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无畏观战感:Katago二子再屠龙

katago在6月22日发布了1.45版及最终权重,棋力大幅提升。因为室内温度较高,所以只是断断续续用40B进行了例行的十番棋测试,同上一版本及权重一样,对leelazero依然是压倒性的优势。
在第十局时,leelazero的274权重推出,前半盘二者选点重合度高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早早落了下风。但在双方接触的情况下依然不敏感,被katago通过攻击确定优势最终败落。
上一周,托中高考的福,天气凉爽了不少,于是又调用katago的20B权重与leelazero274权重进行了十番棋。结果出乎意料,katago一扫前两次1万playouts十番棋的疲态,同40B一样,实现了对leelazero的零封。
于是又动了测试让子棋的念头。40B权重让二子棋,pda按照0、1、1.5逐步提高,结果三连败,期中第三局是屠龙未果反被屠。将pad调整到2后,进行了最后一局,在后半盘的对杀中,leelazero再次出现漏算,大半盘棋子被杀。
而在leelazero败着弈出前,其形势判断就已经有些悲观,胜率计算要低于katago的判断值。这估计与leelazero的训练以固定贴目有关。
虽然分先katago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考虑到贴目及让子情况,真正要让二子取胜,还是很难的。

https://mp.weixin.qq.com/s/ry7ezJ806LDoV5RmAtxYgg

为信仰而牺牲

曾经在以前的随笔中总结,贯穿《捕风》全剧的是牺牲,义无反顾的牺牲。
那时候看的时候,其实看的并不完整,过年后在调试小米盒子的时候,看了本剧的开头的十几分钟,那是全剧最为压抑的部分,也是对全剧背景氛围最好的渲染。
而全剧最为激昂的部分也在这十几分钟里,化妆后的钱之江与同志们一起吟唱国际歌。如果结合这前后的情节,这段并不突兀与生硬。在白色恐怖面前,这是他们互相激励,也是自我激励的最好的方式。
如果不是代主任想确认密电没有泄露,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时代背景下,钱之江早就会像事后的汪处长等人一样被灭口了,虽然他也曾是警备司令的红人。哪会像现在谍战片里面的主角们纵横阖闾那么潇洒,甚至是猖狂。
现在的谍战片,按照网络小说的说法,可以归作爽剧。
钱之江这个名字,肯定是致敬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的。
钱壮飞潜伏在中统的身份,是一个灰色人物,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解危济难,留名青史。
电视剧中钱之江的遗言是佛在心中,在心中的其实是信仰。

王奎荣的代主任

电视剧《暗算》的第三部《捕风》中的大BOSS代主任,看网上有报道,最初是由李立群扮演的,甚至李立群为了这个角色专门购置了布鞋。但不知什么原因,换成了王奎荣。
王奎荣在片中的演出,嬉笑怒骂不可谓不精彩。片头部分指挥发报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一听就是狠角色。后面阎京生自杀后,借机布局,拿着裤衩声色俱厉。在飞刀营救失败后,对着被禁闭的人等,毫不掩饰猫捉老鼠般的幸灾乐祸。最后与钱之江的交谈,又透露出不能全胜的遗憾。
但还是觉得有些缺憾。可能看王奎荣的片子多了点,感觉王奎荣塑造的人物,第一感觉是恶,从无论面相还是到表演。
而李立群的感觉则是坏,阴坏阴坏的。有种不知道这家伙下一步要干什么坏事的恐惧。
这可能会与捕风部分的氛围更为契合一些。

近期谍战片的套路

前几日无聊的时候,本想看看热门网剧打发时间。没有看最近大火烧脑的《隐秘的角落》,选择相对简单可快进的《局中人》看一下。
但看了三集多,还是放弃了。
看网上评论,也是高开低走。评论主要焦点集中在主演表演过火,女配角脸盲等。
这部剧有投机取巧之嫌:以小说剧情搭台,双生唱戏,辅以一众靠谱的配角。
这算是这么多年来非流量谍战片的套路了。但不是每部剧都能有《潜伏》这样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黑马原著,也不是每部的编导都有《暗算》这样的改编功底。
剧情的单薄只能靠主演“爆”演技,那就是双输了。
在那视频网站上,还看到了柳云龙新剧集《胜算》的预告。看完了之后期望值不高,原因同上。而且套用80年代影评的话:日本人哪这么看重一个中国属下?
唯一有点兴趣的是柳云龙和李立群的合作,这应该算是弥补当年错过《暗算》的一个遗憾吧。

生不逢朝的陶侃

《南北战争三百年》翻看的差不多,对两晋历史兴趣也浓起来,于是又到亚马逊下载了免费的两晋演义,算是作为一个时间及事件线的参考。
免费版就是免费版,本来排版就马马虎虎,再加上蔡东藩的书中,是大叙小议。纸质书里面议论文字以小号字区分,但在电子书里面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坚持看到刘渊起事,五胡乱华开始就实在读不下去。
但就在那几章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陶侃。
知道陶侃是因为他的后人陶渊明,进一步了解则是通过《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属于志人笔记,时间线顺序杂列。原先一直以为陶侃这江南定乱牛人,是南渡后起之秀,却原来早在八王之乱中,就已经初露峥嵘。
原以为是陶侃只是错生了年代,现在看,只能说是他错处了朝代。他在各大势力的攻讦讨伐中声名显赫,但却错失了青史留名建立卓勋更大的机会。
不提什么民族融合,那就是一个亡种灭族的危机时刻,陶侃终未成民族英雄。
甚憾,为他那虎妈。

