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看电影,都是在大队场院里搬着板凳看。记得一次坐在乐乐爷爷腿上看过一部电影《燎原》。他告诉我,这部片子曾经被禁过,现在是重映。
后来高中上历史课,讲到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回想起来,原来被禁是因为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有刘少奇。
课上历史老师专门离开课本插了一些内容,说安源路矿大罢工,是我党建党初期组织的最成功的一次大罢工。主要原因是罢工目的明确,组织严密,注重双方谈判,达到工人诉求后适时收兵。
当时主要领导人是李立三,负责谈判的是刘少奇。不知后来给刘少奇安的“工贼”的罪名是否与此有关。
后来与安源关联的文艺作品也不少,如柯湘的“家住安源”,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等。
适时收兵不易,不死一人更难。而往往被历史湮灭痕迹的,多是这样平淡的大智慧,大无畏。
作者: 512song
变相样板戏
这十来天,每天早上送饭后陪打吊瓶的时间,除了看kindle、打字,就是断断续续看电视。
房间里的电视早上播放的是正剧,从《隐秘而伟大》到《觉醒年代》。今天演到巴黎和会关于青岛问题的关键时刻,此前形象高大上的胡适,“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的狐狸尾巴已经露出来了。
刚开始看《觉醒年代》,似乎颇有当年《走向共和》之风,剧中人物众多,演员演技在线。但断断续续看了几集,实在看不下去,又不好打搅别人看,就正好跑到房间外面去了。
问题跟国内近代历史人物题材电视剧的通病差不多,一是想通过大人物的生活化,来展现大人物真性情的一面,拉近与观众距离,彰显人物真实性、剧情合理性,但又不能有损人物光环,束手束脚更显虚伪。
再者就是贬一个抬一个,无论是反面小丑还是落后分子,如同样板戏一般,就差脸上抹成白脸,画上豆腐块了,不免令人作呕。
目前看塑造比较成功的,也就是马少骅扮演的蔡元培了。除了马少骅的演技,还有就是蔡校长历史中正的声誉了。
好在从明天起,不用再看了。
开怼丈母娘
昨天早上起来,还内心自我吹捧,一年多经历让我心态好多了,结果上午送完饭就跟丈母娘怼上了。
本来开始挺和谐的,结果讨论到国家大事中美谈判,我就以复关、入世的历史事实,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把老太太惹急了。最后来了一句:我觉得你说的不对,等美国人打过来,你肯定是汉奸。
活到老学到老的丈母娘,前几天刚问我怼字怎么读,什么讲,看来是有备而来。
但你可质疑我的厨艺,我的脾气,但不能质疑我的人格。
士可杀不可辱,女婿姑爷也一样。
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我当即拿着她那个时代熟悉的人物表态:我跟她外孙虽然不能像朱自清那样宁死不吃美国粮,但打死也不会当汉奸。
电视里正播放《觉醒年代》,我回头以里面人物胡适的事例说事,直接把她老人家归到“爱国贼”一派里面去了。
中午回家准备午饭气还没消:向来都是我给别人扣帽子,今天被别人给扣上汉奸的帽子了。
结果拎着餐包出门,顺手就把门给带死了。要不是楼下志远同学中午回来午休,拿了备用钥匙,中午送完饭就要在外面游荡一下午了。
结果饭送到,我这气鼓鼓,人家跟没事人似的。还是她闺女总结的好:她老人家最近是把别人惹急了,她不着急了。
今天晚上想想去年这个时候在伟东,吼破嗓子,那边一付“懒得理你,说了你也不明白”的表情和姿势,觉得家里有人能怼,还是挺好的。
半年已过
如果不是关注儿子一模考试的日期,还真没有发现,半年已经过去了。
就在一年前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意识到危险将近,还憧憬着次年高考后一家人团聚的新生活。
半年来,一天比一天归于正常,首先恢复,也最不应该恢复的还是体重。
在去年那最难熬的53天中间时间段,几近崩溃的我曾经似乎听到、看到老妈在喊着我的名字,说: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啊。
那时,我以为她不肯离开,是她舍不得离开,是她想让我在那里,而不在别的地方;她想让我看更多人情冷暖,悲欢离合,看我曾经看不到,不在意的的东西。
经过这半年,尤其是这十几日的经历,我发现她那时想让我历练的,还不止那些。
现在,发现在失去她以后,我已经没有什么是可怕的了,曾经的怕失去,怕欲而不得。
不怕事,尽力而为,一切都挺好的。
英雄抱团
今天把kindle里面圣斗士第二辑,8到14卷翻完了。勇闯十二宫应该是圣斗士系列里面,早早到来的高潮情节。
日本人热衷于双雄对峙的情节,从最早的宫本武藏与风魔小次郎生死决斗,到现在依然延续的柯南与基德的相互拆台。圣斗士无论是十二宫还是后续的海王篇,无不是两两以命相搏的热血对抗。到了冥王篇,更是由单打独斗升级组团群殴。
