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部分都没有在家待着,路上还有闲时就整理在简书上的连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就新建文集,并购买了连载功能,将原先的文集中的文章转入新文集。
简书客户端的功能有些简陋,文章在转入过程中,相当于编辑、修改文集再发布。每天有文章限制不说,发布中还出现了文章被锁定的情况。
这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而且被锁定的文章以前也被锁定过。所以也就处惊不乱,直接进行申诉,转人工进行审核,很快文章就解锁了。
这种锁定并不是我的文章有问题,只是系统的机器审核,读取违禁词库中,以为文章还有违禁词而出现误杀。
而连续锁定,表明系统并未进行改进或者升级,还算不上AI。
作者: 512song
一年后的走神
今天早上,媳妇跟我“倒算账”,说我昨天走神严重,火车站找不着人还找错检票口,火车上又记错了座位号。
的确如此,昨天上到火车南站候车大厅,看见那边的入站口,就开始走神。
去年春节前,大姐把老妈送到那里入口外等我,而我想当然在地下入口附近跑来跑去,好在最后时刻在一个靠谱的志愿者提醒下,上楼找到了不慌不忙在那里等候的老妈。
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她的衰老,包括她自己。更没有意识到,疫情将席卷全球,多少家庭被波及。
去年的今天,是那53天的开始。
奥运羽毛球女单决赛:难得轻松
晚上媳妇跟我一起看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决赛直播。在陈雨菲2:1战胜戴资颖夺得金牌后,媳妇说:只能用帅气来形容这运动员了。
虽然激战三局才夺冠,但看直播过程中心情不是很紧张。看了这么多年羽毛球比赛,已经很久没有看到陈雨菲打球这样轻松的了,从表情到打法
之前的女运动员从脑残那位开始,大多都是一脸苦大仇深。
戴资颖最后的落败,应该跟体力有很大关系。决胜局想通过换球来获得一点喘息时间被裁判否决后,她的表情也决定了最后的胜负。
复读的理想与现实
高考成绩揭晓已经一个多月了,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寄发录取通知书了。学校家长群里,却开始有人讨论复读的话题,说是成绩考的不理想,不复读对不起多年的苦读。
只怕是孩子苦读年头加一,信心满满离开考场。进入阅卷阶段,阅卷老师一看:这个学生的卷子字迹很面熟啊……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还有九十分把在阅卷老师手里。
庆祝仪式的进步
今天晚上比赛中,马龙以4-2力克樊振东,蝉联了奥运会男单金牌,他也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位卫冕乒乓球男单金牌的运动员。同时也达成了双全满贯的伟绩。
赛后,马龙与樊振东共同展开了一面中国国旗,昨天女单赛后,陈梦与孙颖莎也做出来同样的举动。
08年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马林在击败王皓夺冠后,独自一人在那里抒发压抑已久的感情,将再次痛失金牌的王皓晾在一旁。
第二天跟同事聊起来的时候,觉得马林做的很不地道,无论是作为球员,还是作为队友,最起码要跟王皓一起庆祝一下,最好能一起展一下国旗。
看来当初我们的感觉没错。
出线仅剩理论,女排无力回天
下午奥运女排小组赛,中国队负于俄罗斯队,沦落到小组出线与国足一般仅限理论上的地步。
本来第四局形势一片大好,但在俄罗斯更换发球人后,中国队顿时崩溃。这本不应该是郎平的水平,但球队用人的捉襟见肘,让她产生了顶一顶就能挺过去的侥幸心理。
奥运前看过上届奥运会中国队对荷兰队的录像。那场比赛中,因为对巴西队的糟糕表现,被我戏称为“不满姐”的张常宁其实表现尚可。
但五年后,她的水平,无论技术还是心理,也就停留在当初的水平上。而中国队缺少了当时场上低调的全能战士惠若琪。
因为奥运会后退役,缺少了其后世界冠军的她,作用被低估了,就像当年的梁艳一样。
同样被动换血而换血不彻底,希望这不是汉城奥运会的重演。
胜利者孤独的背影
今天下午看男子三米板跳水直播,又看到了拿到了德国运动员狂喜相拥,庆祝历史上第一枚该项目的奥运会奖牌。
早上女子四人双桨中国队强势夺冠。看直播的时候已经临近终点,听到解说员声嘶力竭的声音,看到的却是二三名激烈争夺的画面,当时还以为只是为中国队突破而兴奋,直到冲线才看到原来中国队夺金。
也不能说日本人小家子气,故意减少中国运动员的镜头,只能说是优势太大,冠军已无悬念,除了中国观众,没多少人关注。
也算是一种孤独的背影。
同样银牌,不同泪水
下午迎着雨回到家,打开电视观看奥运直播。
电视上正在直播女子十米台双人比赛,播映画面上,美国一个跳水运动员,正抱着她的教练喜极而泣,眼角的泪珠清晰可见。
看着架势,心里一惊,以为又延续昨天大热必死的颓势。接着听解说才知道,原来是美国队员在庆祝突破性获得奥运奖牌。
回想昨晚兵乓混双赛。同样银牌,不同的泪水。那样的泪不流也罢。
有压力总是好事
为了辅导上初二姨家妹妹的数学,儿子今天难得把手机放下,拿着她期末考试的数学卷子研究了半天。
可惜妹妹不领情,跑一边去了。儿子只能跟我进行了只言片语的分析。
看着熟悉的试题,儿子思绪又回到了初中,那个他认为最好的时期:老师鼓励读书,与同学可以脑洞大开地讨论。
当然也有压力,就像他昨天感慨的那样:压力无处不在。
不知里面有多少遗憾,有几多心酸。
中学压力已经成为过去,大学压力就在前方。有压力总是好事。
升级简书连载
因为进入六月份后的高考,简书的连载已经停更了一个多月。近几天小说结局走向构思又出现纠结。
这几天又把前面的章节重新看了一遍。看完之后,自我感觉还算良好。感觉当初即时写还是对的,现在看很多当时的灵感,自己都觉得意外。
这也为继续写作重拾了信心。
在翻看的过程中,感觉原先文集的结构阅读起来颇为不便,索性重新新建文集,并升级购买了连载功能。
这样一来,阅读就方便多了,花费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