,比大叔小不了多少的行人,见了我先是一顿,然后不由低头看看自己上衣:撞衫了。
这一幕似曾相识。上一次是在三十年前了,那次是在第一次进京,当时穿着一件大姐夫送的外贸亚麻体恤,算是很时尚的,在北师大校园里面与一位大叔撞衫,那动作和表情都是如出一辙。
和儿子对京城的感觉一样,我当时的第一感也是不佳。虽然已经8月初,但气候依然如今年一般炎热。那几天记忆里唯一美好的,就是逛街的时候,从路边冷饮摊上买汽水喝。那时还没有冰箱,汽水是摆放在大块的冰块上面,那次从家里带的钱除了来回车票钱,基本都花在汽水上面了。
这三十年,就这么过去了,来匆匆,去匆匆。
家犬堪用
曾经有个计划或者梦想,整理归集围棋古谱。而围棋AI横空出世后,甚至动了利用围棋AI对围棋历史上的名局及后人的评论汇集整理的念头。
历来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安装测试katago后,发现相对于另一款开源AI软件leelazero,katago可以对无贴目棋局精确分析,也就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katago对历史上著名的官子名局道知对仙角的争棋第一局有了和以往评论完全不同的判断。
因为本人水平低,无法判断katago的分析是否靠谱,就把那局棋谱分析发到一个围棋论坛上。但半个月过去了,不知是不屑我的菜鸟水平,还是鄙夷矿卡家犬的血统,浏览者不少,但无一人回应。
一直想找个机会测试一下家犬katago的水平,今天终于等到了围棋大赛三星杯16强比赛。上午忙完后,下午开机放狗,对比赛棋局进行了实战实时分析。
通过对陈耀烨对申真谞、柯洁对陶昕然、唐韦星对姜东润三局的实战检验,katago表现优异。尤其是最后唐韦星那局,其对局势的几度逆转都做出了与网站名犬相同的判断,尤其是右下角的应对。同时由于katago调整贴目为韩国比赛的六目半,在盘面差超过7目时,已经先于大狗判断唐韦星优势。
看来,家犬出身低微,但还是堪用之才。
只是当关机那刻,感觉如此清净。等媳妇的彩票中奖了,咱也买张TESLA T4换上,那遛狗就更有面了。
AI难测人心
前天之所以想起升级leelazero的权重,是因为leelazero在短时间内连续放出了239到242四个版本。
按照以往的权重发布规律,一般都是在一个新权重对旧权重的胜率达到一定比率之后才会发布。但此次权重短时间频出,显然不正常。
而这都是利益闹的。
据网上有网友披露,为了参加前几日在日照举办的世界智能围棋公开赛,国内几个魔改eelazero的围棋ai团队,给leelazero上传假棋谱来干扰其正常训练。
不知此消息是否属实,但如果真的能够干扰到leelazero的权重,绝对不是我等矿卡散户所能做到的。
魔改也就罢了,这已经成为国内的一个传统:国外一开源,国内就自主知识产权。但通过虚假数据干扰给竞争对手AI下毒就太下作了。
如果将来人类毁灭,绝不会毁灭于AI之手,而只会毁灭于被AI加速堕落的人心。
狗狗争斗之半目天堑
前日将矿卡机开机,更新Leelazero的最新权重后,让leelazero执白与katago对弈了一局,。
自从上次加倍leelazero的playouts值后,leelazero执白对katago便优势明显,往往不到中盘便胜率超过六成。此次对局也不例外,在同时吃掉黑棋左右上角两块棋后,胜率已经超过九成。
katago的认输默认设置是胜率低于一成,以往这种情况下,katago一般坚持几手就会认输,但此局有些例外,katago利用“弃子”形成的厚势苦苦追赶,即便在leelazero自认胜率一度高达97%的情况下,坚持收完单官才认输。
因为感觉异常,就又用lizzie调用katago的引擎进行了分析。katago的胜率分析和leelazero差别不大,但katago的有目差显示,在终局后,我偶然发现目差为6.9,忽略小数点,应该是7目,也就是说在黑棋贴七目半的情况下,黑棋只输了半目。
我在屏幕上数了一下,果然是盘面7目。为了确认,又搬出久未使用的棋盘,将棋谱重新摆了一遍。果然,黑棋184子,无论是中国数子还是日本数目,结局都是只输半目。
半目天堑。
当年曹薰铉与弟子李昌镐在一局结束后得知输了半目,喃喃自语道:又是半目,围棋真没意思……
我似乎听到了katago不顾认输胜率设置,在苦苦追赶了大半盘棋终于还是输了半目的一声叹息。
这只是我的自作多情罢了。
katago只是一个程序。他没有遵守认输胜率设置,只是因为作为一个为不退让为特色的围棋程序,同时又具备目差判断功能,让它在目差计算的基础上,继续对局的优先级高于胜率不足认输而已。
机器就是机器,它不会有感情。有感情的是我,而这情感源自几千年来人类在纹枰之侧演绎的悲喜血泪。
围棋终究是人之围棋。






怀旧与情怀
都说Intel是牙膏厂,最近网易在魔兽世界怀旧服的服务器数量上,也在跟着学挤牙膏,开服后分批新增服务器,三批增加了12台服务器。
估计网易也已经预估到怀旧服开始会火爆,但能火爆多久,他们心里也没底。
这年头情怀牌好打,但情怀也不能当饭吃。
我和儿子从国图回来的路上,也在讨论即将开服的魔兽怀旧服,讨论要不要注册一个,注册的话选择哪个阵营,什么职业。
先用排除法,首先排除了需要买箭、喂宠物的猎人,然后又排除了插图腾的萨满,最后排除了不隔揍的暴雪亲儿子法师,决定新建一个部落战士,简单血多,还能排副本的时候冒充个T。
我们爷俩开始玩魔兽,是赶上巫妖王之怒的尾巴,缺钱少装备跑断腿。等大灾变开服后,感觉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光自由排本就看着等级蹭蹭往上升,也就错过了很多任务支线。
那应该是魔兽世界快餐化的开始。
如果真让我们回到怀旧服,没有了重复再重复的世界任务,但又有多少精力和时间消耗在那漫长的任务线上呢?
