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可小众而不可俗

最近家里那位回家想看电影,小米盒子里面免费电影少得可怜,反倒是云视听极光要大方的多。在看过一部段奕宏、俞飞鸿的《爱有来生》后,喜欢上了文艺片,前天又自己选择了《送我上青云》。

我对国内的文艺片一项不感冒,也只是兴趣不大而已,但陪着看了一会后,感觉这部片子的编导,已经不是小众问题,不是自命清高,而是像片中男主角说的“丧”了。

在本片编导眼中、笔下、镜头里,社会上一切都是丑陋的,无论家人、朋友、同事、恋人、老板与下属,所有一切间都是利益。也许在他们意识里,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要拍出来警示世人:这世界是丑陋的。

似乎唯恐怕观众不警醒,片中的丑陋几乎到了极致,丑陋而俗,虽然在袁弘客串的上门女婿角色,用接受别人跪拜满足自己的虚荣,使用了所谓的隐喻,但真的算不上文艺片,俗之又俗。

因为这些丑陋,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说习以为常,不需要解开遮羞布。只是太过丑陋,不必提溜出来恶心别人,也恶心自己。

很奇怪梁冠华也掺和进来,扮演了一个脸谱化的角色,操着比狄大人的官腔还刻板生硬的奸商语录。

最近电影《扬名立万》成了票房黑马,口碑也开始飙升。片中主演喻恩泰在谈到票房和艺术无法两全,他会选择选择票房,因为艺术还有时间去追求,而票房没有了,合作的机会都没有。

打着文艺片旗号的《送我上青云》,估计是没有机会了。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多好的词句,真是可惜了片名。

不正经的《西游怪记》

儿子上大学跟我们那时候一样,大一没法在图书馆借书,只能等到大二。

但好在他有足够的书可以看,我那时则需要期盼一年后,拿到图书馆借阅证后,集中按照计划的借阅清单开始借书、读书、还书,周而复始。那个阶段葵花籽吃的最多。

柏杨的作品在最初的借阅书计划清单中,《丑陋的中国人》还有《中国人史纲》,还都能看下去。但等看了《西游怪记》后,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不知道这本书在柏杨作品中排名几何,在他自己心中分量如何。但看完感觉,这本书出版估计也是沾了《丑陋中国人》光而已,绝不是一本正经书。

这本书实在有损柏杨的名声,甚至《丑陋中国人》的名声。

《丑陋的中国人》停版有感

今天看到新闻,柏杨的遗孀决定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版权到期后,无论大陆还是台湾,都停止出版。

感觉挺好的。

《丑陋的中国人》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名声很大,是当时各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文摘中,常常被提及引用。

后来上大学后,能够在图书馆借书了,首先借阅的书籍中就有这本,封面与其《中国人史纲》相比要破旧得多。

粗粗看完之后,第一感跟南怀瑾的书籍差不多,基本是把一些演讲内容整理而得,即兴成分很大,作为一名学者而言,这种作品只能算是玩票而已。

第二感觉,就是之前看到的评论,无论褒还是贬,大多数都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其实书中心抨击的是酱缸文化,而非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此次停版此书,柏杨家人提到,是不想沦为排斥中国文化乃至民族的口实,这应该是柏杨本人的意愿。

为了软件更换系统

这几天把PC机硬盘划出一块,把最常用的jupyter转到Win10系统下了。
我这些年来运行服务器系统,都是避开Windows系统的,倒不是网上高手们所说的装13,只是早期学习应用中有过比较,同样硬件配置,Linux下正常流畅运行的无论虚拟机,还是数据库,转到Windows系统下,简直是自虐。
不是有偏见,术业有专攻,同样非要在Linux系统下模拟Windows的桌面,照猫画虎,同样是自虐。
这次换系统的原因,是为了使用kite软件。这款jupyter的辅助软件,无论是代码提示,还是变量记忆,服务快捷周到,效率提升,对我这样的低手来说,简直有种飞起来的感觉。
上一次为了软件更新系统,还是PAL。

此篇不再太监文

三月底,为了打发在医院陪打针的无聊时间,也为了放松陪高考前的紧张情绪,开始把脑子里想到的故事按每天1300字,打成文字,一直坚持到高考。

打字需要心情,打字也会影响心情。

说不上半途而废,只是没有了心情继续,生活中的还有文字中的。

又连续四天,今天完成在情节上告一段落。加上相关随笔部分,有十万字了。也算是坚持的最多一次了。

太监文这个词,是很多年前从老P那里听到了。也多亏了解了,否则不久后,在论坛上看到这个词跟自己联系起来,就要开仗了。

虽然只是自娱自乐,但这篇绝对不会太监了。

微软两子云泥之别

近期倒腾数据,使用Excel多了点,发现虽然版本命名规则混乱,也不知道升级了几代了,诸如字符集等老毛病一样没改,而新问题又不断出现。
index函数,这是我使用次数最多,最熟练的函数了,居然总提示我嵌套错误。害得我恨不得逐字符检查,最后才发现,原来Excel把自增长序号,也认为是函数了。
估计也就是凭借系统垄断,否则这烂软件公司早倒闭了。
而另一个用的多的vscode,现在连网页编辑都设为默认软件了。它可是怎么看都不像是微软家的产品,简便、开放,快平台,真心不收费。
真不知道微软高层还有内部部门,怎么看待这个另类的自家产品。

