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天津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重夺失落已久的斯韦思林杯,并最终包揽七项冠军,绝对称得上绝地反击。有此好题材,电影《中国乒乓》虽然不能说一手好牌打烂,但对制作方而言,至少是打的心虚。
即便电影选择使用化名,必然是有所避讳,不能说戏说,但“艺术化”自然少不了,甚至浓墨重彩。
那届世乒赛团体赛决赛让削球手丁松一战成名,教练组的排兵布阵也被神话。其实那如同去年世乒赛半决赛一样,也是中国队教练组心虚的体现。
天津世乒赛之前的42届决赛,蔡振华本想田忌赛马,使用削球手王浩出任第一单打,拼掉瑞典队卡尔松,送老瓦一分。却机关算尽,王浩两战皆墨,早早1:3落败。
天津世乒赛决赛,中国队再次使用削球手出任第三单打吃掉卡尔松本无可厚非。但第一、二单打却没有敢使用在其后个人赛大放异彩的刘国梁、孔令辉,保守使用马文革和王涛,这与成都世乒赛半决赛的保守如出一辙。
同张本智和一样,老瓦独得两分,只不过佩尔森老迈年高,才让中国队苦战五盘惊险夺冠。
那届决赛中国队的排兵布阵是白璧微瑕,而非神来之笔。只不过成王败寇,电影重现的应该是后者。