此前看过一篇对比漫威与DC的文章。评论到,DC之所以被漫威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就是不会充分利用自家的超级英雄资源,只会各自为战。而漫威票房爆发,始于《美国队长3:内战》,一众早已登场的超级英雄,纷纷登场列阵,或结党群殴,或团结对外,观众看的眼花缭乱,热血沸腾,漫威也赚的盆满钵满。
当时看罢评论,就想:如果日本人拍DC超级英雄电影,应该差不了。
现在网上最火的国外电影,就是扎导版的《正义联盟》,而套路就是上面所述的超级英雄报团。
不过,记得当年扎导半道被开掉,也是众望所归,甚至现在被津津乐道的闪电侠趴在神奇女侠身上的桥段,当时也被加朵骂的狗血喷头,媒体上一时声名狼藉。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可谓成王败寇。
旧书旧回忆
这几天陪护时间有些零碎,就开始看kindle里面,前段时间打折活动中购买的《圣斗士》。
打开书后,却怎么点也没法翻页。开始以为是漫画书文件过大死机了,但退出后,打开其他书籍都没有问题。继续狂点翻页,依然没有反应,不由心中大骂亚马逊这个奸商。
后来不经意发现,原来电子书跟实体书一样,都是竖版右翻页的,这跟以往普通电子书翻页操作正好相反。
书看的很快,看这类书,主要是内容上核对记忆,安慰自己,记忆力还没有衰退。
同时又回忆起相关过往:东图一楼那半屋子的书,一周两本的礼物,蜡烛下给外甥讲书,燎了他的头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看完前七卷后,今天上午有感而发,把最近文章里面的男主角写死了,居然还有些伤感。晚饭跟儿子吃饭时候聊起,儿子援引虚渊玄等人的作品安慰我。的确,对悲催的主角来说,死亡也是一种解脱。
不耻下问
今天傍晚我跟媳妇兵分两路,各自送对方做的晚饭。
儿子因为放学后做值日,出来的比较晚。时间有些紧,我拎着饭包,紧跟在儿子后面往辅导班那边赶。
因为最近写的东西有点卡壳,需要向儿子请教,也算是调节一下儿子紧张的神经。
我们爷两个边急匆匆赶路,闪避着行人和车辆,边讨论请教平行宇宙。按照平行宇宙学说,一个事件不同的过程或一个不同的决定的后续发展,是存在于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
请教儿子算是请教对了。儿子从魔兽的青铜龙时间线,到复仇者联盟的平行宇宙,再到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还有几个我完全没有听过,也听不懂的理论,或回答我的疑问,或提出自己的理解。
到了辅导班楼下,至少,我是意犹未尽。
不管是不是不务正业,高考还是早点结束吧。
忆苦思甜吃煎饼
中午送饭,是按照早上要求买的泰安煎饼。
回到家自己做饭的时候,惦记电脑里面的活,也就懒得再热馒头,直接用带回剩下的煎饼,卷土豆丝解决问题了。
这也算是自己能做饭后,有史以来第一次吃煎饼。
在原单位出差最多的地方,就是泰安。每次基本都有同去同事专门去买煎饼,或自己带回家,或帮同事捎。
每每此时,心中都有一种鄙夷之情:真是有福不会享。
反正我是从小吃煎饼吃怕了。那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不用再吃煎饼了。用乐乐小姑姑给我灌输的幸福生活标准就是:吃混面馒头也行啊。
看来,幸福生活实现也挺容易的。

文人名医
前天晚上正在家看微信公众号,媳妇回家,顺手就把手机扔沙发上去开门。过了一会媳妇打开手机,一看标题,问金大妞是谁?
赶紧给媳妇解释:别光看后面啊,前面还有一个名字呢。
文中提到姜老太和王异,都出自东汉皇甫谧的《列女传》。原先提到《列女传》,只是跟刘向和范晔联系起来,没想到原来有所识的几个变态妇女的一些变态举动,作者原来是皇甫谧。
今天去送饭,嫌电梯太慢,就直接走楼梯。楼梯两旁墙上挂了许多中国历史上名医的画像和事迹。有熟悉的华佗、张仲景等,在一个角落看到一个陌生又有点印象的名字,走过去了又退回来,一看居然就是皇甫谧。
原来这位老先生还是一代名医。
再想想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的文笔,古代有学问的人,都是高人呐。
淤青应验
最近心血来潮,三分钟热肚子,想把原先一个情节构思形成文字。忽悠媳妇,说女主角集成了她所有优点和美德(那估计也没多少了)。然后还一本正经一起给主角起了一个又俗又土的身份证名字:真美丽。
今天白天陪护的功夫,还在脑子里构思真美丽脸上的两处伤:左眼熊猫,左嘴角淤青。结果晚上媳妇带着腿上两块淤青回来了。
中午媳妇出门办理去年遗留的事务,在门口骑了一辆新青桔,一路下坡眼看就到前面十字路口红灯,突然发现那青桔单车居然没有车闸!
还好媳妇急中生智,物理惯性原理学的还不错,弃车向前一跳——摔到一辆电动三轮后面了。这跟小说里人物的身份可不相配。
三轮司机还下车看看车后面,估计不是关心自己破车,是奇怪怎么三轮车还有被碰瓷的。
不过媳妇虽然人倒了,脑子还是很清楚。先检查自己手腕上的镯子,确认上面的尘土不是划痕,这才反应到自己腿上的伤痛。
看来,下一步不写真美丽倒霉了,要写真美丽彩票中大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