再遭流氓软件袭击

这几天被流氓软件烦透了。整天提醒别人装软件要小心,结果自己中招了。
因为新服务器安装完后,为了方便数据备份转移,需要用到U盘,结果没用多少次的台电优盘,插到电脑上总是提示找不到设备。
因为心疼再买U盘的钱,准备使用软件把U盘量产低格,但官网现在没有提供量产软件,脑子一时短路,选择下载了搜索引擎前列的软件。
软件还没有安装完,桌面上就出现了大量的快捷方式图标。
先后安装了腾讯、金山的清理软件。不知道是流氓软件水平高了,还是清理软件十年多没有技术升级提高,还是说同流合污,蛇鼠一窝,清理下来,连流氓软件都找不到。
而那一个个什么大师,某某精灵还在层出不穷的在系统右下角弹出。
不过流氓软件虽然流氓,也有自己的规矩,那就是虽然在系统安装软件列表中隐藏,逃避卸载,但安装文件夹中,还是有卸载的程序。估计这规矩也是怕真正监管部门动真格的。
于是直接打开C盘下的软件安装文件夹,看到哪个文件夹可疑,进去卸载掉,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
今天算是清净了。

孝子购买英雄无敌3高清版

儿子从小到上大学前,计算机方面都是我大包大揽,包括儿子游戏账号注册邮箱,也是用的我常有邮箱。
上学之后,儿子在Steam购买什么打骨折价游戏,我能看的一清二楚。
今早起来,发现邮箱里有购买《英雄无敌3》高清版的邮件。
前几天感觉有些无聊,想来自从高考结束,不需要再完成了每月例行的炉石受虐任务后,就没有玩过游戏。当时就计划安装一个虚拟光驱,看能不能运行英雄无敌3,也算是娱乐一下。
没想到今天儿子就购买了英雄无敌的高清版,不用安装虚拟光驱,也不用看那大块的马赛克了。
真是亲儿子,心灵相通啊。

划时代作品《马耳他之鹰》

8月份中旬购买的亚马逊免费借阅季卡,不觉间马上就要到期了,这几天抽空把借阅未读的几本看完,也就不想再续费了。

今天把最后一本《马耳他之鹰》看完了。原先在网上看过这本小说的评论,提到无论是小说还是改编的电影,在国内外评价都很两极化。

国内评价一般,一是小说与电影出现的年代距离我们太久远了,再者估计是跟儿子说的“美国的小说啊”一样,国内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对美国旧风格小说一向评价不高。

而国外评价高,因为这堪称划时代的作品,作者哈米特创造出的小说主角,与此前柯南道尔、阿加莎,甚至是奎恩兄弟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形象还是破案风格都截然不同,没有了从容优雅,更多的是粗犷暴力,堪称是“硬汉侦探小说”的开山之作。

电子书的广告语中,提到这是《漫长的告别》作者钱德勒偶像之作。是不是偶像还不知道,影响肯定很深,看完小说,感觉跟钱德勒前期的短篇小说风格非常接近。

就像金庸与梁羽生一样,钱德勒的后期作品,已经转向纯文学,应该也算是跟哈米特划清界限。这就像他本人心目中认为马洛的最佳扮演者是加里格兰特,而非美国大多数观众认可的亨弗莱·鲍嘉。

估计有《马耳他之鹰》是亨弗莱·鲍嘉代表作的因素在里面吧。

算得上良心之作的《扬名立万》

昨天过纪念日,又回到了原点。好在还有其他空巢老人相陪,吃罢晚饭后,意犹未尽,又看了一场电影《扬名立万》。

不知何故,影院拍片很少,本片是唯一可选的。早上因为对结局有些疑问,上网搜索的时候,才知道这也属于新片上映。

网上评论靠前的评论中,称影片为烂片的不少。现在似乎对电影评论,不称烂片就显不出自己格调高一般。

一部电影,只要编剧用心编一个故事,制片、导演用心找合适的演员,演员用心演片中的角色,那电影就不应该称作烂片。

这部电影算得上良心之作。因为除了以上要素,良心之作的标准,与小说是有自己的情感,哪怕是陈旧老套,上是正义,中为正直,低则为善良。

这部影片至少三者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