兵王刘裕

虽说从识字以来就对历史有所偏好,但对两晋南北朝的了解,也仅限于历史课本上的内容而已。也是从那些有限的资料,感觉那就是个混乱而糟烂的朝代,更是不愿深入探究。
最近这几天读《南北战争三百年》,这个印象似乎更为加深了,而唯一读来精神一振的,就是刘裕的北伐。
因为《世说新语》中涉及刘裕的内容很少,对刘裕的印象仅限于辛弃疾的《北固亭怀古》,再就是新浪历史漫画系列里面的《从赌徒到皇帝》。
刘裕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兵王。他的奋斗史,其实是北府兵的发展史。刘裕因北府兵登上自己事业顶峰,而北府兵也因刘裕在那段灰暗历史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也就难怪辛弃疾会感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默默服务的百度

昨天开始搜集整理一些高考资料,一是早做准备,因为现在网上的资料实在是有些不靠谱,而那些收费的,同样未必靠谱。再就是也算是为学习做一些数据测试。
搜集的时候发现,资料的确不是很全面,更谈不上规范,估计是当初搜集的时候数据来源不同,只是照搬了。其中好的网站提供内嵌广告的Excel文件,有的资料是网页版,不少依然是那种分辨率不高的图片,而且右下角的水印还是重叠的。
Excel文件最好,网页版也凑付,只是图片版的表格不太合用。今天想起上次测试百度文字OCR接口的时候,里面也提供表格识别,于是测试了一下。
测试参照的一篇文章特别提示,效果很一般。经过实际测试,可能这几年的技术更新,效果还是不错的。文字识别率基本完美,表格中的数字本身识别率也非常高,出错主要出错在首位和末尾数,还出现了前面一格中的末尾数字跑到后面一个最前面的情况。
整体还是满意的,虽然每天免费次数只有50次,但作为应急工作还是堪用的,毕竟手工录入也会存在偏差。
最近对百度的印象好了很多,这就是所说的吃人家的嘴短吧。

被忽略的骑射技术

昨天下雨,有种秋天来临的感觉。
下雨天读书好时节,把书架上剩余的《南北战争三百年》拆封,开始翻看。
书买了有段时间了,当时是先看的新浪博客上的文摘才购买的。翻看了几章节,感觉书买的很值。作者广征博引,非网络上那些拿着古书贬古人,夹带私货的文章所能比。
书名虽然是南北战争三百年,但书前半部分是从先秦开始,主要论述骑兵战术的演变,也就是从骑射到冲击战术的演变,并将动因归于政治集权化。
如作者所援引的西方马镫发展史料,是技术发展促进了骑兵战术的演变。但作者似乎忽略了另外一个技术因素,那就是骑射战术中战士的弓箭技术。也正是因为中原民族骑射的弱势,才会不得不采用集团冲击战术。
之前看过一些资料,弓箭的使用或者说箭术对战士要求很高,弩的出现就是为了降低战士的技术使用难度。包括书中所援引的“后人”戚继光所谓超前的火器化,也有此原因。

告别阿里云

前几天接到一个杭州的电话,以为是广告电话就直接拒接了。之后才想起来,应该是阿里云的客服电话,提醒云服务器到期的。
抓紧时间又把服务器迁移工作检查了一遍,顺便把新服务器进行了软件更新,也算是跟阿里云说再见了。
阿里云现在估计已经布局完毕,所以已经无心也无须再打价格战。因为即便是所谓优惠服务器里面,CPU也是有限制的。
这点作为后来者腾讯就要厚道的多。我购买的3年期服务器,内存已经升到了2G。做网站本是绰绰有余,但跟预计的一样,备案遇到了麻烦。
好在价格便宜,家里虚拟机的点钱也不过如此。于是转做自己的jupyter服务器兼markdown资料存储器。
今天试着把colab上面的程序都转移到新服务器上,顺便测试了一下昨天的图片转PDF程序,虽然CPU只有1核,但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去年外甥在测试运行于腾讯云上的系统时,多次出现死机的情况,而同样配置的阿里云则没有问题。当时我还开玩笑说,腾讯不会把淘汰下来的游戏服务器改造成云服务器了吧。
现在看,为了拉近与阿里云的距离,腾讯是真下血本了。

提前备战高考

按照以往惯例,高考的第二天报纸上都会登出高考的试题。今天因为没有出门骑行,也就没有下楼拿报纸,但看时报的数字版,里面并没有试题的资料。
网上尤其是微信上倒是有不少所谓的真题,解析之类的,有的居然还要关注公众号,申请注册码才能下载,但下载下来一看,想骂人,非常想骂人。但想想昨天某人给我戴的高帽,什么文化人,书香门第,还是忍了。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网上资料基本都是分辨率不高的图片,山东卷更是稀罕。从网上找了几个相对清楚一点的,用在线的smallPDF转换,刚换了三门,就提示我需要购买专业版。
又想骂人,还是忍住了。
免费的的确不靠谱,好在还有免费colab可用,通过齐鲁晚报的电子版搜集了图片,转换完了,看着那马赛克般的文字,自己都不满意。
最后决定还是去买份报纸回来。路过自己报箱的时候,顺手拿出时报,发现里面还是有高考试题的,只是,跟着微博、微信等学坏了,一版九宫格。
是不是需要再配个放大镜?
难怪网上的图片分辨率都这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