唯一动心的就是那被暴雪砍掉的《爱与家庭》任务线了。
ubuntu server18.04下安装使用wkhtmltopdf
自从不再折腾odoo后,很久没有使用wkhtmltopdf了,在ubuntu server18.04下使用wkhtmltopdf会提示Cloud not connect to any X display的错误,可以通过xvfb执行wkhtmltopdf。首先安装wkhtmltopdf及xvfb:
sudo apt-get install xvfb
sudo apt-get install wkhtmltopdf
然后再执行xvfb-run wkhtmltopdf $source $destination命令就可以生成pdf文件。
过客的家
儿子闭关学习一月来京城休假,但除了唯一主动提出照相留念的国家图书馆,对京城的感觉并不好。
主要是京城留给儿子的记忆,无论是体大的游泳馆,中关村书店的电梯,还是烈日下体大到华联的觅食之路,都是他难以挥去的童年阴影。
加之此次我们一家三口的第一次集体出行,又是在艳阳高照挥汗如雨,所以儿子宁愿窝着不出门,看片子玩游戏。
好在此次京城之行,没有亏待儿子嘴和胃,连吃几天附近的日料小店,尝鲜加重品,连服务员都认识我们一家三口了。
原先认为有锅就有家,但此次只是开火做了一顿白米粥早餐而已。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儿子暑假初期,学校组织到甘肃游学。游学归来和儿子闲谈,谈到了敦煌,谈到了兰州拉面,谈到了火车两侧半小时都不到头的油菜花,也谈到了那里献身国防的祖孙三代,而那时儿子的眼神和语气中,满是崇敬之情。
如果将来儿子怀报国之志远赴他乡,就由他去吧。
哪里都是家,只要他感到满足。
陪书虫初进国图
早上和儿子步行半个多小时,前往国家图书馆参观一番。
周一的缘故,人不是很多。进门之前,看须知遵规矩,静音手机,合力将自带矿泉水喝光。
进了图书馆阅览室,爷俩轻手轻脚逐层参观浏览。儿子第一句压低声音的话就是“什么书都有啊”。我们穿行在书架间,儿子不时驻足停留查看,偶尔还蹲下仔细观看书名。
图书馆中有看书的,有睡觉的。出了主馆,终于可以提高声调。儿子总结,学习的里面很多看工具书的,不少是家里那种计算机书,还有在做暑假作业的。而我看到一位在那里看一本三年高中两年高考的书,应该类似儿子他们的五三系列。
出主馆左侧,有卖书的摊位。儿子对摆摊颇有微词,因为今天阴天,空气潮湿,书籍摆放在那里对书籍不利。而右侧的国图书店,儿子更是觉得图书馆卖书颇为不妥。
相对于只顾捡便宜书的老子,儿子才是真正爱书之人。
在等公交车的时候,问儿子什么感觉,儿子说累。累的不是腿脚,是心累。
想来小子是看到这么多书,想想将来的求学求知之路,已感觉到累。
但是,等过几年,小子就会发现,读书才是最幸福最轻松的事。

类型与演技
乐乐的爷爷曾经有个论点:长得再丑的人,看习惯了,也觉得挺好看的。
他老人家跟我说这个的时候,是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论据的对象是郎平。
这个主观的改变首先还是因为喜欢,因为喜欢而越看越顺眼。
有很多时候,也会因眼熟而眼顺,进而喜欢。
14年为了跟上潮流,曾问过新同事睿康,他们那一代中最红的艺人偶像是谁,康思考一下,说最红的是鹿晗。
当时我这落后老派之人,对鹿晗名字都陌生,后来是看跑男才逐渐熟悉。
看的多了,算不上喜欢,但还能接受。后来看了几部鹿晗拍的电影,演技端的是英俊潇洒。
当时还瞎操心,突发奇想,鹿晗在演技上要想突破,可以拍电视剧《连城诀》扮演狄云。如果能把这个人物扮演好了,哪怕只是尝试扮演,那收获足以让他的演技上一层楼。
想来鹿晗不屑做此破坏形象的尝试,也不会有制片人敢冒险让他扮演这样的角色,而宁愿用影片中的角色去将就鹿晗的类型,用流量换票房,哪怕冒险是赌票房。
所以演员鹿晗始终只能是鹿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